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实践与思考
2023-08-15孙建军
孙建军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数学教师应从课前预习、课中教学方案设计以及课后数学练习题的设计层面精心规划,解放学生的学习思路、开阔其数学视野,让学生学会思考,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只有从源头上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才能系统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数学教师应基于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融入教学课堂。
“双减”政策的目的是解放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此,教师应从“精教学”“强练习”“多元化评价”三个层面出发,合理分配教学、练习与活动的时间,通过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来消除其畏难情绪,并以问题导学、游戏促学、生活化案例助学的模式促使学生独立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数学活动和案例来归纳概括,并从不同的层面分析数学问题,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实践原则
(一)坚持课堂教学目标与数学课后练习一致性的原则
“双减”背景下,教师应通过课后练习效果掌握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情况、评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只有根据数学作业反馈明确教学目标与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才能因地制宜地调整教学方法、降低课堂教学或数学作业的难度,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进度,而学生也能通过有效的数学作业掌握自身数学知识学习情况,从而始终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围绕课堂教学内容,确保作业与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切实帮助学生掌握课本教材知识。同时,教师应将数学学科知识、思维与价值融入数学作业中,助力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生学习“路程=速度×时间”这一公式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理解情况设计几类典型的例题,帮助学生理解该公式,如变化数学作业中的已知条件,让学生根据数形图来解读题目,并找准条件,进而正确解题。这样才能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实现“双减”政策下的高效教学。
(二)坚持数学教学的层次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后习题应适用于不同数学基础的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计划、按步骤地学习数学知识,这对实现“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减负增效意义重大。同时,趣味性是学生乐于听讲、勤于练习的重要保证,教师应转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存在差异,教师要结合课内外数学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学生学习“圆的周长与面积”相关知识点时,很多学生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无法快速记忆并掌握两者之间的区别,教师可以设计趣味性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利用家中的硬纸板剪出一个圆,并用细线和直尺测量圆的周长、直径与半径,再思考并验证半径、直径与圆周长之间的关系,从而强化学生的认知。在测量圆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视频,将圆进行裁剪,亲自动手实践感受圆裁剪后拼接成长方形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坚持递进性与多元化的教学原则
将数学教学、课后作业以及评价体系设置成阶梯递进型,能够使每个学生跟随自己的学习节奏快乐学习,从而在“双减”背景下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数学学习压力,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时既要确保教学任务量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要保证教学与作业难度适中。而“双减”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方向在于凸显教学内容的拓展性和综合性,将单一的书面作业转变为开放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探索式作业。教学内容的拓展性与综合性可以借助辅助教学工具、课外教学资源以及趣味式教学游戏来实现,综合性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从数学概念结构化的角度出发理解相关知识,而开放式和实践性的数学作业则能让学生感受在游戏中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学生学习“比”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从生活的实例出发,引导其从简单的案例入手,逐步强化学生的理解。
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渗透分类讨论的概念,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意識。要想让学生在解答数学题目时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题,那么教师就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为其渗透分类讨论的概念,逐步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意识,让学生在解答数学题目时能自觉运用已经掌握的分类讨论思想解答问题。教师要将对学生分类讨论思想的培养当作课堂教学中的一项任务,为学生讲清楚分类讨论的概念,让学生对分类讨论思想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讲解数学题目,久而久之,学生的分类讨论思想就能在数学课堂中得到培养,从而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善于应用分类讨论思想。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创新思考
(一)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设计综合性的数学作业
数学作业作为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重要影响因素,如何设计具有针对性而又被学生乐于接受的数学作业十分关键,“双减”背景下提高数学作业质量、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数学作业在形式多元化、内容趣味化、思考生活化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教师应结合不同的数学知识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数学作业,并在作业批改、任务评价方面根据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特点,实施针对性的评价,以确保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大幅提升。例如,在学生学习“百分数”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收入、成本与利润”“路程、速度与时间”以及“单价、销量与销售额”等生活中常见的公式融入其中,设计趣味性的数学练习题目,让学生通过销售场景再现、你追我赶小游戏等深入理解这些概念,从而有效避免学生在课后练习中遇到这些“新名词”而无从下手。