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两个至上”的智慧安全管理
——以辽宁港口集团为例
2023-08-15孙虎
孙虎
(辽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004)
辽宁港口集团成立于2019 年1 月4 日,是招商局集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与辽宁省委、省政府共同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大战略举措。辽宁港口集团作为招商局集团港口板块的北方母港,现有大连、营口、丹东、盘锦、绥中等五个区域公司,港区总面积约95 平方公里,拥有现代化专业生产泊位195 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51 个。涵盖全货种港口物流服务、园区开发、港航增值服务、产融开发等多元化业务,下辖两家上市公司,下属企业300 余家,货物吞吐量位居全球前十位。是东北亚重要的集装箱枢纽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油品及液体化工品储转分拨基地,是全国沿海唯一拥有港内商品车铁路专用线的滚装码头,同时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客货滚装码头运营商。
随着辽宁港口集团的组建,管理链条的延长,管理层级的变化,都给港口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辽宁港口集团始终将安全管理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通过引入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秉承“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的科技兴安理念,实现智慧安全管理。
众所周知,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无外乎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的缺陷”,辽港集团从防范事故的起因入手,对上述三个方面建立起一整套智慧安全系统。
1 人防以培训教育为手段
(1)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2020 年3 月,微信公众号“辽港安环”上线。开辟了安环信息、安环时政和安环知识三个专栏,以安全文化、法律法规、警示教育等内容,切实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和素质,在全港上下营造出安全培训、教育、文化三位一体的育人氛围。
(2)针对港口现状,外协人员占比逐年上升,人员流动性大,情况复杂等因素。2021 年开始,以盘锦港集团第一分公司为试点,开发建设了“外协单位安全管控平台”。平台建设的目的就是解决人工审核外协单位和人员的安全资质审核数据庞大,不能及时发现资质过期,现场作业中,作业人员位置监控难等问题。通过建立外协单位档案,设置企业、人员安全资质审核模块,将外协单位的人员同岗位匹配情况一一对应,有效地解决了资质审核问题,为数字化合规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利用卫星定位系统,通过对作业现场绘制电子围栏,监控其作业现场的轨迹和作业状态,定制报警规则,避免了相关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同时,为了进一步规范考核,对违规人员也进行考核扣分、计入外协单位的考核分数,有效地减少了各类安全事故。
2 物防以技术创新为举措
针对港口生产的特点,对设备设施建立起检测、监控等智能化手段进行管理,从而实现智慧安全。
2.1 港口设施健康保障平台
由于港口建设周期长,设施设备老龄化严重,缺乏规范、持续、合理的管理手段,导致设备设施准确的安全状况无法被使用者获知,为解决上述问题,2020 年大连港设计院开发的“港口设施健康保障平台”上线。
该平台以港口设施检测为基础,聚焦码头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与运维,围绕“智慧检测、智慧物联网、港口北斗基建、港口信息模型”四大主题,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港口设施健康保障平台是在基于传统维护业务、物联网、GIS 数字化平台等进行多元化融合,全力打造的以数字化+智慧+智能为理念的服务平台。港口设施健康保障平台内容包括:设施数字化运维管理系统、设施检测系统、智能巡检系统和在线检测系统。
