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策略研究

2023-08-16曾丽丽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9期
关键词:毛尖茶非遗文化乡村振兴

【摘 要】浉河港乡地处河南省信阳市,是信阳毛尖最核心产地之一,位处中部但处南湾湖畔上游极具江南水乡风韵,产茶质量上乘又名为“茶王之乡”。浉河港毛尖茶历史悠久,不仅曾远销海内外还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现代转型时由于工艺复杂、传承人缺失、茶文化被稀释,经济效益下降等等因素遭遇传承与发展困境。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分析浉河港乡毛尖茶的价值所在及其当前传承与发展问题,提出浉河港毛尖茶在合理引用现代化工具、提高福利吸引传承人,结合当地茶文化底蕴打造品牌、发展绿色生态茶旅游业,实现推动浉河港乡产业、人才、文化、经济与生态振兴。同时在一定程度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创新传承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乡村振兴;非遗文化;浉河港乡;毛尖茶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9—067—03

乡村传统特色手工艺成为开启乡村振兴之路的一把钥匙,不仅创造就业岗位解决贫困还传承传统技艺保存历史文化。[1]2022年11月29 日,我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确立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我国部分产茶乡村提供振兴发展新思路。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帮助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价值,以浉河港乡毛尖茶为例,分析其价值,研究其现状,探究其传承发展新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浉河港乡毛尖茶的价值

(一)记录乡村历史脉络

浉河港乡又名为“茶王之乡”,百年以前已开始专产高质量毛尖茶,其依山傍水,淮河最大支流浉河横穿全境,气候适宜,土壤弱酸,茶山间云雾缭绕,毛尖質量极高,加之乡民采用传统炒制毛尖茶手工艺,使其深受喜爱曾一度以地方特产被列入贡品。已有数百年产毛尖茶历史的浉河港乡至今仍保存着历史的痕迹与积淀。浉河港乡彭洼村观印山仍旧保留清末原始茶园约300亩;浉河港乡雷山村震雷山(今属平桥区)仍旧保留建于清光绪29年(1903年)的“元贞茶社”,此茶社也是信阳市在产茶历史中的第一个有组织的茶叶生产社;浉河港乡也曾在民国战乱时组建过“广益茶社”,史料记载其在国内动荡时期仍至多产茶约2000斤,远销国内外获利约700银元。浉河港毛尖茶生产在百年历史中缓慢发展从未间断,直至改革开放,浉河港乡毛尖茶作为当地支柱产业被重视,茶园面积迅速扩大,茶叶品种不断优化升级。浉河港镇党委、相关部门积极实施退耕还林还茶工程,开展残次林改造,对边膀地和久旱田全部改种茶叶,发展新茶园。毛尖茶的历史基本记录了浉河港乡的历史发展脉络,为浉河港乡成为“茶王之乡”铺垫历史依据。传承与发展浉河港乡毛尖茶制作工艺不仅唤醒其历史记忆与历史身份,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手工艺重要切点,创造新的历史实践。

(二)内含乡村文化底蕴

乡村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文化是根基,是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浉河港乡毛尖茶蕴含丰富茶文化,茶文化增强乡民文化认知与自信,甚至蕴含乡民行为逻辑,构成乡民基础生活。首先,“以茶会友”“以茶代酒”等相关俗语名言体现乡民待客之道,备茶是乡民乃至中国人招待远方来客,表示欢迎与尊敬的重要方式;其次,俗话讲“柴米油盐酱醋茶”,蕴含早期乡民把茶纳入最基本日常生活,体现乡民知茶、爱茶、懂得品味茶韵于日常生活之中。[2]再次,历史上有名的“茶马古道”体现中国人以茶为媒介开始与外界进行贸易通商,在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茶叶同样占据不可或缺的贸易份额,在国家层次上实现茶文化对外交流及茶产品商业输出。自2022年,44项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彰显我国传统茶技艺及茶文化深受认可及其在国内国际上重要应影响力。茶文化影响一代又一代茶农,是产茶乡村最具特色与价值的文化底蕴,浉河港乡民世代深受茶文化熏陶,展现茶文化美丽,汲取茶文化精神力量甚至依靠茶技艺与茶文化生存与发展。

