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求“连”更求“联”

2023-08-15魏扬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3年4期
关键词:命题作文乐园题意

魏扬

写作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刚接触语文,难以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化为纯粹的文字,教师也对如何从零到一地教导学生写作感到头疼,因此一到作文课,学生和老师都十分煎熬。事实上,小学阶段的写作主要的要求集中在保证连贯上,并且在此基础上尽量实现内容的升华以及情节的呼应。但一篇连贯的文章也可能出现逻辑不清、跑题等问题。要想写出优秀的文章,除了注意文章的“連”之外,更需要注意文章的“联”,即联系。

一、厘清写作要求,把握写作要素

写作中的“联”不仅指文章内容与题目的联系,更包括文章内部结构的联系以及文章的外部结构联系。要想把握住这几种联系,首先要做好的就是文章的审题工作,阅读清楚题意,抓取题意中的有效信息,对之进行分析、联想,并围绕关键词展开全文的脉络和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取题目关键词

小学阶段的写作题目大多比较简洁,主要包括三种作文命题形式:直接命题(即全命题)、间接命题(也即半命题)和条件作文。这三种命题方式所需要抓取的关键词也有所不同。

(1)全命题——主次兼顾

全命题是最普遍寻常的一种命题方式,更明确、具体,限制性也更强,学生需要完整地把握好题干的所有要素,主次兼顾,遵循文章题目的限制,避免遗漏题意。全命题主要是命题者给一个主要完整的题目,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这个题目写作,其中小学阶段的全命题作文以“我的XXX”最常见,比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我的乐园”“我的动物朋友”“我的奇思妙想”等。通常情况下,我们应当着重抓取题目中的名词,因为其很大概率上就是本篇作文的关键词。《我的乐园》中“乐园”为题目中的名词,本篇文章也主要应当围绕“乐园”二字展开,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解剖。

另外,也不能够忽视写作题目中的其他次要要素。《我的乐园》中“我的”强调的则是“乐园”的归属,即这个“乐园”是谁的乐园,对谁有着特殊的意义,同时“我的”这个要素点还包含着一个信息,即本文应当以第一人称展开。

(2)半命题——定性分析

半命题作文相比于全命题作文的自由度更大,因为这种写作模式往往是为学生划定一个大的范围,然后为学生留下一定的选择余地,能够较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半命题式作文往往以括号、下划线以及省略号或几个并列的词语为标志,比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我和______过一天”、五年级下册“他______了”以及六年级上册的“______让生活更美好”等。在审半命题作文的题目时,我们需要先结合题目除省略部分外的题干信息来进行分析和推测,从而把握写作方向。

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根据题干已给出的文字来推断出题目中省略的信息的词性。比如“我和______过一天”,“______”在“和”后,与“我”并列,说明“______”中需要填写的信息应当也是名词,可以是一件物品也可以是一个人,这样就可以首先确定好填空的基本方向了。之后只需要再结合“过一天”等文字信息来将填入的内容具体化即可,这样就能够在审题层面与题目产生关联了。

(3)条件命题

条件作文的命题模式较为灵活,也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一种。在命题形式上,我们通常把不属于直接命题或者间接命题的命题模式统称为条件命题,条件命题通常情况下包括提供开头/结尾/材料来要求改写、续写或者看图说话等形式,在形式上比较容易识别。条件命题作文的要求往往比较明确,不难抓取关键信息,遇到条件命题作文时只需要按照题目要求明白写作方向就可以抓住关键信息,与题目要求产生必要关联。

2.分析关键词

在找到关键词之后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展开分析,从多维多层次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题目的要求,大胆进行联想,拒绝扁平化的理解题意,找出题目的多种可能,从更加新颖的角度写作,在不偏题的同时寻求更高水平。分析关键词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词性分析

在寻找到关键词之后我们的作文架构就要围绕着关键词展开,这个时候对关键词的理解和掌握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文章的立意深度,因此我们在审题时应当对文章的关键词进行深入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去决定文章的架构方向。比如上文提到的写作练习“我的乐园”,我们需要对“乐园”二字展开分析。首先,“乐园”在通常意义上指的是游乐园以及一些供大家玩耍的娱乐场所;其次,我们根据“乐园”在通常意义上的意思,延伸得出“乐园”可以引申为能够给人带来快乐的地方,这个地方的主要特性就是“快乐”,而题目中的“我的”则为“快乐”划定了一个范围,也就是这个地方必须是对于“我”——文章的主人公而言,能够感受到快乐的地方,这个快乐可以是物理层面的也可以是精神层面。这样的分析就将文章的关键词从简单的表象性质的“游乐园”直接拔高到了能够给“我”带来快乐和满足的地方,不仅能够为之后选取文章写作对象划定一个更高的层次,还能够帮助学生确定写作范围,更好地理解题意和破题。

