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再就业”会越来越火吗?
2023-08-16
再就业者观点:寻找一种自我价值的延续
注册会计师程湘:“北漂”前我一直在湖北某三线城市从事财务工作,在临近退休的时候,北京的一家公司要招一位年纪稍大、经验丰富的财务总监。经朋友介绍,该公司找到我并邀请我加入。简单做了简历,面试过后,工作就定下来了。这家公司给出的工资是7800元,差不多是我当时退休工资的两倍。老年人做“北漂”,遇上的第一大拦路虎就是通勤。刚入职时,公司还位于郊区。我在老家上班走路不到10分钟就到了,中午能回家吃饭,睡个午觉。来了北京后,每天早上6点起床,倒三次地铁,早上8点半到达公司班车的集合点,再去公司,上下班要花4个小时在路上,晚上8点多才能到家。我一度非常崩溃。一个月后,我实在扛不住这个辛苦,又投简历给几家招人的会计事务所,没想到顺利通过了其中一家的面试,对方还开出12000元的薪资。唯一的问题是需要经常去外地出差,考虑到我来北京就是想跟女儿在一起生活,就放弃了。还好我所在的公司表示三个月后就会搬到市区,再加上跟同事们相处也很融洽,我就留下来了。公司搬家后,我上班还是要倒一次地铁,花1个小时。老年人“再就业”除了交通问题,另外一大难题是,对电脑和互联网不熟悉,需要重新学习。工作期间我学会了做PPT,参与了公司的网站搭建。以前我的工作流程比较固定,手下也有人帮忙,刚到这里时都不知道问谁,我就自己硬着头皮在那儿琢磨。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突击学习,我适应了新的工作,并在半年后获得了涨薪。
退休教师曾凡清:我是杭州天成教育集团的一名小学数学老师,虽然刚过60岁,但我还不习惯自己被定义为“老年人”,还不能接受自己从岗位上退下来的现实。在我这里,不存在退休了就要停下来的情况,我还能再干5年!去年8月28日,我从新闻中得知中国老年人才网的出现,第二天就发布了自己的求职信息。无论是学校、少年宫或者是培训机构,我都可以继续胜任教师的工作。我希望退休后离开学校,又能进入另一个教育领域,继续发挥余热。人不应该被年纪“框死”,不应该这么早就结束工作生涯。我身体健康,每天保持看书两小时,每天健步走一万步。这样的状态,我觉得是可以继续工作的。而且我“不退休”的想法,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我有一儿一女,都已成家立业。爱人帮忙带着孙子,我偶尔负责管一管。可以说,完全没有后顾之忧。教师的退休工资对于我来说,也足够生活,所以另找工作不是完全为了钱,“我就是有点停不下来”。我想向同龄人发出呼吁,虽然到了退休年纪,但“心态不能老,精力不能老,学习的状态不能老,应该继续在感兴趣的或者力所能及的领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寻找一种自我价值的延续。”这也是我上网谋新职的理由。
甘肃张掖白先生:我以前是一家公司的经理,工作繁忙,出差较多。生活中我喜欢钓鱼、读书、旅行,还自考了兰州大学的法律专业。前阵子,我在朋友圈看到关于中国老年人才网的报道,于是上传了自己的求职简历。“想再出去看看。”我干了一辈子物资采购、退休后每个月有4000元退休金,安享生活完全不成问题,但在家总觉得没事做,这才想“再就业”。这次我从事的是老年服务这一行,类似照护服务老年人这一类的工作。虽然之前没专门学过,但我对护理老人并不陌生。此前,我伺候过自己的母亲,知道怎样照顾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当前我国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缺口较大,老年人之间更了解彼此的所需所求,便于相互沟通。尤其是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在专业知识和人生经验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老年人是社会不可或缺的资源,应大力发掘老年人人力资源,让老年人在再就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退休医生老吴:退休前,我在一家公立医院工作,是一名医生,后来转到行政岗。忙碌了一辈子,救治了不少患者,我一直以自己的职业为荣。以前忙,总想着退休能清闲清闲。可是真到了清闲的时候,太不适应了。刚退休那会儿,我总和朋友们聚在一起,吃饭聊天,时间很慢,觉得特别舒坦。没过几天,空荡安静的家中,除了吃吃睡睡,我不知道该怎么安排自己,“总不能每天都去打麻将吧”。那时我动不动就发脾气,像更年期一样。差不多一个月之后,我听朋友无意间提到“再就业”的话题,我想想,自己还年轻,还能再干几年。