(三)振兴乡村经济产业

乡村的发展离不开兴旺发达的产业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不发达、农村不兴旺、农民不富裕的问题。振兴乡村经济是帮助协调乡村居民对美好生活需求与农村产业不发达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振兴乡村经济需要因地制宜。只有突出乡村特点、发挥独特市场优势,形成居于市场竞争力又能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乡村才能有活力。浉河港乡毛尖茶绿色生态,具有丰富乡村特色,质量上乘且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是实现因地制宜的好示例。浉河港毛尖茶经济价值丰富支撑起浉河港镇经济半壁江山,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浉河港乡现已有文新、豫信、嘉木饮、车云顶峰等4家大型茶企,形成多个“茶叶市场”,[3]浉河港乡民基本全部依靠毛尖茶创收,都证明浉河港毛尖茶本身具有极大经济销售价值。其次,浉河港毛尖茶公司化产业化相对较轻,仍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负责自家茶园,春茶季时需要大量外来劳动人口输入以满足采茶需求,每年到浉河港乡采茶务工外地人员超过10万人,浉河港毛尖茶不仅自身销售价值极高,还创造就业岗位带动周围城镇乡村经济发展。继续挖掘浉河港毛尖茶价值,发挥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生价值,有利于推动浉河港乡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浉河港乡毛尖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

(一)炒制过程繁琐人工量大,面临继承人缺失

浉河港乡毛尖茶制作工艺复杂,11道工序,分别为鲜叶采摘、筛分、摊放、杀青、揉捻、解块分筛、理条、初烘、摊晾、复烘、包装,制成的毛尖干茶外形细圆匀整、白毫显露、色泽显翠绿、鲜润、滋味浓醇,味道鲜爽。浉河港毛尖茶主打特色独芽,在采摘阶段,工人只取每一枝叉上的芽尖,相比其他茶叶采摘一芽一叶或是一芽两叶等要更加困难费时,采摘阶段人工需求量巨大。在炒制阶段只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才能够熟练掌握运用浉河港毛尖茶炒制技巧,时刻监控毛尖温度、湿度、炒制均匀程度,注重茶叶风味还注重毛尖外形、色泽。传统制茶工艺现在依旧沿用木柴起火热锅,人工翻炒茶叶,炒制后摊晾还需大量人工剔除黄片、小叶、破碎的茶条、炒茶把断碎的竹枝等。新鲜的毛尖从不隔夜,炒茶师傅傍晚收茶即刻开炒,春茶期间整个浉河港乡夜间灯火通明,茶香四溢。完整炒制一批茶叶耗时至少一整夜,且复烘到包装还需一段时间晾晒。这种复杂工序虽保留传统但人工成本问题有待重视并改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是依赖传承人的活态传承。可如此耗费人工时力的炒制过程对传承浉河港毛尖茶炒制技艺产生重大影响,炒制毛尖属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现在却面临继承人缺失,随着现代生活发展,乡村相对于大城市的弊端凸显,社会对于毛尖炒制较低的关注度都冲击新一代年轻乡民淡化放弃传承手工技艺的茶炒制非物质文化遗产。许多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年事已高,年轻一代的青年纷纷求学转行,剩余中年一代炒茶师傅恐失去传承人,成为熟练炒制浉河港毛尖茶的最后一代。

(二)创新与宣传不足,整体效益下降

首先在经济效益上,随着现代化生产方式不断推进,浉河港毛尖茶面临冲击。由于传统手工炒制人工成本较高,毛尖茶一直售价较高,毛尖茶春茶一斤装售卖价格可达千元以上,并不符合绝大多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同时市场上流入各式各样速成毛尖茶,以较低的价格抢占浉河港毛尖茶市场份额,总成交量下降经济效益降低。浉河港毛尖茶此前缺失对价格较高的解释,缺失对传统手工炒制技艺的宣传,导致一些独特的毛尖留香手工艺鲜为人知,毛尖茶价格遭误解。

其次在文化效益上有两方面问题,一是忽视传承茶文化,浉河港乡具有特色茶文化历史底蕴,但随着毛尖茶商业发展,渐渐被忽视其文化认同价值。乡村社会是传承文化遗产的最主要载体,乡土特性与乡土文化结合最为紧密。茶文化与浉河港乡共生发展,源于其历史实践,融入到乡民日常生活中。在毛尖茶崭露头角时它代表一种随性自然的生活、一种文化,现侧重追求毛尖茶商业价值而忽视其作为非物质文化茶文化的传承。二是忽视毛尖茶产业与茶文化结合,茶文化与毛尖茶市场化不冲突,本质上相辅相成,茶文化为毛尖茶提供丰富内涵与价值底蕴,毛尖茶实现现代产业化市场化更能宣传茶文化,吸引人从知茗、品茗到懂茗。浉河港乡对茶文化振兴缺乏创新投入,在发挥毛尖茶文化效益上与毛尖茶经济效益结合不足,寻找结合创新的方式实现二者双线发展是毛尖茶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浉河港乡毛尖茶传承与发展策略

