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进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探索
2023-08-15秦保慧
秦保慧
一、 引言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而音乐教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乎个体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更与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表达和社交合作能力密切相关。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样化,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缺乏地方文化特色、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不高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将民间艺术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教育实践探索领域。民间艺术具有浓厚地域文化特色,不仅传承着民族精神,更承载着人们对生活、自然和情感的表达。将民间艺术引入音乐课堂,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欲,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与认同。
二、 民间艺术与音乐教育的融合
(一)民间艺术的概念与特点
民间艺术是一种源自民间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人民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内涵。与正式的学院派艺术相比,民间艺术更加贴近生活,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它包含了民间音乐、舞蹈、戏剧、乐器演奏、手工艺品等多种形式,常常通过口口相传、师徒传承等方式流传至今。民间艺术的特点在于其具有朴实、质朴、通俗易懂的表现风格,能够直接触动人们的情感共鸣,体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生命的体悟。
(二)音乐教育的目标与方法
音乐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表现能力和审美情趣,使其能够全面发展并在音乐领域获得个人满足。音乐教育不仅关注音乐技能的传授,更重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培养。在音乐教育中,教师通常采用多种方法,如唱歌、演奏、合奏、创作等,以及开展音乐游戏和故事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音乐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性表达,注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同时也关注学生对音乐文化和历史的了解。
(三)民间艺术与音乐教育的关系
民间艺术与音乐教育有着天然的关联,二者相互融合可以为音乐教育注入新的活力。首先,民间艺术作为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和认识本土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民间音乐、舞蹈、乐器演奏等,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色,增强文化认同感。其次,民间艺术的质朴和亲民特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特征,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和热爱。同时,民间艺术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创作素材和表现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通过将民间艺术与音乐教育相结合,学生可以在音乐学习中体验到真实的民间文化,从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产生情感共鸣。
三、 民间艺术在小学音乐课堂的价值
(一)传承本土文化与民族精神
将民间艺术引入小学音乐课堂可以有效地传承本土文化与民族精神。民间艺术是本土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学习和演绎民间音乐、舞蹈、乐器等,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自己所属的民族文化、地方特色和传统价值观。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培养学生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同时,通过学习民间艺术,学生还能够感受到民族精神中的坚韧、勤劳、友善等品质,这些品质将有助于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二)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与表现欲
民间艺术通常具有质朴、生活化的特点,能够直触学生内心的情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小学生正处于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的阶段,通过接触生动、有趣的民间艺术形式,学生容易产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而且,民间艺术通常可以采用简单易行的方式进行表演,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学生在表演和参与过程中能够获得成功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动力,更加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力
民间艺术的形式多样,具有独特的审美风格。在学习民间艺术的过程中,学生将接触到不同的音乐元素、节奏、和声、色彩等,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和演绎不同形式的民间艺术,学习欣赏和辨析美的价值,提高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此外,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往往较为灵活,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空间。通过学习和运用民间艺术的元素,学生能够培养创造性思维,勇于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创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增进师生情感交流与团队合作
民间艺术往往涉及多种艺术形式结合,例如,音乐与舞蹈的结合、音乐与戏剧的互动等。在学习和演绎民间艺术过程中,学生通常需要进行集体协作,相互配合,这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升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参与民间艺术表演,为学生树立榜样,拉近师生之间的亲近关系。同时,学生在集体协作中能够体验到共同努力取得的成果和喜悦,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倾听团队成员的声音。这些团队合作的经验将对学生日后的社交和人际交往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 民间艺术进小学音乐课堂的实施策略
(一)选取适合的民间艺术形式与内容
将民间艺术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时,需要仔细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民间艺术形式与内容。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特点,可以选择简单易懂、生动活泼的民间艺术形式,如民间歌曲、乡土舞蹈、童谣、传统乐器等。同时,要注重挑选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和表演中感受到本土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与学校、地方文化机构合作,共同挖掘和整理适合小学音乐课堂的民间艺术资源,确保选取的内容符合教育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合理开发运用教材教具
为了有效地将民间艺术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材与教具的开发运用至关重要。教师可以根据选定的民间艺术形式和内容,开发相应的教材,包括音乐教材、舞蹈教材、乐器演奏教材等。教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所选教材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此外,教具的运用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影音资料、乐器模型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通过生动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进而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增强教学效果。
