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抑郁,真不是“矫情”

2023-08-15胡婷玉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3年8期
关键词:内因心理治疗抗抑郁

胡婷玉

产后抑郁症是发生于生产后女性的一种较为常见且近几年发生率有所增加的精神障碍类疾病,对母婴均可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产后抑郁癥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多样,分娩前心理准备不足、产后适应不良、激素水平波动剧烈以及有精神病家族史等,均可引起产后抑郁症。患者普遍会出现较大的情绪改变,常见易流泪和哭泣以及持久的情绪低落,乃至对身边的人以及幼儿产生敌意,严重情况可出现自杀倾向。

当前,人们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误解颇深,有些人认为产后抑郁症是产妇过于“矫情”,不是什么大事,不用太在意;有些人则认为产后抑郁症患者均会有自残、自杀等倾向。因此,有必要纠正大家对产后抑郁症的错误认识,转变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看法。

患者病情轻重不一

根据患者产后抑郁症出现的原因以及临床表现等的不同,其常见的类型有3种:三日抑郁、内因性抑郁、神经性抑郁。

三日抑郁 三日抑郁通常发生在生产3天内,主要变现为焦虑、失眠、精神萎靡与食欲不振等,同时可能伴有焦躁、易怒等,但整体症状较轻,该类患者一般在数日后会自愈。

内因性抑郁 发生内因性抑郁的原因多为患者“想太多”,思虑过重而产生的抑郁。内因性抑郁常发生于生产后两周内,主要表现为无助、无望、罪恶感,患者大多数病情较为严重,且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对待自己孩子的态度也会发生较大转变。刚开始可能是过于担心养不活孩子,随后会担心孩子受到伤害,最后会担心孩子在世界上受苦,长期陷入该种状态下,患者可出现伤害乃至杀害婴儿的行为,最后自己再自杀。相较于三日抑郁而言,内因性抑郁的危害更大,可直接威胁母婴生命安全。

神经性抑郁 若患者家族内曾有精神病史,特别是患者的直系亲属中有抑郁症史,则其在生产后发生产后抑郁症的风险将加剧。神经性抑郁的主要表现为负面情绪状态加重以及出现身体方面的不适,往往需要服用抗抑郁药物才能够得到一定的缓解。但需要注意的是,哺乳期的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物后,不可再继续进行母乳喂养。

预防须从产前开始

产后抑郁症不仅对于患者自身有着严重影响,甚至会威胁婴儿的生命,因此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产后抑郁症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种:

首先,保健教育。围产期产妇对相关生产知识的掌握较少是导致其出现情绪变化,进而引起产后抑郁症的主要因素,为此通过保健教育能够最大程度上预防产后抑郁症。基于此,医护需要对产妇及其家属开展全面的保健教育,内容应包括负面情绪的危害、分娩知识、分娩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等。

其次,合理安排病房。分娩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分娩过程中因诸多因素影响可出现产后大出血、死胎、胎儿畸形、早产等问题,而产妇的情绪较为敏感,为避免其思虑过重出现抑郁,应最大限度将正常生产的产妇安排在同一病房,通过互相交流,使其增强信心。

再次,生理与心理支持。对于顺产产妇而言,其在生产期间会经历较大的疼痛,而疼痛是引起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为此医院可予以产妇导乐分娩、根据产妇要求及时注射无痛药物,降低疼痛对产妇身心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还应指导产妇家属予以产妇充分的支持与鼓励,使产妇感受到关爱,进而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

最后,高危产妇提前干预。存在难产、滞产以及产后发生并发症的产妇,其发生产后抑郁症的概率较大,为避免其出现产后抑郁症,应提前对其开展干预措施,即为其实施心理护理,通过心理疏导,帮助其消散心中郁结。

科学治疗能赶走产后抑郁

产后抑郁症并非不可治愈的疾病,只要患者接受科学有效的治疗,通常可以取得良好的预后。但需要注意的是,产后抑郁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在此期间患者与家属需要坚持不懈,积极乐观地配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尽快康复。

当前临床上常采用的产后抑郁症治疗方式有2种,即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

1.心理治疗

产后抑郁症为精神类疾病,心理状态是诱发产后抑郁症的关键性因素,不良的心理状态也是产后抑郁症的临床典型表现,因此在实际治疗过程中,予以产后抑郁症患者心理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加快病情康复。而随着心理治疗的效果被认可,有关心理治疗的研究报道较多,有诸多具体的心理治疗手段可供选择。

(1)支持疗法:也称支持性心理治疗,产后抑郁症患者经常会感受到孤独感,将自己困于一座孤岛中,为此需要予以患者充足的支持与鼓励,逐渐将患者从孤岛中解救出来,让患者心理状态日益趋于良好。

(2)人际心理治疗:产后抑郁症患者容易哭泣,这属于不正常的悲伤反应;同时患者初为人母,还存在角色转变与适应困难情况,基于此开展人际心理治疗可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重新建立人际关系。

(3)音乐疗法:音乐类型较多,其中不乏具有心理治疗效果的音乐作品,因此音乐治疗已经成为当前抑郁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也是最受患者欢迎的一种方式。采用特定的音乐能够对患者的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产生影响,直击患者心理,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4)焦点转移:产妇在生产后情绪存在较大波动且对外界情感的感知较为敏感,容易受到不良的情感影响,导致心理状态不佳。为此,对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应指导患者转移注意力,专注到自己感兴趣且能够给自己带来愉悦感的事件上,可有效避免患者陷入情感恶性循环的怪圈中。

(5)行为调整:产妇在生产后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开展适度的运动锻炼,如瑜伽以及传统运动八段锦等。通过运动锻炼不仅能够促进患者身体康复,还能够使其得到适当的放松,进而产生愉悦感。

(6)倾诉宣泄法:情绪波动是生产后大多数产妇均会出现的现象,只是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程度可能更为严重,此时患者不应过于压抑自身,而是应与家属、好友进行充分的倾诉宣泄,乃至大哭一场也是可以的,以此到达缓解不良情绪的目的。

2.药物治疗

部分人认为抑郁症患者就是过于“矫情”,但实际上不是的。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会对身心健康均造成严重危害,如若未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致使病情发展,可危及母婴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鉴于此,对于产后抑郁症患者而言,除了及时接受心理治疗,还应根据病情程度接受药物治疗,通过药物来控制、改善病情。临床应用广泛的药物为三环类抗抑郁药与单胺氧化酶类抗抑郁药,其中单胺氧化酶类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较大且发生率较高,因此其当前的适用范围较为狭窄,多用5-HT再摄取抑制剂作为首选药物。治疗期间需要坚持合理用药,以保证药物治疗效果,同时需要对患者的血药浓度与乳汁进行严密监测,必要时调整用药剂量。

猜你喜欢

内因心理治疗抗抑郁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书面表达中从内因角度分析的写作方法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颐脑解郁颗粒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舒肝解郁胶囊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析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煤峪口矿内因火灾隐患综合防治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