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写作如何“回扣”单元主题
2023-08-15魏福太
魏福太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在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中提出,“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历、阅读经验,在单元写作任务中发挥想象,围绕单元主题展开思维发散,分析不同文本的写作方式、语言结构、思想情感等,为学生创造以想象表达情感的学习空间。
一、揣摩诗歌意象,感知物象特征,提供写作基础思路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是毛泽东在橘子洲写下的青春赞歌。高中生已经开启诗样的青春年华,绚烂澎湃的青春岁月即将展开,这首词在意象采用、字词凝练上极具学习价值。毛泽东在填写时尤为注重意象,这是因为“意”与“象”分别表达的是作者内心情感、具体物象特征。
因此,教师在分析意象时要根据本文中作者情感与物象特点的对应关系,通过物象情感内涵的把握,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绪。在课上可通過表格将这首词中各个意象字词统计出来,让学生通过意象特点分析情感。例如,开篇点出作者所处的时间、位置,“寒秋”“湘江”“橘子洲头”等是对作者“独立”视线内的环境进行的描述,隐隐有雷霆之势即将喷发,读者眼前展开一幅辽阔、苍茫的画卷,为作者豪情壮志的抒发进行铺垫。紧接着文本中“万山”“层林”“漫江”“百舸”等意象的使用,结合长空中的“鹰”、水底的“鱼”,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作者不禁呐喊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豪情!
经过一番学习,学生明白意境的创造离不开意象的积累,这首词在各个意象字词的凝练中,描绘出极为壮阔的秋日美景,让读者在诵读中为之心潮起伏,大有意气风发的壮美感。教师通过对“万山红遍”“漫江碧透”等色彩的比对,以及对“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等动作的比对,让学生感知到一幅气势恢宏的革命画卷,展现出革命青年对自由解放的追求,诉说着他永不气馁的革命豪情。教师在引领学生反复朗诵这首词后,经过对意象词汇的比对与分析,为学生提供单元写作的基础思路,提倡学生时刻关注现实生活,才能产生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才会激发创作欲望,才能做到以正确的意象来构建意境。
二、理清抒情脉络,结合文本意象,捕捉写作情感递进
学生经过对诗歌字词凝练的学习后,已经对诗歌写作的基础操作有所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是通过不同意象的使用来构建文本意境,那么应该如何根据意境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意象呢?这就要考虑到诗歌抒情脉络,只有掌握其脉络变化,才能将文本的思想情感与具体意象结合起来。第二课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虽然很短却蕴藏着极为强烈的精神力量,从文本内容与形式来看,不同于以往的古典诗作,拟声词的反复使用冲击感非常强烈。
学生阅读文本后,看到他站在地球边上,对地球进行全方位的俯瞰,在这首诗中的意象选择极为庞大,“无数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无限的太平洋”,这些自然界中的事物代表的正是诗人自己,他希望自己有这样强大的力量能将“地球推倒”!教师在课上要将学生的视角从诗歌表层带入到深层,郭沫若创作这首诗的时间是1919年,当时的中国社会刚刚迎来“五四运动”的破旧立新,青年们激情澎湃,斗志昂扬,急切地想要推翻一切旧的世界,迫不及待地希望能建立起属于青年们的新世界。教师可通过历史背景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当时诗人的心境,感受到“五四”特定时代的风貌,对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也就更容易。梳理清楚诗人在写作时的抒情脉络,学生才能了解到情感递进和变化层次。
第二课《红烛》也是如此,作为本单元选编的最后一首革命时期的诗歌作品。闻一多在创作这首诗时,参照的是李商隐“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句的意象,将红烛燃烧的自然过程与心中澎湃的革命理想和激情结合,酣畅淋漓地表达出一个醉心革命的破旧者的理想。教师在解读这首诗时可以与前面两首诗歌综合评述,在革命者的心中红色代表的是希望与烈火,能烧光这世上一切脏污与黑暗,因此在这首诗与《沁园春·长沙中都有“红”的意象,而郭沫若的诗歌采用的是“滚滚的洪涛”,代表的是洗净世间的水。通过“火”与“水”的意象结合,可以看出这三首诗歌的氛围都极具时代特色,革命本身是充满无限激情。教师在课上进行写作教学,要牢牢抓住单元主题中“青春的吟唱”,这三位作者都是感时忧国创作的诗歌,用于抒发自己的情怀。虽然在文学表达上各有不同,但都指向激情澎湃的青春,梳理清楚作者的抒情脉络以后,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围绕这三首诗歌表达出的革命情怀,尝试进行单元诗歌写作。
三、挖掘审美情趣,寻找共鸣方向,掌握写作技法意境
本单元其他两首诗歌分别是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和雪莱的《致云雀》。对单元主题分析后,教师在写作课堂上要紧紧围绕“青春的价值”来展开,高中生正值青春年少,以自己的经验和感悟去寻找与诗歌中可以共鸣的方向。本单元写作任务是“学习诗歌”,目的是能让学生在美好的青春年华时,以诗歌记录下他们最纯真宝贵的时光。教师引领学生通读《峨日朵雪峰之侧》后,学生对意象统计后可以比较清楚地梳理出作者的情感变化。
这类充满意象想象的诗歌,学生在初期阅读时可能会掌握不好作者的意图,教师要逐层引导学生从字词凝练、意象选择、抒情脉络等推进,根据单元主题来看,这首诗歌必然也是歌颂青春、思考人生为主旨的。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如果有过爬山经历的人会知道,山越高太阳越近,到了高处几乎是让人不敢逼视的近。学生在明白这里的写作原因后,才能真正体会到作者所处环境的危险,才能体验到顽强不息的壮美人生,在单元写作中从意象细节处着手,展现意象的强劲与凝重。雪莱的《致云雀》是流传数百年的名篇佳作,在学习这首诗歌时,教师要将其中蕴藏的写作理论与技法作为重点,看诗人是怎样围绕着本单元主题来激情描绘青春美好的。诗歌开篇将云雀比喻为“欢乐的精灵”,奠定全文的愉快基调,整首诗歌都带有一种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诗人看似在赞美自然界中的云雀,其实是在赞颂人的青春年少,永远充满激情,永远洋溢着理想和希望。诗歌将云雀作为中心,将自然界中环绕在云雀周围的各类事物接连引出,构成极为密集的意象群将心中激情与理想释放出来。教师在这时总结本单元的五篇诗歌,每一首都是通过无数意象来表达情感,在学习诗歌写作时要感受其中的韵律感、音乐美,以音乐性的节奏来展现想要表达的意境,以留白的方式做到“言有尽,意无穷”的境界。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单元设置,以人文主题及学习任务群为两条根本线索。单元主题意识的增强,单元学习任务的设定,意味着单元教学整体性的提升,教师在指导学生单元写作时,要紧紧抓住主题所在,以单元中五首诗歌的语言、抒情、意象等为学习参照,探索“回扣”单元主题的单元写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