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 构建小学数学生本课堂
2023-08-15张基景
张基景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论的教学论思想,认为其是生活现象、教育现象的说明。“以生为本”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基于“教学做合一”思想,构建小学数学“生本课堂”,对教学而言是做,对教师之长进而言是学,对学生之影响而言是教师的“教”。在现代教育观点影响下,构建以“教学做合一”思想为指导的小学数学“生本课堂”,能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因此,教师应以“教学做合一”思想为指导,探索高质量的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构建策略。
一、“教学做合一”思想概述
(一)提出背景
陶行知受到“知行合一”“知行并进”“做中学”等学说和中外教育思想的影响,提出“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认为动手和参与是探寻真理的必要条件,教学方法应建立于有意义的具体实践。“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思想,涵盖生活现象以及教育现象。
(二)理论内涵
“教学做”三者相互影响、有机统一,只是生活的三个方面并非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其中“做”是核心,是教师对学生关系上的教学,也是学生对教师关系上的学习。“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学法,强调根据学的方法而教,根据做的方法而学。时至今日,“教学做合一”并未随时代发展而落伍,而是在傳统教学思想理论之上,紧密联结教育与生活,突出“教学做”的实践性;在“做”的基础上,不断将“教”与“学”进行融合;在保持教师主导的状态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主动权,使之在实践中习得真知。
二、构建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意义
(一)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生本课堂”,顾名思义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形成于生本教育理念指导的教学研究工作中,体现“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具有“知识本位”特点,导致数学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构建小学数学“生本课堂”,能改变以往“教多少学”的不足,真正落实“学大于教”,能使教师充分放权,体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提高学生智力水平
针对部分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枯燥性会影响其学习兴趣,不利于其智力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理念,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生活经验,采用灵活手段构建以生为本的数学课堂,为其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使之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价值。在“生本课堂”中,小学生可以源源不断地激发数学知识学习热情,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义,由此自主进行思考和探究,促进自身智力水平提高。
(三)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生本课堂”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与热情,教学效果颇佳,可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数学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传统的数学课堂往往惠及学习能力中等或优等的学生群体。而构建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有助于展开精细化、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活动,顾及全体学生,逐步消除班级范围内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由此满足学生的多种具体需求,让学生在原有的数学学习基础上实现进步。
(四)促进学生创新发展
基于“生本课堂”开展高质量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灵活利用教学资源带领学生突破思维盲点,可以促进学生在内化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发展,进一步深化自我创新思维能力。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等方式,顺应学生的思维特点步步推导,立足学生的实际学习消除盲点,帮助学生走出思维误区,落实“生本”理念,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其创新发展。
三、“教学做合一”理念下的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构建策略
构建“生本课堂”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依据和方向,与“教学做合一”理念不谋而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倡教师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发挥每一种教学方式的育人价值。由此可见,构建“教学做合一”理念下的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是践行新课标、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必经之路。下文从学情研究、情境创设、问题设计、合作探究四个角度入手,深入研究“教学做合一”理念下的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构建策略,以期为教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工作提供参考。
(一)认真研究学情,提高教师“教”的质量
学情是学生学习状况的综合体现。教师需认真研究学情,以“教学做合一”理念为指导,构建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提高“教”的质量,助力学生在原有学习基础上实现进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学情研究和分析工作,善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根据学生对重点难点数学知识以及技能的掌握情况,科学规划教学工作,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真正发挥“教学做合一”理念的应用功效,构建高质量的“生本课堂”。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教学为例,教师需研究学生对加减乘除相关知识的学习情况,分析其对四则运算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同等级的两步连续计算练习中判断学生的实际具体情况,认真研究学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手段引导其进行学习。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练习题考验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一来可以便于研究学情,二来可以通过知识迁移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帮助其树立学习信心。
其次,教师可以借助数算游戏,引出整数混合运算相关数学知识,抓住学生从左至右依次运算的思维定式,引导学生分析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算理,使之加强对数学计算知识的感知。教师要先立足学生的新数学知识生长点,进一步强化学前研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相关质疑,准确判断学生运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估算、检验教学,借此机会培养学生按照正确规则进行整数混合运算的能力,提升其对运算实质的再认识。
最后,教师可以先利用形式丰富的练习,提高学生对知识模块的记忆,再根据学生的实际训练成果,将整数混合运算技能划分为不同的训练活动,方便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凸显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二)创设实践情境,激发学生“学”的热情