设施数字化运维管理系统。通过运用北斗系统、GPS 以及GIS 等技术,形成港口地形、设施数据的三维一体化管理模式,从而建立起以港口设施为基础的可视化管理载体,对外输出与现实一致的、完整的港口设施信息数据库。该数据库的建立将港口设施从建设初期、建设中以及运维期的多个阶段的档案进行管理,将设施的基础信息、专业信息以及现场实际状态信息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实现了港口设施的精细化管理。
设施检测系统。由于辽宁港口集团的特点,港口设施老龄化严重,为确保港口设施投入的安全性,每年港口设施检测费用与日俱增。而多数单位在实际使用中,也没有建立起规范、合理的数字化手段,导致现有设施出现的问题也很难分析出原因,后期只能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维修改造。通过对检测系统的电子化,现有的设施检测系统可以对历史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实现码头设施检测的可视化、职能评估等功能,为设施的检测、维修提供了相应的依据。
智能巡检系统。据统计,在辽宁港口集团原有的传统巡检模式下,对相关设施巡检一次,一般需要3 个人工约5 个工作日。通过引进“巡检 APP+巡检机器人”方式。辽宁港口集团开启智能巡检的新模式。巡检APP大大提升了港口巡检效率、准确性,巡检机器人替代高风险人工巡检,同样对设施巡检一次,“巡检APP+巡检机器人”模式仅需1 人1 天就可以完成,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省了人力。
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针对的是港口隧道、边坡等大型基础设施建立的自动化在线安全监测。也是国内首次融合港口设施的在线监测指标体系,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的构建模型,实现对相关设施的智能诊断和分析。物联感知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实时监控、检测,保障了设施的安全使用。
通过将日常巡检、定期检测、在线监测等技术,实现平台化运维管理,利用检测成果数据形成“港口设施安全营运指数”,从而判断设施的健康安全状况;综合运用数字可视化技术,让技术管理人员快速、准确、透彻地理解检测报告内容,提高维护保养效率。
2.2 营口机械公司升级门机系统数字化运用
升级门机超负荷系统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三部分组成(门机超负荷控制系统、门机管理监视系统和智能抓取量控制系统),从安全角度实现过载保护,掌握运行数据、实时监控运行状态、故障状态,从而提升作业效率,提高作业效益。
由于原有的超负荷系统采用机械是传感器,存在计量误差大、校准困难、无法实现运行管理和远程管理的问题,严重影响工作效率。2020 年,通过改造后,通过软件实现称重功能,同时,将每次抓取量计入CMS系统,实现各项数据在本地计算机上的统计分析。由CMS 系统和PLC 系统通过作业时间、作业量、司机信息分析,实现门机运行数据管理,并将岸边设备实时运行状态,故障状态、数据统计信息发送到远程办公区域,便于远程管理人员实时了解设备状态和统计数据,便于日常设备维护维修及装卸作业。
2.3 盘锦港机械设备视频监控及信息数据传输智能化管理系统
由于原有大型起重设备没有可视化作业装置,在现场作业时均由司机一人确认完成,存在诸多视线盲区,导致设备作业风险高,作业效率低,在发生异常时司机不能及时预警。后期出现突发情况时,也不能回溯原始场景,给后期鉴定带来不便。为解决上述问题,2019 年,盘锦港开始建立这套系统。
(1)门机象鼻顶部安装自动稳定摄像系统,用于监控船舱;机房和司机室各安装一台一体化球形摄像系统,用于监控钢缆卷筒和吊具周边情况;司机室安装红外半球摄像系统,用于监控司机作业情况。
(2)起重设备上建设无线网络传输系统,解决现场无法铺设线缆的困扰,可以将视频监控情况及时传输到中控室。
(3)门机智能防撞系统,通过传感器采集两台门机的距离,旋转角度以及比价伸展长度这三个参数,计算设备最小距离,能够及时给出预警和报警信号,达到避免碰撞的目的。
(4)流动机械监控系统,通过前端监控装置,对设备作业区域、司机操作实时监控,实现安全预警,语音通信和数据回传和存储。
以上系统的建立,实现了资源整合集中管理,远程智能管控、监控。
3 管理以全面系统为抓手
对整个生产经营业务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理念,对不同生产类型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
3.1 集装箱码头安全管理系统
2018 年,项目开始启动,系统定位为“问题+办法”,将安全管理的问题通过系统化予以解决。系统设计从安全管理的五要素“人、机、料、法、环”入手,逐项解决各要素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安全工作前置,改“被动”处理为“主动”干预,安全管理系统实现了安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为公司管理层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实现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和数字化。
