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内涵及教学策略探析

2023-08-16王哲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传统绘画文化素养

摘 要:中国传统绘画是一门独具特色的艺术,并且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沉淀,将美学和文化都囊括其中。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中国传统绘画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载体,在教化育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绘画;審美能力;文化素养

一、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

中国传统绘画是一种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特点。不同时代的绘画反映着不同的精神面貌、人文理念和价值追求,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不断的完善和丰富,才逐渐形成独具特点的画风。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敬畏自然,且开始以绘画的方式表达思想,常在墙壁上作画。随着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陶器等日常用品逐渐开始作为绘画的载体,这是绘画发展的重要起点。

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尚处于起步发展时期,虽不够成熟,但已形神兼具。流传至今的四幅战国帛画便代表了当时绘画的最高水平,特别是《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

秦汉时期的绘画作品主要用来宣扬帝王的威严与治国理念,因而造型上往往呈现庄重雄浑、沉郁宏大的特点。建立在写实基础之上的绘画作品强调了客观实物的整体性和力度感。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玄学的崛起对绘画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时期,文人士大夫步入画坛,专业绘画与人才辈出的民间绘画相互影响。在这个时期,花鸟画开始兴起,山水画也逐渐发展起来,此时绘画更加注重人物气韵和内在精神,代表画家有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

隋唐时期国家安泰、社会稳定,为绘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不管是山水、人物、花鸟还是其他门类,都出现了许多画艺高超的大师和传世佳作。人物画笔墨变化多端,画作对象饱满丰腴,神情潇洒自然。山水画则呈现多样特色,花鸟画在此时成了独立的画科,代表画家有展子虔、张萱、阎立本、吴道子等。

五代至两宋时期,绘画得到了空前发展。五代时期,北方山水画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画作大都以雄伟的高山为对象,画风气势磅礴。董源和巨然是江南山水画的代表,他们描绘江南的秀丽风景,表现出一种抒情性的温婉。李成、郭熙、范宽是北宋山水画家的代表,他们继承了前代山水画的传统,对人文精神的表达语言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南宋四大家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以清奇峭拔的形象和简括的笔墨章法,开创了空灵雅秀的南宋院体山水画风。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绘画取材广泛,绘画方式多样,雅俗共赏是其最突出的特点。其间,风俗画盛极一时,代表人物有张择端、李嵩。北宋中后期,以苏轼、文同为代表的一批文人画家将自己的个性、情感或抱负倾注于作品之中,用绘画进行抒情或状物言志。

元明清绘画在宋代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发展,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且流派纷繁,各成体系,各个画科全面发展。其中,以山水、花鸟的成就最为显著,表现手法有所创新。总体来看,水墨画法的文人画派占据了当时画坛的主流。

二、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价值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笔墨的运用,借助线条、色彩等营造独特的意境,同时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艺术形象的构建,传递出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的内涵。由此可见,传统绘画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一)意境美

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美是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之一。意境强调主题的内在统一,追求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相较于崇尚理性和科学的西方绘画,我国传统绘画在数千年的演变历程中并没有拘泥于对自然客观物象的再现和摹写,强调的是对意境的追求。

中国传统绘画创作向来追求“画外之象”“味外之旨”。唐代张璪偏爱自然淡雅的风格,尤爱画山水松石,他提出了著名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理论,指出绘画既非简单描摹自然,也非忽略客观真相,而是将二者相互渗透,达到情与景汇的艺术效果。在传统绘画中,意境是核心的美学追求,无论是山水、人物还是花鸟,都讲求将无形的思想感情融入有形的物象中,达到以情入景、借景抒情的境界。南宋四大家之一的马远,将留白这一美学原则表现得淋漓尽致。《寒江独钓图》描绘了浩渺无际的大江中,一位高隐的渔父独自坐在一叶小舟上,手中的钓竿垂至江面,其余部分皆以空白表现。虽说直接看到的是钓鱼的老翁,但大幅的空白也让人回味无穷,这当中便有无尽辽远的诗意涌出。大胆的剪裁取舍,巧妙地突出了江水的辽阔和渔翁的悠闲,这便是水墨画中的“画外之象”与“味外之旨”。画中的老者和扁舟为实,空茫的背景为虚,通过留白,突出了虚实相生的意境之美,这样的内涵正是中国美学的独特追求,是将情汇于景的高度表现,是看似简单、实际蕴含着丰富意境的美学符号。

