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名师工作室建设带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的实践

2023-08-15黄永明

广西教育·B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双师型培养模式

【摘要】本文基于名师工作室建设带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的实践,分析中职学校专业群“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困境,提出具体的“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构建“多位一体”建设平台,制订“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建设“工作室制”教师专业技能培养模式,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激励机制等,为探索专业群“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 “双师型”教师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7-0019-04

为全面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大力打造产教融合闭环,深入开展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有效解决了职业教育出现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对接、实践操作与岗位实践对接,实现教学与生产有效融合、培养与使用有效融合,从而为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持,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增值赋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的大部分都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既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真正学到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积极做好专业群“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不仅能够促进中职学校专业群的发展,而且能够提高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困境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目前面临着较多困境,导致“双师型”教师培养暂时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一是“双师型”教师培养没有紧跟企业需求,对企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动态关注不够,造成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轨。部分中职学校在培养“双师型”教师时忽略了时代的发展,每年“双师型”教师培训使用的资料多是同一内容,举例也是千篇一律。尽管我校已经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但由于改进意识不强,未能与时俱进,造成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轨。二是“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不统一。“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可与推广的标准,导致“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出现一些问题,阻碍了中职专业群“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三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缺乏健全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部分中职学校缺乏科学合理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和管理办法,也缺少完善、系统的培养机制,导致“双师型”教师培养动力不足、质量不高,甚至出现师资短缺的现象。

二、名师工作室建设带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的实践

基于以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校积极探索教师培养新模式,总结以往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基础,同时深入分析我校的软硬件条件,结合实际,综合考虑,全面优化,打造一个“教师提升的平台、名师展示的舞台、教学示范的窗口、‘三教改革的阵地、科研兴教的引擎、产教融合的基地、创新创优的载体”等“多位一体”名师成长工作室,并通过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理论学习、教学研讨、主题活动、课题研究、技能比赛、资源开发、成果转化等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搭建推动我校乃至南宁市、广西中职学校各个学科专业发展、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名师自我提升的发展平台,使工作室成为“学习型、研究型、合作型、辐射型”的组织(如图1所示)。

(一)构建校本“多位一体”建设平台

校本“多位一体”建设平台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支持性平台,包括“教师提升的平台、名师展示的舞台、教学示范的窗口、‘三教改革的阵地、科研兴教的引擎、产教融合的基地、创新创优的载体”等,可以有效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效果。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离不开学校教师发展这个大平台,虽受全校教师发展规划目标和定位的制约,但我校现有的综合资源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自上而下、从大到小,主动依托首批五星级职业院校、广西职业教育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南宁市“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等多个平台开展工作,平台相互渗透、融合,通过不断深挖平台之间的内在关联,打造“一体多面”的运作模式,灵活能动地进行资源互换,最终产生良性的加乘效应。

(二)制订我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探索广西“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培养的重要依据,也是检验教师培养效果的标尺。目前,我校现有专职教师277人,“双师型”教师181人,“双师型”教师占比为66.06%。在各专业(群)“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及认定过程中,我校针对各专业(群)“双师型”教师的认证实践活动进行研究,开展专业(群)“双师型”教师能力分析并总结提升,形成《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界定标准》,该标准的制订对我校“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我校积极探索、不断优化校级“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努力探索适合南宁市乃至广西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在长期的认定工作过程中,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认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双师型”教师综合能力大幅提升。

(三)建立“工作室制”教师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工作室制”教师专业技能培养模式可以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更好的平台。该模式将所有教师聚在一起,共同参与“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升活动。我校拥有自治区级名师工作室2个,市级名师工作室7个,校级专业工作室12个。以各级名师工作室为引领,我校深化改革各级骨干教师培养制度,教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获得了较大提升,促进了专业(群)的多样化发展。

