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别的爱助力单亲小学生健康成长

2023-08-17黄少梅

师道·教研 2023年7期
关键词:单亲单亲家庭关怀

黄少梅

相对于完整的家庭,单亲家庭学生更容易产生过分早熟、社交困难、品行障碍、偏激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结合20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探讨如何用特别的爱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一、做单亲学生的“知心者”

(一)内心恐惧,筑起围墙

对于一些单亲小学生来说,由于家庭成员缺失或者家庭关系破裂,造成了自己的“特殊性”,他们在社区承受着附近居民的舆论压力,在学校害怕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和歧视,甚至规避着同学间的家庭话题交流。渐渐地,与众不同的家庭结构带来的恐惧感不断地冲击着他们弱小的心灵,使这些单亲家庭学生在心灵上筑起高墙。情感封闭最终导致这些小学生行为或者性格出现一系列问题。

(二)行为叛逆,期待关注

小学生一般很难理解父母分开的原因,并且认为父母关系的破裂会使自己被家长中的一方或者双方抛弃。由于家庭结构的失衡,单亲家长往往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充当双角色,或者把孩子托付给老一辈,并且出于经济压力,常常忙于工作。这样使得单亲家庭监护人对孩子缺少管教。并且周围人群的一些“玩笑”更加剧了单亲小学生被抛弃、被放弃的恐惧感。部分单亲子女迫切需要关爱和陪伴,渴望得到大家对自身价值的肯定。甚至为引起他人的关注,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从而增加自己的存在感。

二、用爱浇灌,用心灵赢得心灵

(一)默默关注单亲学生的心理状况

班主任对单亲小学生的关怀应是一个长期、动态化的过程,从而使班主任能根据每个单亲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地、有效地为其制订专属的教育指导。但是这种关注要注意尺度和隐私,默默地私下观察;否则会给敏感脆弱的他们造成二次伤害。通过观察,基本可以判断出他们的心理状况和生活状态。当发现不妥的地方,教师可先与其密切交往的同学、班干部等加强交流,从侧面了解其近期在校的情况,更好地剖析他们的心理状况,并提供相应帮助。

(二)给予更多的爱,精准关怀

学生的行为纠正和心灵引导是一个“回环反复”的过程,需要班主任的耐心和爱心贯穿整个过程。对于单一的强制管理和训诫惩罚, 单亲小学生很容易对教师产生厌烦的抵触心理,但是通过了解单亲小学生的个人情况后,班主任心贴心的交流、赏识教育与严慈相济,会让他们与教师们拉近心灵距离。一次近距离谈话、一次循循善诱的教导,都会让他们感受到关爱。

(三)用心联系,凝聚育人合力

1.家校合作,优化亲子关系

家庭氛围和父母的关怀呵护对单亲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经常的亲情交流、父母陪伴和倾听是优化亲子关系的良好活性剂,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主观幸福感。除了通过微信、短信、电话等远端方式,实地考察的家访更能促进家校合作。另外,班主任也需要提醒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要对另一半进行言语攻击,诋毁双方,否则孩子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倾向。

2.教学合作,专业帮扶

每所学校按教育部要求,都需要至少配備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重要保证。班主任除了可以向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取经,丰富自身的心理健康知识外,还可以搭起单亲小学生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沟通的桥梁,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使单亲小学生面对面地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倾诉烦恼和困惑,还可以拓宽渠道,进行信封留言和网络留言请教。

(四)优化班级氛围,使其融入集体

温暖、和谐的班集体可以让单亲学生敞开心扉、走出痛苦与孤独,甚至摆脱单亲家庭的心灵包袱。班主任可以通过开设教育主题会议,例如:“伸出手,帮朋友”“集体关怀,我践行”等活动,让学生们懂得集体的重要性,学会关爱身边的同学,并对需要帮助的单亲家庭同学伸出援助之手。

教师同其他学生要用集体的力量帮助单亲小学生走出心理阴霾。班主任可以通过鼓励他们的班级好友或者班干部多亲近他们,让他们有倾吐的对象,用友情弥补亲情。或者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兴趣小组或者其他集体活动,在学习活动中感受集体的关怀,找到自身的发光点。

责任编辑 李少杰

猜你喜欢

单亲单亲家庭关怀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单亲妈妈以爱的名义把女儿拉下水
单亲妈妈张柏芝
“隐性单亲”对儿童的危害及其解决途径
关于单亲家庭学生教育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