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8-16关红军鲁俊华李晓霞张春军郭毓鹏荣胜忠吴越董晶

黑龙江医药 2023年7期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专业学位学位

关红军,鲁俊华,李晓霞,张春军,郭毓鹏,荣胜忠,吴越,董晶

1.牡丹江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2.牡丹江医学院护理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3.牡丹江医学院教师发展中心,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公共卫生硕士(Master of Public Health,MPH)学位是当前国际社会公认的公共卫生领域的主流学位,MPH教育始于美国,其任务是为公共卫生部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公共卫生人才。

我国MPH 教育起步较晚,于2001 年开始试办MPH研究生教育,2002 年在全国综合实力较强的高校中选择22 所作为教育试点,首次设置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点[1]。在经过SARS、禽流感、甲流、COVID-19等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考验,加强MPH 教育得到了全社会的进一步认可。近些年来频发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MPH 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对MPH 教育中的核心问题进行反思。针对现代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2-3],进行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第3 次全球医学教育变革[4],创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卫生人才培养模式[5],提高培养质量以适应社会需求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在MPH 的培养过程中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实践训练在MPH 的毕业考核中占有较大比例。而我国MPH 的培养中还存在“重科研”“轻实践”的问题,有些高校设置的MPH实践训练多是做课题或是做管理辅助工作,存在“零实践”的现象[6]。MPH的实践训练应与预防医学本科生的实习不同,不能是简单地对实践基地的认知[7],而应是立足本职岗位实践、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切入进行实践。因此,在此背景下探讨基于“岗位胜任力”的MPH 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高MPH 培养质量、促进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培养目标明确

为“全面实施健康中国2030 战略”[8]“以健康为中心”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良好岗位胜任能力、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具备一定科研潜能,能够独立从事公共卫生等相关领域工作的高素质、高层次的公共卫生应用型专门人才。

2 构建课程体系

在遵循课程先进性和实用性原则下,明确核心课程,构建符合MPH 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胜任需求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时注重实用性,除了《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性培养方案》规定的几门必修课程[9],还适当增加了应用性及拓展知识面和视野的选修课程(涉及自然、人文、管理类,如中国精神、医院管理、中国公共卫生理论与实践等),满足不同研究方向、不同兴趣爱好的MPH,使其选择更加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课程[10]。同时邀请经验丰富的一线公共卫生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增强其岗位胜任力。整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构建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的多学科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3 构建公共卫生实践及考核方案

根据牡丹江医学院MPH 培养具体情况,紧密联系专业理论与应用实际,遵循公共卫生社会实践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安排我校MPH 赴联合培养基地进行为期一年的现场社会实践。

3.1 实践内容与要求

3.1.1 总体要求 通过实践使学生掌握学科最新的研究动态,熟悉学科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了解公共卫生机构的体制、工作范畴、任务职责等,开阔学术视野。实践基地轮转过程中,培养其发现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实际问题,并能够解决各学科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对日常及应急事件的现场处理能力。培养激发MPH 的创新思维,同时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科研素质训练。

3.1.2 实践项目(备选)(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3)传染病预防与控制;(4)公共卫生监测;(5)免疫规划;(6)性病艾滋病预防与控制;(7)病毒病预防与控制;(8)地方病预防与控制;(9)疾病监测信息;(10)公共卫生检验;(11)健康教育;(12)食品安全;(13)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14)毒理病理检测;(15)辐射安全;(16)预防保健;(17)实验室质量管理。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将要做的学位论文方向,选择上述17 项内容中的1 项进行重点实习,其他实践项目不少于5 项,具体实习内容由学生和导师讨论后决定,并将要实习的内容及时间要求于第2学期末报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

3.1.3 时间安排 实习时间12 个月(第3 学期至第4 学期),重点项目实习不少于6 个月,其他项目实习不少于1个月,期间取消寒暑假,休假安排与实习单位职工一致。

3.1.4 根据实习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实践基地 在实践基地科室轮转中确保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实习效果、教学质量。具体实习单位的选择由导师提出方案(包括实习单位、实习内容和现场实践导师),学院统一安排。一个实习单位不能满足实践需要的,可以跨两个实习单位。为提高MPH 的实践教学质量,加强实践基地带教老师队伍建设,对我院MPH 带教老师实行公平考核、竞争上岗的方式进行选拔。要求:(1)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2)工作6 年以上;(3)本科以上学历;(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愿意从事MPH 带教工作;(5)精通公共卫生业务,具备丰富的公共卫生理论知识,熟悉本学科发展前沿和工作领域的最新动态,能独立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实践活动;(6)具备一定的授课能力。现场实践导师指导学生现场实践,实习结束时,指导学生完成重点实习项目的现场实践报告。

3.2 实践训练考核

根据实践内容及实践目标进行实践训练考核,考核形式包括过程及终末考核。在每个轮转科室出科前,MPH填写《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科室轮转考核表》并由该科室带教老师在考核表上签字完成过程考核。MPH在实践结束时需完成一篇不少于3 000字的现场实践报告,实践导师评价报告完成终末考核。MPH过程考核和终末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论文工作阶段。

