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宣城因何成为李白的心属之地

2023-08-15赵少东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敬亭山宣城汪伦

赵少东

安徽宣城,北临长江,据山为城,枕水为邑,北望敬亭山。宣城,至唐代已成大郡,历史上素有“南宣城北合肥”之称。宣城境内有青弋江、水阳江纵横,宛溪、句溪环抱城区,敬亭山、麻姑山诸峰错落,宣纸、宣笔、徽墨更是这里的神奇造化。公元753年至762年,诗仙李白先后七次来到安徽宣城,走遍这里的山山水水。上至官员,下至酒肆老叟,都把李白看作家人,礼爱有加。李白在宣城共作诗83首,占他现存诗歌的十分之一。李白诗中写敬亭山13次,宣城宛溪11次,泾县琴溪6次,谢朓楼5次。

唐代诗人李白的偶像,是南齐著名诗人谢朓,清代王士祯在《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中说得好,光焰万丈的李白才情横扫大江南北的文人雅士,却唯对宣城谢朓顶礼膜拜。谢朓,曾任南齐明帝建武年间宣城太守,后来宣城成为谢朓文名的代名词。安徽宣城的青山秀水,亦因谢朓的诗歌吟咏扬名于世。后世名士贤达慕名接踵而至,宣城渐成人文荟萃之地。自唐后,宣城以纪念谢朓命名的建筑有“谢朓楼”“谢公亭”“怀谢亭”“澄江亭”“云齐阁”“绮霞阁”等。

在宣城敬亭山历代修建的先贤祠中,谢朓均被列于首位。李白对谢朓的心理寄达,须从道家认同的山之高处去找寻,虽李白与谢朓相隔两百余载,但气息贯通在云山之间。从“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句诗,证明李白是用心有灵犀的独坐仪式与偶像情怀进行连接。李白一生好游历,见识过很多名山秀水,为何对敬亭山这般偏爱?敬亭山虽海拔不高,但风景优美,环境宜人。好山配好水,令人流连忘返。

李白一生多次来宣城,这里成了他的第二故乡。李白曾在此写过名篇《秋登宣城谢朓北楼》,以尾句“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再次表达对谢朓的拳拳心志,北楼周围的山水风光只是李白的心灵投影,更多是通过风物怀想当年谢朓的音容笑貌。

李白还曾在谢朓楼上写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小谢又清发”的“小谢”,就指谢朓。其千古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也出自这首著名诗篇。诗坛上著名的“大小谢”,“大谢”谢灵运,“小谢”谢朓,都是山水诗的开创鼻祖。

李白还曾在许多诗作中提及谢朓,无论澄江旁侧忆玄晖,还是在三山之上望长安,无论在凄风苦雨中吟哦谢朓诗句,还是在给友人的酬和中展露胸襟,李白对于偶像谢朓的倾倒之情溢于言表。甚至,心怀道家之志的李白在自己登临九华山落雁峰,恨不得要带上谢朓之诗来此圣地宣讲——“仰首、吐纳、呼吸、问天、铭心”,在此通天座之地,欣喜地告慰谢朓有关自己的漫旅心踪。其诚心可鉴也。

李白喜欢交友唱和,他的朋友上至皇亲国戚,下到贩夫走卒。世人熟知李白豪饮,他曾应宣城泾县名士汪伦之邀,游桃花潭、饮万家酒后,为答谢汪伦送别之情,以诗酬谢他的款款深情。汪伦本并不知名,但重性情的李白却因桃花潭旁的送歌会,对东道主汪伦另眼看待;感动之余,将汪伦之名载入后世传扬的著名诗篇《赠汪伦》中。

纪叟是宣城一个酿酒老人,李白很喜欢喝他酿的老春酒。后来,纪叟去世,李白写下了《哭纪叟》:纪叟不在人世了,他老人家是否还要酿老春酒?可是,在纪叟的世界里,已不会有我李白这个酒客,他会将酒卖给什么人呢?在这肝肠寸断、绵绵不尽的情谊里,李白的真性情毫发毕现。今天宣酒文化博物馆中,李白的《哭纪叟》被铭刻,以此证明宣城悠久的酒文化。此诗为李白最后一次来宣城所写,当他得知纪叟已去世,有感而发,读之泪目。

十载年华七次来宣,李白的足迹遍布宣城辖治的各州县景点,包括水西、蓝山、漆林渡、石壁山、涩滩、罗敷潭、陵阳山天柱石等。这些山水若有记忆,都会因李白詩中出现过自家身影而自豪,其中较为突出的便是宣城的三山、三亭和四水。

