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村落虚空化治理研究

2023-08-15郑桂沐韦绪任

旅游纵览 2023年10期
关键词:空心化虚空村落

郑桂沐 韦绪任

(1.中共天柱县委党校,贵州天柱 556600;2.凯里学院,贵州凯里 556000)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乡村人口逐渐迁移到城市就业,人口的大量外流导致村落虚空化。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村落地处西南腹地,多处于山地区域,是推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区域、痛点区域和重要阵地。因此,聚焦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村落虚空化治理研究,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对促进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村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已有研究对少数民族地区村落的“空心化”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3 个方面。一是村落“空心化”的特征。马良灿等认为,村落“空心化”在人口学、地理学、公共管理方面呈现出乡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流、土地资源荒芜、经济日益衰退、文化传承及公共事务出现“空心化”的态势[1]。二是农村“空心化”的危害。李华东认为,村落“空心化”不仅使得农村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本不断外流,限制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且无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2];李航认为,村落“空心化”加速了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村民自治组织功能弱化、村落世代维系困难、村落组织崩坏等[3];豆勇超认为村落“空心化”必然会引发农村治理的主体缺失、农村经济发展乏力和农村社会问题频发的后果[4]。三是村落“空心化”的治理。石兴安认为,村落“空心化”的治理涉及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民等多个不同的利益群体,关键在于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体系[5]。

综上所述,已有文献对村落空心化的特征、危害及治理进行有益的探讨,为本文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针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村落虚空化的问题,基于多重逻辑治理框架制订治理方案的相对较少。

一、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村落虚空化现状

为了解少数民族地区村落虚空化现状,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于2023 年1 月选取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的邦洞街道高野村、邦洞街道新联村、邦洞街道铁厂村、高酿镇五福村、坌处镇三门塘村、渡马镇龙盘村,发放问卷500 份,回收有效问卷487 份,有效回收率97.4%,并归纳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村落存在的问题。

(一)村落人口外流严重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11月,贵州全省的城镇居住人口为20 495 946 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3.15%;村落的居住人口为18 066 202 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6.85%。通过与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对比发现,全省的城镇人口增加了8 748 166 人,而村落的人口却减少4 932 486 人,村落人口外流态势明显。

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接受问卷调查的村落居民在农村生活或工作时间少于两个月的占比为23.6%,时间在2 ~4 个月的占比为7.8%,时间在4 ~6 个月的占比为31.2%,时间在6 个月以上的占比为37.4%。另外,对于村落人口外流严重的认同度,村落居民持十分符合态度的占比为32.2%,持比较符合态度的占比为45.2%,持一般符合态度的占比为18.5%,持不符合态度的占比为4.1%。由此可见,村落居民大部分在村落生活或工作时间在6 个月以内,村落人口外流严重,形成村落虚空化态势。

(二)村落文化衰退迹象明显

村落文化是村落居民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代代相传、不断沉淀下来的,凝聚着村落居民的生活智慧与朴素真实的情感。随着青壮年劳动力举家外出,大量村落人口外迁,村落长期积淀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的冲击,村落文化存在传承的危机。村落里大多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村落文化传承人缺失,出现后继无人的困境。同时,随着城市浮躁、功利文化的融入,乡村文化断层、秩序失衡,逐渐丧失村落原有的生活习惯和观念,导致村落文化逐渐衰败,甚至消失。

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对于村落文化衰退迹象明显的认同度,村落居民持十分符合态度的占比为32.4%,持比较符合态度的占比为40.1%,持一般符合态度的占比为21.4%,持不符合态度的占比为6.1%。由此可见,接受问卷调查的大部分村落居民都认为村落文化衰退迹象明显。

(三)村落房子出现大量空置

为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村落中外出务工、读书、经商的人口越来越多,村落中出现了大量的空置房子。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在外务工、经商,有的村落居民积累一定财富之后在城镇买房安家,村落的房子长期无人居住,出现致富后空置;有的村落居民在村落建新房后,旧房子一直无人居住,出现永久性空置;有的村落居民仅在春节期间居住,其他时间房子无人居住,出现节后性空置;有的村落居民农忙季节回村落务农,农闲时间在外务工,房子大部分时间无人居住,出现季节性空置。有的村落纳入经济开发区域,农田、耕地等被征收之后,村落居民到城镇安家,村落的房子却保留着,出现资源整合性空置。

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对于村落房子出现大量空置化的认同度,村落居民持十分符合态度的占比为33.9%,持比较符合态度的占比为38.8%,持一般符合态度的占比为20.9%,持不符合态度的占比为6.4%。由此可见,接受问卷调查的大部分村民都认为村落房子出现大量空置。

(四)村落土地闲置化明显

在城市优质资源的吸引下,村落中的青壮年人群进城务工、经商、读书。随着村落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往外迁移,留守村落的大部分是妇女、老人和小孩,农业生产劳动力缺失,难以开展繁重的农业耕作劳动,出现劳动力短缺性土地闲置化。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村落主要在山地或河谷,受自然环境影响严重,容易面临干旱或洪涝威胁,耕地面积小、机械化耕种难度大,导致农业耕种成本高、收益低,出现风险性土地闲置化。随着农业技术的普及,粮食类农作物的单位产量提高,自给自足的村落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大幅度减少,村落居民不愿意大面积种植农作物;市场上农副产品价格稳定且供给充足,部分村落居民直接采购农副产品,不再从事农业生产,出现意愿性土地闲置化。