(一)革新炒制技术推动科技兴茶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驱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是振兴乡村经济的关键,浉河港乡应积极推动传统炒茶适当革新,引入现代自动化器械协助炒制,打破传统与现代的隔离。现代加热系统对于温度湿度控制更为稳定可以保证更为稳定的火候控制,对于分筛茶型、挑拣枝叉等耗时但单一的活动都有相关器械,能够提高毛尖茶炒制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但这一过程要保持毛尖茶原有质量,推广器械清洁化、标准化工作。确保机械为辅,传统工艺为主,规范机械加工工艺,杜绝完全依靠自动化而失去原有风味。炒制茶叶要不定时参加国家级检查,坚持做符合国家地理标准的现代毛尖茶。

(二)提高福利引入人才传承茶技

浉河港乡毛尖茶现代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兴茶,要扩大福利吸引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人才在茶产业各处发挥专业特长。首先,浉河区相关部门在过去几年着眼于长远发展已经设置8处正式编制岗位,引入茶学硕士到茶办工作。[4]但是浉河港乡随着毛尖茶市场扩大,需要更多专业的人才,相关部门理应学习区相关部门增加对口岗位,吸纳人才。其次,宣传炒制茶手工艺与茶文化作为非文化遗产的价值,提高传承者地位与社会认知与认可度,吸引大批年轻专业的人才传承浉河港乡毛尖茶。给予传承人优惠政策,提高传承人生活待遇,积极帮助解传承人面临问题,注重茶非遗文化在乡土中延续,激发传承人对继承非文化遗产的自豪感与使命感。

(三)结合茶文化底蕴打造特色茶品牌

消费者观念随着产业现代化推进一直不断变化,趋向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追求。为了使浉河港毛尖茶满足大众新的消费需求获得特色市场,理应结合茶文化底蕴打造浉河港乡茶品牌,打造乡村特色品牌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打造茶品牌需蕴含浉河港乡独特茶文化历史背景,收集当地茶历史故事、茶历史人物、茶神话传说展现茶传统手工艺与茶文化人文内涵。浉河港乡可以借鉴区相关部门开展茶文化交流节,加强民間茶文化资料整收集。将民间茶文化内涵挖掘融入到当地茶品牌中,塑造一个具有丰富历史人文意蕴的地域品牌。另外在打造品牌过程还包括视觉一体化设计,门店与包装设计等等,将特色茶文化内涵渗透在打造品牌的任一环节。

(四)发展茶园旅游推动生态与经济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经济不仅要稳步提升,更要注重生态可持续。与旅游业相结合是振兴乡村的传统方式,但浉河港乡结合茶非遗文化,结合绿色生态茶园,能够创新一条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道路。首先积极维护茶园产区的生态保护,规划建设“百里茶廊”旅游工程。其次学习借鉴其他茶叶园区积极参加并举办大型茶事活动,组织关于茶文化历史故事文艺表演,拍摄乡村茶园风景宣传片展现乡村绿色状态,拍摄毛尖茶炒制过程纪录片展现毛尖茶传统手工艺,宣传美丽浉河港乡吸引游客。最后生态宣传注重与新数字媒体相结合,新数字媒体传播性强、时效性高、覆盖范围广等优点,结合数字媒体在各大平台注册官方账号采用更新生态旅游宣传视频、文艺表演视频或者直播茶园风景的方式扩大宣传。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积极振兴乡村生态,促进生态与经济振兴双线发展。

四、结语

浉河港乡毛尖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不仅承载乡民具乡土特色的文化情感,还记录了浉河港乡部分的发展历史反映出乡村独特的原始生活记忆。随着毛尖茶的市场化发展,浉河港乡传统毛尖茶手工艺与茶文化为浉河港乡民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浉河港乡毛尖茶的传承与发展对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经济与生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融合现代发展方式创新宣传,积极开辟一条更利民的乡村振兴道路。

参考文献:

[1]马知遥,刘垚瑶.乡村振兴与传统工艺类非遗保护和发展路径研究[J].文化遗产,2020(2).

[2]陶德臣.习近平关于茶文化论述的内涵及意义[J].农业考古,2021(2).

[3]国家林草局林业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课题调研组.信阳毛尖 誉满天下——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茶产业发展调查[J].国土绿化,2023(2).

[4]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人民政府.浉河区茶产业发展主要经验和做法[J].中国茶叶,2010(12).

作者简介:曾丽丽(1998—),汉族,女,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传统文化与德育。

猜你喜欢

毛尖茶非遗文化乡村振兴
都匀毛尖茶荣誉榜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毛尖茶韵
都匀市老干部争当义务宣传员
午后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在职业学校中建设“非遗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
非遗文化进驻职校社团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