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年至2022年星星年度诗歌奖

2023-08-15

星星·诗歌理论 2023年7期
关键词:诗刊星星年度

诗人,其创作实践深具当代特征,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先后应邀赴全球五十多所大学及文学中心讲学。已在中国内地(大陆)和香港、台湾出版诗集十六部,有十一部诗集被翻译成德语、英语、法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在国外出版。

2021星星年度诗歌奖·诗人奖获奖者:欧阳江河

颁奖辞

欧阳江河在长诗《海上得丘》中,用历史循迹的手法,对时间与空间进行精密拆解、还原,将一个地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紧密勾连起来,通过细致的层叠描摹,在浩瀚庞杂的历史典故里,游刃有余地进行技术处理,打开了通往未来星际的隧道。他在自我生存与宇宙探秘式的空间转换中,让诗歌的领域无限扩张,有了更多的生命力,为新诗的艺术拓展提供了无尽的可能。鉴于此,我们将2021星星年度诗人奖授予欧阳江河先生。

获奖感言

用诗的眼睛从星空,回看人间大地

感谢《星星》将2021年度诗歌奖授予我的长诗《海上得丘》。从1976年至1993年,我在成都这座迷人的城市居住了十七年之久,可以说,我最初的诗歌写作始于此地。此次获奖,是我生平第一次在成都获得诗歌写作的奖。此奖以“星星”命名,我的感觉是,从今往后,我也可以用诗的眼睛从星空回看人间大地。

这次获奖的小型长诗《海上得丘》,写的是上海一个文化创意园区,它是一个“去处”(或“在处”),一个集当代艺术与当代诗歌、传统书法与新派陶艺、公众休闲与个人空想于一体的网红之地。作为诗的一个当代文本,《海上得丘》试图将当下城市人的境况种种,叠放在古人、现代人、未来人交互建构的关于语言、观念、物象、时空、灵魂、日常性等不同向度之上,看看能否呼唤与叩问、能否生发出我称之为生命共同体的某种原文性质的东西。这或许是个执念,是个修远。我的写作极少处理现代性层面的建设主题,但《海上得丘》这个文本,正是将“修远”这一屈原式的古层地缘诗学,注入“当代建设”之内驱力的写作实践。

而且,更进一步的深究,会触及《海上得丘》暗含的一个文本动机:对歌德的暗中致敬。歌德的不朽巨作《浮士德》第二部,创世般处理了资本初创时期的开发与建设主题,歌德之问(建设之余的诗思之问)是:建设之上,生活其中的人会是谁呢?他们“配得上”建設吗?我想,《海上得丘》一诗,部分回应了歌德之问:谁在生活,谁在建设,谁在写?我已经记不得多少回在上海闵行得丘园散步、暂坐、走神,与成千上万的匿名游人在现实中相遇、交错,又因写作此诗,而在文本中恍惚遇见孔丘、屈原、孟姜女(按地方志记载,得丘原址系孟姜女去长城寻夫所经之地)。当我借建设主题向歌德致敬时,我比身边的当代得丘人老了两百岁。但是,当我在诗作里写下赵之谦这个名字时,我却不确定他是两者(一个赵之谦是清代大书法家,另一个是得丘园第二代园主)中的哪一个,一半的主体性在这个文本中被悬置了:无论是古代的或当下的主体性,还是建设的或生活的主体性,更不必提文本写作的主体性。

简而言之,我所理解的当代是:不同时代的同时代。就当代写作所包蕴的永恒的创造性冲动而言,此中包含了多少新的隐去和涌现,多少新的和旧的可能(或不可能),多少孤独与难言。我深知我近十年来、接下去十年二十年的写作(尤其是长诗写作),注定是孤独的。我不得不坚持此一执念:它一意孤行,且弥散于写作与前写作之间。

在此时此刻,在我视为第二故乡的四川成都,我要特别感谢星星诗歌奖对我的写作执念的包容、理解、肯定、鞭策!谢谢成都,谢谢成都文理学院,谢谢《星星》,谢谢诗歌!