1.“外送内练”,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首先,我校通过外派教师参加南宁市、自治区、国家举办的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班,参加行业协会会议或活动,通过企业挂职、国培班区培班、行业观摩培训等方式,与行业、高校接轨,了解职业教育最新动态和要求,使教师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其次,我校选派教师到办学有特色、专业有所长、学生就业前景好的优秀学校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和考察,学习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学科前沿知识。再次,我校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讨活动,通过集体备课、集体磨课、公开课、观摩课、线上教研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外送内练”的专业技能培养方式,促使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稳步提升。

2.“以赛促教”,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一方面,我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部门和行业组织的技能竞赛。通过参加比赛,我校教师积极与同行交流切磋,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我校要求教师将参加竞赛的心得体会进行内化,并与具体的学科教学相结合,寻求最优的教学方法,真正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以赛促教”为教师成长提供了更具启发性和竞争力的平台,各种技能竞赛实現了不同学校、不同区域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让参赛教师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并针对不足找到突破口,实现专业能力的快速提升。

3.“名师引领”,促进专业多样发展

“名师引领”可以发挥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不断激励教师向名师靠近,进而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技能水平。我校以各级名师工作室建设为阵地,充分发挥名师引领作用,积极推进毛永幸自治区级“真膳美”工作坊、特级教师工作室,陆锡都市级名师工作室、黄永明市级名师工作室、苏莉市级名师工作室、钟莹市级名师工作室、张建市级名师工作室等教师专业团队建设,并积极建设12个校级专业发展工作室。通过名师引领,引导青年教师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特点,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鼓励骨干教师争做名师,争做技术能手,全面提高我校师资水平。

4.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学徒制

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学徒制,是现代学徒制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中的具体应用。我校充分发挥“老带新,师带徒”的作用,制订“双师型”教师帮扶机制,实现“一对一”或“多对一”帮扶,建立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学徒制。“师傅”将自己的成长过程及“双师型”教师认证经验倾囊相授,将自身经验细分为若干个“双师型”教师成长及认定的指标,分享给“徒弟”,并指导“徒弟”制订个人成长计划,按指标梳理各项认证材料,降低新入职教师“双师型”教师认定的难度,提高“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成效,进而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综合水平。

三、构建双向交流的“校—校—企”合作机制

(一)选派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锻炼

选派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锻炼,关注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发展,这是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特色。到企业一线实践锻炼,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提高个人专业技能水平,还能增加教师对行业的了解,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并指导学生就业。我校严格执行“双师型”教师认定及职称评定的相关要求,督促教师到企业跟岗实践,保证专业课教师每五年累计不少于六个月到企业或生产一线实践,或是每两年累计不少于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一线实践。这一举措得到了企业和教师的认可,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二)提升行业技术专家校内教学技能

我校在“双师型”人才选拔方面,积极改进人才选拔标准,大力吸纳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体系完善,具有相应资格证书的人才入校执教。在教师招聘过程中,我校在注重学历和职称要求的同时,也将企业工作经历作为引进教师的必备条件,在面试过程中既考查应聘者的教育教学能力,又考核其专业实践能力,确保新进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达到学校人才引进标准。另外,我校根据教师个人特点开展个性化指导,在教师学历层次与教师资格证方面,鼓励教师积极提升学历,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并通过新进教师专项培训、教育教学培训、教学能力比赛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行业技术专家校内教学水平。

(三)“校—校—企”专家“互聘、互兼”双向交流

随着我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现有教师队伍已经无法满足日常教学需要。对此,我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大力引进行业企业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并将兼职教师纳入学校专业教学团队,充实现有教师队伍。这些措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此外,为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我校构建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校—校—企”师资互聘互兼体系,打通与高职院校、企业行业的交流通道。通过聘请区内外行业专家、高校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到校开展培训讲座,进一步更新我校教师团队的教育教学理念,促使我校教师团队在科研水平、创新思维、理论水平、专业技能等方面得到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我校教师结合自身特点,发挥个人所长,主动申请到高职院校或企业开展社会培训以及进行技能鉴定等技术服务,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有效实现了“互聘、互兼”的双向交流。