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对于村落土地闲置化明显的认同度,村落居民持十分符合态度的占比为34.5%,持比较符合态度的占比为37.4%,持一般符合态度的占比为20.9%,持不符合态度的占比为7.2%。由此可见,接受问卷调查的大部分村民都认为村落土地闲置化明显。

(五)村落公共基础服务弱化明显

大量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在城市务工、经商、读书,很少回村、很少关注村落的公共基础服务。村落主要在山地上或河谷区域,呈现出分散式的布局,饮水工程、道路硬化、防洪护林工程等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建设成本非常高,导致村落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弱化,甚至出现部分偏远村落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缺失。留守居民的文化程度较低、思想守旧、视野狭窄,自主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能力和积极性较低,村落的公共事务主要靠基层党员干部和村委会,而村委会工作人员和精力有限,村落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弱化明显。

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对于村落公共基础服务弱化明显的认同度,村落居民持十分符合态度的占比为33.5%,持比较符合态度的占比为38.2%,持一般符合态度的占比为21.6%,持不符合态度的占比为6.7%。由此可见,接受问卷调查的大部分村民都认为村落公共基础服务弱化明显。

(六)村落产业虚空化明显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村落主要依山而建或沿河而建,呈现出山多路弯、林密雾多,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特征。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限制,村落面临资本吸引力弱、企业投资少、人才吸引力弱、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再加上村落产业项目单一、规模小、分散化、上下游项目衔接脱节,难以形成产业链条,村落产业虚空化明显。

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对于村落产业虚空化的认同度,村落居民持十分符合态度的占比为33.9%,持比较符合态度的占比为40.5%,持一般符合态度的占比为19.7%,持不符合态度的占比为5.9%。由此可见,接受问卷调查的大部分村民都认为村落产业虚空化明显。

二、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村落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发挥乡贤能人作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是在培养青年党员干部深入村落工作的基础上,掌握村落人口资源的分布情况,挖掘村落中有能力有威望的群体,培育乡贤能人。二是在村落村委会工作人员换届中,采取村落居民自主投票方式,选出村落居民认可的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乡贤能人,形成统一的号召和行动方向,激发党员干部引领下的能人乡贤治村新模式。三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号召知识型、能力型的青年到乡村创业,打造规模化农业园区,发展新型立体化农业,促进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增加乡村就业机会,从而使农民增收致富。

(二)加强对完善村落土地流转的管理

土地资源是村落农业产业化和多元化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可以通过下列途径加强对村落土地流转的管理:一是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范围,引导村落居民知法和懂法,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案例的宣传力度,集中开发和利用闲置的、利用率低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流转规模和使用效率;二是完善村落土地流转的制度,建立健全土地流转长效机制,加强对土地使用方和流转方的管理,确保土地流转的合法性,切实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长期合理配置和利用土地资源。

(三)挖掘村落文化的旅游价值

村落在长期积淀中形成的独特的村落文化具有较大的旅游价值,是开发乡村旅游的关键资源和重要元素,同时是村落虚空化治理的重要路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挖掘村落文化的旅游价值:一是依托村落特色建筑群和少数民族特色歌舞,打造乡村文化旅游项目,吸引省内外游客到村落观赏,创造就业机会和商机,吸引青壮年劳动力回村发展,带动村落的人气回流;二是挖掘村落的特色农耕文化,打造乡村观光旅游项目,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旅游项目,带动乡村生态旅游、体验式旅游的发展,构建“观光旅游+农耕产业”发展新模式;三是加强政府对村落文化的挖掘与宣传,引导村落文化旅游规范化发展,丰富村落文化的形式与内涵,提升其旅游价值,为村落的虚空化治理提供新的路径。

(四)激发多主体能动性、提高协同治理能力

在多主体协同治理村落的虚空化中,党政协同,制定有效的政策,提供政策依据和行动指南;加强政策引导,引导基层党员干部、村委会、能人乡贤、村落居民开展村落的虚空化治理。可以通过下列途径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强化村落治理能力:一是加大对基层党员干部、村委会、能人乡贤各项能力的提升培训力度,提高这一群体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强化这一群体在村落虚空化治理中的能力;二是完善乡村创业扶持机制,鼓励有条件的村落居民在乡村创业,提高创业致富能力;三是通过乡村产业发展吸引技术、人才、劳动力向农村回流。

(五)激发村落居民的内生动力

村落居民是村落的主人,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体力量,激发村落居民的内生动力是推动村落解决虚空化问题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一是把村落居民的思想从“土地资源依赖、等靠要”中解放出来,引导村落居民积极主动,敢于接触新事物、新知识、新模式,不断提高自我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培育开拓创新精神,打造自我升级平台;二是通过外部的评价体系,驱动村民的内生动力,对在村落虚空化治理、村落产业化发展、村落文化传承发展、村落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的人群进行表彰和奖励,树立正面的模范和榜样,激发村落居民的内生动力,打造文明、卫生,充满活力和现代化的村落。

三、结语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村落虚空化问题尤为明显,严重制约了村落的良性发展。聚焦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村落虚空化治理研究,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村落虚空化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少数民族地区村落虚空化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以期促进村落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猜你喜欢

空心化虚空村落
你在黑暗中看我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基于国企集团化改制背景的母公司“空心化”问题及对策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乡村空心化并非坏事
乡村旅游视阈下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探讨
关于它,或水
虚空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