2021星星年度诗人奖获奖篇目

欧阳江河 组诗《海上得丘》(原载《上海文学》2021年第8期)

四川巴中恩阳人,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兼任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从事中国现代诗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新诗研究著作近二十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教育部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多次获得重庆市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重庆文学奖、重庆艺术奖等奖项。

2021星星年度诗歌奖·诗评家奖获奖者:蒋登科

颁奖辞

蒋登科以学者、诗人的双重身份在中国当代诗坛笔耕不辍,其诗歌理论专著《文体意识与精神疆域》收录中国当代诗歌三十年间的阶段性景观,以鲜活的在场感与当下意识剥去了诗歌研究中理论高蹈的光环,使之更接地气,在理论上探讨全新历史语境下诗歌的精神向度与艺术姿态。他在现象中探路,在文本中寻美,通过透视诗歌现场的笔法,呈现给我们丰富的景观,对当下的诗歌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鉴于此,我们将2021星星年度诗评家奖授予蒋登科先生。

获奖感言

坚持是最深情的热爱

几十年来,我得奖不多,很少写答谢词,真不知道应该如何表达我心中的谢意。我只能说,当我得知2021星星年度诗歌奖·诗评家奖颁发给我的时候,我是很高兴的。高兴的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这个奖项来自我的家乡四川,家乡有童年的记忆,是我的生命发芽拔节的地方,大多数人对于来自家乡的肯定与认可都会发自内心地高兴;二是这个奖项来自中国当代第一家专门的诗歌刊物《星星》,这个“第一”已经定格为历史,成为不可替代的存在,成为权威、信誉的象征。在这里,我要感谢温暖的家乡,感谢《星星》诗刊的各位朋友,也要感谢隐身在背后的评委们。

回想起来,我学习诗歌评论已接近四十年。四十年来,我们的时代、社会和诗歌艺术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的人生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发生了很多不曾预期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和诗歌界、诗学界的诸多朋友一样,面临过压力、迷茫和诱惑,但是,我自己比较满意的是,有一点没有变化,那就是无论面对阳光还是风雨,面对春暖还是冬寒,面对希望还是无望,我没有在压力和诱惑面前离开诗歌和诗歌评论,而是一直坚守在诗歌现场,观察诗歌艺术发生的各种变化,关注诗歌发展中的各种讨论、争鸣、欣喜、困惑、无奈,指导了一批又一批专门学习新诗研究的硕士生、博士生,并结识了很多老中青诗人、诗歌评论家。夸张一点说,我在一定程度上是新时期以来新诗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甚至是参与者。没有离开,没有放弃,没有厌倦,是我面对诗歌时最感自豪的选择。

我经常讲,面对复杂的世界,面对丰富的诗歌,我只是一个小人物,只能做一些小事情,但是和很多人不同的是,我坚持做小事情。至少到现在为止,这种坚持依然没有发生变化,我也一定会努力坚持下去。在我看来,在网络时代、数字时代,只要和诗歌搭上了一点关系,谁都可以成为诗歌创作和研究的票友,谁都可以自我标榜为诗人、评论家,但只有坚持才是对诗歌最深情的热爱,只有优秀的文本才能体现出对诗歌的真正敬畏。

几十年来,我从《星星》的读者,逐渐成长为《星星》的作者,未来仍然是《星星》的读者与作者。《星星》诗刊大气、包容,但她有自己的坚守,她的作品、评论和独立的编辑品格给了我鼓励和滋养,给了我方向和力量。我相信,很多热爱《星星》的读者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在这里,我要以一个家乡人和诗歌爱好者的名义,祝愿《星星》坚守推动新诗艺术发展的初心,牢记刊发优秀作品的使命,始终成为新诗发展中无可替代的阵地,为新诗艺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与诗有关的事情,都是美好的;与诗相伴的人生,都是幸福的。

祝福诗歌,祝福成都文理学院,祝福《星星》,祝福所有热爱诗歌的人们!