三山者,一为敬亭山,不再赘述。二为陵阳山,陵阳山与敬亭山对峙,东临宛、句二溪,相传这里为陵阳子明修道之地,故名陵阳山;李白有与友人同游陵阳山水并酬谢之作。三为响山,坐落于城东南三里的响山,因与城区不远,李白多次登游此山,留有《登响山》等脍炙人口的诗作。

三亭者,谢公亭为其一,位于宣城城北三汊河渡口西岸。李白在此作《谢公亭》诗,表达自己与谢公今古相接的怀旧情感。崔八丈亭为其二,该亭坐落于敬亭山与城北宛溪之间,李白游敬亭山常过此亭,写有《过崔八丈亭》诗,表达崔八丈亭实为敬亭山下“看云亭”的欣赏况味。西候亭为其三,该亭坐落于城西五里,李白曾在此地寓居过,对“赵公西候亭”多有赞颂,其“如鳌背突,如鹏翼开”的雄姿令人过目难忘。

四水者,宛溪为其一,宛溪是水阳江的一级支流,乃流经宣城市区的主要河流;宛溪又名澄江,李白在初见宣城时由宛溪经过,写有“百尺照心明”赞语。句溪为其二,句溪位于城东1.5公里,与宛溪汇合,状若“句”字草书之情态,故此得名;李白有诗赞句溪如此调皮可爱,若小小孩童与人玩耍。青溪为其三,位于今池州秋浦县;李白钟爱这般清澈之境,故与友人泛舟游青溪并记其美,“青溪胜桐庐”的赞叹脱口而出,清其心旌,臣降肺腑,是为栖身佳境也。琴溪为其四,宣城泾县境内有一琴溪,状若琴形汩汩流淌,故得名;有趣的是,溪间有琴鱼出没,身体虽小,却有龙鳍,宛若一具小小古琴的装饰,食来别具鲜味,曾为皇帝钦点贡品;李白对琴溪旁侧的鹤群非常迷恋,曾有当地友人赠鹤求诗,李白当仁不让赋诗相送。后他又再次来到琴溪赏鸟,与友人在琴溪畔畅饮。

除此以外,李白还曾到纸笔之乡——宣城泾县造访,在泾川佳境里两次漫游,沿三门、走涩滩、过罗敷潭,由泾水泛舟而下,蓝山、水西山等山川风景及遗迹胜地尽收眼底,写下赞颂涩滩、六刺滩、泾溪、罗敷潭、观鱼潭、石壁山等吟咏泾川山水的诗篇。后人在李白游踪处,先后兴建阁、楼、亭等,成为名胜佳地。

李白终其一生,以漫游为乐,常在宣城、金陵、当涂等地寓居。有记载曰,李白因漫游“散尽钱财”,晚年生活捉襟见肘,无奈之下投奔身在宣城的族叔,对在斯地怀想、追慕谢朓更是近水楼台。李白写过《宣城见杜鹃花》,中有名句“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表明他由寓居宣城看到杜鹃花联想起故乡四川风物,从而将子规悲啼和三巴之痛融于一体。

李白从25岁出蜀漫游后,游遍华夏江山,至死没有落叶归根,却对宣城山水情有独钟,因为这里是能拨响心志、心弦的地方,这里有他热爱至极的偶像谢朓。李白尊崇道家,在侍候皇族显赫之时仍有隐逸情怀,更别说晚年身世落寞的时光。拥有众多山水的宣城风光,抚慰和宣泄李白既豪情万丈却又黯然神伤的蹉跎境遇。

谢朓、李白的心弦情致和理想追求太为相似,在某种意义上,宣城就是李白心灵归宿。李白一生追慕的偶像唯有谢朓,伴随始终,虽屈原、谢安、鲁仲连、诸葛亮等,也曾在人生某一阶段成为其生命楷模,但却只有谢朓是这般刻骨铭心。就像同学们语文核心素养的蓬勃生长一样,李白的信仰所系、审美创造及具体路径,正因宣城人文山水之景的滋养——使李白激扬出更丰富、更立体的自我。

猜你喜欢

敬亭山宣城汪伦
司尔特宣城公司举行消防演练
独坐敬亭山
《宣城小镇》
轻轻松松聊汉语:安徽敬亭山
赠汪伦
《敬亭山》
宣城以外看宣城
为什么要去敬亭山(诗)
赠汪伦
泪别汪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