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实践
2023-08-15林雯雯
林雯雯
五育融合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其主旨是探索如何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落实到中小学日常教育实践活动中,是在五育并举的基础上追求适性育人、个性发展和五育之间的高效融合,体现的是一种整体融通式思维。那么如何将五育融合发展理念转化为课程教学行动,使教学真正促进学生融合发展?本文以一年级《会动的小纸人》一课为例,谈谈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实践。
本课是一节互动性较强的设计制作课,使学生学会纸弹簧的制作方法是本课重点。制作会动的小纸人,培养学生设计意识和动手能力,使其养成注意细节的好习惯,在美术创作中与同伴积极交流合作,懂得遵守规则,体验竞技精神和集体荣誉感。通过本课,笔者想呈现生动且富有人文内涵的课堂情境,升华五育之“德”,使教学真正地服务于学生,受益于每一个孩子。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年龄较小、注意力易分散、活潑好动、自控能力差的阶段,这些是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但是他们喜欢画画、喜欢做手工,富有创意,思维极具想象力,大多数学生对美术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具体的技法和经验还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以下困惑:纸弹簧的制作小秘诀是什么?为什么要选用一头大一头小的纸弹簧?如何恰当、巧妙地运用纸弹簧来制作会动的小纸人?弹簧上的小人儿为什么容易倒?如何让小纸人站得稳、动得欢?为了解决学生的这些困惑,笔者运用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有效引导。
一、小组竞赛,体验竞技精神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可见,体育在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体育认知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体育品德是各学科渗透体育的主要追求。在美术学科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了解体育精神,通过美术知识传播体育精神,促进学生成为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新时代少年。那么如何引导一年级的学生学会遵守比赛规则,体验竞技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其体育品德呢?笔者运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引导学生与同伴进行观察交流、互帮互助,通过良性竞争形成优良的体育竞技精神。
例如,在本课课题导出时,教师准备了折好的1号纸弹簧和2号纸弹簧,给出小任务:让同桌分别拆掉纸弹簧,探究它的制作方法,再把它完整地折回原来的样子。限时2分钟完成,看哪一小组最快完成任务,成功率最高。学生听完规则以后立马进入紧张的纸弹簧拆分环节,有的学生拆得太快,没有弄明白纸弹簧的折法,教师引导折好的同桌帮忙解决问题。还有的学生横向粘贴纸条,旁边的学生立马出来纠正错误,帮忙解决问题。最终胜出的小组上台演示并总结纸弹簧的制作秘诀,分享是如何取得胜利的,并做了以下分享:我们并没有着急地拆纸弹簧,而是选择稳中求胜,先一起探究1号纸弹簧的折法,在拆的过程中仔细观察,牢牢地记住每一个步骤,然后快速拆掉2号纸弹簧,再将两个纸弹簧快速地折回原来的样子。纸弹簧的折法是:垂直粘贴,不断地从下往上折。
接下来教师请失败的学生来复盘原因,有个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他说:“由于我和同桌急于求成,快速地把两个‘纸弹簧都拆掉了,自顾自地组装起来,忽略了团队配合的重要性,结果两个人都失败了。”通过小组竞赛,学生有了团队意识,在拆分和重装中发现问题、总结归纳,从而提升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打造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课堂,推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在“限时冲关”的任务驱动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积极向上的竞技精神,通过良性竞争深切体会到体育竞技精神对美术作品的精神助力,养成了优秀的品质,并有效地利用这种坚强的品质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落实了“体育”融合。
二、实验探究,培养求真童趣
五育融合是对学科的强化而非弱化。真正的五育融合拒绝迷失教学目标的学科“拼盘”,而是通过其他学科和其他领域“为我所用”的方式,多层面、多角度地深化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正如学科的发展历程所揭示的,没有一个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界限是一成不变的,然而在授课过程中,许多教师只注重美术的感性认知,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故笔者将美术学科与科学学科进行有机融合,在授课过程中加入实验探究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真童趣,解决学生的第二点疑惑:为什么要选用一头大一头小的纸弹簧?