2021星星年度诗评家奖获奖篇目

蒋登科 诗歌理论专著《文体意识与精神疆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出版)

2000年出生,河北石家庄人,现为剑桥大学艺术创意与教育专业研究生。有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等,曾获2021 年东荡子诗歌奖·高校奖。

2021星星年度诗歌奖·大学生诗人奖获奖者:张雪萌

颁奖辞

张雪萌的组诗《练习曲》,截取生活中的片段,以意识流的方式把情感收缩、凝结起来,其语言的内指性与阻拒性,构成了独特的审美世界,呈现出诗意的童话。她从生活的理性中捕捉诗意的纯粹,遵循着情感的逻辑,以暗示的方式寄寓现实审美的意蕴;通过味觉、触觉的多重触感,丰富了作品的抒情方式,在微妙的相互关系中,获得强烈的艺术效果。鉴于此,我们将2021星星年度大学生诗人奖授予张雪萌同学。

获奖感言

另一重目光

得知《星星》诗刊授予我奖项的消息时,仿佛那个站在庆典中,突然接到一束捧花抛来的姑娘:惊讶、欣喜,又有面对幸运的羞赧与感激。

自从来到英国求学后,因为时差的原因,每天早上醒来,总要收到来自国内的几十条微信消息:寒暄叙旧、问候祝福、请柬邀约和牢骚意外,它们夹杂在手机振动声中,如时造访。故乡的新闻,在亲昵的母语中,不断带给我切实的抚慰感、链接感。收到《星星》诗刊老师们发来的消息,像是在异国的航程中,辨认出来自远方海面亮起的灯塔讯号,是崭新一天的活力源泉,更是写诗五六年以来对我的鼓励与嘉勉。

因为徐志摩的原因,步入剑桥校园后,总能听到新同学、新朋友们的发问:“什么是诗歌?什么又是诗人?”在这些询问中,有真实的好奇、困惑,也有夹带的玩笑、调侃意味。要为诗歌下一个妥帖的定义,其难度不亚于诠释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在写诗这一场寂静的帮派战争中,每个诗人终究也只能走回自己坚定选择的道路。

诚然,当“诗人”的标签被张贴到一个初来乍到的年轻写作者身上时,那种复杂的感受往往难以言表。我一度相信,作品是一个诗人最好的在场证明——写,即是身处场域之中,无关乎外界嘉奖和社交维系。然而,当我在过去五六年,偶有中断、未曾写诗的几个月中,我发觉作品对于写作者本身而言的重要性正在慢慢隐退,更令我触动的,反而是诗的目光,已然融合为我视力的一部分。

每一次下笔都是一次分娩。或满意或遗憾,脱离母体的作品,在大众和评论家的注视下成长为它自己,非能由作者的意图把控。那么,留下的是什么?是另一重目光。这种目光是如此直接而鲜明,它成为一个近视患者日常所必需的镜片,成为我感知世界的方式。当携带着这样的目光漫步在任何环境中,空间不仅作为空间存在,更为一个诗人暴露出它丝毫的纤维与纹理、触感与记忆。楼台上的风信鸡,缓缓旋转而落的秋叶,聚会中女孩眼神的躲闪——被这样的目光捕捉、摄入,并即将在未来的一首诗歌中被印刻、留存。

去年夏天在长春参加《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的几日,是青春岁月里难得的聚首。闭幕式当晚,大家又是欢笑,又是伴着音乐歌唱。在勾肩搭背走回住处的那条小路上,我突然抬起头——高纬度的天际,那些如此明亮闪耀的星辰,像璀璨的、汇聚的目光,播撒在夏日的夜晚——我从来没有见过那样密布又耀眼的星空。然而,要想获得这種最自然的馈赠,唯一需要的,仅仅是转换并抬高我们的目光,用新异又童真的视角重新观察我们所处的世界,仅此而已。