该项目使用了GIS 地图技术,通过带精准坐标的公司全景地图,实时显示全部港区监控界面,包括船舶作业情况,设备设施状态,应急物资储备、特殊作业计划、施工位置以及天气、风速等影响现场作业的环境风险和隐患。
特别是在国内港口首先应用人脸扫描和车号识别技术,对所有行人、驾驶员和车辆进行验证、实现进港人员和车辆的100%识别,尤其车辆驾驶员不下车面部识别更是国内港口中仅此一例。在人员或车辆进出港时,通过一体机对人脸或车牌号扫描识别,对前期已经做好备案,符合规定的人员和车辆进行自动识别、自动审核、自动放行,既可有效缩短进出港时间,又能避免违法分子或恐怖分子伪装成行人、集装箱驾驶员混入港内,保证港口作业现场安全。
该项目另一个特点是全员参与使用,项目运用了移动APP,运用微信小程序作为移动端应用平台,利用其广泛的通用型,实现了全员参与和使用的目的。
3.2 危险货物大数据+物联网平台+安全管理系统
自2015 年天津港812 事故发生后,集发南岸公司开启了数字化建设之路,公司以物联网、危险货物大数据为核心,整合基于物联网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基于智能算法的危险货物场站操作系统和基于互联网的客户服务系统,形成数据流、业务流的闭环,实现数据的“自动流动”,最终形成集智慧安全+智慧操作+智慧服务为一体,危险货物实现智慧运营的“智慧堆场”。
对于危险货物的管控是该公司生产活动关注的核心。该系统梳理了自公司成立以来操作过的所有危险货物(截至2021 年8 月31 日)696 种,建立了大数据模型,以智能算法进行数据分析,涵盖危险货物理化性质、管控国际标准和操作规程等47 项核心要素,从而对所有货物进行全局管控。基于风险阈值,实现货物风险实施分级管理,基于岗位作业标准,实现核心风险货物作业智能计划。最终建立起数字化安全生产管理系统。
在运营中,通过安全预警大数据平台,实施掌控现场货物预警信息、应急预案、处置方案;通过全程无纸化生产操作平台,实现生产状态、货物安全、人员动态的全掌握。
3.3 船上安全管理信息平台
由于水上交通环境复杂,存在结冰、风浪等情况,驾驶员操作拖轮作业容易引发险情,而作业流动性大,又导致现场监管难度大,安全预警不及时,隐患排查效率低。为解决上述问题,营口港轮驳分公司针对上述安全管理的不足,2019 年,委托大连君方科技有限公司启动了船上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该平台通过搭建政策法规、信息公开、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教育培训、应急管理等十个模块组成,联合中国移动,将5G 技术应用到拖轮,这是东北地区首个港口5G 技术的成功运用。
4 实施效果
截至2022 年,微信公众号“辽港安环”发布851篇文章,全年阅读总量达到48.5 万人次,阅读人数超过32.7 万人次,安全答题参与人次达到76 万人次。
港口设施监管保障平台目前服务5 个城市、6 家检测机构、50 家资产使用单位、18 个港区(268 个泊位)。一方面,推动了港口设施大健康的技术发展,另一方面,检测成果的可视化、巡检 APP、巡检机器人、物联网在线监测等技术与港口行业深度融合,也提高了港口设施维护管理水平。特别是在大连港矿石码头1 号隧道项目中,为确保隧道和施工人员安全,采用了温湿度传感器、激光传感器、倾斜传感器、摄像头结合物联网5G 通信技术,对隧道环境、洞壁稳定性以及隧道内施工的情况进行实施监测与跟踪,确保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该平台获得中国港口协会“2022 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盘锦港可视化系统以门机为例,可减少指挥手,降低人工成本,经测算,以每月20 艘次7 舱船舶计算,共可节省480 人次。司机又可以通过视频调整作业位置,提高作业效率。
危险货物的数字化建设,连续三年获得交通运输部安委办“科技兴安”推荐案例,获得中物联科技创新多项奖励,已取得16 项软件著作权证书。船舶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的搭建实现船岸过程管控零距离,压实了管理责任,提高了工作效率,数据处理能力提升50%到75%,隐患排查上报、整改、闭合的平均周期为2~3 天,效率提高到52.9%。实现了数据共享。
5 结语
通过上述创新成果的搭建,辽港集团智慧安全管理的平台已初步搭建,这些成果的实施,不仅取得了大量的经济效益,更实现可推广、可复制的社会效益,通过科技兴安理念的深入人心,港口智能化、科技化的逐步推进,也在港口行业中起着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