四、以名师工作室教师培养激励机制带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需要一套科学的、完善的运行机制来有效推进。近年来,我校在“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岗位聘用、项目申报、年度考核以及绩效考评等方面,建立了组织保障机制、制度保障机制、条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等能够保证专业(群)“双师型”教师培养及认定的长效运行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我校教师参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因此,我校在名师工作室建设过程中,也关注“双师型”教师培养激励机制的建立。

(一)强化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适用于名师工作室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名师工作室通过为教师树立成长目标,明确激励内容,从而激发教师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内驱力,促使教师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教师是具备责任感、内省力和学习力的职业群体,理应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明确的成长目标和职业规划。我校名师工作室积极以目标激励手段激发“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成长动机与行为,以促进学校发展及名师工作室建设为总目标,把学校发展与教师个人成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关联起来,通过职业规划引导、“结对子”和“师德师风大讲堂”等活动,不断引导教师制订自我成长规划,不断增强教师个人的发展动力,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并激励“双师型”教师向更高水平发展。我校名师工作室所采取的目标激励手段,不仅符合教师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且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也受到教师的欢迎,教师参与的热情度极高,在名师工作室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坚持成就激励

成就激励理论源自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 Mcclelland)。他认为,对成就的渴望是人的高层次需求,尤其是在工作中。由于具有强烈成就需求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完美,因而他们能够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成功。成就激励理论同样适用于我校名师工作室激励机制建设。我校名师工作室坚持效率优先原则,在教师评优评先、荣誉激励、成绩宣传等方面突出正面引导。科学设定绩效考评、年度考核等指标,向“双师型”教师适度倾斜;进行荣誉激励,完善教师表彰办法,收集“双师型”教师成长案例,利用校内多种宣传平台大力营造氛围,激发“双师型”教师的成长源动力,增强“双师型”教师的荣誉感。同时,在职务聘任晋升、岗位聘任上向“双师型”教师倾斜,让“双师型”教师获得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

(三)完善激励制度

制度是管理实施的保障,完善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激励制度,可以在名师工作室建设过程中为“双师型”教师成长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我校通过三个举措完善激励制度。一是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通过制订与学校发展规划和发展利益相一致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保证培训经费和培训时间,有步骤、高效地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二是完善动态考核制度。及时调整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优化对“双师型”教师的管理并以此激励教师的自我管理,进而不断提高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水平。三是完善差异化激励制度。“双师型”教师内有教坛明星、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一般教师等不同层次,其工作实效亦有所不同,“一刀切”管理难以实现有效激勵。制订差异化激励制度,实施分类、分层次差异化激励,适度拉开“双师型”教师的激励差距,更有利于鼓励“双师型”教师积极成长。制度激励确实推动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是我校名师工作室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手段。

总之,“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学校要不断优化、整合各方资源,进一步凸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效性,搭建并利用好各级名师工作室,不断创新教学团队建设、推进师资队伍发展,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创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杨瑞环.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校企合作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45).

[2]庄河静.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福建轻纺,2021(10).

[3]崔志钰,陈鹏,倪娟.政策供给视角下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的问题解析与策略选择[J].职教论坛,2021(7).

[4]高海英,张春凤,于宏琳.关于中职师资队伍现状分析及建议[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6).

[5]刘蕙.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8).

[6]许长清.基于新型学徒制育人模式的中职教学管理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29).

注:本文系广西职业教育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桂教职成〔2019〕63号)、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提质培优背景下‘岗课赛证四位一体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以人工智能应用专业群为例”(GXZZJG2021A061)、2021年度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提质培优背景下‘岗课赛证四位一体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以人工智能应用专业群为例”(2021A0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永明(1977— ),广西灵山人,硕士研究生,正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名师工作室双师型培养模式
带一支团队 抓一批项目 出一批成果
关于中职学校组建“名师工作室”的一点思考
名师工作室环境下,发展英语教师共同体科研能力的策略探讨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