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武术术语翻译推广及策略研究
2023-08-17米雄辉
叶 颖 米雄辉
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近年来,《功夫梦》《功夫熊猫》《叶问》等作品通过武术元素融合,在科技力量下以影视作品的形式被搬上屏幕,吸引大众眼球。随着武术影视和功夫明星的走红,中华武术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新的热潮。武术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是民族文化载体和中华艺术瑰宝,既包含了自身经济价值功能,也包含各个领域的文化精神,武术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凸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长远战略,武术跨文化传播则在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提出,武术在走向国际的过程中,本质上就代表一种跨文化传播的行为。体育总局武术中心关于征求《“十四五”武术项目发展规划》意见和建议的公告中,提出中华武术“走出去”工程,利用武术文化的“柔传播”,传递中华传统文化理念,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
目前,中华民族国际发展的核心任务是“一带一路”建设,文化传播非常重要,这也是武术文化在此背景下对外传播的必经之路,而武术对外传播的首要前提是对武术术语翻译的推广。每一个武术动作有着一个独特的术语,武术术语短的只有一二字,却凝聚动作技术与文化哲理,折射出中华民族的千年智慧和文化内涵。现在已有不少学者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武术的对外传播展开研究,不少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有益启示,本文将以“武术术语”为切入点,探析“一带一路”背景下武术术语翻译对外传播的推广策略。
1 武术跨文化传播提出
1.1 “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 年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受到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一带一路”起初是战略构想,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逐渐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形成一个交流平台。
如今,我们借助这个平台,在与沿线各国的文化交流基础上,推动武术国际传播,助力武术术语翻译推广。目前,中国武术在世界已拥有146 个会员单位,形成庞大的传播体系。“一带一路”为中国武术的国际化传播拓宽了传播区域,夯实了传播根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让这项“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独特的身体文化驶向国际发展的快车道。[1]中华武术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其受儒、道等思想和传统文化影响,演变出不同流派和不同风格的拳种,恰恰是风格各异和内容丰富的流派拳种满足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需求。“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为中国武术的国际化传播拓宽渠道和增加影响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术语翻译的标准,以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1.2 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发展
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非常重视文化繁荣发展,而且文化自信渐入民心,在武术的传播过程中,对武术国际传播的跨文化问题进行分析,深入关注武术传播者与接受者双方的跨文化理解与认同,以实现武术在社会的被认同感。文化没有优劣之分,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源于历史和地域,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以实现沿线国家文化共享与发展,因此,武术跨文化传播先从沿线国家开展。武术“走出去”工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如,武术从申请奥运会失败到成为青奥会比赛项目,中间经历不少的艰辛和阻碍,但这并不影响武术被各国喜欢和认可,同时成为青奥会项目是对武术国际化传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体现了国人对武术支持和中国武术逐渐被世界认可,这一变化吸引国外学者开始了解中国武术甚至中国文化。
近年,中国的武术影视逐渐引入国外演员,各国的武术精英初露锋芒,而且武术成为青奥会项目之一,各国越发重视中国武术及其文化,练习武术的队伍日渐庞大,但初期国外学者了解武术文化基本来自于书籍和互联网。此时武术文化发展局限于有限的翻译资料,只有少部分术语与技术动作出现在书籍与互联网上,而且还存在着译文不规范现象。文化是一套共享的价值与行为准则,武术文化想要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与共享,必先克服语言障碍,而英语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语言,若把武术术语翻译的规范与统一,武术文化国际传播才会加速发展。
