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用能力培养策略

2023-08-15吉梅

天津教育·中 2023年6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小学生语言

吉梅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中可以看出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性,而培养学生语用能力最重要的时期就是小学时期,这是因为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理解词句的意思,并能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实施切实可行的方法或策略,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和积累语言,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一、小学生语用能力的现状

(一)数字浪潮冲击了语言生态

在数字浪潮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以往的语言文化生态产生了很大影响。根据《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可知,我国1/3的小学生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并且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当下的小学生群体基本上是在數字时代成长,沉浸于网络语言的世界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网络语言表达的影响。虽然网络语言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和创新力,但是网络语言中存在很多不规范和不健康的网络用语和错别字,一些语言表达十分晦涩,甚至低俗粗鄙,这对小学生的语用能力的培养产生了不良影响。同时,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不能够有效区分虚拟空间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界限,导致其无法根据实际场景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除此之外,小学生正处于掌握和巩固写字基本功的阶段,一旦养成“看”“点”“划”屏幕的习惯,对小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形成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分数压力导致一些教师不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语用能力

根据相关调研,当涉及“应试教育和小学生语用能力培养”时,基本上所有的家长和语文教师认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但是,一部分语文教师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用习惯表示无奈,因为不考虑考试这种想法是相当奢侈的。部分家长还表示作为普通的孩子,要想升学,并在高考中胜出,进入重点大学学习,培养小学生的语用能力远远比不上学习成绩。正是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教师依然秉持应试教育理念,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三)家庭学习空间被挤占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竞争不断加剧,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很多家庭的亲子时间并不多,导致一些学生的深入阅读、家庭互动学习和平等沟通的时间十分缺乏,更多的是电子产品的陪伴。同时,人生体验的游戏化、人际互动的综艺化、解决问题思路的探究化以及阅读方式的碎片化等,都导致小学生沉迷在海量的信息世界中,很难将时间花费在学习上,这意味着在小学生语用能力培养上很多家庭教育并未很好地发挥作用。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语用能力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教师都已经意识到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也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并积极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但是在培养小学生语用能力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不够先进、教学策略不够完美等。

(一)从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论角度来讲

一方面,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并未得到进一步落实。对小学生而言,教师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不仅要考虑阅读文本的教学任务,还要明确教学要求,尽可能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征,联系相关的语文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阅读活动,为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提供相应的平台。但实际上,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导致学生在语文阅读时不能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或技巧,难以形成良好的语文意识,从而影响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重写轻读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不科学的教学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是教师在考试压力的影响下丢掉了这一优良传统,认为小学生“写”的能力远比“读”的能力更重要,从而更倾向于培养学生“写”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侧重对写作技巧的传授,忽视了语言的美感和修辞,阻碍了小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

(二)从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策略角度来讲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结合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要求开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但是部分教师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囿于教学方案,而没有创新,这对小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难以发挥实际的作用。小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与课堂阅读教学有关,但是部分教师在这方面采取的教学手段单一而乏味,不仅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还有部分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语用能力的培养策略主要集中在让小学生对一些语言的表达技巧进行模仿,这种方式其实并不能让小学生真正掌握语言运用技巧。例如,用“河流”一词造句,很多学生会模仿书本中的句子,表面来看锻炼了小学生的语用能力,但实际上造出来的句子并没有深刻内涵,导致小学生的语言应用空洞和乏味。

(三)从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角度来讲

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语用能力时经常忽视教学方法的应用,不注重小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小学五年级课文《威尼斯的小艇》为例,这篇文章中对一些场景的描述十分吸引人,让人产生较为强烈的代入感。如果小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细致揣摩文章中的优美语言,那么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语言表达技巧和语用能力。但是有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倾向于采用段落解读的方式,对重点句子的修辞手法等进行具体分析,对简单的句子则直接带过,认为这样就达到了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目的。实际上,学生接受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技巧有更深入的认知,所以这种教学方法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用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一)把握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用能力培养的基础

