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背景下高校音乐鉴赏教学探究
2023-08-16李晴
【摘 要】现如今,伴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发展,音乐鉴赏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的一门课程,高校音乐鉴赏教学在人才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但是当前的高校音乐鉴赏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分配不合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美学背景下,高校音乐鉴赏教学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高校音乐鉴赏教学应当从美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等,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文章简单分析了高校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高校音乐鉴赏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美学背景下高校音乐鉴赏教学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高校;音乐鉴赏;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J605—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9—143—03
一、高校音乐鉴赏课程的重要意义
(一)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
高校音乐鉴赏课教学,使大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大量古今中外优秀经典的音乐作品,使大学生学会感性欣赏与理性分析音乐相结合,通过正确的感知音乐,提高对音乐作品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同时有助于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甄别各种音乐作品,提高大学生对音乐的追求品味,提炼和爱好有益于自身的音乐作品,满足大学生自身对音乐的爱好和追求。
(二)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陶冶情操
音乐作为艺术的独特表现,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柔美雅致的音乐可以沁人心脾,使人放松身体、舒缓压力;含蓄婉转的音乐可以净化心灵,使人清耳悦心、宁和淡然;清新悠然的音乐可以激发灵感,使人思维清晰、充满激情。大学音乐鉴赏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感知音乐世界的浩渺繁盛,开拓大学生对音乐世界的认识,拓展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在感知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展开对音乐的思考、联想与探索,更加深刻的了解和体会音乐的独特魅力,丰富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陶冶情操。
(三)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潜能
高校音乐鉴赏课是我国高校为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音乐选修课。音乐鉴赏课的综合性较强,涵盖了多学科领域知识,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多元化多学科知识领域的融合学习,有利于大学生启迪智慧、开发智力、陶冶情操。高校音乐鉴赏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授学生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引领学生深入了解音乐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创作历程以及创作意图,引导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能够感受和鉴别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情感表达。使大学生能够在与音乐作品的情感共鸣中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音乐风格的把握、音乐情感的体会,从而最终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养,加强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洞察力变得更加敏锐,挖掘学生的感性思维和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潜能。
二、目前高校音乐鉴赏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音乐鉴赏课程将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音乐技能技巧的练习以及音乐作品的积累,作为课程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忽视了对学生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由于多数教师对高校音乐鉴赏课程目标的不明确,参考或直接照搬专业艺术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目标,导致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书本知识,把理论和技能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或者只是对一些古典经典音乐作品进行粗略的分析与讲解,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感知和实际体验的需求,忽略了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欠缺合理分配
一方面,高校音乐鉴赏课程属于公共选修课程,尚未制定全国性统一教材,大多数高校在教材选择上通常都以较为规范、专业性较强、使用率较高的高等出版社教材为对象。[1]但高校鉴赏课的受众学生为各专业普通大学生,音乐基础参差不齐,甚至大部分学生都是零基础,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畏难心理,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从我国目前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来看,并没有专门设置音乐鉴赏专业,因此大部分高校中担任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师都毕业于音乐专业院校,主修专业是声乐、器乐、舞蹈、音乐理论等专业,教师具备专业的音乐理论积累和技巧技能专长。在教材不适用的情况下,教师在选择授课内容时会不自觉侧重声乐、器乐、舞蹈或作曲方面的音乐作品,造成教学内容的偏重。
(三)教学模式固化
目前大部分高校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方式,教学模式固化单一。
一方面是受学校课程设置的制约:高校音乐鉴赏课作为学校公共选修课,各专业学生人数众多,音乐基础参差不齐,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直接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解读,师生之间缺乏互动,难以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完全被动吸收,整个教学过程只强调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却忽略了最重要的能力培养。这样的教学方式完全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沉闷。
另一方面是对多媒体设备的过于依赖:近年来信息化技术在高校音樂鉴赏课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高校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很普遍,尤其是高校音乐鉴赏课程,任课教师更是需要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与音乐作品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但对多媒体设备的过于依赖,也逐渐让教学模式固化,逐渐形成“重听重看”或者“简介—播放—讲解”的固化模式,忽视了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激发和提升,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教师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四)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
课程的考核评价在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课程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大部分高校的音乐鉴赏课都存在着重教学轻评价的现象,课程考核评价主要以课堂考勤和学期末论文为主要内容。[2]死板而片面的评价机制,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考核,尤其忽略了学生对本课程学习内容的实际掌握情况的考核评价。而且这种考核方式容易让本就音乐零基础的学生产生应付公事的侥幸心理,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本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进而影响学生日常的学习效果。
三、高校音乐鉴赏课程的改革措施
(一)明确教学目标