眼尖的学生发现2号纸弹簧一头大一头小,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两个弹簧,并请学生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1号纸弹簧是平行的两个纸条折出来的;2号纸弹簧一头大一头小,两个纸条也是一头大一头小。大部分学生发现了这一问题,那么这两个纸弹簧哪个更适合做会动的小纸人呢?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分别将两个纸弹簧拿在手上摇了又摇,有的用力摇,有的轻轻摇,到底谁的弹簧摇得更厉害呢?结果是不能确定的。正当学生一筹莫展的时候,教师找出一个平整的纸盒子,将1号弹簧粘贴在上面,2号弹簧小头粘贴在下面,根据需要融入科学小实验,让学生试试同一个平面同一个力度,哪个弹簧摇得更厉害。教师请一个学生上台摇一摇,其他学生聚精会神地观察,当台上学生摇动纸盒时,台下学生异口同声地说:“2号弹簧摇得最厉害”,脸上难掩兴奋。学生从小实验中得出结论:小头在下的2号纸弹簧摇得更厉害。教师再次抛出问题:为什么2号弹簧摇得更厉害呢?引导学生进一步回答:“因为一头大一头小,头重脚轻摇得更厉害。”此环节根据课程需要设计了科学小实验,将美术与科学学科进行融合,使学生从科学实验中寻找答案,积极实践、亲身体验,感受实验带来的乐趣,在探究中发展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自主自学,促进主动学习
智育是知识与智力的教育,朱光潜在《谈美感教育》中指出:“智育叫人研究学问,求知识,寻真理。”知识传承只是智育的一部分,关键还是研究、探寻学问与真理的能力。《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对促进学生信息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关键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以往的美术教学往往停留在浅表层面,教师通常“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让学生沿着教师设置的教学路径前进,只注重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略了能力的培养。故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重知识技能的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为前提,运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美术元素,在搜索和归纳相关信息中感受美术、学习美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本课的重点是学会制作纸弹簧,在第一个小任务将纸弹簧拆开重装的环节中,部分学生不能将纸弹簧折回原来的样子,为了使所有学生学会制作纸弹簧,教师特意引入微课视频,巩固纸弹簧制作方法。通过微课自学,学生重新制作新的纸弹簧,并互相帮助教授方法,攻克学习难点。本环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与发展,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学会纸弹簧的制作方法,那么会动的小纸人由哪些部分组成呢?学生根据教具得出:小纸人的结构包括头、手、身体(纸弹簧)、脚(底座)。那么如何恰当、巧妙地运用纸弹簧来制作会动的小纸人呢?如何让小纸人站得稳、动得欢呢?这是本课的难点。学生七嘴八舌,并且蠢蠢欲动地想开始尝试,教师顺势再次通过微课让学生欣赏“老师一家”弹簧人的制作视频,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通过小纸人一家的不同造型、角色特点、表情描绘、手部动作、如何剪、如何贴、底座怎么做等问题进行引导,解决学生不会画、不会剪、不会贴等问题。“老师一家”其乐融融、有甜有酸有苦也有辣的景象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品的魅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其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前后两个微课的自学,学生通过体验、分析、比较和联想,提升了思维能力,使教学由浅入深,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艺术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智育水平。
四、情感浸润,养成健康人格
五育無论如何融合,都不能少了德育,德育无处不在,可以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知识点中。就当前小学美术德育启蒙现状来看,存在德育表面化、德育缺乏实践性、教材德育资源挖掘不充分等问题,使小学美术德育启蒙效果大打折扣。美术学科具有浓郁的人文内涵和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在德育渗透方面比其他学科更有优势。因此,笔者通过创意实践推动德育启蒙,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并结合多媒体的运用,让学生将所掌握的美术理论知识和脑海中的框架构思付诸实践,培养其勤动手、善动手,爱动手的好习惯。
例如,在本课实践环节,教师设计小纸人“老师一家”,邀请学生制作会动的小纸人,一起来跳健康操(播放健康歌),用视频短片宣传抗疫英雄人物,感悟健康的重要性。正当学生沉浸于视频的感动中时,教师提出问题:“你想制作什么角色来和‘老师一家跳健康操呢?”学生一下子打开了思维,有的要做钟南山爷爷,有的要做志愿者,有的要做医生和护士,还有的要做各行各业为疫情做出牺牲和贡献的人们。在制作过程中,有个小组说他们制作的是志愿者,教师问:“志愿者身上穿着什么衣服呀?”学生突然明白了什么,但是小纸人已经做好了,教师引导其继续想办法,有个学生开心地说想到办法了,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一个身穿红马甲、特征明显的志愿者,马甲非常有创意,是用另外的红纸剪贴的,教师适时给了他一个大大的赞,学生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通过创意实践打开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创作,大胆表达自己的个性和创意,体会设计和制作的乐趣,努力提高审美品位。
还有个小组因为分工问题起了争执,教师问:“你们各自最擅长的是什么呀?谁更会画?谁更会剪呢?还有手部和底座也很重要哦!”一个学生马上退让说:“我来制作手部和底座吧!”最终愉快地分配好了任务。分工合作,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内自然生成许多简便方法与合理的组内分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通过美术知识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学习态度,倡导健康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在学生动手操作期间,教师还要提醒其爱护和正确使用美术工具,树立安全意识,遵守劳动规则,提高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环节从思想认识、能力习惯、情感态度等方面落实具有美术学科特色的德育启蒙,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唤醒内心积极的情感,培育人文精神,养成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德育启蒙,升华五育之“德”。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五育”既是一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的复杂系统,只有“五育”各尽其职、携手并进,才能将课堂40分钟的效率大大提高。在各年级的美术课程教学中, 五育融合不能简单地只做加法,而是要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有机融合“五育”中的多种要素。本文通过美术文化的传播与基础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感受美术课堂教学带来的无尽魅力,潜移默化地获得整体知识的提升和自身素养的升华。教师要以行动为根基,以思考为羽翼,根据教学目标、课程资源等条件,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采用多种融合创新模式,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对五育融合进行发散式思维转化,表达独特的教育主张。对“五育”在低年级教学的融合过程,笔者还在做进一步探索,力求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进行五育融合,找到适合学生学习成长的各种有利条件,激发其对美术课堂学习的激情,迸发出这个年龄段奇思妙想的超强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