1.3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自信
从跨文化的视角来看,各国逐渐意识到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各国之间交流变得频繁。友好的中外关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国对中国武术文化的认识与理解,越来越多国外学者加入到武术大家庭,培养自己对武术的兴趣和深入了解武术文化,思想上对中国武术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以前,国外学者只有通过影视片、书籍或者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学习武术文化,如今,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武术走出国门对外传播,让他们在“家门口”学到真正的中国武术。
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共发展、文化共繁荣,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扎实践行和务实推进,在习近平总书记倡导下的“人文交流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的重要指示引领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老悠久的中华文化经过五千年的风雨涤荡依旧经久不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形成的时代共识面前,[2]只有做好优秀的武术文化传播,才会惠泽更多的“一带一路”国家和民族。不难发现,全球化时代背景推动了武术取长补短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发现国外学者学习武术的最大阻碍是术语的理解和文化差异。译文主要以英语为主,但由于译者并不是专业的武术人员,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理解偏差,加上缺乏统一标准,同一术语容易出现多种版本。武术对外传播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已逐渐步入正轨,而武术术语的翻译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加以统一规范。
2 “一带一路”倡议助力提升武术术语翻译推广效果
2.1 “一带一路”倡议下武术术语翻译推广的时代契机
“一带一路”建设正是“中国梦”与其他国家梦相对接的一个有效的桥梁,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双向沟通。“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与规划实现需要以语言为基础,而各国在交流或传播时首先采用各自国家的语言,其次采用目前国际通用语言即英语作为译文较为常见,因此在国家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工程下武术率先运用从语言上进行术语翻译推广。再者,为便于武术与沿线国家开展文化与学术交流,与沿线国家交流构建平台和增加合作和互动的机会,促使武术向多元发展,间接推动武术翻译的进行。如今,新时代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正因武术在沿线国家的持续发展和推广,受众群体越来越庞大,推动武术术语翻译的统一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推广成效。武术与其术语翻译在沿线国家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同时其潜在的市场越广阔,文化需求也越大。“一带一路”战略涵盖了中亚、南亚和东南亚大部分地区,也向西亚、欧洲和非洲延伸,其中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这是武术文化传播的重要契机,也为武术文化传播创造良好的条件。[3]在武术术语翻译输出后,武术术语翻译的海外输出之路以发展中国家为突破口,结合当地的文化、历史和宗教等,用恰当的形态融汇到当地,使当地人民便于接受和学习。在开拓新市场的同时,借鉴其他形态的成功之道进行自身创新性发展,为武术术语翻译的推广注入新动力,为中国武术传播发展提供良好的国内外环境。
2.2 “一带一路”倡议下武术术语翻译推广的时代使命
热爱武术的外国人一度认为武术这神秘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项目离他们很远,只能通过书籍或者影视初步了解。然而,随着中国元素走出国门,武术吸引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国外爱好者了解和学习。2019 年9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提出要制定实施共建“一带一路”体育发展行动计划,通过孔子学院等平台,拓展对外传播优势平台,推动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国际化发展。[4]2021 年,“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提出推动武术“走出去”,利用多边合作和高级人文交流机制等平台,扩大武术的全球影响力。孔子学院源自中国,办在海外,是中外合作的结晶,也是对外交流和宣传文化的重要平台,武术是通过孔子学院连接到“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近年来,孔子学院不仅注重向外传播中国文化,还注重对他国文化的了解,这为武术术语翻译的推广提供了机遇,同时迎来武术在“一带一路”视阈下跨文化传播的黄金期,武术术语翻译为中外学习者提供了路径。
