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课堂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2023-08-15刘丽英

考试周刊 2023年37期
关键词:英语课堂话语口语

刘丽英

一、 引言

现阶段,新课标正推动基础教育从“知识本位”转向“核心素养”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核心素养培养任务成为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2022)》指出,英语是一门促进交流的实践性课程,英语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口语交际教学对落实学生核心素养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应该立足现状,积极探索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方法。

二、 理论基础

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LT)重点关注学习手段和学习结果。David Nunan对交际语言教学的描述是:通过目的语互动实现跨文化交流;语言学习离不开目的语的真实情境;个体了解一门语言,不仅要学习基础知识,更要掌握目的语思维;个体积累目的语学习体验至关重要;要尝试挖掘课外资源,在语言学习与生活之间建立联系。由此可见,语言学习的过程是培养交际能力的过程,外语教学的目标是提升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即在交际时理解、内化、迁移目标语言体系。因此,小学英语课堂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应该以交际语言教学为理论依据。

三、 小学英语课堂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现状研究设计

(一)观察设计与实施

1. 观察目的

文章以课堂观察法为分析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现状的研究方法,旨在收集、整理真实素材,分析现状形成的原因,为掌握真实现状、提出改进建议奠定基础。

2. 观察表设计

文章采取的观察工具是Communicative Orientation of Language Teaching,即COLT观察量表。该观察量表的应用范围主要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目的是评价教学的交际程度。量表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PARTA和PARTB。PARTA主要描述交际互动事件的特征,例如activity type、participant organization、content、content control、student modality、material;PARTB主要对教师、学生等口语交际的参与者进行观察,例如,giving information、requesting information。

3. 观察量表的形成

根据观察目的和观察表设计原则,小学英语课堂口语交际现状观察量表设计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PARTA:活动形式有以班级为单位的师生活动、生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的探究任务、分工协作任务、以个人为单位的独立思考任务。活动内容涉及词汇、语音、语法、流利度、语言功能、语篇交流、社会语言学。话语控制分为教师控制、学生控制、师生共同控制。学习特征覆盖听、说、读、写。二是PARTB:课堂组织形式分为课堂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话语主题包括Form、Function、Discourse;教师提问分为展示性问题、思考性问题、开放式问题;话语引发语关注教师引发话语、学生主动引发话语、学生被动接受交际。

4. 观察量表实施

教师组织课题研讨小组,深入所教授的英语课堂进行观察,全程录音、录像,补充观察量表内容。教学结束后,教师及时反思,修改观察量表,整理与分析观察数据,形成完整的研究报告。以《My family》为例,教师明确单元学习任务,学生能准确说出家庭成员的名称,mother、father、grandma、sister、brother、family等,灵活运用this is...句型,谈及家庭话题时,可以引起学生对父母、亲人、家庭的热爱之情。随后,教师播放《The Simpsons》动画片段,将画面定格在角色介绍上,向学生介绍在Springfield小镇上生活的一家人,指着人物说:“This is Bart Simpson”“This is Homer J, he is Bart’s father”“This is Marge, she is Bart’s mother, she is a housewife”。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向辛普森一家介绍自己的家庭,如,“Hello. I’m Jane, I’m from... Look. Who’s that man? He’s my father”。最后,教师设置家庭作业:Introduce your picture to your friends。反思环节,教师填写观察量表,先从PARTA开始,《My family》教学亮点是教学情境生动、有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画片段,激发口语交际兴趣。但是活动形式以师生间的问答为主,生生间缺少互动,忽视小组探究合作和独立思考的组织开展。活动内容包括词汇、语法,没有在语音、流利度维度进行引导,整体而言,语言功能得到训练,社会适应能力有所提高,如“向朋友介绍自己的家人”。话语控制依然以教师为主,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被动回答,主体意识相对薄弱。学习围绕师生间的听说互动展开,专业性、系统性不足。PARTB部分,课堂组织形式较为单一,小组和个人都没有得到重视。话语主题符合语言教学要求,但是学生口语交际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教师提问呈现出展示性、思考性特点,目的是提高学生注意力,但思维层面涉及较少。教师引发话语,学生探究兴趣不高,而且教学流程不完整,练习活动后没有进行教学评价,学生没有形成口语交际意识。

(二)访谈设计与实施

1. 访谈目的

访谈调查法是一种双向沟通交流的方法,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口头调查,以此了解、收集课题信息。因为研究涉及大量的主观问题,书面形式的调查无法掌握研究对象的真实想法,所以采取访谈调查法。与部分教师、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掌握师生的态度、认知,为研究提供支撑。因此,访谈目的是掌握教师对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认知,了解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现状,分析小学生对教师开展口语交际教学的评价,了解小学生视角下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现状。

2. 访谈设计

针对教师,设计访谈对话内容:(1)您了解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方面的知识吗?(2)观察量表显示,学生口语交际活动不多,请说一下理由。(3)您在英语课堂上会采用哪些方式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4)您认为情境创设的作用大吗,小组合作是否能帮助学生加强口语交际训练?(5)您使用过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吗,是否对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有利?(6)您对小学英语课堂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现状有哪些感受?

