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3-08-15张贺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电视塔引水渠永定河

张贺

海淀西畔,永定河引水渠尽头是高耸的中央电视塔,夹杂着火烧云,像烛灯和弥漫在周围的烟,电视塔是烛柄,烛芯儿被夕阳点燃,渠水慢慢变红是烛上蜕下的红蜡。

这烛的烛柄随日光的落下,也渐渐在光影变幻中变得模糊。由于视觉的错落,这烛像是竖立在远处桥上,似在灯台上燃烧变短。沿着河渠前行,晚风从远处袭来,水面上微波荡漾,这烛也变得虚幻起来。西边的红霞照着,周围有绿荫、人群、鸟鸣,浮生若梦一般,不过这一切的美好只来源于刹那的微小涟漪,波纹不断,碰撞交错,直至最后引起浩瀚汹涌。

归家途中,在离家还剩一半距离的地方便是连接了永定河引水渠南北的桥,这桥并没有具体的名字,但是每天都有很多人在此欣赏夕阳。曾几何时,我每天路过却也不曾多看一眼,我心中存疑:“一条水沟、一座无名桥、平常的太阳、一座奇形怪状的塔,这有什么意思,不过是生活中的平常景象罢了。”至于他们拍照称奇则给了我一种苏轼评价徐凝自写自夸《庐山瀑布》的感觉,明明平平常常却被夸得神乎其神。

时过境迁,心境在成长中也更加成熟了。在北京生活总归是有些压力的,我渴望有一根可以支撑压力的稻草来寄托自己的身心。不日,依然归家途中,再次经过这熟悉的无名桥,但无意间的一瞥却让我找到了这根结实稻草——海淀西畔,水渠尽头是高耸的中央电视塔,夹杂着火烧云,像烛灯和弥漫在周围的烟,电视塔是烛柄,烛芯儿被夕阳点燃,渠水慢慢变红是烛上蜕下的红蜡。在这景象的烘托下,我心中似是燃起了一团火,大概是烛光照进了我的内心,它聚集,发热,温度渐渐升高,我心中的一支蜡烛被点燃了。昔日平常景在心境与时间的渲染下竟然出乎意料地变得如此动人,从此时开始我心中不屑的想法早已悄然离去,对这“烛景”态度也是从“至为尘陋”三百六十度的转变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般的惊叹。

自此看烛便成了我的一种生活习惯,我便时常带着相机去记录下这夕阳下的烛,就如记录下生活的碎片。时光荏苒,这些碎片交错重叠组成了我不可或缺的记忆,每片都是独一无二的颜色。这些碎片具象出来的是春风和煦的夕阳下一簇被蜡烛渲染得更加火红的花;是沉李浮瓜时的夕阳伴着烛的青烟随蝉鸣的清风拂过;是层林尽染的夕阳下铺满小径的黄叶和围绕烛盘旋的雁群;是寒风凛凛的夕阳下在烛燃尽后凝结的冰面——一幅幅四季变化下的烛交织的生动画面。站在永定河引水渠畔,旁边的路上车辆穿行的呼啸伴随着学生们放学路上的欢声笑语,端起相机,“咔嚓”声后拾起的是一张在夕阳中的记忆碎片。

年与时驰,四季轮回,每一个碎片都是光阴的叠加,每每凝视这烛,也引得我深思:“在这起伏跌宕的时代,还有多少唾手可得的时光让我们不慌不忙?”我去查询了它们的身世,引水渠是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修建的,是北京市修建的第一条引水工程;塔是20世纪90年代建成开放的,被评为9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之首,它们共同见证了这些年我国的飞跃发展。这似乎使它不仅燃在了我心中,也是很多北京人的記忆,从上一代人开始一直到我们这一代,再到将来的每一代,更是一层人文与历史的色彩盖在了这烛的身上。

“红尽天边燃灯烛,风光不与四时殊”,烛是如此,生活亦是如此,我们难道不是在平凡琐碎的生活中创造了独属于自己的美丽风景!

猜你喜欢

电视塔引水渠永定河
2022 年春季永定河全线通水工作正式启动
塞戈维亚引水渠的启示
闲置比忙碌更危险
美丽的电视塔
美丽河北之永定河
一条母亲河的前世今生——大型音舞诗画《四季永定河》精彩绽放
电视塔
德国
电视塔大巡礼
永定河滞洪水库安全监测自动化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