(二)线条美

线条美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画家运用线条创造出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视觉效果,从而表现主题的美感和内在情感。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是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之一,它不仅可以勾勒主体形态和轮廓,还可以表达主题的情感和气质,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不可或缺的艺术语言之一。

无论是原始彩陶、汉代石刻、敦煌壁画,还是人物、花鸟、山水,无不体现出中国人对线条的掌控和把握能力。在线条运用方面,中国传统绘画线条流畅、纤细、节奏感强,注重变化。在不同的画题和画风中,画家运用不同的线条,表达不同的情感和内涵。工笔画中,画家运用纤细的线条,表现出主题的精巧和细腻,创造出写实性的线条美。在写意画中,画家则运用简洁的线条,表现出主题的轻盈和灵动,创造出富有节奏感和动感的线条美。如齐白石《虾》中,只将每只虾的眼睛画成粗线,将虾须流畅地打个小弯,一只虾便会跃然纸上。毕加索在看到齐白石的画作时曾称赞中国画真神奇,认为齐先生画水中的鱼儿,没有一点色、一根线去画水,却能使人看到江河,嗅到水的清香。

线条美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之一,而且是表现主题内在情感和氛围的重要手段。飘洒流畅的线条自由组织,暗含物象骨格、气势与动向。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条之美来源于水与墨的结合,一道道墨线可以界出无限空间和意趣,表现虚实相合、情景相洽,又勾勒出万物万象、神情气韵,寄寓着语言难以表述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及画家的个性和修养。总而言之,线条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它增强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力,也展现出中国人对形式美感和内在情感的追求和表达。

(三)色彩美

在中国画中,有“墨分五色”的说法,这五色分别为焦、浓、重、淡、清,也有人认为是浓、淡、干、湿、黑。中国传统绘画注重水墨的运用,通过墨色的变化可以呈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使用水墨不仅能表现出黑、白、灰的层次感和丰富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了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色彩美。例如齐白石的《虾》及王冕的《墨梅》就利用简单的水墨,将色彩完美表达出来,使得作品中的内容栩栩如生。尽管色彩单调,但是仍带给了人们视觉上的独特感受,让后人对中国画更加欣赏和惊叹。

色彩不仅仅是颜色本身,更是一种情感和意境的表达。画家通过对墨色的运用,表现出自身的情感和作品内涵,创造出富有变化的色彩美。例如:在山水画中,画家通过墨色的变化,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自然景观,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在人物画中,画家则通过墨色的变化表现人物的性格、情感和气质。《千里江山图》以青绿色为主导色调,描绘对象是江水、群山等自然景观,整幅图构图疏朗大方,画面极具动感,营造出雄伟壮观的意境,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选择,使其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是中国画艺术之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中国传统绘画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绘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沃土之中。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形成了独有的艺术特征和民族性格,是中国人在历史更替与社会变革中对自我精神世界、精神价值进行思考和探索的重要形式之一。从思想内涵方面来看,中国画作为典型的精神产物,具有反映中华民族智慧结晶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作用。例如,山水画多展现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拜和尊重,人物画表现了中国人对人性的关注和探索,花鸟画则着重体现中国人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学习传统绘画,欣赏传统绘画,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绘画中往往倾注了画者自身的心性和情绪。一位画家的自身修养,往往会通过他所画出来的作品表现出来,正所谓画品即人品。画家在进行绘画创作的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自身的绘画功夫,还有其文化修养。在中国古代文人画坛中,花中四君子、岁寒三友等题材的绘画作品非常普遍。梅兰竹菊即花中四君子,可代表极高的品格修养。在梅兰竹菊题材的绘画创作中,画家多是用再创作的形式来表现自己对这类事物的热爱,赋予花卉人类的感情与个性,并以此为主题,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达到借物言志、寄托情怀的目的。梅之坚毅,兰之清丽,竹之挺拔,菊之傲然,这些都是画家自身性格和气质的体现。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在注重心性品格和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中得以集中体现,这正是中国传统绘画能够历经几千年而不衰的力量源泉。中国历代画家都秉承“人品为先”的美学准则开展创作,这一思想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得到了广泛体现,例如郑燮笔下的竹子笔力雄健,卓尔不群。在《题画竹》一文中,他对自己的画竹心得与画法有这样的概括:“故板桥画竹,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依于石而不囿于石,是其节也;落于色相而不滞于梗概,是其品也。”郑板桥在画竹时,把主、客观融为一体,实现了“胸中之竹”与“眼中之竹”的高度统一,从而赋予了作品中的竹以人的性格与气质。