最终我在一家民营医院的体检科以返聘的形式谋求了一个职位,“一周上三天班,工资还可以”。这份工作对于我来说,没有难度,重回工作岗位,我心里很满足。“上班的时候认真工作,休息的日子出去和朋友聚聚,这是很多人羡慕的工作状态吧。”如今我已经连续工作了3年。至今我都感谢这三年,这三年就像一个缓冲期,把我之前工作时忙碌的脚步放缓,让我做好了进入完全退休的准备。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很支持60+的同龄人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继续去工作。这和学历、工作岗位无关。我认为,即使做清洁工或者巡逻员,只要有岗位让能力匹配的老年人去做,都会让他们有一种“被需要”“我能行”的成就感。
李海瑞:2003年,我离开了挚爱20多年的采编工作岗位,跨入“夕阳红”的行列。当时,我想找个工作挣点儿外快,可转念一想,自己不会务农,又不会经商,去看大门又有些不好意思。就在这时,县关工委聘我为宣传报道团团长,虽然没有工资,但按稿费通知单并根据报刊级别,分别按1至2倍给予奖励,而且下乡采写车票全程报销。这真是一件难得的好事,于是我就高兴地答应了,权当再就业,潇洒走一回。时光飞逝,一晃近20年过去了。在这近20年里,我冬不怕严寒,夏不惧酷热,奔波于城乡之间,采写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先进典型,采写“五老”帮青致富代表人物。与此同时,我还把县关工委有关活动写成文字,发给各级报刊。期间,我在各级新闻媒体发表文章上千篇,除稿费收入外还获得了县关工委的奖励。为此,老伴曾不止一次对我说:“老头子,你真是幸运,许多70岁的老人外出打工都没有单位想要、敢要,可你年逾八旬了,不但笔耕不辍,还增加了收入,真是活得值啊!”
爱笑的许大姐:70 虚岁的我总喜欢跟人说自己69岁。我现在杭州一家食堂的小超市做收银员。员工里头的小年轻说起我,都称我是“食堂那个瘦瘦的、爱笑的阿姨”。由于我总是精气神十足,加上染着一头黑黄色的头发,鲜有人能猜到我都快70了。我一直觉得“人要学着忘掉自己的年纪!心态好比什么都重要。”我之所以退休后做收银是因为我从1985年开始就在门店里做收银,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那个年代没有刷卡机,店里也没配计算器,加加减减,全靠心算。回想刚退休时,我在家闲了一年。手臂长了个脂肪瘤,去医院做了切除手术。对于身体的这个小插曲,我把原因归结为一个“闲”字。“都是在家闲出来的!一闲下来,胳膊腰腿都要出点小毛病。还不如出来工作。”“我喜欢工作!”如今我在这个小超市工作好几年了,和老板、同事关系都很好,工作待遇也好,每年的年休假期,林林总总加起来有9天。前些年没有疫情,我就利用这几天,和老伴出国旅游。旅游结束,我又回到这十平米不到的柜台中间,回到小超市迎来送往的热闹氛围里,“这里的人我都面熟。”家里人的支持,也是我选择继续工作的原因。“我儿子结婚晚,还没有孩子,我也没有带孙子孙女的压力,之后孩子们如果需要我,我会考虑的。现在还是想把活儿干好。”
李季:我从一家新闻媒体退休后,很快被一家在古城颇有知名度的杂志返聘。实话实说,当时是报着试试看的态度,能干几天算几天,干不了就回家。没曾想,岁月如梭,一晃10年过去了,我居然坚持到了今天。
和我同龄的同事们经常调侃我:上班啥时候是个头呀!掉进钱眼啦!我也不反驳,一笑了之。工作的愉悦身在其中才能体会最深。
首先是颇有成就感。
这家杂志分上下半月刊,一月两本。我担任其中一个板块的编辑,还负责审阅两本杂志的全部稿件。每月16万字的阅稿量,一个字一个字看过去,一支红笔在原稿上圈圈点点,刪删改改,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再加上编辑自己的栏目,和作者、本刊的编辑沟通交流,每天都有事干,有话说,日子过得又快又充实。
每到月底,散发着油墨馨香的杂志出刊,捧在手中,如同捧着自己的孩子,这里面,渗透着我和同事们的多少心血,特别是听到读者说喜欢读这本杂志时,满满的成就感油然而生,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真是无以言表。
其次是和年轻人在一起,向他们学习,尽力跟上时代的步伐。
编辑部有不少年轻人,他们都长于运用网络做各种事情,办起事情来又快又好。在工作和生活中,碰到各种困难和不懂之处,随时向他们咨询和请教,让自己掌握了各种网络用法,基本上能够驾轻就熟地完成工作。