(三)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为了确保民间艺术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得到有效实施,教师需要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应包括具体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在设计教学计划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采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的教学策略。此外,教学计划应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渐进性,将民间艺术与音乐教育的其他内容相结合,形成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深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满足教师的培训需求
教师在民间艺术进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实施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音乐和艺术素养,还需要了解民间艺术的相关知识和文化内涵。教师应具备开放包容的态度,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因此,满足教师的培训需求十分重要。学校和相关教育机构可以组织针对教师的培训和研讨活动,深化教师对民间艺术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提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能力和水平。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交流与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和案例,共同推进民间艺术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探索。
五、 民间艺术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
(一)传统民歌的教学实践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引入传统民歌,是将本土文化融入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传统民歌作为历经时间考验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人们对生活和祖国的热爱与赞美。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挑选富有地方特色和教育意义的民歌,让学生欣赏和演唱,感受其中的情感和美妙旋律。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具和互动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趣味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通过传统民歌的教学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知本土文化,增进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喜爱。
侗族民歌《大山真美好》是一首具有朴实情感的代表性民歌,歌词表达了侗族人民对家乡大山的深情赞美。将这首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民歌引入小学音乐课堂,可以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贵州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教学实践中,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大山真美好》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侗族的生活环境和习俗,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和好奇心。接着,教师向学生传授歌曲的基本旋律和歌词。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口头教授和音乐节拍敲打,让学生熟悉歌曲的节奏和情感表达。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段歌词的合唱。通过分组合唱的形式,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合唱练习中,教师可以适时加入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体验舞蹈的乐趣。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创意为歌曲增添个性化的表现。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歌曲全班演唱。通过小组展示和全班合唱,让学生充分感受《大山真美好》传递的热爱家乡、赞美大自然的情感。
通过传统民歌《大山真美好》的教学实践,学生不仅学会了一首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还深刻了解了贵州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歌曲合唱和舞蹈表演,学生不仅培养了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还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样的实践不仅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到快乐,也为传承和弘扬贵州的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乡土舞蹈的课堂应用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引入乡土舞蹈,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贵州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乡土舞蹈,这些舞蹈承载着独特的民族文化。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小学生年龄段的乡土舞蹈,让学生学习舞蹈动作和节奏,体验舞蹈的独特魅力和民族风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小乐团,合奏适合舞蹈的音乐,增强学生的音乐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乡土舞蹈的课堂应用不仅提升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也让学生在快乐的舞蹈中培养了自信和合作精神。
苗族芦笙舞是贵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乡土舞蹈,其舞蹈动作优美独特,配合着芦笙的悠扬音乐,表达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祈愿。将苗族芦笙舞引入小学音乐课堂,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贵州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表现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苗族芦笙舞的文化背景和特点。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芦笙的外形和演奏方法,让学生对芦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接着,教师向学生传授苗族芦笙舞的基本动作和节奏。通过简单的示范和口头教授,让学生熟悉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舞步。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舞蹈练习。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学习一段芦笙舞的动作。通过分组练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舞蹈的熟悉程度,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舞蹈练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入自己的创意和表演元素,让学生在舞蹈中展现个性。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舞蹈的全面演出。可以安排小组展示和全班合舞,让学生充分展现苗族芦笙舞的独特魅力。
通过苗族芦笙舞的教学实践,学生不仅学会了一支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舞蹈,还深刻体验到了贵州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舞蹈的表演和合作,学生不仅培养了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还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样的实践不仅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到快乐,也为传承和弘扬贵州的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民间乐器制作与演奏体验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让学生亲手制作民间乐器并进行演奏,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音乐感知能力的有趣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简单的民间乐器,如竹笛、手鼓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了解乐器的结构和演奏原理。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中演奏乐器,尝试合奏和编排简单的乐曲。