除此之外,孔子学院加强宣传,在国家的政策下通过组织培训、境外表演、对外援助和举办比赛等方式,在此过程中逐渐完善武术术语的翻译标准,加强国际沟通和交流。现代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优秀的武术人才在武术教育的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也将在中国武术国际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内在积极培养精通武术和外语的双语人才同时,国外也能从学习武术的学生中重点培养,发挥其自身母语的优势,对武术术语进行学习和传播。武术术语是武术国际化和规范化的基础,提高国外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增进人们对中国武术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中国武术在国际上的推广、普及和发展,并产生深远的影响,不负时代使命展现出武术独有的魅力。
2.3 “一带一路”倡议下武术术语翻译推广的时代意义
武术展现了我国的特色外交风采,既拉近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距离,也提升了我国的国家形象。武术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国门,国与国之间实现相互尊重和认同,武术术语翻译的推广使中国武术从“走出去”到“看得懂”转变,进而走到更多国外友人的内心,壮大学习中国武术的队伍。同时通过举办的各类武术赛事,拉动与国外武术爱好者的交流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以完成通过武术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和担当,以推动国内外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体育外交布局,进而实现国内国外两个大格局协同发展,最终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5]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武术“走出去”工程步伐加快,国家对其“走出去”程度和成效也越来越重视,中国武术逐渐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名片,为武术术语翻译推广传播提供了关键的机会。以中国武术“走进去”为依托,用语言作为沟通的桥梁,如何用武术术语翻译吸引受众注意是关键,用规范的术语讲好武术的文化与内涵,实现文化认同和互鉴。武术术语翻译的成功推广促进武术文化的海外传播,从而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提出持续推动武术入奥,依托相关国际组织和赛事机构在世界各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力争武术在青奥会中保留设项并早日进入奥运会。武术术语翻译规范后的推广,对文化内涵和技术动作有着清晰的阐述,才会有更多国外友人被吸引,同时在比赛上才有统一的规范术语,让观众和参与者都明确扣分点和评分标准。借鉴空手道和跆拳道的传播和入奥经验,如,当年韩国为推广跆拳道而有计划培养大批专业教练员并将其派往世界各地,致力礼仪、技术和等级规范等推广传播。[5]“一带一路”倡议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武术及其术语翻译推广实现“扎根”,武术术语翻译的研究是在武术和翻译交叉研究的基础上,充实武术学科和武术翻译学科领域的研究,利于武术自身建设的同时增强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3 “一带一路”背景下武术术语的推广局限
当今社会媒体信息发展迅速,武术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打破了空间与地域层面的约束,武术术语翻译的推广也拓宽了国外友人对武术的知识层面,但同时也面临着信息偏差、冲突现象、利益立场等问题。武术术语翻译在推广中面临的问题,不良的信息很容易发酵,造成大众对武术的误解,进而增加武术传播的困难程度。
3.1 文化差异嵌入政治立场
西方体育以“更快、更高、更强”的运动目标鼓励人们突破自己的极限;不同于西方体育特点的中国武术有着较强的娱乐性和观赏性等特征。西方体育注重量化可视和真实有效,促使武术在传播过程中逐渐规范,向西方体育的特点靠近。西方体育走向世界与中国武术走向世界,其中内涵的语境意义却有极大的差距:前者意味着扩张自己的体育文化,后者则希望西方能接纳和认同中国武术。[6]西方体育主流话语权无形中影响着武术的发展和地位,逐渐向量化靠近,也使得术语与其翻译要标准化与规范化,文化差异下面临的挑战今非昔比。但要求术语翻译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一方面是统一用语,便于理解和传播,另一方面是规范用语,在尽可能传达出武术术语内涵的同时,没有涉及其他国家的文化与政治的敏感表达。
武术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和文化内涵,而目前武术对外传播过多强调文化特质,难免会带上一些政治色彩。由于文化差异,加上武术传播从文化入手,在传播过程中容易会让国外民众产生抵触心理。如,“一带一路”倡议在出台初期,中国利用此倡议对外连接与传播中国的文化导致不少国家误认为是文化入侵,不少国家都带着政治色彩的眼镜去看待与中国合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成效,消除了大家对中国的偏见,找到了共识,得到了各国的认可,在“一带一路”倡议双向传播与交流各自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但武术术语翻译的推广仍没有找到利于受众形成文化和价值的共识,推广范围还需进一步扩大,克服自身的问题后要实现普遍的国际认同。
