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仡佬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现实困境与促进策略研究
2023-08-17杨显龙
杨显龙 陶 阳 梁 耀
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1 前言
2021 年10 月,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的通知[1],为民族传统体育促进大众健身、增强人民体质、增进人民健康、振奋人民精神、丰富人民精神文化提供了政策契机,同时也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丰富多彩,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先辈留给各族人民的丰厚财富。如果不对其加以挖掘、继承和发扬,它们就有丧失的危险。仡佬族传统体育传承颇深,其中主要分布在贵州地区,少数散居在广西和云南两个地区。贵州仡佬族居住的地域较为偏僻、网络信息量受限、交通道路受阻、生产力不高,所以仡佬族人民在艰难的环境下形成了不怕困难、敢于挑战、顽强的品格,在恶劣的环境中开发了许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仡佬族传统体育项目多样且有代表性,仡佬族的节日也比较丰富多样深受少数民族喜爱。例如,高台舞狮文化、打篾鸡蛋、打毛达、踢腿子、顺风耳文化、牵羊摆尾、踩堂舞、打鸡毛球、赛马、跳筋舞、磨猫等[2]。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延续至今,有效地促进了居住地民族体育经济的发展。
2 贵州仡佬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现状
2.1 贵州仡佬族传统体育物质文化发展现状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物质文化是文化现象层中最基础、最表象、最直观的文化层,是看得见、摸得到、具有体验感的实物,一般由一些场地、器材、道具所构成。仡佬族传统体育物质文化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产生的场地和器材;二是在节日中进行的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中所用到的道具。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人口大量外流,宗教祭祀活动逐渐走向淡化或简洁化,再加上没有良好的教育传承方式,导致仡佬族传统体育项目遗失诸多。诸多仡佬族传统体育项目,是由一些特制的器具进行辅助完成,特别是高台舞狮、板凳拳、踢键子、打鸡毛球、打蔑鸡蛋等[2]。
2.2 贵州仡佬族传统体育制度文化发展现状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制度文化是由人们约定成俗的,是通过多种比赛条件的增加,经过一系列的规则演变,并经过族人长时间的理论实践与经验结合,由族人共同约定而形成的制度。仡佬族的民族传统体育制度文化具有其地域性和周期性的特点,地域性特点是指具有其利用当地特有环境所进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其他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同,但具有其地域和民族习俗的限制,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周期性特点是指形成了具有周期规律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打蔑鸡蛋,需要在特定的规则路线的平整地面进行,规则路线可根据不同的比赛类型进行划分,可大可小;比赛的双方有时需强调人数相等,有时确不限制双方人数;并且比赛设有奖品,获胜方一般可以获得酒、肉、楼粑等食品,也可根据双方自行设定比赛奖品或由举办方制定。此外,具有周期性的仡佬族传统体育项目就是刺激紧张的高台舞狮,于每年的三月初三如期开展,其表演让人观之赞不绝口,言之惊心动魄。
2.3 贵州仡佬族传统体育行为文化发展现状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行为文化是在人们的日常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观念文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导向性、积极性和乐观性等价值。在仡佬族的日常生活中,民族传统体育的行为文化深入其中,无不充满着其独特的行为习惯。其主要是体现在祭祀行为文化上,仡佬族人在祭祀时,常喜欢表演高台舞狮和打在龙的活动形式进行,因此也有其独特的讲究。如,高台舞狮,在祭祀时不能有女性参与,具有强烈的封建性,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去阴迎阳”,让一切充满朝气,犹如黎明前的曙光。此外,对高台的层数也有具体的要求,一般活动基本上是6-12 张方桌重叠,但祭祀时必须为8 张方桌,其含义是“八方来财”,期待在日后的生活中能获取更多的财富,过上幸福的生活。当然,祭祀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祈求平安,保佑子孙后代多福多寿。一般是将祭祀的贡品,如,水果、菜饭、酒、饮料等实物拿回家给家人吃,吃了以后便会增添福气。虽然这些在现代科学中是无稽之谈,但却时刻影响着仡佬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甚至成为一种常态。
2.4 贵州仡佬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发展现状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源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其具有共同性和同一性特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仡佬族传统体育的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祭祀过程中的精神寄托,每当节庆、祭祀等重要活动,通常通过高台舞狮、打在龙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迎新仪式,代表着一切灾难已经过去,接下来的生活又是新的开始,重现新希望。当然,祭祀有时也是为了纪念过去,通过对祖先、亲人的祭拜,以此获得心灵上的增信,此外,还有祭拜村里的某一座“神山”或者是村里的某一颗最大的“神树”,通过在“神山、神树”前进行祭祀活动,以此来为自己或家里人增福添寿,以此来祈求风调雨顺,以此来盼望五谷丰收[3]。这一切都以内化成仡佬族人民的外在动力,以至于“考试”时都喜欢让家里的父母拜一拜神,通过“拜神”之后便信心大增,以期能超常发挥。
3 贵州仡佬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现实困境
3.1 物质文化层方面的困境