通过民间乐器制作与演奏体验,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感受音乐的魅力,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实践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民间乐器的了解和喜爱,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的音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贵州玉屏箫笛是贵州地区著名的传统民间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色。将玉屏箫笛制作与演奏体验引入小学音乐课堂,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乐器制作和演奏,体验到制作乐器的乐趣,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实践中,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玉屏箫笛的起源和文化背景。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箫笛的外形和演奏方式,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和好奇心。接着,教师向学生传授玉屏箫笛的基本演奏技巧。可以通过简单的口头教授和示范,让学生掌握箫笛的吹奏指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亲手制作玉屏箫笛。可以使用简单的材料,如竹子、蜡烛等,让学生按照指导制作自己的玉屏箫笛。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意,为乐器增添个性化的装饰。在箫笛制作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演奏体验。学生可以尝试吹奏简单的旋律,感受箫笛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最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乐器演奏的表演。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演奏,或者进行个别表演,让学生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演奏技巧。
通过玉屏箫笛的制作与演奏体验,学生不仅学会了制作一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乐器,还深入了解了贵州玉屏箫笛的独特魅力。通过乐器演奏的表演,学生不仅培养了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还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和乐趣。这样的实践不仅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到快乐,也为传承和弘扬贵州的传统音乐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这样的体验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促进他们在音乐方面的继续学习和发展。
六、 民间艺术融入小学音乐课堂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一)教师观念与专业素养
在推广民间艺术进入小学音乐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观念与专业素养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一些教师可能对民间艺术缺乏深入了解或认为传统艺术形式过于古老,与时代脱节,从而对此持怀疑态度。这样的观念可能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民间艺术的应用不够积极,影响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知和接受。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包括对民间艺术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演艺技巧的深入了解,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指导和引导学生。
(二)教学资源与条件限制
推广民间艺术进入小学音乐课堂还面临教学资源与条件的限制。有些学校可能缺乏相关的教学资源和设施,无法提供合适的乐器、舞台和多媒体设备等。此外,教师与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也受到限制,难以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充分的实践与体验。缺乏足够的资源可能影响民间艺术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应用和教学效果,因此学校和相关教育机构需要提供更多支持,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三)课程内容与学生接受度
民间艺术的形式多样,但并非所有学生都对所有形式的民间艺术都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的民间艺术形式和内容。同时,一些学生可能受到现代流行文化的影响,对传统的民间艺术具有抵触情绪。因此,教师需要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和体验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接受度。
七、 未来发展方向与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为了促进民间艺术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持续发展,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应加大对民间艺术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将民间艺术纳入小学音乐课程的要求,鼓励学校积极开展相关教学实践。同时,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经费和资源支持,为学校提供更好的教学设施。此外,学校可以与地方文化机构、民间艺术团体等积极合作,共同开展民间艺术教育项目,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增加学生体验机会。
(二)加强师资培训与专业团队建设
教师是推广民间艺术进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关键力量。因此,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师资培训,建设专业团队。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民间艺术相关知识、教学方法与策略、演艺技巧等,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学校可以邀请专业艺术家、文化学者等为教师开展讲座和培训,同时鼓励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教师团队,为民间艺术教育的推广与发展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
(三)拓展多样化的民间艺术教育形式
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可以通过多种教育形式进行推广与传承。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还可以开展民间艺术节、文化活动、校园演出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学校可以与地方文化机构、社区艺术团体等合作,共同举办民间艺术教育活动,将民间艺术与社会文化资源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此外,通过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可以将民间艺术教育延伸到线上,拓展学习资源和辅助教学手段。
(四)建立评估与反馈机制
为了确保民间艺术教育的质量,需要建立评估与反馈机制。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教学评估标准,对民间艺术教育的实施进行定期评估,了解教学效果和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和家长提供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民间艺术教育的学习体验和满意度。教师可以根据评估和反馈结果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八、 结论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推广民间艺术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举措。民间艺术作为传承着本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音乐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通过文章所介绍的民间艺术与音乐教育的融合、民间艺术在小学音乐课堂的价值与作用、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我们可以看到开展民间艺术教育的巨大空间。然而,要实现民间艺术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全面发展和应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教育机构、学校和教师都需要加强合作,为民间艺术教育提供更多政策支持、教学资源和专业培训,建立有效的评估与反馈机制,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民间艺术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蓬勃发展,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教育,传承与弘扬我们独特的本土文化,培养优秀的艺术人才,为社会文明进步和国家文化繁荣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