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2023-08-16霍冉

江西农业 2023年12期
关键词:防治效果用量农药

霍冉

(八五八农场有限公司第六管理区,黑龙江 虎林 158419)

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属于关键支柱产业之一,为全面落实现代化农业发展战略,需要不断优化水稻种植方式,在保证科学种植的基础上提升水稻产量。而在水稻生产期间,病虫害是影响水稻产量及质量的重要因素,因为很多病虫害经过长期进化,传统、单一的农药防治方法已无法满足新时期农业生产需求,所以有必要基于现代化种植理念,探索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以在有效控制农药用量的基础上实现绿色水稻生产。

1 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应用的价值

在传统农作物生产模式下,往往会为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过量使用农药,这将使病虫害逐步增强抗药性,并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土壤污染,阻碍农业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而通过将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应用于水稻病虫害防治当中,可在减少农药用量的基础上降低农药使用频率,缓解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抗药性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应用农药减量增产技术,有效控制农药用量,有助于优化传统农业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减少农业生产对耕地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促使农业生产朝着绿色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1]。在农药减量增长技术应用过程中,可在减少农药应用频率及剂量基础上,积极应用其他现代化绿色生态防治方法应对病虫害,促进水稻品质提升,减少因过度使用农药对人类健康带来的威胁。另外在此技术应用下,将农药用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可获得突出的环保效果,防止发生土壤污染问题。

2 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应用试验及结果分析

2.1 试验方法

选择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地形平整、配套设施完善的地块为试验地块,将试验地块分成示范区和对照区。示范区在2022 年8 月初进入二化螟卵孵化盛期,到了8 月中旬进入稻纵卷叶螟1 龄高峰期,所以示范区于8 月2 日和8 月15 日分两次使用5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对3 代和4 代稻纵卷叶螟加以防治,每次每公顷喷施170 g 药剂。对于4 代稻纵卷叶螟来说,因为基数相对较小,所以于9 月13 日每公顷喷施170 g 的35%苯醚甲环唑·苯环唑。而对照区主要由农户自行决定用药时间和种类,实践中主要分3 次施药:首次在8 月3 日,为防治二化螟,每公顷喷施1.73 L 的三唑磷;第2 次对四代稻纵卷叶螟进行防治,于8 月13 日每公顷喷施1.73 L 的三唑磷;第3次选择在8 月25 日,每公顷喷施705 g 的35%噻嗪酮和3.5 L 的三唑磷。

实验调查过程中,结合施药时间以及药效等,分别于8 月15 日、8 月25 日以及9 月13 日调查示范区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以及二化螟发生情况,做好统计和记录。于10 月3 日专门组织技术人员对对照区以及示范区分别展开产量测量。

2.2 效果分析

经分析,发现示范区表现出较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而因为4 代稻纵卷叶螟具有较长危害时间,虽然对照区的农户分多次施药,但并未获得理想的防治效果。另外在对10 月3 日水稻测产结果进行分析之后,通过对比示范区、对照区产量,发现示范区水稻产量明显超过对照区,而且平均产量比对照区高出约12.1%,所以示范区施药方案有助于提升水稻产量。

3 水稻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现状

3.1 水稻病虫害发生频率高且规模大

水稻种植过程中,很可能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出现大量病虫害,会对水稻植株造成伤害,导致产量明显下降,严重情况下会绝收,使种植农户面临巨大经济损失。目前水稻生产农户基本都会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病虫害防治措施,但对于一些病虫害问题仍无法获得理想的防治效果,使得水稻产量一直难以得到显著提升。而水稻种植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我国近年来农业病虫害发生频率较高,而且规模日渐扩大,这些现象和以往不合理的施用农药密切相关,所以为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规模持续扩大,急需科学规范农药的使用,落实农药减量技术[2]。

