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学情 提升素养

2023-08-16孙爱红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名著初中语文作业

孙爱红

“双减”背景下,教师布置作业时需要认真思考“减”与“加”的关系,既要确保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也要保证教学质量不下降。要真正落实好“双减”政策,教师需要摸清学情,根据实际制定教学策略。

笔者在思考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时,力求做到“增加趣味的同时讲求科学性”,让语文作业为学生成长助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机械单一,流于形式。对于初中语文作业,有的教师习惯围绕“抄、答、背、做”四字诀(即抄写生字词、回答课后练习题、背诵教材要求背诵的段落篇章、做教辅书上的作业题)进行设计,最终呈现为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写一写。这样的作业,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积累写作材料、提升写作能力,但是形式单一;对于学生来说,如果长期机械、重复地完成这类作业,容易产生应付心理,出现或加重厌学情绪,认为学习是令人身心俱疲的事。因而,这样的语文作业,对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作用微乎其微。

2.依赖教辅,照搬照抄。一些教师在作业布置方面,忽视了作业与教学内容的配合,奉行“拿来主义”,其表现为:随意选择一些教辅材料上的练习题让学生完成,对于该练习题是否与授课内容一致、是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等未深入思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参考教辅材料,但是不能依赖它,成为它的附庸。作为教学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会照搬照抄,设计出的作业必然针对性不强,自身也无法实现教学相长。

3.过于统一,“一刀切”。作业是反馈教学成效的重要方式,其设计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情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习惯于全班学生统一节奏、“一刀切”。这样的作业设计,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语文接受能力不同和個体差异,从而导致优秀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压力大”。时间久了,会导致部分学生厌学、恐学,还会导致少数同学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抄袭甚至直接不写作业。因此,作业设计不能忽视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只强调统一性,会降低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想设计出高质量的作业,需要把握哪些要素呢?

1.增加趣味,激发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首先要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起来。因此,在优化语文作业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让作业充满趣味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动手画一画,让他们在情境再现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获得新知。比如,教师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的《唐诗五首》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古典文化之美并受到熏陶,可以布置“选择自己喜爱的一首古诗词,结合其意境作画、制书签”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充满奇思妙想,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还能助力他们深入理解古诗词,并在制作书签的过程中,使他们的诗词欣赏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等都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科学分层,增强针对性。因材施教,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和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好的发展。教师在优化作业设计时,也要尊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对作业进行科学、合理分层,设计阶梯型作业,赋予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力,选择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作业并轻松愉悦地去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时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挑战有难度的作业,让不同难度的作业充分发挥其功效。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作业体量分层。比如,《出师表》《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必背篇目,教师可以要求大部分学生全文背诵,要求学困生背诵关键句子、关键段落。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难易程度对作业进行分层,比如设计必做、选做两类作业。其中,必做作业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多为简单的基础题,选做作业为拓展延伸题,有较大难度,不要求知识体系薄弱的学生完成。

比如,在教学《爱莲说》时,教师可以把背诵并默写课文设为必做题,其选做题可以设计为:阅读并搜集莲文化的相关资料,摘抄有关莲的一些诗句;模仿《爱莲说》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以“爱……说”为题,写一篇短文。再比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时,教师可以布置以下三项作业,让学生从中任选一项完成:(1)仿写描写藤野先生的段落;(2)以藤野先生口吻给鲁迅写一封回信;(3)鲁迅先生是语言大师,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任选一个角度(白描、幽默风趣、富于感情色彩、耐人寻味……)说说鲁迅作品的语言特点。

分层作业设计,既尊重了学生的差异,又解决了优秀生“吃不饱”、后进生“学不了”的问题,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可选择的空间,让所有学生都能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并有所收获。

3.形式多样,凸显综合性。新课改以来,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心正向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上转移。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其设计也应该突出发展学生综合能力这一目标。因此,初中语文作业的内容要力争多样化,适当减少传统抄写类作业和习题类作业,并在此基础上加入口语类、实践探究类等不同形式的作业,以进一步挖掘学生的语文潜能。这样的作业不仅开放性强,还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学过的语文知识,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教学《木兰诗》一课时,教师设计课后作业时可以把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课后作业中:(1)配乐朗诵《木兰诗》,录制成小视频,全班分享。(2)你还知道哪些像花木兰一样的巾帼英雄?请讲述一下她们的故事。(3)假如有一天,你以某种方式走进了花木兰的生活,你会见到一个怎样的她?你们会谈些什么?请以《遇见木兰》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4)根据自身对原文的理解,将其改编成课本剧《木兰还乡》,并和小伙伴一起表演。

这样的作业设计形式多样,内容涉及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符合“双减”和新课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此外,它的开放性很强,没有统一答案,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才能完成作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4.创新阅读,体现深度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板块中亟待改进的,还涉及名著阅读这一部分。2022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中,有道考题为“《西游记》中的沙僧是一个才能平平的人吗?”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并结合名著内容简述理由。该考题重在考查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情况,关注学生的辨析能力培养和个性化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名著作业时多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实践性、趣味性的创新作业,将名著阅读任务分散,给予学生具体的学习支架和指导,在名著和学生之间架起桥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布置阅读名著《西游记》任務时,教师设计特色作业引导学生深入阅读:(1)讲取经路上的故事。《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打白骨精等,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或以小视频形式分享。(2)绘制取经路线图。运用思维导图,绘制取经路线图,梳理故事情节。(3)我为唐僧师徒做名片。唐僧师徒形象鲜明,请根据相关情节,制作人物名片。(4)我来配音。以视频或录音形式分享。(5)续写一个章节的《西游记》故事。

再如,引导学生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1)在长征纪念馆中,请你担任长征解说员,为参观者讲述长征路上血战湘江、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等经典战役,解说词用音频形式上传。(2)将自己的解说词转化成文字,与《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片段对比,分析一下两者表达风格的不同。(3)请你向同学推荐三位具有“红色精神”的人物,撰写一段推荐词,介绍他们的故事及对你的启迪。

讲故事、制名片、推荐词、配插图,多样化作业,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还消除了学生与名著之间的隔阂,使其对名著阅读的兴趣越来越强。在完成名著阅读作业的过程中,持续性的探索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真正的阅读,抑或是更深度的阅读,让大家在阅读中提升素养、积蓄力量。

总之,“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教师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遵循语文学科特点,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精选精练作业内容,增加趣味、科学分层、丰富形式、创新阅读,使每一次作业都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双减”政策落地生根,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生爱上语文并从中受益。

(本文系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1-HJYY-244)

猜你喜欢

名著初中语文作业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作业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