APP下载

创建校园“芯农场”,开发育人“新课程”

2023-08-17黄晓雪

师道·教研 2023年7期
关键词:黄埔区魔方农场

黄晓雪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构建区域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支撑体系,广州市黄埔区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黄埔实验学校建设了校园“魔方农场”,首创航天育种与智慧农业相结合的校园农场新模式,旨在融合思政教育、劳动教育、科技教育、信息教育等课程,为学生项目化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式学习提供优质资源。

一、校园“芯魔方”:打造“上天入地”的科技农场

校园“魔方农场”打造立体多元、低碳高效的“芯”农场。它有别于常见的校园农场,彻底改变学生对传统农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刻板印象,刷新对现代农业的认知。

1.航天育种。依托黄埔区航新种子谷国家航天育种科创中心,借力航天育种的最新成果,种植太空五彩椒、宇航3号番茄、航天花生、太空秋葵、太空高粱等18个航天品种,这些航天品种具有抗病、早熟、富产、优质等优点。

2.多样种植。在基质栽培类型上有土培、水培、气雾培、光电培、基质培等,打破了学生固有的“土生万物”的认知,从栽培方式上实现了立体多维种植,达到了节约土地、节约资源的目的。

3.智能管理。采用智慧管理,通过连接系统与手机端、电脑端,实现实时数据监控及设备一键操作,实现了浇水、施肥、防病虫害“一体化”管理,还运用雨水收集系统、光伏系统等科技,实现低碳环保。

4.模块配置。采取模块化设计,目前有航天育种区、稻粱区等8大分区,可灵活配置、更换种植单元,自主搭配各农作物的种植区域,营造充满活力与趣味的农场。

5.园区支撑。黄埔区跻身全国创新百强区前五,拥有得天独厚的科技领先优势,创新研究院、种业(农作物)产业园、农业装备与服务产业园等企业为“魔方农场”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支持,分享前沿科研成果。

二、课程“新魔方”:《种子芯 禾下梦》赋能育人新样态

作为第一个试点学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黄埔实验学校在黄埔区教育局、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依托黄埔区农业科技发展优势,集结课程开发专家及骨干力量,整合思政教育与科技教育元素,创新设计了《种子芯 禾下梦》特色课程。课程强调知行合一、学思结合的项目式学习,提倡“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学生可参与智能管理、可调配作物品种、可参加科技展示、可操作科普实验,构建起学习新样态。

1.基于粮食安全的“思政学堂”,致力于铸牢家国情怀之魂,培育科技创新之才。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孩子是民族的未来,如何把科技强国、农业强国的“种子”播进青少年学生心里?学校利用“文化+教育+科技”赋能“大思政课”建设,邀请院士、科学家开讲“藏粮于技”,传承“禾下梦”。

2.基于航天育种的“实验基地”,带领学生学习航天育种原理,体验航天种植乐趣。学校与航新种子谷国家航天育种科创中心合作,共同开发航天育种“学—做—思”一体的课程资源。在“航天育种”课程模块中,学生走进育种中心,通過VR模拟空间站育种环境,走进育种实验室,沉浸式体验航天育种技术;借助“太空课堂”学习资源,了解航天育种原理;通过资料搜集与数据比对,探究太空育种的优势;通过在农场内种植太空品种,观察比对,亲眼看到太空育种的优势。

3.基于智控系统的“云端教室”,让学生参与农场智能管理,玩转数字农业体系。利用农场智能管理的特点,学校联合区域多家高新科技企业,开发了农场智控系统交互平台,将农场内所有环境数据、管理数据、作物数据集成,形成直观的、多设备联通的大数据平台,为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综合性学习提供技术支持。

4.基于科创研学的“联动工程”,让学生深入校外研学基地,开展项目学习研究。“魔方农场”课程联动院士专家及研学基地,将研学活动纳入“魔方农场”课程体系中,把课堂搬进种子谷、实验室、院士田,把现代农业机械搬进课堂,让学生接触最前沿的科技。

5.基于绿色低碳的“城市农场”,运用转化科研成果,推广低碳种植方式。在课程的“智慧农业”“科技兴农”等模块中,学生进行种植实践,体现手脑并用、灵活有趣、绿色健康、节能减排。通过种植,学习掌握组织培养、水肥控制、生物防治病虫等种植技能,在农场内自主选择水培、土培、气雾培、光电培、基质培等5种栽培方式,自由选择种植瓜果、蔬菜、粮食三大类40多个品种,跟随四时更迭,经历风吹雨打,体会丰收的喜悦。

责任编辑 王思静

猜你喜欢

黄埔区魔方农场
发明魔方的人
黄埔区会元学校:元宵义卖助献爱心
农场假期
魔方廖
农场
一号农场
黄埔区青少年“展翅计划”夏令营圆满落幕
丰收的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