针对学生,设计访谈对话内容:(1)你喜欢英语课吗?(2)你喜欢说英语吗,生活中会与父母、朋友、同学用英语交流吗?(3)你口语练习方式有哪些,每次多长时间?(4)教师最常开展的口语交际活动是什么,你最喜欢哪种形式?(5)用英语回答问题时有哪些感受?

3. 访谈实施

访谈过程录音,结束后,教师整理录音内容,转化成文字版电子文档。结合观察量表数据,进一步整合研究资料,分析小学英语课堂口语交际现状,总结现存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支持。

四、 小学英语课堂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现状研究结果

(一)关于课堂活动开展

课堂活动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载体,可促使学生在真实语言环境中优化学习效果。但是结合观察量表和访谈结果可知,小学英语课堂活动开展方式较为单一,活动类型包括新授课文、跟读课文、复述课文等,交际性活动占比不高。而且,全班活动时间较长,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跟不上教师节奏,久而久之失去英语口语交际兴趣。事实上,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无法长时间保持专注力,需要教师提供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能力,从而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二)关于话语内容设置

小学英语课堂中,有意义的话语内容、有价值的语篇主题都能够发展学生语言思维,提高语言运用技巧。虽然教师重视主题情境的创设,但是情境是为词汇与语法服务的,并没有延伸到口语交际层面,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激活口语交际思维,尝试用英语与他人沟通交流,却没有交际能力作为支撑,张口即是“中国式英语”,严重弱化了交际效果,学生一旦形成错误的发音习惯,很难再改正回来,进而会失去口语交际自信心。

(三)关于话语引发控制

研究发现,40分钟课堂时间,其中超过30分钟由教师控制,师生共同控制时间仅占少部分,学生独立控制的时间更是微乎其微。可见,即使新课程改革贯彻落实,教师依然是课堂控制者和话语引发者,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知识,话语控制上处于劣势。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学习习惯、提升认知水平、发展智力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外部世界充满期待和探索欲,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表达内心真实想法。如果此时限制学生表达欲、分享欲,会让学生失去发挥、发展、成长的机会。

五、 小学英语课堂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改进建议

(一)借助小组合作,拓展课堂活动

口语交际的落脚点是沟通和交流,学生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完成交际任务,理解对方表达的含义,也要懂得如何反馈。教师借助小组合作拓展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互动机会。以《How many》为例,首先,教师将学生分成5人单位小组,每组自选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完成口语交际任务。小组划分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确保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平均分配。其次,设计活动内容,每组选派2名学生参与活动,每名学生代表一种颜色,如red、yellow、green,所有学生围成一个圈,当教师喊到“red”时,对应的学生迅速抱在一起,喊到“red and yellow”时,两组学生组在一起,以此类推。最后一次颜色游戏结束时,教师让学生停在原地,引导其他同学数一下每种颜色对应的数量,“so many colours, how many colours you see? Let’s count, one...”学生跟着教师边数边用手势表示数字。随后,设计读写活动。小组成员归队后,教师鼓励学生认真观察教室中的各种事物,将数量写下来,其他小组成员利用how many造句,猜测数字对应的物品,答对积1分。例如,A组和B组PK,A组学生提前写好“five”,对应的是“Lily have five pens”,如果B组学生读出句子“how many pens does Lily have?”则可以积1分,反之扣1分。最后,教师为获胜小组颁发奖品。通过小组合作,课堂活动类型得到拓展,学生口语交际兴趣得到激发。

(二)重视交际效果,丰富话语内容

汉语和英语发音位置不同,很多学生缺少专业训练,严重弱化了交际效果。对此,教师应该重视交际质量的提升,积极拓展英语教学内容,挖掘口语交际资源,设置贴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话语内容。例如,教师下载学生推荐的歌曲,将原文中的关键词、习惯用法、短语进行消音处理,播放an empty street an ( ) house; a hole ( ) heart, I am ( ) alone and the rooms, are ( ) smaller。教师先让学生听一遍完整的歌曲,在了解大意基础上填写歌词。同时,教师也可以选择《lemon tree》《There’s A Kind Of Hush》《Seasons In The Sun》等节奏欢快、简短易懂的歌曲,将歌词打乱让学生正确排序。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边听歌词内容,边练习听力和发音,逐渐形成正确的听力习惯和读音习惯。

(三)给予输出机会,加强学生话语控制

斯万输出假说提到,语言习得过程中,语言输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仅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基础,还有助于提高语言流畅性。例如,教师组织“我喜欢的传统节日”口语交际比赛,比赛全程用英语交流,鼓励学生用英语完成演讲内容,向大家表达自己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态度。展示完成后,教师作为评委需要对演讲内容进行评价,包括语言应用是否标准、习惯用语是否符合西方人的文化习俗等。评价时,其他学生扮演评委,尽可能用英语评价参赛者,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即使学生出现语法错误,也要鼓励学生勇敢表达。初次练习时,学生会由汉语转向英语,反复练习后,学生直接调动学习经验,发展英语语言思维,进而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六、 结论

综上所述,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日常表达意识和交际能力,还会引导学生思考语言背后的文化特点,拓展思维广度。为此,教师应该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通过小组合作、重视交际效果、给予输出机会,为学生构建高效、优质的小学英语课堂,进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话语口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口语对对碰
高效英语课堂的打造
让初中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