基于此,数学教师应理性客观地对待“双减”政策下的数学作业改革,与其他数学教师和学生深入讨论布置有效作业的方向,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优化数学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其数学思维,基于此,教师应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学提质增效的关键点在于学生参与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式学习能够确保学生争先创优的意识,因此教师应设置前置型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不同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新数学知识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的数学知识之上,教师应积极探索前置型学习任务,为学生设计探索性的学习任务,并以作业单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利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积累的数学学习经验进行合作探究,进而复习已学内容,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学生在学习“不同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折图形”的前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利用废纸折出长方形、正方形等不同的图形,使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巩固自身对不同图形的认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三)设计趣味式的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实践调查,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例如,在学生学习“时、分、秒”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设计“制作个性化作息时间表”的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独立制作每天的作息时间表,并用表盘画出每个时间点,再将自己制作的作息时间表与同桌的时间表进行对比。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时间设计数学问题,如“同桌晚上的睡觉时间比我早或晚多少分钟?”“每天的睡觉时间多长?”等,既能让学生对不同时间点有一个准确认知,还能提高学生的读表能力。“双减”背景下,教师应转变“标准答案”式教学理念,允许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合理的容错教学机制是确保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保障,教师根据学生的错误来发现其学习弱点十分必要。再如,在学生学习追击类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运用数形图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分析,进而提高解题效率。
教师应细解释数学概念,使学生养成运用数学语言的习惯。例如,在“公顷”相关知识的教学中,为了将“公顷”这一單位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讲解公顷的概念以及具体用法,将学生带到户外,让学生在大片的草坪中认识“公顷”这一单位,以及这一单位都用在什么地方。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带到田间,让学生在大片的田地间理解“公顷”的概念。教师将“公顷”这一单位利用真实、具体的情境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一计量单位,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单位。
(四)设计科学的复习型教学方案,助力学生建构整体数学知识体系
有效的复习是帮助学生完善数学知识系统、强化数学知识之间关联性的重要环节,能够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并将基础性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内化于心,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建立网状式数学知识结构。“双减”背景下,教师设计复习型教学方案,有助于学生在已学数学内容中找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数学概念结构化全面、系统地审视数学问题。教师可以设计复习型数学作业和主题式复习课来帮助学生理清数学学习思路,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找到高效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师应以单元为单位,将单元教学内容进行系统重组,让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清晰明了,使学生逐步形成结构化的数学思维,学生思考问题时才能更全面。
另外,教师应转变作业评价方式,从学生作业完成态度、规范程度以及基本知识掌握熟练度出发进行系统性评价,避免采取过激的语言否定学生,给予学生改正错误、第二次学习的机会,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例如,在学生学习“简易方程”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例题:已知小明家有鸡和兔子共12只,共有32只脚,求鸡和兔分别有多少只?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鸡和兔中的一种为x,则另一种为12-x,再根据每只鸡和兔子的脚的数量列出方程。如设鸡的数量为x,则兔子为12-x,由已知条件列出2x+4(12-x)=32,得出x=8,即鸡的数量为8只,兔子的数量为4只。
(五)加强数学教师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解答数学题目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掌握分类讨论思想,就要让学生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解答数学题目,那么数学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讲解分类讨论思想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分类讨论思想作为数学教学中的一项内容,教师不仅要学习分类讨论思想解题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这方面的教学技能,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传授分类讨论思想解题的知识,利用适合的方法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听懂教师在讲什么,学会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解答数学题目。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的途径很多,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发达的网络去学习,在教育网站寻找一些关于分类讨论思想在小学数学解题中应用的视频,学习其他教师的具体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也可以在课后与其他数学教师交流,相互分享课堂教学经验,以及对分类讨论思想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在相互交流中学习不同的教学思路。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一个数学题目,利用分类思想将这个题目进行分解,一步一步地解答,由易到难,最终得出答案,从而将分类讨论思想通过一个具体的数学题目呈现给学生,学生也能学会分类讨论思想在数学解题中的具体运用方法。
三、结语
总之,“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减负增效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维、变革教学方法、提高数学作业设计质量。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学情与教材内容设计新颖的数学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围绕学生设计数学问题,以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