3.2 文化融合引起冲突现象
武术术语来源于生活实践,因此,有很多术语借用人的姓氏、动物的形象、生活的物品等名称来命名,但因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中西文化在融合过程中难免产生冲突的现象。对于以动物命名的武术术语,通常包括有龙、虎、鹤、鱼等动物,然而这一类术语最容易在理解上产生冲突,例如,龙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吉祥,历代皇帝也用其作为装饰图案,可见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龙在西方文化中却是邪恶的象征。在推广武术术语翻译前,若没有了解到中西文化背景,这会成为文化的误解。其次武术术语除了是动物的名称外,还有拳类和器械类的术语。拳术类的命名也是多种多样,中国武术中拳术种类众多是因为武术中流派林立,细分到以人名、门派和手法等名称来命名,因为数量众多在文化融合中会使人混淆,如果只着重于传播数量而不是质量会消减国外学者对武术热爱的程度。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我们使用的工具历经几千年的演变,是祖先经过实践对工具进行改良逐渐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各种器械。因此,对于西方国家而言,他们的历史文化与中国差别甚大,导致武术器械的术语在翻译上有一定的难度。枪是中国的武术器械之一,是从兵器矛逐步演化为枪,是一种长柄的刺击兵器;而西方的“枪”是金属制成的现代武器,两者外形和使用方法都完全不相同。武术术语翻译推广中发现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现象,需要改变翻译方式和策略以推动武术术语继续推广传播,直观地传递武术术语的意思和内涵。
3.3 文化交流面临语言问题
近年来,国外越来越多专家和学者加入研究中国武术文化的队伍,但目前从事武术术语翻译的译者大多数是国内人士,缺少受众环境的文化感悟和思维方式以及受众的真实需求(中国武术文化域外译介与传播)。可见对于武术文化域外的译者要求很高,既要有精通的双语能力,又要有广博的武术背景文化知识,还要有熟练的翻译技能和了解受众环境的背景,这大大增加武术术语翻译的难度。目前没有专门培养此类人才的专业,很多从事武术术语翻译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具备以上条件,其能力和水平达不到要求。更重要的是,很多从事对外交流的学者没有到国外受众环境考察过,使得翻译的文本只是字面意思,或者出现一词多义的矛盾局面,曲解武术术语的原意。
文化交流是在语言相通的情况下进行沟通,而当今武术术语翻译在推广中面临着语言沟通问题,虽然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上的国家大多数以英语为主要语言进行对外交流,但也有一些国家有着属于自己的语言,这需要我国学者不断努力,想要真正传播武术及其术语必须先克服语言问题。同时,中国武术流派众多,每个拳种有着自己的民族特点和文化特点等,每个套路有着很多动作,加之国外的受众对中国武术了解不够,同时,中西方文化中存在着语言空白,有些内容没有一一对应,没有相对准确的术语翻译会使他们对中国武术抱有怀疑态度。这难以让国外受众认同,更对武术及其术语翻译在“一带一路”倡议上的国家推广带来很大阻力。
3.4 文化推广引发信息偏差
武术协会和武术学校作为典型的武术社群组织形式,不论国内国外,它们在武术推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着重专业化推广又致力于创新。[7]新时代下武术术语翻译传播渠道多元多样,互联网和各种平台为武术术语翻译推广赋予新的科技力量。然而互联网的方便促使公众获取武术信息门槛低,容易接触误导与有偏差的信息;其次对于不了解武术文化内涵的国外友人,也会被随意的评论和解读所蒙蔽,从而忽略事情的真相。例如基于同一事件的报道时,不同报社或者网站会对武术术语的翻译有着偏差,这表明武术术语翻译在推广中出现信息偏差,信息同步的速度落后于术语翻译的推广速度。如,太极拳的翻译有Taijiquan/traditional Chinese Taijiquan/Tai Chi 等,如今太极拳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其术语翻译在推广中还存在偏差与不统一的规范问题。
在进行文化推广时遇到发布关于武术信息极其简易或个性的情况,会使得公众会发表较为感性的评论。由于公众对武术的认知是因人而异,他们所发表的言论会导致事情失范走向,偏离了重心,遮盖了原本在文化推广过程中对武术术语翻译的普及与推广的初衷。同时,关于武术术语翻译的书籍数量和种类少,版本更新慢,没有建立关于其宣传和推广的网站和平台,是信息时代海外传播的痛点之一。此外,还缺乏相关权威性的资料著作和学者对武术术语翻译规范,这引发公众的武术错位解读,也不利于武术术语翻译后的使用。
4 “一带一路”背景下武术术语推广的优化策略
4.1 认识文化思维差异,过滤译语政治化宣传
目前,中国武术在国内打造文化品牌和在对外传播过程中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但武术术语翻译对外推广结合自身文化品牌过多地强调和宣传文化特质,这使武术术语翻译的传播加入了政治色彩。每个人看待文化的思维不同,部分国外民众看到中国在他们国家大肆宣传武术文化,看到加入了解学习武术的人越来越多,难免出现有民族文化入侵担忧的想法,误解中国传播武术和推广武术术语翻译的动机。因此,中国在对外宣传武术文化时,要注意宣传和推广的度,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上的同盟国家,在推广武术术语翻译的同时在自己国家宣传他国文化,认识文化思维差异,相互尊重各国文化。
近年来,中国的软实力不断提高,但武术术语翻译想要在其他国家广泛传播,先要找到受众对武术产生的价值共识,并非把所有焦点聚集在文化传播上。在武术术语翻译推广中可突出技术动作背后的理论知识和强身健体的价值,用共同的关注热点吸引国外受众,并得到其认可,减少他们对其他国家的文化入侵担忧。而在孔子学院、网站和报道等推广武术术语翻译的途径中,应过滤涉及政治色彩的字眼和引导,同时把握好公众舆论的有利方向,大力推广术语的传播和使用范围,使武术术语实现普遍的国际认同,为武术入奥做好术语规范使用的准备。