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宝贵资源库。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可以渗透阅读教学,带领学生感受阅读文本中的语言文字特点,体会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积累语言经验。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课文《我变成了一棵树》时,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积累习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仔细阅读课文,标记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并进行整体感知,为学生提供独立学习和思考的机会。当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时,教师可以随机邀请几个学生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或者让学生有条理地说明选择这些语言的原因。如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我真的希望成为一棵树……啊,我真的成为了一棵树这部分内容,因为主人公真的实现了愿望,成为了一棵树,所以我会很乐意阅读。”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鸟巢的树……它们在树枝上跳舞这部分内容,因为我从未见过如此特殊的树。”在引导学生阅读和表达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记录新颖有趣的语言,积极积累,让学生通过想象和文本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在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良好习惯的同时,帮助学生打下语用的基础。

(二)开展良好的语用训练,把握好语用形式

语用能力的培养不能依赖于理论,需要在实践训练中加以提升。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语用训练的机会,引导学生寻找语用点,关注文本语言表达的特点,逐步掌握语用形式,这对学生主动表达观点的意识形成有积极影响。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课文《观潮》一课时,为了落实语用训练,让学生掌握汉语学习中的语用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将文本划分为“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文本内容的表达。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描述潮来前河流的样子,并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如潮来时的“咆哮声”是什么?白线是什么样子的?人们是怎么做的?涨潮后,河水如何恢复平静?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充分的语用训练。同时,教师还要求学生阅读课文,体验作者在描述“观潮”时使用的精彩语言,逐步理解语言的精妙之处。这种学习形式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做好语言的实践训练,强化语用能力

为了加强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应有目的地、积极地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使学生能够轻松地练习语言。教师可以做好课堂预设,挖掘教材中的语用点,让学生在感受和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入语言实践,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例如,在四年级课文《猫》的教学中,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描述猫的性格特征的。考虑到许多学生都喜欢小动物,教师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以加强其语用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标记描述小猫特征的句子,并思考自己看到的猫还有哪些特征,根据课文中的语言形式进行模仿。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邀请几个学生分享自己的成果,并鼓励其他学生补充,从而为每个学生的语言实践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每个学生在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猫的特点,有效提升语用能力。当然,无论是模仿还是表达,学生都要注重语言的分析和应用,充分感受不同语言带来的不同效果,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语用能力。

(四)在书面写作中不断提升语用能力

如果学生的书面“倾吐”不是为了尊重他们的深情,而是为了适应既定的“读者”(如语文教师)的要求,那么这种“倾吐”将是无味的,或者“吐”而不“倾”,这是目前作文教学的缺点。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采取更多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完成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如设计作业。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素材进行作业设计,如练习的主题是“介绍真实的自我”,那么学生应该如何认识自己、表达自己呢?

首先,开展“谈谈我的名字”活动。很多学生的名字都包含了父母的寄托,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询问父母自己名字的含义,第二天在课堂中分享自己名字的故事。由于事先让学生带着任务回家完成,每个学生都能说得很好,自我意识在无形中发展。

其次,开展“镜子里的我”活动。教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镜子,在镜子里观察自己,并描写自己,积极引导学生在描写人物的外貌时应避免概念性外貌,如女孩有一张红红的脸蛋和一张樱桃小嘴等。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写出我们看到的东西”。学生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看谁描述得最真实。这种训练模式与其说是对外貌的描述,不如说是对生活认知的飞跃。

再次,开展“别人眼中的我”活動。教师可以让学生询问周围的人,如祖父母、父母、老师、同学等,“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感受不同的人眼中的“我”是不同的,有优点也有缺点,甚至优缺点也是各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从而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在开放的交流中学会接受自己。

最后,开展“我喜欢它”活动。教师让学生自由谈论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如玩电脑。活动中不要批评,而是引导,让学生明白玩电脑不仅是玩游戏,还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如在线搜索信息、画画、制作电子小报等,让学生在有趣的爱好中不断地交流和分享,从而达到训练学生语用能力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不容忽视。语文教师要走近学生,观察、了解学生的性格、能力和思想,掌握小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策略,积极探索语用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深入学习语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小学生语言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是刀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是小学生
我有我语言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