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巧用课后习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23-08-15黄远珠
黄远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也展开了系统变革,课后习题作为语文教材的一部分,同样在不断优化和完善。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将重心逐渐转移到课后习题的设计及应用上,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展开具体说明。
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编排特点
在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课后习题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编者意图的重要途径,可以保障语文教学有序开展。课后习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语言表述具体化
从语言表达角度的层面分析,课后习题有效地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认知能力,在表述的形式上十分具体化,习题也具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指向,通过审读习题,学生可以很快明确学习任务。例如,《四季之美》这篇课文的第一道课后习题表述为:反复朗读文章,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背诵课文。这种表述形式可以使学生准确明晰两项学习任务,一是反复朗读课文,深入字里行间切实体会作者笔下四季的不同韵味;二是能够流畅地背诵全文。
(二)语文要素呈多元化
课后习题是教学目标的集中体现,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要想提升语文素养,就要牢牢把握住语文要素,二者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对课后习题进行设计时要融入多个语文要素,确保要素的多元化,从而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和考查,夯实其素养。例如,《古诗三首》一共设计了三道题目,第一题加强古诗的朗读和背诵,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和审美情趣的提升;第二题则侧重学生感知能力的发展,引导其感知想象;第三题注重学生情感感悟能力的发展,引导其根据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表现形式呈多样化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在编排上呈现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后习题时,表现形式往往也会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例如,《鸟的天堂》课后第一题,让学生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第二题则利用问题清单的形式,引导学生将问题显性化、具体化。问题清单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完成习题更积极,从而提升做题效率。所以,教师要根据课后习题的特点,合理地运用课后习题,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果。
二、课后习题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课后习题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质量的提升过程。但在具体教学中,部分教师在处理课后习题上还存在许多不足,失去了它的独特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课后习题讲解形式有待创新
无论是将课后习题融入教学环节,还是将其作为習题单独讲解,都需要相应的方法以及技巧,甚至需要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多数教师往往利用交流讨论以及问答等常规形式,或者直接将课后习题抛给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对待课后习题会越来越消极应付,进而缺乏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教师仔细分析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讲解,可以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例如情境再现、结合相关内容拓展以及联系上下文等方式,都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而多数教师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语文知识,往往会忽略课后习题的讲解,讲解形式也较为传统。
(二)未能合理分配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分配得当不仅可以节约学生的课后时间,达到减负的目的,还可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但如何分配课后习题是大多数语文教师头疼的问题,现阶段只有少数教师会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希望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虽然多数教师明确表示课后习题是用来帮助学生预习的,但是在借助课后习题设计教学目标时往往会出现重难点不明确的情形,从课中与课后角度来看,多数教师未能厘清课后习题应放到课中还是课后。有的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相关习题,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课堂本就是讲练结合的场所,不能一味地为学生讲解课文知识,而忽略与课后习题的结合。有些教师在课堂中充分运用习题,但是课后却不知如何安排学生巩固知识,因此未能充分发挥课后习题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课后习题的方式不当
小学生对课后习题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必然无法有效利用课后习题。多数学生觉得完成课后习题就是为了巩固语文知识,忽略了与预习提示相配合的预习作用。课后习题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反馈课文中的重点知识,但是课后习题中创造类和分析类的习题占比较大,倘若学生只是用课后习题巩固知识,那么将无法发挥出课后习题的最大应用价值。课后习题不仅需要学生得到正确答案,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此外,课后习题并非万能的,无法覆盖所有的知识点,所以学生要明白做对课后习题并不说明自己全部掌握了语文知识,而是要与其他习题相结合,查缺补漏。但是目前学生还无法合理地利用课后习题。
(四)小学生学习能力有限
观察学生完成课后习题的情况,有的学生并非不愿意完成课后习题,而是因为无法很好地理解这些习题,特别是古诗、文言文这一类的课后习题,学生读起来比较拗口,而且同一年龄段的学生的阅读水平也是有差异的,加之题目晦涩难懂,对阅读水平不是很高的学生而言,无法保障课后习题保质保量完成。除此之外,有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有一些难度,学生虽然可以读懂题目,但是无法正确解答,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很多,如受学生自身阅历的制约,未能与实际有效联系,进而无法与题目共情,还有一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走神等。
三、巧用课后习题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策略
妥善运用课后习题能够极大地促进语文素养的落实,实现课堂的提质增效。
(一)课前阶段,借助习题引导学生预习
绝大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环节倾注了颇多心血,却忽视了学生的前置性学习,导致课前预习低效化,甚至无效化,从而严重阻碍了课堂教学的开展,抑制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此,教师要转变自身认知,充分利用课后习题完成对学生前置性学习的指导。