4.2 宽容文化的多样性,减少文化冲突的现象
中国武术的翻译包括武术文化和术语的翻译,二者关系密不可分,中国武术从传统武术到竞技武术的过度,从技术到理论,包含着成千上万的武术文化的载体。每个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知识,译者在翻译时要了解文化多样性,研究受众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再选择中国武术文化的代表性内容作为传播载体。传播中凸显活元素,融入课堂的中国武术文化,创新课堂方式让课堂气氛活跃,了解受众的喜好,言入其心。不论是课堂示范还在翻译文本中,应注意用词规范,避免引发歧视或不必要的冲突现象。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武术传播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早期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文化冲突的问题,留下对武术的坏印象,因此现阶段武术术语的推广让人联想起武术的刻板印象,加上一些影视片对武术的神化,对武术术语推广造成不利影响。在文化交流中,双方应保持相互尊重前提下,宽容文化的多样性,同时,武术要摆脱刻板印象,亟需从自身身上找问题,为武术术语推广营造良好的环境。国家指引传播的大方向,国外当地的武术组织牵头在政策黄金期下组织力量传播武术,孔子学院协助推广武术术语翻译,相互监督和联合发展,降低文化冲突出现的几率,充分宣传武术及其术语翻译的品牌效应。
4.3 培养翻译国际人才,完善术语翻译体系
武术术语翻译不只是单纯的语言文字的转换,其翻译的出现意味着中国武术文化迈出国门的跨文化交流活动,浅层的语言转换并不能代表武术术语蕴含的全部。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影响,如今武术重新回到大家的视野,掀起了一股强身健体的热潮,可见关于武术的各类书籍以及双语版书籍出版数目激增。由于武术术语数量众多,涉及领域广泛,音译法是目前术语翻译常用的方法,但受众的接受效果在短期内不明显。武术话语体系中的武术术语外译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值得商榷,若从受众接受和武术话语体系构建角度选择,译者需向作者靠拢,异化策略也更易构建源语的话语权,但也要考虑,归化策略则更易吸引读者。[8]
武术术语翻译应形成体育科学外译体系,在体育传播领域产生更多优秀外译产品,[8]结合不同学科范畴对武术文化进行解释翻译,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武术翻译话语体系,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翻译人才,拓展武术术语翻译的研究思路,丰富武术研究的成果。以高校为依托,培养“复合型”人才适应市场,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加强合作,提供交流和实习机会,实现语言环境的突破,同时,我国还要引进国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和留学人才参与翻译工作,提高武术术语翻译质量和推广效果,实现“术业有专攻”。克服中西方语言空白领域,分类建立中西对应的术语资料库,用恰当的翻译标准与参照,完善武术术语翻译体系。
4.4 提高国际的关注度,促进译语研究多元化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武术将走向世界各个角落,关于武术术语的各种译本也逐渐问世。武术术语外译和文化内涵外译的概念标准与规范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严格框定,建构国际标准,才能夯实中国武术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使国际的武术相关表达有所遵循,为他所用。[8]在数字化时代,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可建立武术文化对外翻译的传播网站,不断上传有关武术术语翻译、武术文化传播的报道和普及武术文化的知识,这样受众既可以根据自己兴趣随时在网上学习,又提高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的速度。尤其多报道关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与武术传播的新闻,让世界看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成果,提高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武术及其术语翻译的国际关注度,使其更具有影响力。但在对外翻译的网站进行报道时,一定要注意给予公众的言论自由度,紧抓武术的话语权为武术术语翻译进一步推广,确保舆论方向有正确的引导性。
其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宣传和推广,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与沿线国家出版社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共同策划、翻译和出版武术术语领域的书籍。[9]现阶段很多关于武术的影视作品也逐渐向海外市场进军,将武术文化具体化增加其感染力,武术术语翻译传播无形中嵌入字幕。借鉴武术翻译的经典著作,为武术术语翻译提供新思路,创新主要以文字和图片为主的翻译方式,结合音频和动图结合的方式促进在策略和形式上多元化译语研究,以满足不同国家对文本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