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给仡佬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随着城市与农村之间差距的减少,农村逐渐进行改造,许多场地被规划和更新,逐渐形成文化广场。但其农村经济来源与收入方式仍没有改变,然农村消费逐渐增加,如,卫生费、水费等额外费用逐渐产生,此外还有每年一度的医疗保险,如无重大疾病基本上用不到,有些重大疾病却报销不了,让农民十分头疼,随着消费的增加以及子女上学,小农经济难以抵住日常花销,只能外出务工,由爷爷奶奶在家照看子女读书。有子女在读书的许多农村人,基本上是无多余闲钱在身边,虽然国家政策好,让现在的农村人走出大山去大城市读书,大学毕业的就业问题又是新一代农村大学生的难题,家里越读越穷,工作越来越难考,有时怀疑读了这么多年书,花了这么多钱,到底有什么用!整个世界都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钱跑万里,无钱寸步难行。家乡的建设,文化的传承,族际之间的交流,本族的祭祀,逐渐在经济利益的冲突下淡化和简洁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大部分老人和孩子们之间传承、娱乐,成年的在外闯荡,未成年的在校读书,大大减少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的频率。虽然也有人玩耍或娱乐,但少之又少,再加上篮球、广场舞、麻将、扑克牌等新兴娱乐项目在农村的普及,人们的娱乐倾向发生了改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渐被埋葬!随着时间的流逝,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场地被占用,器材和道具逐渐老化,甚至腐坏,都没有人去维护。
3.2 制度文化层方面的困境
制度文化主要体现在仡佬族传统体育活动中,通过仡佬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日积月累所形成的一系列相关约定或规定,逐渐形成仡佬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的一种传统观念。随着传统体育活动开展的减少,制度文化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衍生,还是以最初的形式所存在。在仡佬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中,如,打在龙、打蔑鸡蛋、抢花炮、高台舞狮和玩花龙等项目,存在规则被省略的现象,主要以“怎样玩,如何玩好”为主。[4]此外,如,打磨秋、踢毽子、跳山羊和蒙瞎猫、玩娃儿龙、踩高跷、击打丢窝儿和打金山银山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即使存在犯规情况,参与者也会对其进行宽容,继续游戏。综上所述,仡佬族的制度文化随着渐行渐远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而逐渐淡化,主要体现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对规则的减少与犯规的宽容,其主要目的是愉悦身心,享受成功的喜悦。
3.3 行为文化层方面的困境
在现代体育的强烈冲击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逐渐被边缘化,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渐渐被冷落起来。其原因主要是现代体育的兴起和快速传播所导致,现代体育项目逐渐倍受人们的关注。当然,这样来源于现代体育的快速发展及自身所形成的系统理论,充分利用电视、电脑等高科技媒体让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从而走上了体育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多元发展之路,并且潜力巨大,充满生机。再加上学校体育的普及教育,以篮球、足球和排球等为主力军的考核评价方式,大大提升了现代体育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地位,而民族传统体育除了少数民族运动会外,在学校体育发展中并无较大的传承和发展力度。随着现代体育的流行,许多老年人也逐渐开始关注现代体育,通常是利用间接参与的方式娱乐其中。因此,人们的体育行为文化出现多元化趋势,仡佬族传统体育行为文化范围则逐渐被缩小。
3.4 精神文化层方面的困境
随着民族传统体育物质文化的被占领、被破坏、受到氧化腐烂,其精神文化层方面必然也将受到冲击。一方面,随着场地的占领,许多民族传统体育找不到场地开展,即使寻求到场地,直接参与的人少之又少,间接参与的人则寥寥无几;另一方面,随着民族传统体育器材、道具的长时间存放,有些器材由于长期的不被保养、运用,逐渐受到破坏,甚至达到腐烂。再加上民族传统体育的器材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材料寻找的过程更是艰辛,导致一些器材损坏后便没有得到良好的修补和替换,从而有些器具被简而化之。精神文化的延续需则是通过一系列的祭祀和节庆活动逐渐由上一代传承到下一代,随着活动的减少,其精神文化层方面也受到了严重冲击。此外,青年人口的大量外出,阻断了一些难度高、危险性强的活动开展,孩童除寒暑假外基本上都在外求学,即使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也难以参与到其中。
4 贵州仡佬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困境原因阐释
4.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村经济问题成了重要影响因素
农村是乡土文化的内生资源,农村的经济发展决定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状况,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传承一是离不开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二是离不开农民的良好经济收入。一方面,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接触逐渐减少,感情日渐削弱;另一方面,随着农村收入的降低,生活消费的增加,人们的心思都花在如何赚钱养家糊口上,缺乏闲钱与闲时,有时过节都因生活所迫而错失节日活动。随着脱贫攻坚的决胜收官,但不平衡、不充分的经济收入现象仍有待改变,穷人想走出大山,富人又怎想留在大山,农村经济起不来,就成了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障碍之一。
4.2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社会流动,城市化问题让青年人口外迁成了重要影响因素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与城市的差距逐渐缩短,但其城市化风气也随之渲染了农村,无论是婚宴酒席、还是生活开支都随之城市化。结婚看车看房,宴席看礼金,为了所谓的面子和虚荣心,提前消费,房贷、车贷、贷款随之而来。小农经济怎能承受如此开销,为解此难,唯有打工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日渐增多,大量青年人口的对外流动,村里或社区里的主要参与人口难以固定,也大大增加了民族传统体育管理方面的难题。
4.3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渐受冲击
随着现代物质生活的日益洋溢,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7]其一,每逢佳节麻将局,篮球比赛少儿看,传统项目受冲击,很少有人离开酒饭局,昨日大醉今日醒,哪有心思“打在龙”。其二,文化广场舞升起,近看大妈欢笑语,远看大叔呆滞起。闲来无事扑克局,唯有麻将不缺席。民族传统体育在哪里?象棋常在群人里。其三,高台舞狮难得见,每逢节日可出现,祭祀活动简洁便,活动流程被省略,传统仪式被遗失,后人接替难延续!