1.明确教学目标。
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是教学目标的集中体现,与单元导读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贯通。教师在解读课文时应树立整体观念,以单元导读为着手点,理清单元知识之间的关系,找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再将关注点放在课后习题上,在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以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在语文要素的引领下,对《四季之美》的两道课后题进行研读,就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第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四季之美;第二,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第三,通过关键词,基于上下文,赏析景物的动态描写;第四,分析课文中的动态描写,并能够灵活运用动态描写。第一和第二个教学目标与课后第一道习题相对应,着重培养学生朗读以及背诵课文的能力;第三个教学目标与课后第二道习题相对应,旨在培养学生感悟文章的能力。第四个教学目标与课后选做题相对应,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从整体来看,课后习题的分层呈现能够为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进而使教学目标更精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合理优化课后习题。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涵盖的知识面也较为广泛,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前预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后习题当成“预习单”,继而开展语文预习活动,并完成相应的预习任务,以充分发挥课后习题的作用。例如,在预习《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教师应严格按照习题设计框架,对其进行合理优化。第一道习题,教师要求学生应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在与同学的交流中说一说自己对文章中的哪个自然段印象深刻。第二道习题,教师可以对“有节奏”进行优化,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达到“有节奏”,再进行有节奏地朗读,当学生开始朗读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时,教师要提供生活支架,帮助学生思考如何提升节奏感。第三道习题要求学生抄写第8自然段,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着重记忆本段落的好词好句。教师通过对课后习题进行优化,以习题为基点,将习题外延,使课后习题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学生的预习效果也能得到显著提升。
3.借助习题构建预习框架。
课后习题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能够为学生提供引导。对此,教师要深入解读,精准把握其用意,巧妙运用习题框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四季之美》和《鸟的天堂》这两篇课文,课后习题都涉及体会作者的情感。《四季之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鸟的天堂》则要求学生体会作者为什么会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確是鸟的天堂”。通过对课后习题设计框架,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课后习题展开自主预习,明白如何向教师提问,在问题的驱动下提升预习的实效性。
(二)教学环节,借助课后习题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教师可以借助课后习题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并通过相关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1.语文教学情境化。
情境化教学是教师常常运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需要教学素材的支持,教师可以将课后习题当作情境创设的素材,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语文教学活动。例如,《四季之美》一课的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课后第二道习题作为情境创设素材,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两个亮光在夜晚的细雨中闪烁的情景动态,让学生借助文字猜测闪烁的亮光是什么,并说明依据。当学生猜出是萤火虫后,教师提问学生萤火虫在哪个季节出现,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将课后习题转变为情境素材,不仅可以优化教学环境,还可以强化学生对本节课的直观印象,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兴趣。
2.活动形式多样化。
语文教学有着较强的综合性,这就要求教师将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如《四季之美》的课后选做题: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致;《古诗三首》的课后题第三题: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同学交流。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课后习题开展听、说、读、写等训练活动,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三)课后环节,借助课后习题进行课外拓展
教学是一个系统,课后环节是系统中的一部分。借助课后习题进行训练反馈,可以使教师更精准地把握学前情况,明晰教学的得失。
1.实施课后巩固与考查。
课后考查不仅可以明确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还能辅助学生总结或反思自身的课堂表现,便于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利用相应对策来弥补,进而调整后续的学习行为。例如,《古诗三首》一课,课后习题第三题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这就需要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2.适度拓展延伸。
扩大语文教学的外延,进行一定程度的延伸很有必要。教师借助课后习题将课堂阅读与课后阅读有机结合。如《鸟的天堂》一课,教师可以结合课后阅读链接,引导学生阅读,既可以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也能促进课堂阅读技巧向课外阅读延伸。
3.开展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讲究的是学习方法,课后习题则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应丰富课后习题形式,使学生将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进行多种形式的运用。例如,《鸟的天堂》课后习题提到,文中所描写的傍晚和早晨所看到的“鸟的天堂”的情景具有的特点。对此,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户外去观察、去写生,记录早晨与傍晚鸟的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课后习题是教材的重要内容,是教学和预习重要的资源,教师要重视课后习题,探索课后习题的运用方式,真正发挥课后习题的价值,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