情境是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或结合的境况。教学情境指教师在教学中营造的情感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小学数学教师构建以生为本的数学课堂,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新知识的感悟,由此提高教学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教学活动的开展作铺垫。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实践情境的创设,充分利用游戏、多媒体、生活元素充实“生本课堂”,使学生置身于实践情境中。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乘法估算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分析估座位数、买书、种树等生活问题,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主动结合情境进行学习、实践,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首先,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复习旧知,抓住乘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学生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相关知识作铺垫,再引入课题,介绍不同的购物活动,创设生活中常见的购物情境。
其次,教师向学生呈现不同的商品价格并提出问题,使学生置身于实践情境中,调动学生探寻问题答案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尝试用估算解决商品价格计算问题,发挥实践情境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学习热情的驱动下进行思考和探索,促进学习效率提高。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共同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与笔算步骤,逐步在实践情境中向学生传授计算技巧,让学生分析自我估算、笔算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最后,教师需集中讲解学生的计算失误之处,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探究,运用一系列实践素材,激发学生“学”的热情,使之根据自己的计算失误,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改正,层层递进建构知识、学习技能。
(三)设计趣味问题,调动学生“做”的兴趣
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是落实“教学做合一”的重要动力,也是构建“生本课堂”的必要因素。生动有趣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调动学生“做”的热情,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小学数学“生本课堂”能帮助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在实践中感知数学知识,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小学数学教师要以“教学做合一”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教学内容设计趣味问题,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学以致用意识,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使之产生源源不断的数学探究兴趣。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知识设计趣味问题,将实际生活中的难题与数学知识建立联系,降低学生的学习抵触心理,调动学生“做”的兴趣,构建有益于学生学习发展的“生本课堂”。
首先,教师可以围绕生活中的“分饼”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将实际生活问题与数学知识建立联系,为学生搭建学习桥梁,使之认识到学习分数加减法知识有助于解决生活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做”的兴趣。
其次,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设计有关算理的问题,将问题与实际生活中的“分饼”过程建立联系,提升问题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反思中深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比如,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中的垃圾处理入手,引导学生分析相关数据资料,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将不同的计算方法罗列出来,使之产生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思考。为了调动学生“做”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一定的时间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出有关垃圾处理分类的趣味问题,让学生运用逆向算法解决问题,使其从逆算关系入手分析实际问题,感受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过程。
最后,教师需鼓励学生自主总结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提出有关数学思想的趣味问题,列举实际生活中的分饼、垃圾处理等事件,使学生深入理解分数运算法则,在“做”中提高自我迁移类推能力和计算能力。
(四)鼓励合作探究,激发学生“思”的欲望
合作探究是构建“生本课堂”的途径,是落实“教学做合一”的体现,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的欲望,培养其优秀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水平。在“生本课堂”中,小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回顾在新知识学习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不同问题时出现的状况,了解自己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自身能力水平,进而明确下一步的学习方向。小学数学教师需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反思能力和应用能力,使其学会系统总结自身学习情况,即教师需在“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指导下,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反思任务,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助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创新和发展。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合作分析数据和随机现象,明确各自分工,完成折线统计图的制作,使之通过比较不同的统计图以及数据分析方法,形成良好的统计观念,学习各种统计技巧。
首先,教师可以从现实世界中的数学现象入手,运用条形统计图呈现有关数据变化的信息,引导学生体验统计图的组成结构与基本特征,激发学生“思”的欲望。
其次,教师可以先由条形统计图引申出折线统计图,让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凸显信息变化的特点,再利用动态演示,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区别。教师还可以利用不同的信息统计类游戏,调动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明确分工、积极探讨的基础上进行数学表达、学习反思,建构关于折线统计图的數学概念,掌握科学统计数据的技巧。
最后,教师需针对各个小组统计的不同之处进行区分和解读,紧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呈现方法,引导学生针对性地思考,从而帮助学生在反思和探究过程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由此实现学习进步、思维发展。
四、结语
简而言之,基于“教学做合一”的小学数学“生本课堂”,可以保障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促进学生的智力水平提高,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小学数学教师需认真研究学情,以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学论思想为指导,构建高质量的“生本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创设实践情境,设计趣味学习问题,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发挥“生本课堂”育人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践兴趣、思考欲望,营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