(2)范围划定

之后,我们就应当着手文章写作对象的选取。写作对象的选取要基于上文的分析,在对关键词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词性适当展开,合理选取本文的写作对象。仍以“我的乐园”为例,上文分析提到“乐园”二字包含着写作对象应当是一个能够带来快乐与满足的地方,而“我的”则强调这个“乐园”对“我”的特殊意义,即这个“乐园”他可能不是世俗意义上的“乐园”,但是他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因为其能够让“我”感受到愉悦与满足,而这个愉悦与满足则并不局限于物理方面,也可以包括心理层面的满足。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大致对“乐园”的范围进行更细致地划分了。根据“能够给我带来或精神或物质层面的满足”的这条信息,我们可以联想到很多与此相关的事物,比如在精神愉悦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书房或者图书馆,他们能够给我们提供精神食粮,让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符合能够给“我”带来精神上愉悦与满足的“乐园”的要求;再比如乡下的老家,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纷扰,能够给人带来久违的宁静,也符合题目所要求的“乐园”的范围,诸如此类还有很多。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在审题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展开,在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找寻能够与题目产生关联的事物,并在其中挑选出自己感悟最深、最合适以及最能贴合题意的事物来作为写作对象。

审题是作文写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在进行写作训练的时候应当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让文章与题目之间产生必要的关联。

二、充分发散思维,打破写作壁垒

上文提到了应当如何正确的审题,在确定好文章的写作方向之后我们应当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拒绝将文章停留在刻板化的层面,从立体和多元的层次入手写作。

1.找准核心立意,拒绝固定套路

我们可以在保证文章连贯性和符合题意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发散思维,突破传统写作模式中固化的套路模板,寻求更加新颖的立意和写作对象,拔高文章层次以更加新颖的立意进行文章的创作。

比如上文提到的“我的乐园”,传统的思维中很多同学会选择类似小公园等比较符合传统意义的“乐园”,这样的选题虽然符合文章的题目要求,但是选取的写作对象立意相对较为普通。在这种时候我们就应当打破具象化思维的禁锢,寻求符合文章深层立意的写作对象,这样才能够在一众文章中脱颖而出。因此,我们在选取写作对象时应当注意打破传统刻板印象,寻求新颖立意。实际上,文章的写作对象并无高下之分,笔者所讲述的要求学生抛开最表层的文章立意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对文章深层次理解的能力,扩展学生的写作思维,引导学生将文章要求与生活中更广泛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拓宽学生的写作宽度和广度,避免学生将写作视角局限于窄小的范围中,打破想象桎梏,培养深层次的写作能力和联想能力。

2.整合阅读书籍,积累写作素材

文章写作的连贯与整体的架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我们要想养成学生的整合架构能力就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积累写作素材。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阅读和写作语感,而且记叙类的书籍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记录和科普类的书籍则能够帮助学生扩展视野,了解到一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较难以接触到的事物,弥补学生想象力的不足。

另外,还可以综合运用各种多媒体手段来帮助孩子们具象化一些离生活比较远或者比较抽象的事物。如果学生能够眼见为实地去见、去触摸和感受所要描写的事物,与这种事物产生即使是一瞬间的共情,他们也能够在看到题目的瞬间联想到这类事物,并通过自己细腻的笔触将之描绘出来。可见,课下的积累和体验对于学生的写作极为重要。

三、研读精选例文,学习文章架构

此外,阅读还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文章的骨架。写作的过程与建造房子的過程极为相似,同样需要在打好地基、了解大概的框架之后才能够进行后续的操作。教师能够通过要求学生积累和整合阅读素材并总结素材框架,来引导学生学会要如何搭建好文章的框架,进而将自己的感受传达给读者。写作的各种要素在落笔之前就应当在脑海中构造好,这样才能够围绕中心展开写作,而不至于偏题。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例文框架的时候应当有所偏重,不能要求学生一味地模仿他人所有的写作模式。我们在训练时应当注意重点和主次,去糙存精,要求学生抓住最精华的部分。研读例文时,最重要的就是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描绘事物特性的,是通过侧面描写还是正面白描,是通过留白来让人感受到回味无穷还是通过极致详细的描写,带领读者感受事物的魅力;在对事物进行描写的时候又是怎样着重突出它的鲜明个性的,等等。

总之,写作要注重文章的连贯性,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忽视内容与题目产生关联的重要性,要积极地从审题以及日常积累学习等方面入手提升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命题作文乐园题意
审清题意,辨明模型
命题作文怎样确定立意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半命题作文“难忘那次__”构思指导
命题作文“闯关”大法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
半命题作文如何补充题目
哈哈乐园
哈哈乐园
哈哈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