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能力提升“三法”
2023-08-15王娟
王娟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写作训练中,很多学生写作随人脚跟,泯灭了自己的个性。基于此,结合实践,笔者从学会观察、读写结合、表达训练三个方面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一、学会观察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写作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叶圣陶先生曾言:“要叙述事物,必须先认识它们,了解它们。这唯有下功夫观察。”由此可见,观察是认知的前提,是写作的基础。提高初中生的作文水平,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比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的写作训练主题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在学习了朱自清的《春》之后,因为是新学年伊始,正处于秋季,基于此,教师以《秋》为题,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写作训练开始前,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先找出最能代表秋天的景象,学生沿着《春》的课文思路,分别找出了秋风、秋雨、秋叶和秋天的人们等最能体现节令特点的景象。接着,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观察任务:1.选择你生活的一处场景,观察秋风、秋雨、秋叶最主要的特征,并用一个词语概括出这一主要特征;2.观察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动态到静止、从大到小、从远到近),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对所写作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观察,学生仿照课文《春》的结构体例创作了新学期的第一篇抒情散文,体验到了学以致用,在观察和模仿中完成了作文训练,提高了写作训练的实效性。
二、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路径。教学中,教师应发挥课本对写作的引领作用,拓展學生的课外阅读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语言,丰富素材,拓展视野,提高写作能力。
比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衣》时,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想象和夸张对于推进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旨的作用。教师提出:这是一个看似荒诞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为什么大家却被深深吸引呢?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些情节虽然并不能在生活中出现,但是童话故事中的想象却是依托生活而产生,童话中的人和事情的影子都能在生活中找到,作者运用想象和夸张使情节更吸引人。教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了总结:文学作品首先应以生活为基础,文学作品的创作素材要来源生活,想象和夸张虽然体现了一定的“天马行空”,但应该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探究分析,以及教师的总结点拨后,对写作的两个关键要素,即选材的客观性和想象的合理性,有了较为准确的把握。继而,教师又向学生推荐了叶圣陶先生续写的《皇帝的新装》,学生对如何运用想象和夸张及如何进行续写有了初步的理解。最后,教师以课后习作的方式,让学生依据文本内容,自由发挥想象,合理使用夸张,大胆表达真实想法,续写《皇帝的新装》一文,学生通过课文对童话有了基本的认识,对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运用原则有了准确的把握,又在教师拓展的阅读文本中获得了选材的启示,由此顺利地完成了写作任务。
以读促写,筑牢根基,教师将课文作为进行写作指导的范例,引导学生在阅读鉴赏文本的过程中,学习写作技法,总结写作规律,通过拓展阅读素材的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为有效进入写作情境提供了方法和思路指导。学生在阅读文本和拓展资料的引领之下,总结方法,探索规律,在鲜活的范例之中,学到了最为有效的写作技法,拥有了自主进行写作的“米袋子”,进而顺利地完成了写作任务。运用读写结合法,使写作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三、表达训练
叶圣陶先生曾言:“不善听未必善读,不善说未必善写,故应当一把抓。”作文教学应将听说读写紧密融合,使学生在听说训练中,规范语言表达,当学生能够准确、清楚、完整、生动地进行语言表达,写作能力也将随之提高。
比如,在教学文言文《狼》时,虽然作者蒲松龄以白描的方式对这一故事进行了生动描写,但对长期使用以现代汉语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学生而言,还是难以完全激发阅读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帮助和指导学生扫清文字障碍之后,让学生在不改变文本意思和主题的情况之下,以小组为单位,运用生动的现代文进行讲述,大大提高了学生深入学习这篇经典文言文的兴趣。在完成《狼》一文的学习之后,教师让学生对课堂上的口头表达内容进行梳理,并以书面作文的方式完成课后作文,学生已经有了前期的口头作文的基础,在进行书面作文写作的过程中思路更加明晰,写作起来也就更为顺畅。
教学中,教师结合文本特点,引导学生运用现代汉语进行口头表达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在锻炼和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增进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学生组织语言进行表述的过程,同时也是一次作文创作的过程。最后,教师再次通过写作强化训练,来巩固提升口语表达的实效和结果,也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
总之,写作教学的实效关乎语文教学的实效,关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作为教师,应正视和改进问题,不断实践,优化方式,改进方法,让写作成为伴随学生终身的习惯,让写作成为学生积淀生命成长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