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2023-08-17

武术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育院校思政

王 冠

沈阳体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115

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价值旨归的综合教育理念,是大学教育回归育人本质的关键途径。2020 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已在全国高校中形成普遍共识与共同意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通过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分别从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维度进行全面的自我探索,在充分结合职业环境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科学决策、确定发展目标并积极践行与反馈调整。该课程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协调统筹,关注学生的全面和终身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深化的过程,二者在教育目的一致性、教育内容的相通性、教育对象的针对性、教育功能的互补性方面表现出高度契合。[2]体育院校肩负着培养专业体育人才的时代重任,通过融合思政教育理念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自觉以思政赋能,需要授课教师深刻领会时代要求,在契合学校办学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特征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实践活动走深走实,从价值塑造的角度有效保证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 体育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促使生涯规划教师必须加快课程思政与生涯教育形成合力,让学生学有所悟、悟有所动。首先,起源于西方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中国大学生的匹配度受限,本土化发展需求迫切,要求明确课程总体的价值取向,在强化中国特色价值观引领的基础上实现生涯教育本土化理论体系的构建,增加教学内容的思想高度和情感厚度,让学生立大志、有担当,铭记自己由谁培养、应该为谁付出。其次,作为公共基础课,教学的侧重点多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习得,教师在实践环节中仅以专家的身份从理论角度出发阐释部分测评结果与职业特质的匹配与组合,缺乏个体针对性,也将导致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中应对变化乏力。[3]“因课制宜”地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激活课程内生动力,既能够激发教师积极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又能够激发学生从生涯被动探索变为主动规划探讨,努力探求生涯发展的意义,增强学生的职业生涯适应力。

2 体育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资源挖掘和融入理念

理念问题的解决是加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力度的重要先行工作,明确课程思政资源挖掘的理念,将有利于打破授课教师各自为政的思维定式和不利局面。(1)立足课程本体进行课程思政资源挖掘,不虚空。浅尝辄止只会让教学效果打折缩水,课程思政建设必须杜绝形式主义,应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瞄准出发点,达成知识目标、找准着力点覆盖能力目标、明确落脚点实现情感目标。只有从课程本体中用心发掘、提炼思政元素,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把课程思政做成口号和标签,保证课程思政的源头活水才能在课堂上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情感的浸润、价值的引领和正能量的激励。(2)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榜样力量,不媚外。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将有效拓展课程思政资源。首先,课程思政教学是课程开发中的文化抉择,是文化在课程建构场域内部的转换和承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智慧精髓的历史积淀,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4]中国历史典故、中国诗词文化均为大学生汲取生涯发展智慧与力量宝库。其次,榜样精神对于大学生在人生重要的时间节点做出职业规划与选择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根据中国榜样的职业身份,借助深藏于民众之中的磅礴力量、传递家国天下的爱国情怀、凝聚休戚与共的共同意识。(3)以“体育能量”赋能课程思政建设,不忘本。从学校定位与发展战略出发,“因校制宜”地展现体育人顽强拼搏、为国争光、团结协作、遵纪守法等事迹精神,使“三全育人”更鲜活、生动;与时俱进地探索体育相关职业世界,以“冰雪+”复合发展模式、“科技冬奥”效应下的多元化就业机会为切入点,拓展思政素材,精准融入、精准发力、实现“精准育人”。(4)立足学情分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枯燥。将真正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内容融入生涯规划课堂,需要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行为特征和学习程度。体育院校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竞争意识和挫折耐受力,但理论能力相对薄弱、对学业发展和职业发展缺乏科学安排,常常因外界环境的变化放松自律,只有真正做到“以学定教”,才能提升课程思政融入的认可度和信效度。

3 体育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实践

为实现本课程的价值引领,经广泛调研及多轮筛选,最终凝练出本课程的六大思政元素,即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及其方法论、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奋斗幸福观、爱岗敬业和文化自信。

3.1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及其方法论

人生向纵深发展,向更广阔的世界迈进要求大学生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有效提高解决自身职业发展问题的本领。体育院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但要正确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即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规划职业生涯发展,同时也要关注各阶段所呈现的新特点,盲目做计划只能半途而废,只有立足当下积极进取才能突破内外在的障碍、开发潜能以获得自我实现;要正确认识矛盾,不断强化问题意识,职业发展是每个学生都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积极面对、因势利导才能解决实质问题;要掌握好唯物辩证法,突出生涯规划的系统性与平衡性,善于处理学习生涯发展阶段中的局部和全局、短期目标和人生目标、职业兴趣与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的关系;通过调查、实践认清环境中的机遇与挑战,坚持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探究职业生涯,作出理性的人生战略抉择。

