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目标下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2023-08-15邓苏玲

中国商论 2023年14期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双碳高质量发展

摘 要:在“双碳”目标下,为更好地推动成都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以及提质增效六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并对成都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状进行综合测算。测算结果显示,2003—2021年成都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稳定提升,六个分项指标的发展水平呈现不平衡状态,成都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绿色共享维度具有优势,开放和提质增效后发展优势显著,协调、创新维度是发展短板。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分项指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强度和作用阶段存在显著差异,相对创新、开放、提质增效,绿色共享维度对经济高质量的正向促进作用更持续稳定;而协调指标在研究期内显示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趋势,发展潜力有待提升。在“双碳”目标下,成都市应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以及提质增效的全面发展为着力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成都经济;双碳目标

本文索引:邓苏玲.<变量 2>[J].中国商论,2023(14):-145.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3)07(b)--05

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城市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正式把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而碳达峰、碳中和是事关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如何完成经济结构的低碳转型,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成为各个城市的首要战略任务。为了实现双碳战略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城市管理者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但是,中国城市之间的发展不均衡,在提质增效和减碳减排方面的责任有着显著差异,决策者需要有效精准的针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相关政策。

成都作为“公园城市”的践行者,一直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由图1可以看出,2011—2021年成都市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增速放缓,增长率下降趋势显著,证明成都市已经从追求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正逐步发挥引领和推动西部经济发展的“桥头堡”作用。但是从图2不难发现,成都市的碳排放量并未出现显著下降,碳达峰峰值还未明确。在“双碳”目标下,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成都市面临的最大挑战。本文基于“双碳”背景以成都市高质量发展为研究目标,通过对成都市经济发展质量的总体评估,旨在准确把握成都市发展趋势、突出短板、发展优势和制约问题,从而探索成都市“双碳”目标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1 成都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

在“双碳”目标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探索正在逐步推进,学者们从两个方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界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起源于经济增长理论,但是维度不限于经济增长[1]。国内学者提出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应包括环境保护、资源效率、治理、社会等因素[2-5]。简新华和聂长飞(2019)认为高质量经济发展应该包含经济、社会、环境、政府治理、人民美好生活等诸多方面[6]。二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杨沫等(2021)、张敏等(2022)基于五大新发展理念评估了省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张凯和朱诗怡(2020)从提质增效等方面进行了补充[7]。孙豪等(2020)从供给、需求、效率、运行和开放五个维度对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进行了测评[8]。

学者们已经从多个维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討,虽然表述存在差异,但总体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时代发展理念展开。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并参考张凯(2020)的研究,增加了提质增效指标,构建包含6个一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的测评体系(见表1)。创新可以从源动力的角度解决发展瓶颈,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其中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是创新的基础,而专利授权可以有效衡量创新产出能力。协调是解决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整体发展质量提升的关键。协调发展中第三产业发展是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指标,需求结构协调发展、优化资本投资利用是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绿色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绿化覆盖、环境污染治理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同时减少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以及电的消耗量,最大程度减少污染排放和碳排放,促进经济绿色发展。开放的侧重点在于扩大开放,提高对外资的利用能力,利用好国内外两种市场,实现“走出去”与“引进来”互利发展。共享的重点在于社会公平公正的实现,本文从基础设施、医疗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教育水平、卫生保健服务、城乡居民收入等方面衡量共享发展。除此之外,提质增效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效益,高质量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本文从经济增长强度、效率和风险三个方面衡量提质增效。

2 成都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测算

本文以新发展理念为基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建立后需要对指标进行处理和综合指数的测算,对成都市经济发展质量在不同维度和整体水平进行精准有效的测评。首先,本文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避免单位不统一造成指数值估计偏差。其次,对测量指标进行赋权,最后采用线性加权法评估成都市高质量发展水平。

2.1 数据标准化处理

本文分别按照正向逆向指标进行去量纲化处理:

其中,Xi、xi表示第I项指标的标准化值和原始值,而ximax、ximin表示该i指标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式(1)和式(2)分别为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的标准化公式。

2.2 指标赋权wi

成都市高质量发展的测评指标体系是在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构建,其中各指标包含了更细致的测评反映指标,且各指标在经济发展中均占有重要地位。按照杨沫等(2021)的做法对6个一级指标赋同等权重。