在高纬度的异国,我时常还会在夜晚抬起头,接受这些来自光年以外最魅惑的注视。我的视力是最贴身的行囊,而我也一直坚信,我将带着这样的目光,不断在日渐令人疲惫、麻木的当代世界中,获得全新的链接与感知。

感谢成都文理学院,感谢《星星》,感谢诗歌。我希望我也能在未来的一日,继续以诗歌,传递给更多人如今我所获得的祝福。

2021星星年度大学生诗人奖获奖篇目

张雪萌 组诗《练习曲》(原载《星星》诗刊2021年第9期)

王学芯,生于北京,长在无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参加诗刊社第十届青春诗会。曾获《中国作家》郭沫若诗歌奖,江苏紫金山文学奖,第三届《作家》诗歌奖,《萌芽》《诗歌月刊》《扬子江诗刊》《诗选刊》《文学港》等年度、双年度诗人奖;部分作品译介国外。出版诗集《双唇》《文字的舞蹈》《间歇》《飞尘》《尘缘》《迁变》《老人院》《蓝光》等十三部。

2022星星年度诗歌奖·诗人奖获奖者:王学芯

颁奖辞

王学芯的组诗《内部源》,以新工业风构建新的诗歌美学,快速而精确地传输出诗意,在严谨单调的科技与工业现场融入诗的柔韧与细腻,锻造出的想象力让新工业元素释放出无限的意象价值。他在以科技与智慧为代表的新工业时代,打破语言冰冷呆板的同质化书写,拓展了审美的空间,在诗歌的情感边界和美学意象中进行创新性探索,迸发出汉语诗歌经验新的火花,为新诗的审美方式带来多重触感与质感。鉴于此,我们将2022星星年度诗人奖授予王学芯先生。

获奖感言

一个诗人永远只有现在

我知道在这个领奖的位子上已有历年的获奖诗人发表过许多充满智慧的感言,所有的感言体现出了他们对诗歌的理解、理念以及想象力的创造性运作奥秘,也突显出了《星星》诗歌奖的分量、荣誉、魅力和影响。我觉得我跟他们一样,都在星星之下,在星光的照耀下,完成了一首首诗歌的写作,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是星星给了我原创世界,是星光的引导才使独特的世界浮现在了我的内心。

我在年轻时候就闯进了诗歌,在1980年代初就把诗歌当成一种事业,为此,我对不可想象的密集的诗意从没间断过探索,其间充满了密码和力量,并在有力而有节制的碰撞中千方百计寻找自己个体的存在,使我保持了一种持续的让人吃惊的状态。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我从当年的“青年诗人”走到了现在被称为“中老年诗人”的年龄阶段,成了一个在如此多变背景下的成熟之人。回想起,我在《星星》诗刊上发表作品有近四十年了。哪怕在工作十分繁重的情况下,我都会把一切反过来滋养诗歌,从而在《星星》诗刊上不断留下踪影,表达自己对诗歌的不变敬重。我一直觉得《星星》诗刊是20世纪和21世纪最重要的刊物之一,这也成为我在《星星》上发表作品的一种自豪感,因为《星星》非凡的范围,以及它的广阔和精确。这种视野,使我跟《星星》诗刊有了密切的诗歌联系,并有一种与《星星》一起经历过去的感觉,在受到的感染中,发出了灵异的色彩。

我一直知道一个诗人必须经历一次次姿势和姿态的转换与跨越,必须每年有自己新的维度改变写作的固有思维、习惯和习性,从而保持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我一直确信只要能写,那写作生命越长越好。这里所说的“能写”,就是在现代语感和诗歌中重建现实的能力,因此,一个诗人永远只有现在。

我一直停不下来,精彩还在继续。深信唯有继续精彩,才能获得永恒的修养和美,而不去拼贴所谓的屹立或倒下。

我依然在星星之下,依然置身在星光之中,依然生气勃勃。

最后,我要为我这个年龄获得如此重要的星星诗歌奖,感谢四川省作家协会和成都文理学院,感谢《星星》诗刊,感谢所有的评委,由衷地向你们说一句:谢谢!

