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策略
2023-08-15胡锋训
胡锋训
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以常规的教学方式为主,并未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导致部分学生不能适应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新内容和新变化,在面对问题时思路不够灵活、方法不够多样,学习难度较大。长此以往,学生可能逐渐丧失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不够积极,成绩下降。高中地理教育在素质化教育进程不断改革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的渗透越来越强。进入课程改革新时期,高中地理课程改革进程持续推进,地理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讨论研究,在教学实践中优化教学模式。素质教育中,地理学科的教学工作应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上,引导学生在面对地理问题时综合性地了解和认识地理环境,用综合性的思维去解决问題。由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 综合、评价(评鉴)的过程不断进阶,逐渐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满足学生全方面发展的需求,使其对地理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科成绩及综合素养。
一、综合思维相关概述
综合思维在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中是一项重要的思想和方法。综合思维能力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综合思维和观点去应对各类问题,反映学生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综合思维能力的内涵包括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和地方综合,要求学生逐步学会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以及相互影响的关系,基于时空一体化的学习角度,对地理学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进行了研究,从局部或区域一体化的视角来研究人类活动对地区特性的作用,并对地区人地关系进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高级思维为重点,重视对知识的理解、过程的反思和能力的构建,突出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联系起来,绘制思维导图,建立一个地理知识系统;采取多种学习方式,如课堂讲授、自学、团体协作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不足
在初中时,学生对地理学知识产生了初步的认知和了解。而当同学们进入到高中之后,他们所面临的地理问题变得更加困难,并且具有更加突出的抽象特点,所以要让同学们来回答这些地理题目,他们对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学科素质要求都要更高一个档次。有些学生在地理方面取得了不好的成就,这是由于他们本身的理解能力不够,也有可能是他们的学习方式有问题,也有可能是老师使用了陈旧、死板的教学方式。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一些中学地理老师只注重考试分数,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目前的社会发展情况下,对地理课程进行的教育,主要是要让学生能够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学科的知识体系,并对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行提高。然而,一些地理老师只注重于学生是否能够将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典型案例记忆下来,他们只是单纯地根据教材中的内容来进行教学,这在某种意义上,对地理学科的教学与时代发展、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难度大、学习积极性低下,不能很好地适应学习任务所带来的挑战。
另外,高中地理教学存在教学互动不足的问题,部分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长期未得到更新,开展教学活动时一味地应用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生活化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导致学生产生紧张和压抑的感受,学习积极性下降,甚至对地理学习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影响了学生吸收地理知识,降低了课堂教学成效。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学生在遇到自由度较大的问题时会出现很大困扰,容易被固定思维所限制,不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答问题,最终导致答题效率和正确率不高。学生对知识的调用能力不足,最终影响的是其未来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其良好的学习观念和综合价值观,阻碍了其未来的发展以及应对社会竞争能力的锻炼。
三、基于综合思维能力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一)用大单元构建教学内容主框架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地关系的科学,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的特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给出了解释,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价值观念和良好的品格。大单元教学,对培养地理核心素养具有一定优势,教师用大单元构建教学内容主框架,将教材各个单元的相关知识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再结合联系生活、联系其他学科知识等方式,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基础地理知识,梳理本章知识结构图,顺着一般思路,由浅入深,逐步联系阶段性地理知识的学习规律与方法,提升地理学科综合性学习能力。
(二)设置教学情境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学校在开展地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以尊重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为主,在传统地理教学模式上加以创新改革,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丰富地理教学内容,尽可能将地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建立联系,提高地理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满足学生学习符合自身发展的需求。设置教学情境,加强学科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实现主动学习、迁移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以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为例,教师优化配置相关资源,设置一个结构合理、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情境,可以展示长江的实景图片,以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引入新课。向学生展示本课的几个重点问题: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哪些?水循环发生的空间区域有哪些?水循环共有几种类型?学生在初步阅读教材后自主思考,带着问题学习后续知识,有充分的学习目的和动力。陆地内循环指的是水在陆地和陆地之间的循环运动。水降落于陆地之后,部分或全部的水通过陆地、水面蒸发、植物蒸腾形成水蒸气,通过气流输送到上空,冷却凝结后再次降落在陆地上。我国新疆地区存在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是否可以用水循环中通过陆地内循环运动向陆地水域补给的水量较少去解释?又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当地的淡水资源短缺问题?
