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化人 启悟“三观”

2023-08-16杨蕊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三观育人思政

杨蕊

大思政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指的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高中语文课程来讲,可采用以下对策。

一、思政融入语文教学内容的对策

1.立足文本,挖掘思政素材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为时代而歌”的思政教育素材,可借用来以文化人。

(1)挖掘教材中感人的人物、事迹,用情感的力量濡染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陈情表》《出师表》《满江红》等,都是很好的素材。首先,我们可从文本情节各方面挖掘育人素材。其次,从作者的感人事迹入手,发掘榜样人物的感召力。引导学生以他们为榜样,见贤思齐,涤荡心灵,向光而行。

(2)通过对文本中蕴含哲理的解读,启悟“三观”。语文教材许多文本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论语》《孟子》等思想丰盈的诸子作品,浩如烟海的文史典籍,都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哲思宝藏。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关键语句进行解读,以文化人。

(3)汉字、词语(尤其是成语)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传承历史与文化的载体。教师要通过汉字、词语分析解读思想文化密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2.拓展生活,丰富育人内容

(1)大语文理念强调语文要从现实出发、为现实服务,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典型时事材料,作为课内思政教育的补充,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厚植家国情怀。

(2)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语文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关联,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各种思政元素,利用课堂自然融入思政教育。

二、语文课堂上优化思政效果的策略

1.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运用合作式、任务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合作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增强认同感、归属感。教师还可通过开展诵读体悟、角色演绎、故事讲述等实践体验活动,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实现德育浸润。

2.运用不同载体,开展立体育人

教师要善于根据高中学情,灵活利用多媒体、影视资料、智能体验、网络游戏等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学生升华思想境界,树立正确“三观”。

3.实行多元評价,发挥导向作用

结合新课改三维度评价体系,可采用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小组评价、家校互评、学生自评等多主体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建立成长手册,健全教育全过程评价机制,使评价更科学、全面、准确地为育人服务,使教育回归初心,在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实现培根铸魂。

(本文系2022年南阳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大思政课”专项课题“大思政理念下课堂教学‘3维9项’策略研究”中阶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2-JKDSZK-84)

猜你喜欢

三观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五毛钱的“三观”
请告诉女儿,三观不合的人不能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