4.4 传承方式单一,传承队伍弱小
“口头相传、言传身教”[5]是农村任何一项节庆祭祀活动的主要传承方式,学习者通过聆取、观看、实践体验进行学习,随着活动的减少,只能从“聆取”中进行学习,极大的降低了学习与传承的效率。传承的队伍,除了外出打工和外出上学的人外,几乎都有涉及,但对此传承感兴趣的人少之又少,并且枯燥乏味,无任何经济之类的利益价值,难以让人倾心向学,传承队伍日渐衰弱,民族传统体育逐渐受到传承过程难、传承队伍弱小的困局。
4.5 传播力度小,形成了“玩不起来,也玩不出去”的现象
任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都是多人的活动,追求的是一种娱乐氛围,人越多氛围越高,其娱乐效果越好,其开展情况越乐观。村里人口大量的外出,人员流动大,共同休息时间参差不齐,难以聚齐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形成了了人少、不想玩、不愿意玩的情形。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虽有良好的优势,但场地、器材、人才的减少,许多民族体育活动也逐渐被淡化,甚至形成一年一次,或者难以得到开展。从农村到城市,虽然仅隔几十公里的道路,但其民族传统体育仍未走出去。城市人大部分倾向篮球、羽毛球、足球、网球、游泳、健身等体育活动,很少会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5 贵州仡佬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5.1 通过政府构建由“政府主导,农村辅导”的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促进机制
首先,要坚决明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国家和民族的共同事业,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其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促进必须由当地各级政府去主导实施,跟随党的步伐,党走到哪里,哪里就必须被保护、被促进、被发展,党不仅是各族民族的希望,更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希望。再者,各级党政应进一步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重视和投入,不断落实相关领导、助力政策,不断为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促进提供动力和指引方向。
5.2 鼓励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不断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是现目前户外体育旅游必备的旅游项目之一,不仅可以给旅游者带来体验民族传统体育的快乐,也能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观光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一方面,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开发不仅可以丰富当地的旅游形式,还可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广泛传播,以及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开发,逐渐增添就业岗位,逐渐提高居民收入,有了经济的支持,民族传统体育必然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5.3 开发高等院校资源,依托贵州省高等院校助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第一,大力鼓励贵州省高校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研究和改革工作,不断为仡佬族传统的保护与促进提供切实方案,提供高校智慧。第二,各县市地区应充分利用贵州省高校资源,充分利用高校的教学、研究与调研能力,并将体育教学科研院系作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整理与研究工作的主要力量,积极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承实验基地。第三,高校应定期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与发展为主体的相关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院系中的科研地位。第四,通过高层次、高人才、高效率的合力研究、调研、实践中,逐步探寻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保护的有效路径,从而进一步丰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5.4 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里的开展,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学校一直是教育的核心,学校体育一直是体育教育的重心,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离不开学校体育教育,必须将民族传统体育引进学校体育,丰富学校体育内容,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扬民族传统体育精神。通过学校体育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仅扩大了传承的师资队伍,还增大了传承人的范围,将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于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此外,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课余活动时间增多,阳光运动一小时。这一小时便可以将民族传统体育设在其中,此外还可以利用大课间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主要活动内容,不断为学校体育增添民族传统体育色彩。
5.5 将民族传统体育引进社区,传播民族传统体育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开始追逐健身和养生等活动,全民健身的火热,带动了一片广场人群的热潮。以广场舞为主要代表的“大妈”群众,是带动和传播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传播媒介,在社区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和传播中,将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体育生活化发展是全民健身的必然结果,社区则是城市体育发展的重要地理单位,将民族传统体育引进社区,便是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向全民健身道路,以此形成体育生活化中的“双赢”。
5.6 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利用赛事效应,助推民族传统体育良性发展
借赛会效应,进一步加速挖掘、整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包装以及编写比赛方法、规则和评价方式,甚打造出可独立或未完全成型的项目,并将其逐步引进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活动之中,通过选手的直接参与与观众的间接参与充分展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魅力所在。此外,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传播媒介,特别是在一些短视频软件中进行直播宣传,增加其传播和关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