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Ⅲ度烧伤患者术后恐动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23-08-15王献珍
王献珍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青海省西宁市 810001
烧伤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常有发生,多由火焰、热液、化学烧伤等意外伤害所致,是导致人体创伤的第四大因素[1]。有报道指出,我国每年约有900万人发生不同程度的烧伤,给伤者的身体、心理造成严重伤害[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整形手术能有效修复患者的受损组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但由于患者机体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术后可能出现疼痛、感染、瘢痕等现象,使患者容易出现自卑、焦虑、病耻感等负性心理,不利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3]。近年来,烧伤患者的心理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有研究证实,改善患者术后负性心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及修复力[4]。恐动症是指患者受到疼痛性伤害后机体对疼痛的敏感度增强,使患者对日常的身体活动产生一种非理性的恐惧心理,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目前,国内对烧伤患者术后恐动症的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为此本文对该病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减少恐动症的发生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Ⅱ~Ⅲ度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1)满足Ⅱ~Ⅲ度烧伤的诊断标准,且烧伤面积>1%;(2)年龄>18岁;(3)凝血功能正常;(4)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1)急危重症烧伤者;(2)行机械通气者;(3)生命体征不平稳者;(4)精神异常者。
1.2 方法 经医院病历系统收集本次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烧伤原因、工作状况、家庭平均收入、焦虑抑郁、术后感染、疼痛程度、总烧伤面积以及术后恐动症的发生状况。其中,采用恐动症评分表(TSK)评价患者的恐动症发生情况,量表共17个条目,每项1~4分,总分17~68分,其分值与恐动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得分>37分视为存在恐动症;术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价,总分值0~10分,分为5个等级:无痛(0分)、轻微疼痛(1~4分)、中度疼痛(5~6分)、重度疼痛(7~9分)、剧烈疼痛(10分)。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表中包含14项内容,以0~7分表示无焦虑抑郁情绪,8~21分为存在焦虑抑郁情绪。
2 结果
2.1 烧伤患者术后恐动症发生情况 160例Ⅱ~Ⅲ度烧伤患者TSK评分为(41.26±4.77)分;其中95例发生术后恐动症,发生率为59.38%。
2.2 单因素分析 Ⅱ~Ⅲ度烧伤患者发生术后恐动症与其家庭平均收入、焦虑抑郁、术后感染、疼痛程度、烧伤面积相关(P<0.05);与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烧伤原因、工作情况无关(P>0.05),见表1。
表1 烧伤患者发生术后恐动症的单因素分析
2.3 多因素分析 以Ⅱ~Ⅲ度烧伤患者术后恐动症的发生情况为因变量,以家庭平均收入、焦虑抑郁情绪、术后感染、疼痛程度、烧伤面积为自变量,并进行如下赋值:家庭平均收入(<3 000元=1,≥3 000元=0)、焦虑抑郁(是=1,否=0)、术后感染(是=1,否=0)、疼痛程度(中重度=1,轻度=0)、烧伤面积(≥40%=1,<40%=0)、术后发生恐动症(是=1,否=0)。多因素分析显示,家庭平均收入<3 000元、焦虑抑郁、术后感染、中重度疼痛、烧伤面积≥40%是Ⅱ~Ⅲ度烧伤患者术后发生恐动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烧伤患者发生术后恐动症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烧伤是日常生活中颇为多见的意外事件,患者在烧伤后导致皮肤的软组织损伤,出现挛缩、残缺等情况。患者烧伤后创面发生畸形主要表现为组织缺陷、创面移位或组织增生[5]。烧伤情况较轻者影响美观,重者则导致功能出现障碍,如残疾、骨骼畸形等情况,甚至死亡。随着相关医疗技术的提升,烧伤患者可获得更有效的医治,其死亡率、致残率均有所降低[6]。临床实践中发现,患者术后恢复期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多种负性心理。同时,由于烧伤疼痛可能持续存在于整个治疗过程,有较大一部分患者术后因惧怕疼痛,担心活动造成身体额外损伤,使其自身的活动受限或减少,导致恐动症的发生。恐动症患者往往不敢进行主动翻身、功能锻炼,少部分极端患者会害怕疼痛而不配合医生换药,影响治疗效果。
本文结果显示,160例Ⅱ~Ⅲ度烧伤患者TSK评分为(41.26±4.77)分,术后恐动症发生率为59.38%,提示在Ⅱ~Ⅲ度烧伤患者术后具有较高的恐动症发生率,这与胡敏等[7]的研究相似。分析原因,烧伤患者的疼痛属于烧灼痛,相对于普通的手术切口疼痛更剧烈,属于急性疼痛中最为严重中的一种。同时,烧伤患者的疼痛是持续性的,可存在于整个治疗过程中,使患者的心理受到严重的冲击,故而其出现恐动症的可能性更高。本文结果显示,Ⅱ~Ⅲ度烧伤患者发生术后恐动症与其家庭平均收入、焦虑抑郁、术后感染、疼痛程度、烧伤面积有关(P<0.05)。经多因数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平均收入<3 000元、焦虑抑郁、术后感染、中重度疼痛、烧伤面积≥40%是Ⅱ~Ⅲ度烧伤患者发生术后恐动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原因:(1)家庭平均收入<3 000元。本文结果显示家庭平均收入<3 000元患者术后发生恐动症的风险是自费患者的4.992倍。医疗水平提升的同时医疗服务费用亦随之提高,相较于家庭平均收入高的患者,收入较低的患者会有更多的顾虑,担心自己成为家庭的负担,加之对疾病的认知有限,错误地认为术后活动会使病情恶化增加治疗费用,从而减少或限制自身活动,增加恐动症的发生风险。(2)焦虑抑郁。焦虑抑郁是患者术后极为多见的负性心理,可加剧患者对疼痛、活动的恐惧,严重推迟了患者进行正常康复训练的时间,影响了患者肌肉力量与运动功能的恢复,给患者带来的挫败感,加重原有的负性心理,形成恶性循环。既往有研究指出,机体自身的修复功能与心理状况具有一定关联,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可促进其术后康复[8]。因而,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给予疏导,可通过听音乐、正念冥想等方式舒缓患者的情绪。(3)术后感染。术后感染可使恐动症的发生风险增加12.528倍。感染是烧伤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对周围的组织细胞造成损害,增加患者的疼痛,延缓创面的愈合,进而增加恐动发生风险[9]。临床中可以通过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无菌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加强营养支持等多种途径减少术后感染,从降低恐动症的发生风险。(4)烧伤面积≥40%。本文结果显示,烧伤面积≥40%患者术后恐动的发生风险是烧伤面积<40%患者的17.78倍。患者的烧伤面积越大,引起疼痛的部位就越多,恐惧心理则越重[10]。当患者进行翻身、咳嗽等相关活动时,所引起的疼痛范围也更广,从而不愿意活动。(5)疼痛程度。中重度疼痛是烧伤患者术后恐动症的促进因素。患者术后疼痛越剧烈,给其造成的不适感则越强,加重运动—回避心理,形成负性循环,导致恐动症的发生或加重。有研究指出,疼痛评级越高,患者的恐动症评分则越高,对疼痛的认知越消极[11-12]。故而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强术后宣教,深化医患之间的交流,帮忙患者正确认识疼痛,提高其治疗的自信心与依从性,以加快创面的愈合。
综上所述,Ⅱ~Ⅲ度烧伤患者术后恐动症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受患者的家庭平均收入、焦虑抑郁、术后感染、疼痛程度、烧伤面积影响。临床可以此为鉴,给予针对性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