3.2 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体现为个人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使命感。职业发展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无可厚非,但不应忘记国运兴则体育兴、体育强则国家强,国家发展同样关乎自我荣辱,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在职业价值观教学模块,通过案例引入介绍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胸怀“祖国高于一切”的崇高信念,将运动项目与报效祖国的宏伟大志紧密联系,奋力夺金捍卫祖国荣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体育院校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应以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建设体育强国为己任,借助“职业”这一平台积极推广全民健身活动、普及科学健身知识、积极带动更多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祖国是个人职业成就的放大器,借时代之力才能实现职业发展的自我突破,新时代体育人要将体育强国梦作为首要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3.3 责任担当

“责任担当”是指在工作岗位上勤勉尽责、精益求精,要有时代使命感和忧患意识,要敢于正视矛盾,善于解决问题。体育事业承载着强国富民的历史使命,健康愿景已发展为国家战略,体育院校大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健康中国目标实现和生活质量提升才有希望。体育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培养学生把自我价值的实现寄托勤学实干中,培养过硬的职业本领,在担当中历练,在履责中成长。在职业能力教学模块,让学生课前观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钳工方文墨的事迹报告录像,感受“文墨精度”对“大国工匠”精神的诠释,通过课上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能力是职业选择的现实基础,在校期间要努力提升专业知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可迁移技能,只有在平凡的岗位上肯干实干、踔厉奋发、不断创新,用自己的力量与坚守敢担当、会担当、能担当,才能肩负起民族复兴重任。

3.4 奋斗幸福观

“奋斗幸福观”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幸福的来源和真谛,阐释了奋斗是幸福的实践基础和实现途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的幸福要靠不懈的奋斗来创造,国家富强也要靠人民齐心协力的奋斗来实现。体育对培养奋斗拼搏的信念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体育院校的特色本质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奋斗”的基本元素。体育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引导学生将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作为幸福与否的评价标准之一,树立奋斗志向、保持奋斗姿态、积极提升奋斗本领。在职业选择与目标设定教学模块,让关于主旋律电影《夺冠》的讨论走进课堂,感受中国体育人为国争光、追求梦想的奋斗历程。看红色电影、燃女排精神,引导学生进行职业选择要勇于扎根一线,从基层做起,在历练中增长才干。职业规划设定目标时要详细分解并积极行动,要将奋斗精神融于日常、融于岗位、融于人生,享受奋斗的过程并注重身心健康,成就属于自己的职业精彩。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体育院校大学生要在时代的发展中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奋斗方向。

3.5 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热爱本职工作,用严肃的态度对待工作,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敬事而信、敬业乐群,唯有乐业、勤业、精业才会收获有价值的人生。体育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使学生明白,一个人是否有所作为并不完全取决于所从事职业的类型,而在于从业者是否尽心尽力、开拓创新、精益求精。在职业兴趣模块的教学中,通过介绍冬奥冠军苏翊鸣的运动职业生涯发展经历,启发学生认识到职业兴趣是职业选择的首要原则,实现从兴趣到乐趣再到志趣的层次提升、实现从兴趣到能力提升再到职业兴趣的良性循环需要在实践中持续精进。若兴趣与实际所从事的职业不匹配也不要轻言放弃,要学会悦纳,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追求卓越创新,在职业实践中体味和享受职业之路。

3.6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其文化清醒的自觉、坚定的认同和传承创新。[5]文化向全社会提供一系列价值观念来引领方向、凝聚人心、整合社会。体育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建设应凸显中国文化根基、文化价值和文化理想。在职业生涯规划导论章节,引用“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启发学生领会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质就是要尽早立大志,为自身的职业发展做准备;在生涯发展理论模块,融入孔子人生发展的回顾和经典论述,使学生在感受中外学者思想时空碰撞的同时加深对生涯发展阶段性的理解;在职业世界探索部分,引用“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使学生明确积极探索职业环境、从尽可能多的维度了解职业环境对于职业选择的重要意义。借鉴生涯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职业生涯规划要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一系列中国文化核心价值中汲取宝贵的精神动力。

4 结语

体育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直面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命题,从“学以致知”到“学以致德”,积极探索并引导学生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思考融入对家国情怀、时代使命的探求之中。课程思政的探索需要持续发力,授课教师要秉持“三全育人”理念,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进一步的探索中逐步完善和创新,从而提升生涯规划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育院校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活动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应用研究
探索中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设计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效果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