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宽渠道 提升效能

2023-08-16杨红星时娇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机构培训资源

杨红星 时娇

实施“双减”以来,省教育厅把提升课后服务工作质量作为落实“双减”的重要抓手,指导各地各校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多渠道整合校内外资源,提供多样化、菜单式特色服务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成长需求。

一、挖掘校内资源潜力,不断推进课后服务提质增效

中小学拥有较为丰富和集中的教育教学资源,是开展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实施课后服务的主渠道。只有将学校现有的各类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课后服务才能落到实处。省教育厅要求——

各中小学校要结合实际、积极作为,发挥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以在职教职工为主,主动承担课后服务工作,尽可能满足学生全面成长需求。

各地各校按照“一校一案”要求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坚持以学校为主导,调动教师积极性,搭建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将课后服务内容纳入教育教学整体规划。

一是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二是因材施教开展学习辅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与答疑,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提升与拓展,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社团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参加,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统筹社会公共资源,推动专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

鼓励各地各校挖掘社会团体和社会公益组织资源潜力,建立校社合作机制,进一步拓宽课后服务渠道、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一是广泛动员学生家长、退休教师、文体工作者、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等热心人士参与和支持课后服务活动。探索适度引入省内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和大学生志愿者开展课后服务,强化优质资源共享。

二是充分发挥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展览中心、红色教育基地、研学实践基地等活动场所及体育、艺术、科技等专业团体的资源供给作用,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

三是引导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拓宽学生视野。推动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大力弘扬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

三、探索引进培训机构,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让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参与校内课后服务,是提升学生素质、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有效补充。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2021年10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明确学校可以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

二是规范引进流程。教育部门通过发布公告、审核资质、组织遴选等环节,选出具有资质且符合项目要求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并建立“白名单”制度,供学校选择。

三是建立退出机制。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进行全过程监管,对机构服务质量、学生满意度、家长滿意度等进行评价,进行动态管理,对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考核未达到要求的培训机构终止合作,问题严重的列入“黑名单”。

四、整合数字教育资源,利用智慧教育赋能课后服务

2022年3月,改版升级后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新增的“课后服务”等版块,涵盖了科普教育、体育锻炼、文化艺术、经典阅读、研学实践、影视教育等六大类,均免费使用。同时,该平台还链接了国家博物馆、数字科技馆、“数字敦煌”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线上博物馆,有效帮助课后服务资源不足的学校开展活动。

作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首批试点省份,我省深入开展平台应用推广工作,组织了多场平台应用培训活动,指导各地各校用好国家教育平台提供的优质资源,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和形式。

(本栏责编 东 方)

猜你喜欢

机构培训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