3.2 农药使用过量使得病虫害出现耐药性

一般在农药使用过程中保证使用规范与科学,通常可获得较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但在水稻种植实践中,一些水稻种植户会为了预防发生病虫害,在未出现病虫害迹象时就先在稻田当中喷洒大量农药,这不仅会出现农药滥用情况,还会在农药用量持续增加过程中使病虫害在不断繁衍期间逐渐出现抗药性,逐步降低农药防治效果[3]。此外,水稻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田间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农药残留以及环境污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威胁食品安全,影响环境保护。

3.3 农药使用缺乏科学指导

当前我国从事水稻种植的人员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对病虫害缺乏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导致农药的喷洒方式普遍缺乏科学性。当前虽然各地都积极组织农户展开专项培训,但参加相关活动的农民仍为少数,大部分农民依旧存在安全用药意识淡薄、病虫害防治观念滞后等情况,在诸多因素影响下,目前我国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整体偏弱,多个地区普遍存在农药滥用情况[4]。另外,因为水稻种植户普遍缺乏专业用药技术和植保知识等,使其所选择的农药喷洒时间不够科学,进而错过病虫害最佳防治时期,还有部分农户会在种植后期用药,这不仅影响病虫害防治效果,还会降低水稻产量及质量,使农药残留变多。

4 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要点

4.1 科学应用化学防治技术

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充分发挥农药减量增产技术优势,需要科学应用化学防治技术。一方面,要积极应用新型化学农药,在高效新技术应用基础上有效控制农药污染,并运用低毒化学农药,有效减少水稻种植地块土壤内农药残留,以达到农药残留零增长的控制目标。使用新型农药通常可获得较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可控制水稻病虫害发生概率,促进水稻质量及产量提升,不过需要注意,在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期间要同步完善并实施指标化防治管控机制,在严格监督与有效控制各项参数的基础上防止发生病虫害问题,并使人们不断增强病虫害防治意识,有效减少农药过量使用对水稻环境资源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要对新型施药设备加大研发力度。为推进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并在此背景下切实加大水稻病虫害防治力度,就要积极应用现代化机械设备,通过引入先进设备,使农药使用效率明显提升,规避因过量使用农药导致水稻病虫害问题[5]。如在引进先进的农药施用设备过程中,可通过使用现代化植保机械化设备,保证农药施用和水稻生产情况相匹配,同步落实环境保护方案,促进农作物产量提升,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4.2 合理选择农药喷施方式

为实现农药减量增产目标,需要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合理喷洒农药,并充分考虑农药使用程序。在农药配置过程中,要严格依据剂量操作规范,并优选残留较低的农药。农药选择过程中,需要先对病虫害情况以及农药防治作用等进行全面调查,在调研、筛选以及作业配置充分结合的基础上,明确农药使用类型,根据农药用量以及使用效率变化标准等精确地使用农药,通过优化农药作业模式,促进减量增产[6]。另外在农药使用过程中要落实登记制度,结合实际使用情况展开科学分析与综合评价,最终确定正确的使用方式和操作规范。此外要注意不同病虫害类型危害水稻的部位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农户使用农药过程中要基于病虫害发生情况和实际种类科学规划农药使用方案,并明确农药喷洒重点区域,以合理提升防治效果。比如为防治稻飞虱、二化螟等病虫害,可主要针对水稻植株中下部位喷洒农药,以获得良好的杀虫效果;而为防治稻叶瘟、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则主要对稻叶喷洒农药。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只有确保农药和有害昆虫及病菌充分且精准的接触,方可获得最佳杀灭效果,充分发挥农药作用,减少资源浪费,控制农药污染。

4.3 对科学使用农药加大宣传力度

农药使用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要注意引导农户掌握正确的农药应用方法,自觉树立绿色、科学的农药使用观念。水稻种植实践中,要鼓励农户联合应用施肥、施药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充分发挥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防治病虫害方面的作用。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农药科学使用宣传及推广力度,对农户加强标准化管理,使农户充分掌握农药使用技术规范以及相关管理要求,在清晰地认识农药使用技术标准的前提下规范操作,科学种植。在农药科学使用宣传期间,要基于专业技术配合相关管理思想,将网络作为宣传载体,加强和农户的沟通,扩大宣传范围,促使广大农户充分认识到农药滥用的危害、危险,引导农户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合理控制农药用量,促进农药减量。另外,要对农药售卖活动加强监管,工作人员可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田间用药情况展开实验对比,明确种植户有无用药不合理情况,并将调查数据反馈给种植户,若发现用药不合理情况,需及时教育并督促,以防发生用药过量问题,有效控制农业用药残留标准,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4.4 合理确定农药使用种类和用量

