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的"无事烟雾弹"
2023-08-15
有些人在发生交通意外,头部被撞击后会出现短暂的昏迷或失忆现象,即一般人所称的“脑震荡”。一段时间后,患者苏醒,看起来明显好转,仅存在头疼等症状,进行CT头部检查也不存在骨折或血肿,可以独自办理出院手续并回家。
患者回家后起初一切正常,可以正常吃饭、睡觉,却在十几个小时后发生第二次昏迷。再次入院检查,可见患者颞额部存在巨大的硬膜外血肿。此时患者往往已经病危,甚至会在短时间内死亡。部分患者经过紧急开颅手术虽可挽救生命,却会长期昏迷。两次昏迷之前的清醒时期便是颅脑外伤所释放的“无事烟雾弹”——中间清醒期。
昏迷、清醒、再次昏迷
颅腔是由颅骨组成的一个封闭的“腔”,颅骨外是头皮,颅骨内紧贴着一层硬脑膜,硬脑膜内包裹着大脑组织。颅脑受伤后,在大脑受到震动的同时,可能造成颅骨与硬脑膜之间的血管破裂出血,即形成能够危及生命的硬脑膜外血肿。
所谓“中间清醒期”是指颅脑外伤引发的脑震荡、脑挫裂伤、脑干伤等原发性昏迷,和硬脑膜外血肿等继发性昏迷之间的意识清醒阶段。患者受伤后当时昏迷,随后意识恢复,神志完全清醒,直至伤情继续发展,因为持续出血而形成较大的血肿,引起再度昏迷。据统计,约有1/3的硬膜外血肿患者存在中间清醒期。
出血量从少到多 最终引发“质变”
颅脑外伤者之所以会在短暂昏迷后清醒过来,是因为外伤撕裂的颅内血管的出血量起初很少,缓慢地流入颅脑间隙,出血没有进入患者的脑脊液系统,因此影像学检查也无法发现“异常”。而且,颅腔具有一定的缓冲功能,能降低微小出血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反应,让人看起来很正常——神志清醒、行动自如,不影响吃饭、睡觉。
但是,出血如果得不到控制,会从少变多,从量变引发质变。出血到一定程度,硬膜外血肿慢慢扩大,会对脑组织造成挤压和压迫,并导致脑组织移位和损伤,令患者再次陷入昏迷,并引發高热、抽搐、脑疝等症状。中间清醒期的长短,取决于破裂血管的大小和出血速度的快慢——短者数分钟,长者数小时。据统计,90%的中间清醒期患者会在受伤后的24小时内再次昏迷。
再次昏迷可造成生命危险
中间清醒后,由于血肿压迫脑组织,患者会再度出现昏迷。当出血增多时,随着脑组织受压程度的加重,患者昏迷的程度越来越深,同时脉搏减慢、血压升高、受伤侧瞳孔发生散大、颅内压升高,并形成脑疝。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诊断,并以手术清除血肿止血,可能丧命。
发生颅脑损伤后一定要入院观察
不少人发生头部外伤后,如果没有出现明显的头破血流,即使有短时间的昏迷,也常被视为轻伤,不将其放在心上。有时医生要求患者留下来观察,会遭到患者、家属的拒绝。甚至有的患者会认为这是医院想要“多收费”找的借口。但不遵医嘱留院观察,很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
正确的做法是:患者发生头部外伤后,尤其是受伤后发生短暂昏迷的患者,无论有无头皮外伤、出血,都应留在医院观察24小时或更长的时间,以便及时发现硬脑膜外血肿的迹象,进行早期诊治和及时手术,清除血肿和止血,解除脑组织受压。
特别是老年患者,发生交通意外等意外损伤后,不能因为慢慢清醒过来了,就觉得无所谓,认为只有赶紧回家才能得到休息并节省医疗开支。需知,往往改变“命运”的正是这短暂的中间清醒期——及时诊治就能挽救生命,错过将令人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