四、中国传统绘画教学策略

(一)选择经典作品,提高审美品位

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审美品位在视觉艺术欣赏中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该精挑细选教学作品,针对性地选出中国传统书画的经典作品,对学生进行美术鉴赏教学。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鉴赏指导,对鉴赏内容做出必要且合理的讲解。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美术作品中蕴含的充实的内容,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中国传统绘画,无论是人物、花鸟还是山水,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每一幅画作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传神的艺术形象和优美的色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绘画的认知和了解,而且能拓展他们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通过这种科学、理性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能切实体会到审美素养对于当代美术学习的意义,而且会在潜意识里对文化与绘画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知,更有可能把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

(二)培养文化理解能力,提高人格修养

若不通文化,大约画不好中国画,也无法品味中国画。“画如其人,画为心声”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人文精神的核心,中国传统绘画始终乐于借意象表达画家内心的情感,画家高超的绘画技艺背后是本人的才学和修养,“人品”与“画品”共同打造出一幅好的作品。因此,学习中国画不仅要关注表面技法,更应该品味和学习深层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中国传统绘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及时补充、拓展相关文化知识。学生的逻辑思维逐渐完善,对于提升自身审美能力、文化理解能力有着较大的需求,但是由于鉴赏知识不完善,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再加上以往的美术鉴赏课程逻辑性较弱,学生零星积攒起来的审美经验不足,其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只能停留在表面,不能对作品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探索。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提供正向引导,层层推进,带领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内核,多角度、全方位加深学生对传统绘画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的理解。

五、结语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整体氛围的营造,线条流畅细长,色彩清新淡雅,讲究笔墨趣味,追求精神内涵,这些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的高度艺术成就。在长期的创新和发展过程中,它创造了独特的美学意味,表达了中国人独特的美学观念。要充分发挥中国传统绘画的育人作用,为学生提供高价值、高水平以及高品质的艺术滋养与美育资源,帮助学生提高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进而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张莉君.中国画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分析与探索[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1):87-90.

[2]乔亚峰.中国画教学中文化缺失现象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2(1):118-119,122.

[3]庄毓聪.中国画写意精神探究[J].广东经济,2021(4):91-93.

[4]任安静.略论中国传统绘画[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16-17.

[5]杨强立.论中国画的艺术审美特征[J].文艺论坛,2020(2):113-115.

作者简介:

王哲,中国计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猜你喜欢

传统绘画文化素养
传统绘画对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作用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课文的文化价值追求及处理
小议中国油画的本土化
论艺术设计与绘画的关系
试论当代大学教师文化素养及路径提升
回归历史课的真谛
中学英语课堂培养学生英语文化素养的实践探究
简述“气韵生动”在现代没骨画中的表现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分析及对策探讨
论孔子美学对传统绘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