2022星星年度诗人奖获奖篇目

王学芯 组诗《内部源》(原载《星星》诗刊2022年第5期)

1978年出生,湖北荆门人,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南方文坛》《当代作家评论》等刊发表评论文章多篇,出版《“第三代”诗歌研究》《当代诗坛“刀锋”透视》《诗人在他自己的时代》等专著七部。曾获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扬子江诗学奖·评论奖等。

2022星星年度诗歌奖·诗评家奖获奖者:刘波

颁奖辞

在《介入写作、现实主义精神和难度意识——兼论新时代诗歌的审美话语尺度》一文中,刘波以“啄木鸟”精神,全景式扫描剖析新时代诗歌面临的困境与难度,对现象的研究带有鲜明的问题意识与责任意识,既勾勒了新时代诗歌审美话语尺度的基本轨迹,又凸显切入现实的语境特征,丰富了新时代诗歌理论的维度。他的研究层层推敲、博闻强识,具备思考的深度和视野的广度,为解决当下诗歌发展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鉴于此,我们将2022星星年度诗评家奖授予刘波先生。

獲奖感言

诗歌批评的探索意识与未来可能性

在诗歌批评这条道路上走过了十多年,我至今仍在坚持。感谢《星星》诗刊颁发给我的这份荣誉,于我而言,这既是一次认可与褒奖,也是一个重要的提醒:真正意义上的诗歌批评,不仅要关注个体诗人的创作,而且还要充分介入更大的时代现场,让“诗与思”指向某种探索性、未来性和可能性。

最开始从事诗歌批评时,我一方面关注诗歌写作的当下境遇,另一方面也尝试回到诗歌的历史场域,并力图把握历史和当下之间的精神关联。就是在这种坚守与回返中,我曾摸索到了一条批评的准则,那就是诚实、入心和求真意志。当然,我也是以这样的标准来审视当代诗歌的,无论是为人生的写作,还是为艺术的写作,首先都必须面对语言。由此衍生出来的诗歌批评,我将其当作独立的诗学创造,它可能是某种理论对接作品的思想演绎,更应该是通向内心的理性审美范式。

我虽然一直保持现场批评的状态,但仍旧困惑多多。尤其是面对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批评有愈来愈变成史料爬梳和知识生产的趋势。当批评完全依附于诗歌或成为阐释文本的工具时,批评会离诗歌越来越远。虽然批评无法对诗人的写作产生多么大影响,但我的写作同样也应该是有着现代主体意识的语言创造,这不仅是心智学识作用于我的一种惯性,更重要的是,它就是诗歌批评的一种内在动力,源于我的生命感受和创造的精神自觉。随着诗歌批评的套路化和同质化,改变有时显得异常困难,如何打破固化的批评模式,怎样克服自己的惰性,以避免陷入自我重复的封闭循环,确实是莫大的考验和挑战。

正是在困惑和疑难、考验与挑战中,我持守于相对恒定的诗歌价值观,也适时地调整自己。虽然还保有一点过去的野性与冒险,但更多开始回到理性的体悟,在阅读、体验、感受和思考中力图靠近诗的精神内核。无论诗歌写作怎样变化,我始终感同身受地信任陈超先生提出的“个人化历史想象力”创造的那一部分。也是以此为基础,我尝试着让每一篇诗歌批评文章都尽量落地,它不一定通向某种知识体系,但还是要和诗人们的写作保持在一个平等对话交流的维度上,以“同时代人”的立场去作总体性的审美判断。

星星年度诗歌奖评选已经坚持了十多年,有很多优秀的诗人、诗评家获得了这个奖,我能与他们一起进入到获奖者的行列,也倍感荣幸。这个奖已构成了一个人文传统,对于我却是一个新的起点。再次感谢主办方和成都文理学院,感谢星星年度诗歌奖评委会!