4 科研训练与论文

学位论文是MPH培养的重要部分,是培养MPH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11]。引导学生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注重提升职业能力,突出专题研究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契合当前公共卫生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专业学位论文的形式不拘泥于专题研究论文,可是高质量的公共卫生现场调查报告,或是科学合理的卫生政策分析报告或典型案例分析(论文或报告的字数不少于2万字)。虽然MPH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但学位论文仍然需经过选题(第2学期)—统一开题(第2学期)—中期考核(第4学期)—论文盲审(第6学期)—预答辩、答辩(第6学期)过程。

4.1 选题

学位论文(或专题调查报告)是MPH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设计和完成的科研课题的总结,选题应契合公共卫生相关领域工作的实际需要,能够体现MPH 综合运用所学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手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论文结果应对公共卫生实际工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4.2 统一开题

MPH 在导师指导下,阅读相关文献,参加科研工作,确定选题,并经导师及所在学科审核批准后,尽快拟定论文工作计划,撰写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MPH于第2学期在学科内进行开题报告,专家就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是否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等方面进行评议,同时指出研究课题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合理建议,进一步补充修改。进行开题报告时应有详细记录,并记入培养手册。

4.3 中期考核

在第4学期进行中期考核。研究生需提交一篇与课题研究密切相关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至少包括如下几部分:研究问题在人群健康的地位与作用、科学价值或对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意义;研究问题的历史沿革或提出背景,阶段性进展或已有基础;尚未解决的问题及其原因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路。由学科组织导师对研究生学位课程、课题研究新进展情况、本课题国内外前沿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参与考核的导师提出意见或建议,以利于下一步工作顺利进行并做详细记录。根据研究生中期考核成绩,在全面衡量、综合评议基础上由考核小组做出优、良、合格、不合格的评定。凡无正当理由不参加中期考核或无中期考核材料者,届时不受理其学位论文答辩。

4.4 论文盲审

论文盲审按照《牡丹江医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实施办法》进行,全部上传教育部平台进行盲审,盲审结果通过者方可进入预答辩及答辩程序。

4.5 预答辩、答辩

MPH在申请学位论文预答辩及答辩前,应在国内统计源期刊发表一篇论著或持有论文接收证明。确定为侵占、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的学位论文,取消该论文作者学位申请资格,并按照教育部《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4号)、《高等学校预防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教育部第40号令)及《牡丹江医学院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MPH学位论文预答辩会由我院组织,公开举行。预答辩会内容:(1)MPH报告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选题的目的、意义,论文工作量,实验过程,主要数据和结论,新见解和创造性成果);(2)与会专家对论文发表意见和看法;(3)导师介绍研究生的学习成绩、政治思想表现、品行和学术作风、综合意见,作出论文是否通过的决议。如学位论文获得通过,由导师填写“学位论文预答辩意见书”,如未获通过,研究生本人按照预答辩专家出具的意见进行修改或重新撰写论文后再进行预答辩。

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论文答辩会。答辩会内容:(1)申请人报告论文主要内容(时间不少于20 分钟);(2)答辩委员会及列席人员提出问题,申请人答辩(时间不少于10分钟);(3)论文答辩委员会秘书宣读论文评阅人的学术评语;(4)申请人回答论文评阅人的学术评语中提出的问题;(5)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举行会议,投票表决是否通过论文答辩、是否通过毕业或建议授予学位;(6)复会,申请人回到答辩会场,主席宣布表决结果,宣布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

5 构建MPH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制定并完善配套的规章制度。构建由公共卫生机构—教师—学生三方参与的“过程—质量评价”系统,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针对过程评价中发现在MPH 的培养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不合理的部分,切实保证教学质量。MPH培养中进一步强化科研与实践的结合,要求MPH 结合工作实际,完成一篇与公共卫生相关的学位论文。通过对MPH 论文质量、实践能力进行质量评价,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优化并完善培养方案和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MPH 培养质量。

我校自2019 年开始招收MPH,截至2021 年共招收3 届学生,共计36 名MPH。经过几年实践和探索,MPH培养方案和评价体系日趋完善,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集“理论知识学习—现场实践—课题研究”于一体的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以便适应公共卫生领域的职业特点。岗位胜任力是衡量和检验人才是否具备竞争力、胜任力的重要标准。本文立足当前社会需求,把握我省和我校实际抓住当前机遇,探讨基于“岗位胜任力”的MPH 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培养目标,明确MPH 培养的核心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注重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一支高素质、创新应用型的高层次的复合型公共卫生事业从业队伍,从而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对不同从业背景、多种类型卫生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岗位胜任力专业学位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俄罗斯儿童教育:超80%入园率与供不应求的学位
区域经济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研究
护生“岗位胜任力”培养模式的探讨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水质理化检验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