如今手机成了生活的必需,“一机在手,走遍天下”。在和年轻人的接触中,我学会使用手机中的各种软件,比如网银支付、地图导航、网购、看病、打车、订房、旅游等等。和我的同龄人比起来,我的手机运用略胜一筹,很多时候,我成了同龄人的老师。
其三,上班着,快乐着,年轻着。
三年疫情期间,多次封控在家。宅家的日子虽然安逸,却让人怠惰。一身居家服从早穿到晚,除了做饭和打扫卫生外,余时不是坐着就是躺着。有时早起晚了,三顿饭直接改成两顿饭,甚至连脸都懒得洗。
而上班就不同了,你必须卡着点儿早起,卡着点儿上下班。在出门前,还得认真洗脸,化个淡妆。还要考虑衣服的穿搭,上衣、裤子、裙子、鞋子、大衣、围巾等,都得颜色协调,整洁大方,让自己舒服,让别人悦目。
每天精精神神地上班,认认真真地工作,生活规律,心里总是提着劲,因此没有时间懒散,没有闲情说三道四,也因此从内心深处认定自已还不老,还有用,还年轻。
当然,上班就有约束,就有一些想做的事没时间去做,但和完全宅家相比,好处还是多多。
人的一生很短,退休后做自己想做和擅长的事,让自已身心愉悦,便是最好的人生旅途。
专家观点:为再就业老年人拓宽渠道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据最近的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显示,我国有27%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口仍在业,其中60~64岁的“低年龄”老年人在业人口占60岁以上总在业人口的56%。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2亿人,其中在业人口数量为5957万人,相比1990年增长了54%。据全国老龄办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经验表明,促进老年人口就业,可以缓解社会养老压力。我国目前的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等新特点正使得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倒逼养老服务升级换代,但开展的老年人服务工作中,尚未有专门的老年人服务部门和机构研究和解决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研究表明,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思维智力保持普通人智力高峰期的80%到90%,很多科学家、艺术家创作创新的高峰甚至是在60岁以后。百岁老人都不是刻意养生养出来的,要进行积极老龄观的教育,躯体可以老,精神不可以老。不能把老年人看成包袱和负担,要对全社会进行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实际上是全方位、结构性、深层次的,不止是老年人问题和养老问题,最根本的其实是经济问题。不能把养老看成是政府的事,看成是老年人的事,其实养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和个人都有责任。研究表明老年人社会参与和自我的身心健康之间存在关系,社会参与度越好,健康的水平越高。对于老年人自身而言,再就业已经成为老年人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主任李伟:中国老年人才网站上线后,企业的反响已经超乎我们的想象,企业的积极性还是挺高的。从研究和分析来看,除了一些通过返聘、续聘的老年人,继续在原来工作单位以外,大多数老年人从事的是保洁、门卫、社区服务等,这些是对体力和脑力要求不高的工作,而这一类的工作,工资较低,晋升空间也较小,不太符合年轻人的期待。另一方面,一些老科技工作者,例如老教授、老医学工作者等专家型人才,他们退休以后,大多从事的是像咨询、管理、专家智库的角色,他们发挥作用的舞台可能年轻人还达不到。所以实际上两者没有太多的冲突,老年人再就业,对年轻人再就业的影响是比较小的。此外中国老龄协会还将建立全国老年人才信息库,构建老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一网一库一平台”共同构成中国老年人才信息服务平台,将填补此类平台建设空白。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丽宾:在社会舆论场上,老年人的声量是很小的。之前很少有人关注到老年人的就业需求,他们往往是通过人情、关系网去联系,市场提供的服务很少。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的角度,有相当比例的退休老年人需要就业。