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探究

2023-08-15杨艳丽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内涵深度初中语文

杨艳丽

在最新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求中强调了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希望他们能够运用多元化思维探索文本的深刻内涵,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同时,能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提出有价值的阅读见解。对此,教师若想更好地实现上述教育目标,需要对阅读教学思路和手段进行合理优化,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文本阅读方法,拥有较强的深度思考和深层探索意识,能够有效结合现实生活感悟文本的情感与内涵,从而真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提升文本解读的质量。

一、培养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实际意义

对于学生而言,阅读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能够透彻理解文本的意思,感悟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刻寓意,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自身的语文综合能力,而这其中包含了文本解读能力。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能够让他们对所看到的内容进行深层次挖掘与探索,能够有意识地对文本词句和行文思路进行深度思考和分析,能够自觉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领会文中的深刻寓意。另外,良好的文本解读能力还能促使学生自觉将现实生活与文学作品进行合理关联,从而形成较强的联想思维、迁移思维、发散思维等多元化思维能力,也有助于改善他们阅读学习的最终效果。

二、初中语文培养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深度解读文本,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若想提高学生文本解读的能力,需要教授他们正确的深度阅读方法。可以引导他们找出文中的关键信息,依据这些信息对文本进行深层次分析与解读。还可以指导他们探寻文本的写作思路,把握其中的情感脉络,从而真正感悟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1.抓住文中关键信息

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如果想透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明白他想表达的真实意思,需要先找出文中能够反映上述信息的关键词语、短语或句子,然后再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层次研究与解读。对此,教师需要教授学生找寻和分析关键信息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关键信息会在文中反复出现,而且是在重点段落或重要环节中出现。以《背影》课文为例,在这篇散文的第一句,作者就提到了“背影”,之后的四、五、六段都是在讲“背影”这一印象的由来,而第七段又再一次强调了“父亲的背影”时常能够出现在作者的脑海之中。由此可见,此篇文本的关键信息是“背影”。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对“背影”的由来进行深入分析,从往事回忆中感受到“父亲”对作者的深沉爱意,感知到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想念之情。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找寻文本关键信息,分析关键信息内涵,能够有效提升他们文本细致阅读、深度解读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改善其深度阅读的效果。

2.把握行文情感脉络

优秀的文学作品并不是简单的事件描述或故事叙述,其中一定会蕴含某种深刻的寓意或内涵,能够反映作者的内在思想情感和正确观念意识。由此可见,学生若想实现有效的文本深度解读,需要掌握深入分析词句的方式,拥有较强的思路梳理、内涵领悟和情感感悟能力。对此,语文教师需要在阅读课程中教授学生把握作者行文情感脉络和创作思路的方法,要让他们能够快速梳理出文本大框,根据大框探究文本的深层内涵,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以《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为例,这是一篇回忆性文章,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在交往过程中所发生的几件小事,体现了叶圣陶身上严谨自律、待人宽厚的传统美德。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尊重和敬爱之情。对此,教师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上述思想情感,提高他们的文本解读能力,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例如,先让学生通读一遍全文,总结文中一共提到几件叶圣陶先生有关的事,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整理出文本大框。然后,再根据每个事件的大框研究叶圣陶先生言行举止的特点,感悟事件的意义,从而领会到事件的深层含义,体会到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想要表达的深厚情感。教师通过带领学生把握文本的写作思路和情感脉络,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感悟到作者的写作深意,还能借此提升其文本深度解读的水平,进而改善其阅读学习的质量。

(二)创设相应情境,降低文本理解难度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一些具有一定理解难度的古诗词和文言文。对此,教师为了降低此类型课文的学习难度,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信心,提高他们深度理解和解读文本的能力,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化阅读理解活动。把晦涩难懂的词句转化为直观生动的情境画面,引导学生对情境内容进行细致分析,运用联想思维、迁移思维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从而真正改善他们古文学习的效果,提高其文本解读的水平。

以《桃花源记》课文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文言文内容创设桃花源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中理解文本的意思,在改善其阅读效果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文本解读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课件展示陶渊明想象中的桃花源场景,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感受到桃花源怡然自得、安宁和乐、平等自由的生活环境,从而理解“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怡然自乐、间隔、俨然、不足为外人道也”等词句的意思,感受到作者内心对此种生活环境的向往之情。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阅读活动,不但可以改善班级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还能借此降低阅读理解的难度,提高其文本细致解读的能力,从而提升其语文学习的质量。

(三)联系实际生活,理解文本现实意义

文学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进一步升华,而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拓宽认知视野,丰富生活经验,掌握更多学习技能和实践技能,从而更好地融入现实生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由此可见,语文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文本解读的能力,要让他们真正明白文字的深层含义,进而收获更多的实用知识。对此,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开展文本解读活动,让学生在深度解读过程中探索出文本的现实意义,提升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以《谈读书》课文为例,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的关键在于论点和论据。对此,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论点的含义,可以根据不同论点引入相应的现实案例,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对具体论点进行深刻分析和深度理解,也可以针对某一论点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读书故事。例如,在分析“读史使人明智”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可以举例说明自己的读书体验。比如,在阅读时探索文本背后的社会背景,分析某件事情发生的根本原因,结合实际情况探寻事件的发展规律,从而真正理解文字所蕴含的本质内涵,透过表面信息感悟到文本的现实意义。教师通过开展生活化阅读理解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而且能借此提高他们文本解读的能力,提升其知识实际应用的水平。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若想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质量,改善他们文本阅读的效果,需要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其文本解读的能力。要通過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思路引导,让学生掌握正确解读文本词句、深入理解文本内涵的方法,使其能够自觉结合学习情境和现实生活挖掘文本的深层寓意,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猜你喜欢

内涵深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活出精致内涵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挖掘习题的内涵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