将课本中的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情景结合起来,为了解决问题,学生们必须对资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精炼,从而展开理解性的学习和批判性的思考。在新环境下,要求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转移与处理,积极地建构新的认识系统;这就要求我们采用综合性的思考方式,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动态的分析,并最终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老师们通过创造与生活贴近的、真实的、复杂的情景来更好地促进了他们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独立思考,帮助他们提高了他们的综合思维素质,促进了他们的深度学习。如果学生可以把所学到的东西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利用地理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对自己的学习有了新的认识,从而对自己的学习有了很强的兴趣。除此之外,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参加到网络交流平台的活动中,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中,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一种常态。老师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学生还不清楚的知识,给他们呈现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地理专题,让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学习能力的提升产生更大的期待。
(三)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高中生在遇到综合性较强的地理题目时,如果不能敏锐地发现题目中隐含的信息,找准答题方向,成绩就不会理想,这是因为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地理现象,都是由各种要素共同作用而产生,需要从地理要素的构成和发展过程入手去了解地理现象或解答地理问题。因此,在自然地理的题目中可能隐含了对解题的提示,学生如果没有对复杂的地理知识建立起完善的知识架构,很难及时联系相关要素,解题难度较大。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引入思维导图,将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生动、形象、直观地联系起来,把握要素发展的联系性。
在中学的教学环境中,课堂教学存在着从一般到特殊、从简单到复杂、从直观到抽象的规则。如果能够将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活动的开展规律相结合,就会产生一种将思想方法与具体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情况,这将会使学生对抽象地理问题的理解得到更好的提高,进而提高他们对现实问题的掌握和解决能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照课件给出的思维导图进行初步学习,将教材中大段的内容用一个词或一个短句概括出来。思维导图教学条件的设置可以有效整合同一模块中每个模块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设计思维导图时,可以站在学生学习或复习一节地理课的角度去思考,创设情境后再制作思维导图更切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整体认知,从而准确把握每一节、每一单元、每一阶段的地理知识核心主题,构建围绕核心主题的知识体系。
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学习地理知识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逐步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将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生动、形象、直观地联系起来,这对学生的思维导图式学习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既要保证学生学会地理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总结知识的能力。例如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其中的树状图不仅具有一般思维导图的层次性和分散性的特点,还具备特有的轻松氛围特征。学生在自主绘制过程中使用不同形状、不同色彩的图形表示各层级主题,并用树枝的形式将各主题联系起来,不仅能够复习阶段性的地理知识,总结单元主题,让学生在阶段学习过程中形成整体意识,让他们的发散思维变得更加灵活,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到地理知识中的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让同学们能够清楚地了解一个东西的总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出一个明确而又具体化的知识框架,从而提高自己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力和领悟,当他们面对各种问题的时候,可以迅速而又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东西,从而在原来的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综合思维能力和方法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四)信息技术呈现地理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地理环境。常规的教学模式下,大部分学生很难在脑海中构建地形、结构等抽象形态。如果教师可以将新媒体技术引入进来,以更直观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展现在黑板或多媒体上,就可以让学生在初步接触这类知识时,可以省去自主想象结构和变化的过程,从而可以吸收新的地理知识,方便在初期的学习和理解。在这样的指导下,时间一长,学生们就可以从问题出发,直观地理解它的演化和发展的规则,逐步地培养出对地理知识进行直观的思考的能力。从技术角度来看,现实技术 (AR) 使地理教学变得容易,通过虚拟技术叠加在学生看到的实际地理物体上,如导航、描述事物和动画演示等,或者根据需要看到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地理内部信息,相当于将单个即时渲染组合到真实地理中的存储库。AR技术可以用于编写立体教科书和进行地理调查。 例如,学生佩戴专用设备观察山脉时,可以发现山体的形成过程和内部结构;研究城市景观时,可以同步观察建筑物的内部结构和其他信息,从而丰富学生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这样既能有效地扩大课堂教学容量,让学生沉浸在课堂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又能让学生逐渐对知识形成个人的学习体会,学会寻找和总结规律,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对学习产生新的思考。
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媒体展示的互联网资源,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眼界,他们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思维方式。在中学地理老師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教学交流智慧,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得到充实,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去探索知识的来源,从而让他们对地理有关的知识有更多的好奇心。除此之外,将信息技术引进到高中地理课堂中,还可以帮助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避免因为单调乏味的学习内容而导致学生们对此感到抗拒,让他们以自己的兴趣为指导,逐渐将自己的知识与知识融合到一起,让他们体会到综合思维能力在解决地理问题时所具有的优点,在与他人的沟通和互动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在过去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并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调整,最终实现各个层次的学习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知识具有显著的抽象性特征,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高中地理教师要引入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不断挑战自我、发挥自身潜能,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灵活调用所学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自觉提升学习水平。尤其是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展性综合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提升学习成绩和学科综合素养,成长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师获得感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CBA18025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