高校音乐鉴赏课程教学不只是教授学生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简单片面的欣赏音乐作品的旋律和体会音乐表达的情感,同时更要引导学生重视音乐本质存在的内涵和文化底蕴。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去欣赏音乐、体会音乐、鉴赏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和感染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高校音乐鉴赏课是以音乐作品作为审美体验的对象,通过引导大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鉴赏,掌握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理解音乐思想内涵,产生音乐情感共鸣,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升学生的音乐感悟力和审美判断力,并且通过音乐鉴赏课程的学生,能够使大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综合能力水平,促使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丰富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的丰富合理,会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高校音乐鉴赏课程以音乐作品作为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其经典性与丰富综合性都不可忽视,当然,同时也要考虑到大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实际需求。
一要立足于本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鉴赏课中加强对本民族音乐的深入学习,有力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在大学校园的传承与弘扬,有利于大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更有利于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二要拓宽眼界,学习世界音乐。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世界各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不同,表达方式不同。在高校音乐鉴赏课中融入世界音乐的学习,有利于大学生拓宽视野的同时树立广阔的音乐世界观。三要及时了解学生需要,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满足大学生的音乐需求。大学生都喜欢节奏欢快朗朗上口的通俗音乐,尤其是流行音乐,更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流传迅速而广泛。教师可以利用流行音乐亲和力强的特点,关注大学生的兴趣点,将教学内容以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融合,引导学生由俗入雅,雅俗共赏。四要整合多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音乐是一门艺术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音乐鉴赏课的学习离不开文学、历史、地理、美术等多门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所以在高校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上应当促进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不断健全和丰富大学生的综合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综合知识水平的提升与发展。[3]
(三)优化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要敢于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善于应用丰富的教学技能和方法,动静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参与性强的、生动的课堂教学环境,可以将传统的面授教学模式与丰富灵活的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线上教学模式相融合,[4]线下的传统面授教学主要用于课程知识点的讲解与指导,课后可以通过线上慕课、微课等形式对课程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性和趣味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及时检测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实际掌握情况,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学相长的实践,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来完善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感官、肢体、语言、动作等多方面深入了解音乐的本质与内涵,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环境的互动性,同时也可以加入学生的表演环节,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不同学生会存在不同的生活环境、学习经历、性格特点、思维模式等,因此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也不尽相同。教师可以多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登台讲解自己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自己家乡的音乐文化等活动,有利于加强师生互动和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在教学期间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效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对鉴赏课教学具有更高的热情,还能巩固学生的音乐基础,强化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多组织学生开展音乐实践活动,遵循艺术感知规律,坚持教学合一。多种学习方式与途径的转化融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提升课堂有效性。
(四)改革评价方式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内驱力,让师生在音乐鉴赏课程中获得不同程度的自我满足感,促进学生心理和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此,在多元文化视角下的音乐鉴赏教学中也要遵循多元化课程的评价机制。[5]
在高校音乐鉴赏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中,建议借助信息化手段,促进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多元化评价机制。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自评与学生的评价改变选修课疏于监管的弊端,对于学生的测评主要是通过课堂考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结课论文等手段,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认同度和参与度,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细化到每节课堂上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加大过程性评价的份额。维护教育的公平与公正,让真正重视学习的学生获得更客观的学习评价。
(五)建立网络交流平台,拓展课外活动
我们应当努力拓展音乐实践平台,并且及时配置相关教育资源。建立高校音乐鉴赏课程的网络交流平台,可以在平台为学生推荐各类优秀的音乐作品,增加学生音乐学习与欣赏的机会,通过网络平台的使用增强师生、学生之间对音乐的欣赏和讨论交流,让音乐鉴赏的课程内容在课下能够得到充分的延续和发展。音乐鉴赏专项网络平台的建立和应用,可以充分利用各类网络资源,加强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弥补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不足;拓展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参与性更强。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参与课外音乐实践活动。学生参加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自身艺术修养,还可以在活动中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无限帮助。
音乐的交流沒有边界,只要走进音乐,与音乐拉进距离,每个人都会认识音乐,体会音乐带来的不同感受,大学生通过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可以参与一些简单的音乐艺术活动,充分表现自我,抒发自己的理想,在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赞扬中提升自身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保持积极的心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参考文献:
[1]贾敏.论高校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国文艺家,2020(5).
[2]马一飞.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究[J].黄河之声,2020(8).
[3]姜军.高校音乐鉴赏课教学方式创新探究[J].知识文库,2019(24).
[4]僧文莉.慕课视角下地方高校音乐鉴赏课的发展研究[J].教艺术鉴评,2020(15).
[5]林莉.音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音乐鉴赏教学[J].艺术品鉴,2019(27).
作者简介:李晴(1982—),女,汉族,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