我总结出三种情形:一是拥有一技之长,不愿完全退出劳动力市场,选择“退而不休”;二是虽然步入老年,但仍有经济方面的需要,通过就业增加一份收入;三是没有生活负担,仍有能量可以发挥,寻求个人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全国政协委员、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去年“两会”期间,我提交了一份《关于鼓励开发初老群体人力资源价值的建议》,鼓励初老群体再就业,让老年人收获更多认同感、荣誉感。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却认为“人生七十刚开始”。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退而不休”,继续创造价值、发挥余热。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退休人员是一种低成本高附加值的人力资源:他们不仅熟悉行业特点,而且拥有丰富经验,同时还能节省相应的培训支出。为此我特别提出了四个方面建议:为初老群体创造就业机会,尽快实行弹性退休政策,鼓励企业废除招聘年龄限制,采取税收减免的方式提高老年人参与劳动力市场的积极性。其中,弹性退休政策已箭在弦上,废除招聘年龄限制也代表了多数人的心声。值得一提的是,鼓励老年人重新参与就业竞争。
北京一社区居委会主任沂南:“有特长的老年人再就业有更多的选择,针对无特长的人员,街道会推荐他们参加一些技能培训班,比如电脑、家电维修、保育员等,培训班还可以发放结业证书,这对就业有一定的帮助。比如现在家庭护理需求很大,保育员就很吃香。60多岁生活经验丰富的老人,有一定的护理知识的话,很受家庭青睐。所以老年人再就业,还是要从自身做起,学习一门特长,为自己加分。虽然很多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很强烈,有宝贵丰富的工作经验,但适合老年人的岗位并不太多。需要加班熬夜的工作,老年人肯定不能胜任。而且退休人员无法上工伤保险,万一工作中发生意外伤害,企业需要自行承担赔偿责任。另外,老年人与公司形成的是劳务关系,而劳务关系是不受《劳动合同法》保护的,老年人就业不能享受带薪年假、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等福利待遇。这些问题,还需要一些政策出台,为老年人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心理咨询师毛斌华:“老年人害怕被忽视,工作能让他们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有种被人尊重、被人需要的感觉,给他们的心理带来愉悦,但老年人最好对所做的工作有所选择。从体力方面讲,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有所衰退,应选择体能负荷小、节奏强度小的工作。从智力方面来讲,个人阅历、知识积累等会随年龄增长萎缩,不能很快接受、处理信息,反应速度比过去迟钝。可以选择与原先工作相关,不需要接受太多新鲜事物,处理过程简单,压力小的工作。最好提前练习一下工作内容,以免因不适应而产生挫败感。”
山东博翰源律师事务所贾澜涛律师:针对老年人就业、再就业合同拟定,我提出以下七项建议。一、用人单位与老年人建立劳务关系一定要善意地签订书面合同,把《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基本精神体现到合同内容中。二、工作时间须在合同上明确约定,除特别清闲岗位外,建议工作时间每日不超过六至七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5日。三、工作内容须在合同上明确约定,老年人在一方面或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但适应新的变化需求心力不足,工作内容要结合老年人积累的知识经验,并充分考虑到老年人心力不足的问题。四、约定用人单位为与其建立劳务关系的老年人购买商业人身意外险,保障老年人在工作中和上下班途中发生的人身意外风险。五、约定好紧急联系人,紧急联系人尽量约定为子女,并约定合同的签订、履行、解除或终止用人单位都及时善意的和老年人子女沟通,没有子女的老年人适当约定紧急联系人。六、约定体检事项,定期为工作的老年人进行体检。七、根据不同的岗位和工作内容,进行安全培训和业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