2.3 综合发展指数的测算

计算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值,按照孙豪等(2020)计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做法,本文采用线性加权法进行计算

其中,Q表示成都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值,wi为i指标权重。

3 成都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估计

本文利用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和上述测度方法,计算2003—2021年成都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见图3)。综合来看,成都市的经济发展质量呈显著的增长趋势,2003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为0.23,2021年综合指数值达到0.86,整体水平提升了约4倍。整个研究期内,成都市的经济发展质量增长趋势也出现过短暂波动,2014—2016年出现阶段性下降,2017年开始,成都市经济发展质量开始上升,特别是2018年,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指标值从0.68跃升到0.82,开始展现成都作为西部中心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

图4为成都市经济高质量发展6个测量维度的变化趋势。具体来看,成都市创新指数呈现波动性发展趋势,最高点在2019年达到0.83,最低点在2006年为0.21。除了2018年,其他年份创新指数值均低于0.6,在研究期内表现出创新优势不足,在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支出、专利授权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协调发展则呈现出“U”型发展趋势,在2003—2014年发展阶段,协调指数值显著下降,2014年协调发展指数最低为0.18,随着成都市经济结构开始转型,协调发展的拐点出现,开始稳步提升。绿色发展指数表现最为突出,实现了稳步提升的趋势,2003年成都市绿色发展指数最低为0.12,2004年增长2.7倍,经历了短暂的平稳期后,2008年及以后成都市绿色发展水平实现快速发展,增长趋势持续到2013年,2015年绿色发展再次稳步提升。成都市绿色发展水平呈现出绿色发展的独特优势和强劲的后发动能。开放发展则具有显著的不稳定,呈现较大幅度的波动,总体趋势为升—降—升—降—升,2003—2006年,为第一次的上升,峰值为0.41,2007—2013年为第二次上升,峰值为0.83,2016—2020年为第三次上升,峰值为0.85,2021年受疫情影响开放指数下降到0.73。在研究期内,开放指数总体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共享发展指数是除绿色发展指数外,发展优势最强的指数。在研究期内,共享指数增长趋势非常稳定,除了2016年和2021年出现短暂的下降外,其余年份均实现稳定增长,从2003年的0.01增长到2020年的0.81,共享水平提升超过80倍,在所有指数中增幅最大。提质增效指数呈现出先增长后收窄的趋势,2008年以前增长趋势非常显著,从0.06提升到0.58,增长9倍以上,2009—2013年,提质增效指数出现了小幅度的波动,但总体水平维持在0.55以上。2014—2021年,提质增效水平呈现波动中下降的趋势,最高值为2017年达到0.65,2021年仅为0.52,提质增效水平下降 0.13。

总体来看,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六个维度可以看出,成都市的经济发展呈现显著的不均衡状态。在六个测量维度中,绿色共享表现较为突出,绿色、共享发展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作为新时代公园城市生活样本,成都市在普惠民生、公园城市建设、高品质宜居生活等方面做出了显著成效,这也促使成都常年位于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而开放和提质增效两个指标则是在波动中缓慢增长,这与成都市本身发展基础并不雄厚有关。相比来看,成都市不具有区位、资源和港口优势, 从而在开放和提质增效方面发展基础不足,呈现波动式的发展。但是在“一带一路”等对外开放政策的刺激下,成都市正在补齐发展短板,随着成都国际鐵路港综合保税区项目推进、天府国际机场的投运、顺丰西部航空货运枢纽的落户以及中老铁路的贯通,都将极大助力成都市加快对外开放。创新和协调发展指数,则呈现出强烈的不稳定性,说明在研究期内,创新协调是限制成都市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关键。成都市作为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受到地理区位的限制,主要依靠其对周边地区的市场辐射和历史积累的创新文化来吸引生产要素集聚,整个发展起点和发展基础并不具有优势,随着前沿医学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府永兴实验室等一系列新领域新赛道项目的实施,成都市正在以突破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未来创新和协调发展优势。

