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域自然资源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模式开发

2023-08-17陈佳琪

师道·教研 2023年7期
关键词:大亚湾红树林探究

陈佳琪

大亚湾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位于惠阳大亚湾中心区,是罕见的位于城市中心区的红树林公园。公园内生物资源丰富,茂密的红树林为众多生物群落提供了理想的湿地生境,是当地生产力较高的富含特色的湿地生态系统,也是一处自然生态保护研究中心和良好的教育基地,有利于进行生态环保教育。为推动红树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为了让中学生了解更多的红树林湿地文化,激发文化自信,本次活动将挖掘丰富的本土自然课程资源,通过让学生亲身了解和体验红树林自然生态文化,鼓励并指导学生以现有知识经验探究红树林中的奥秘和现状,以期达到知识与体验相融合、情感与责任并重的教学效果。

一、活动目标

1.价值体认:通过归纳推理并總结红树林动植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理解并认同结构与功能观相统一、植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通过深入感受和学习红树林知识及其生态意义,能树立起正确的自然生态文化保护的价值观念,增加对自然生态文化的理解,从而深化文化自信,建立起保护大自然的生态情感。

2.责任担当:通过实地观察和探究红树林,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形成团队互助的合作意识,并主动关注家乡的自然生态文化,具有积极参与未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参与”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3.问题解决: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探究的相关活动,学生能提高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提出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学生能有效培养处理信息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4.服务意识、实践创新:通过体验和实践,学生能初步掌握探访自然生态文化资源和保护生态文化资源的基本技能,并创新提出自然生态文化资源的保护措施及推广方式。

二、活动实施

1.查——查阅活动资料。查阅活动资料是整个学生活动的第一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文献、报刊、图书等方式进行红树林的资料收集,通过自查、自学,初步了解红树林相关知识及当地红树林情况,尝试通过图画、思维导图等形式描绘出理解中的红树林。

2.备——准备活动计划。学生将收集好的红树林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用于后续探究,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和准备活动计划,包括拟探究问题、探究方法、探究记录单等。

3.探——探究活动主线。学生在查阅红树林资料时产生了许多有趣的疑问,根据不同小组提出的问题,教师协助学生将本次活动拆分为三项子项目活动,并布置相关探究任务,学生分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展开观察、实践,并完成探究任务,记录观察到的红树林现象及产生的疑惑,尝试通过自主讨论,解释对红树林的疑问。

探究活动1:观察神奇的红树林植物

(1)小组通过前期搜集红树资料,了解各种红树的形态、种类、特征、生长环境等。

(2)学生到大亚湾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进行活动考察,认识红树林常见植物。利用形色APP识别红树植物,了解大亚湾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的主要红树品种。

(3)观察红树林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或种子,记录植物特点。

(4)小组继续深入观察红树林植物的习性特征,辨认出红树林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如胎生、泌盐、呼吸根、支柱根等。

(5)针对观察到的红树林典型特征,小组讨论尝试说明解释红树林适应的环境条件,初步感知红树林的生态价值。

探究活动2:认识美丽的红树林鸟类

(1)小组前期通过《广东常见鸟类观鸟简易手册》及微信小程序“懂鸟”的图鉴学习红树林鸟种的形态、种类、特征等。

(2)学生到大亚湾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进行活动考察,认识红树林常见水鸟。利用观鸟手册及“懂鸟”识别红树林水鸟,了解大亚湾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的主要林鸟,重点寻找珍稀动物——黑脸琵鹭。

(3)活动中通过简易手册或小程序中的鸟种形态结构、叫声、分布范围、习性、俗名等辨认鸟种。

(4)利用单筒望远镜观察鸟种和鸟的身体结构,尝试描述其适应环境的结构特征。

探究活动3:寻觅丰富的其他动物

(1)小组合作找到易于观察且不会打扰到招潮蟹、弹涂鱼等其他动物的活动点。

(2)观察招潮蟹、弹涂鱼等小生物的行为,并做好自然笔记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

4.辨——辨析活动结果。探究时间结束,各组代表汇报在红树林探究活动中所记录的典型特征,并根据红树林的特征辨析其生存环境条件及生长习性,教师做出点评和总结。通过实地合作探究及教师指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解答疑惑。

5.思——思考活动意义。针对“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这个问题,指引学生深层次思考。为更深刻地认识到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威胁,学生动手制作湿地模型,通过模型直观感受红树林湿地对自然生态所起的作用,部分学生代表主动提出对当地红树林进行基础的水质检测以了解目前的生态状况。

6.得——得出活动成果。为促进知行统一,将知识成果、情感与核心素养落实在实际责任上,学生将继续通过多种方式如撰写实践调查报告和科学论文、制作科普海报、举办交流会和讲座、参加当地公益组织举办的红树苗种植和识鸟观鸟等活动,以此宣传保护红树林,这有利于在生活体验中形成健康的、向上的、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活动效果

本次活动是以探究式教育为导向开展的自然生态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新“教师引导—学生六步走”的自然生态探究实施模式,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自然野外实践、科学实验、动手制作活动成果等环节,引导青少年学生主动探索家乡身边的自然生态科学领域,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提高生态文明意识,以实际行动和科学方法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做出积极的响应。

责任编辑 王思静

猜你喜欢

大亚湾红树林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藏着宝藏的红树林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又一里程碑!大亚湾区与欧德油储签订合作协议
神奇的红树林
大亚湾造礁石珊瑚现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走过红树林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基于SOP规程的大亚湾堆芯冷却监测系统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