水稻生产期间,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用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可有效节约资源,获得最佳控制效果,并为水稻植株营造绿色的生长环境。为实现农药减量增产目标,需要合理使用农药,充分发挥农药的使用效用。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所用农药剂量只需达到杀虫标准即可,不可过度使用,以防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引发环境污染问题等。在农药使用过程中,要对农药使用标准以及实际效果进行综合分析,避免混合使用或盲目添加用量。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加强全程监控,严禁出现滥用农药情况。如水稻生产过程中,会广泛应用35%苯醚甲环唑·苯环唑,一般每公顷用药0.5 L,分两次喷施,用药后三天之内将水深控制在3 ~6 cm。通过对农药用量进行合理控制,可实现节本增效,同步提升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

4.5 对农民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为能够在防治水稻病虫害过程中科学应用农药减量增产技术,还要对农民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其掌握科学、先进的农业生产知识,并在农业实践操作过程中安排专门技术人员到基层进行技术指导,保证农民在病虫害防治实践中精准地针对所遇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防治技术。另外,在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期间要积极引入生物防治技术,以加大病虫害控制力度。有关部门在对农民进行专业培训期间,要将现代化种植生产模式作为重要的培训内容,促使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和国际生态农业发展趋势一致,促进水稻产量及品质提升,帮助农户提高经济效益。在传统水稻生产方式下,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及物力,使得种植者面临巨大经济压力,对此,要求有关部门积极引进并研发农业科学技术以及现代化农业生产设备,做好农技推广及普及工作,使水稻栽培以及相关机械设备都朝着现代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从而优化水稻栽培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农药减量增产技术优势。

4.6 落实综合防治措施

在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减少农药用量,提高防治效果,并从根源上控制水稻病虫害。在防治过程中,要重视预防,并要在农药使用期间关注减量而不减效,追求最佳用药效果。在水稻病虫害防治实践中,不仅要科学使用传统化学防治技术,还要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科学防治措施,从而有效控制农药用量。比如为防治水稻病虫害,可使用生物防治技术,利用虫害的天敌来控制虫害,可在稻田当中投放蛙类、赤眼蜂等,以构建完整的生态体系,合理提升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使虫害防治体现出高效、环保以及绿色等特征。同时可利用农业防治措施,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优化种植模式,提升资源利用率,增加水稻产量等。另外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要加强田间精细化管理,及时清除病根以及枯死植株,以防水稻遭受细菌侵染。

4.7 动态监测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

在防治水稻病虫害过程中落实农药减量增产技术,还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对水稻病虫害加强动态监测,保证监测结果准确,根据监测结果以及不同区域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农药使用标准,并在监测数据参考下更有针对性地防治水稻病虫害[7]。在监测过程中,要重点监测病虫害易发区域,联合植物保护部门以及生物防控平台等共同加强病虫害监测。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针对水稻病虫害搭建监测平台,及时在监测平台上传日常监测结果,实时共享病虫害监测数据,为后续制定病虫害防治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

5 结束语

在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用农药减量增产技术,要求水稻种植人员始终遵循科学用药标准,规范用药操作,在合理减少农药用量基础上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促进水稻种植产量提升。在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应用中,要注意科学应用化学防治技术,合理选择农药种类、施药方式、施药时间等,保证精准用药,以最大程度提升农药使用效果,减少农药用量,提升水稻种植产量。

猜你喜欢

防治效果用量农药
2021年日本钛加工材在各个领域用量统计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大豆种植意向增加16.4%化肥用量或将减少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Side force controlon slender body by self-excited oscillation flag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