4 成都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为进一步检验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与测量指标展现出来的规律和趋势,本文采用散点图的方式判断综合指数与测量指标的关联趋势(见图5),以判断不同测量变量对综合指数的作用趋势和规律。从拟合线的走向来看,创新、绿色、共享、开放、提质增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作用趋势,这说明在研究期内,提高创新、绿色、共享、开放、提质增效水平能提高成都市经济发展质量。但是协调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呈负相关,说明6个测量指标中,协调发展水平具有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对比拟合线的斜率,绿色、共享的斜率较大,意味着绿色、共享对成都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最大,创新、开放、提质增效拟合线的演变趋势较为相同,而协调发展的斜率为负值,演变趋势最弱,意味着协调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较弱。同时,通过观察拟合置信区间,绿色和共享发展也是表现最突出的,样本比较均匀的分布在拟合线两侧,说明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个阶段,绿色和共享都有贡献,而创新发展的样本点主要在低值区聚集,说明创新发展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早期贡献较大,后期推动力量减弱。提质增效样本点在高值区聚集,意味着开放和提质增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

总体来看,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六个维度中,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强度和作用阶段均存在显著差异。绿色共享对经济高质量有着持续稳定的正向促进作用,创新、开放、提质增效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且作用阶段也存在不同,创新对经济发展低值提升阶段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提质增效对经济向更高值水平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而协调发展属于成都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维度,目前发展速度跟不上其他维度,从而显示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趋势。未来成都市经济发展如果重点从创新、开放、提质增效、协调方面突破,成都市的经济发展将具有更大的增长潜力和更强的增长势头。

5 结语

本文基于“双碳”目标下更好地推动成都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以及提质增效六个维度对成都市2003—2020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成都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稳定提升,六个测量维度呈现不均衡发展状态。其中绿色共享增长幅度较大,属于成都市的优势指数,而开放和提质增效两个指标则是在波动中缓慢增长,创新和协调发展指数则呈现出强烈的不稳定性。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六个测量维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强度和作用阶段均存在显著差异。绿色共享对经济高质量有着持续稳定的正向促进作用,创新、开放、提质增效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而协调指数显示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趋势。在“双碳”目标下实现成都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是挖掘绿色共享发展优势,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階段,成都市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以及提质增效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而绿色共享发展优势突出。在新阶段,成都市把握住共享发展的本体优势,充分利用绿色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带动成都市绿色效能和低碳减排动能提升,形成现代化的绿色环保产业,同时继续推进以百姓需求为导向的共享发展路径,加快成都市现代化建设进程。

二是加大创新投入,激发创新提质增效的后发优势。长期以来,成都市在创新动能提质增效发展方面做出了显著的努力,然而,创新实力和提质增效水平的表现并不稳定,与经济全面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实现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变,是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路径。在今后的发展中,企业还需推动创新效率、创新能力和创新质量的提升,提升整体效率,实现以成都为中心向西南辐射的新的城市集群将有限的资源实现最优化利用,切实促进成都市创新实力和提质增效能力的发展。

三是推动协调发展,改善成都市发展不平衡状况。整体来看,成都市的发展质量逐步提升,然而,协调发展与其他因素相比发展差距有扩大趋势,基础较为薄弱。在成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从协调发展中挖掘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是未来成都市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协调发展的内涵不仅包含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生态之间的均衡性,还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防等方方面面,体现的是发展的融通性、高效性和整体性,通过补齐协调短板,将更好地支撑成都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是深化开放发展,构建双循环新格局。成都市开放发展水平在研究期内有显著提升趋势,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的推进,使成都市形成新的开发格局的重要机遇,依托成都市战略区位优势,构建国内国外双循环格局。通过构建多层次对外通道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培育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构筑吸引国内、国际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从而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实现成都市内外联动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参考文献

杨沫,朱美丽,尹婷婷. 中国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及不平衡测算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21(5):5-21.

陈诗一,陈登科.雾霾污染、政府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经济研究,2018,53(2):20-34.

高培勇,杜创,刘霞辉,等.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一个逻辑框架[J].经济研究,2019,54(4):4-17.

王一鸣. 百年大变局、高质量发展与构建新发展格局[J].管理世界,2020,36(12):1-13.

简新华,聂长飞. 论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19(8):86-95.

张敏,马万里.财政纵向失衡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吗[J].当代财经,2022(11):27-39.

张凯,朱诗怡.高质量视角下税收是否促进了经济增长: 机制与实证[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0,42(8):27-42.

孙豪,桂河清,杨冬.中国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评价[J].浙江社会科学,2020(8):4-14.

猜你喜欢

新发展理念双碳高质量发展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试论新发展理念下的创新型政府建设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