2022星星年度诗评家奖获奖篇目

刘波 诗歌理论作品《介入写作、现实主义精神和难度意识——兼论新时代诗歌的审美话语尺度》(原载《文艺论坛》2022年第3期)

祖籍长安,生于陇西。有诗歌、随笔、翻译发表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扬子江诗刊》《青年文学》《中国校园文学》《文艺报》《北京文学》《湖南文学》《散文诗》等刊物;曾获“人民文学·紫金之星”诗歌奖,现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

2022星星年度诗歌奖·大学生诗人奖获奖者:师飞

颁奖辞

师飞的组诗《在我的窗口》,既有火热的浪漫主义人文关怀,又有冷静的抽象主义哲理思考,以向内聚焦的视角,通过行云流水的文字,整合了诗歌舒展而含蓄的精致美学。他将生活的经验沉入意识的底层,去芜存菁,以自然的意象浮现于意识之中,形成具有个人暗示力的文学经验;作品幽婉舒展,潇洒空灵的言语之美丰富了诗意的审美表达。鉴于此,我们将2022星星年度大学生诗人奖授予师飞同学。

获奖感言

通过写诗来刷新“诗”这个字

尊敬的诸位老师,同学,朋友:

大家好!我是师飞,最近两年一直忙于作业,难得有机会出门,有时候去操场打一趟球都是奢侈,所以能来到成都真是意外之喜;能接受《星星》授予的年度大学生诗人奖,更是意外之喜。

对于诗歌,我能说的少之又少。在意义与无意义之间,在令人感动的诗歌和教人成长的诗歌之间,在头脑的诗歌和心脏的诗歌之间,我来回折腾,至今不得要领;就此而言,我的每一首诗都处于未完成状态。但未完成不正是世界的真相吗?难道我们不是一边写诗一边修改诗的定义吗?难道我们不是一边生活一边开拓生活的边界吗?

维特根斯坦说:“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方式。”我的生活就是汉语给的,我很感激它给我的温暖、疼痛和信念;我想,它一定也给过李白和杜甫同样的东西。然而,母语也是一种外语,精神分析学家拉康曾开玩笑地说,“mother”之中包含着一个“other”,所以“mother language”也是“other language”;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学会在汉语中发现他者、发现世界——我的意思是,我们借助汉语也可以抵达汉语之外的世界,并且,借助这种抵达,我们能丰富我们的汉语。

沃尔科特说过另一句话:“要改变语言,必须首先改变你的生活。”生活如此之迷人以至于几乎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在日常之中,可惜语言永远追不上生活。究竟什么样的生活才算完美呢?中世纪思想家圣维克多的休有一个观点——“发现自己家乡很甜美的人还只是一个嫩仔;而把所有土地都当作故土的人已然是强大的;但是,把全世界都视作异乡的人方才完美。”我想说,只有视全世界为异乡,你才可能理解“诗”这个字。

无论是对于诗歌还是对于生活,我们都需要真诚和耐心。所谓“修辞立其诚”,不就是通过使用汉语来让汉语永远年轻吗?不就是通过写诗来刷新“诗”这个字吗?不就是通过热爱和体谅来寻找那个新鲜生动的写作者吗?归根结底,写诗和生活是一回事儿,就像流水一样——流水不管大海而只是随岸赋形,流水不争先而争滔滔不绝。

最后,我想再一次向主办方四川省作家协会和成都文理學院致谢,向《星星》致敬,向在座的诸位师长、朋辈致以一个诗歌学徒天真的友爱。谢谢大家。

2022星星年度大学生诗人奖获奖篇目

师飞 组诗《在我的窗口》(原载《诗刊》2022年2月下半月刊)

猜你喜欢

诗刊星星年度
年度新锐之星
年度创意之星
订阅啦 星星诗刊
诗刊
年度
《星星》诗刊,快来订阅吧!
《星星》诗刊,快来订阅吧!
年度采购盛典
On Syntactical Features of John F. Kennedy’s Inaugural Speech
串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