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3-08-15陈磊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陈磊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内容提要: 医疗设备是医生直接或间接用于诊断或治疗患者的工具,起着预防、诊断、治疗和缓解疾病的作用。医疗设备是衡量医院整体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不仅有助于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保障,也为临床研究提供了平台。同时,医疗设备的质量、精度和安全性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生命安全。文章对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特点、重要性以及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以减少医疗设备不良事件,提高医院诊疗服务水平。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分级诊疗、医生自主工作、药品电子交易、取消药品加成等改革对医院产生了重大影响,医院面临激烈的竞争。为了提高竞争力大医院也积极购买先进的诊断和治疗设备,改善医院的基础设施,以便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患者。医疗设备是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主要工具,如果设备出现问题,会导致误诊、误治等问题,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医院有大量不同的医疗设备和消耗品,人流量大,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大。在一个大工作量的环境中,很容易出现管理漏洞。三甲医院拥有上千万元的医疗仪器及消耗性产品,对仪器的维护及维护进行深入的探讨,不但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诊疗,还可以减少运行费用,增加整体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1.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特点
1.1 医疗设备数量多种类杂,维修和管理困难
医疗设备行业是一个具有密集知识、拥有高科技和新资本的不同行业。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医疗设备行业迅速发展。根据卫健委的相关数据,截止2021年6月,中国医疗设备生产企业数量达到27361家,年增长率为20%,市场容量超过8500亿元[1]。我国医疗设备行业已逐渐成为一个朝阳产业,产品种类齐全,市场需求大,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医疗设备包括超声诊断设备、X射线诊断设备、胃镜、病理切片诊断、核医学设备等诊断设备;手术台、手术刀、无影灯、高端外科显微镜、手术器械等手术设备;还有各种消毒杀菌设备、制冷设备、中央吸引和支持系统等辅助设备,以及各种医用耗材。由于这些医疗设备的功能不同,对维护人员的素质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对医疗装备的维护工作,需要熟悉不同医疗设备的特点。
1.2 医疗设备运行环境复杂
医疗设备用于医疗机构的诊断、治疗。根据卫健委公布的数据,2020年全国共有77.4亿人次到医疗机构就诊,全国医疗机构数量为102922家,医院的数量为35394家,这意味着一家医院要提供超过30万次的医疗服务[2]。由于患者人数众多,医院的医疗设备超负荷运转,容易出现各种故障。由于医院中有很多的仪器以及它们所引起的超载,所以对仪器进行常规维护是很有意义的。核磁共振设备等精密仪器会受到来自外部电磁环境等的干扰,这些干扰会影响设备的使用,在诊断和治疗活动中,也会发生错误,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所以一般需要预先进行相应的屏蔽处理,再将设备安装进去。
1.3 维修管理的技术要求高
近年来,国内外医疗机构为改善医疗服务,购买了大量的先进设备和仪器。尤其是进口医疗设备,许多医院工作人员并不了解其设计、结构和运行原理。相关的图纸和技术资料相对较少,设备的价值也相对较高,所以很多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无法启动。另外,当设备在手术室和急诊发生故障时,不能停止手术进行维修,往往必须在现场进行处理。这对维修人员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要求他们需要有扎实的维修技术功底及快速发现问题的敏锐观察力,才可以确保顺利完成维修工作,保障手术或抢救的及时进行。
2.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现状
2.1 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医疗机构现代管理制度的建立,医疗机构正在逐步完善部门职责,要求对医疗设备、制造商、数量、型号、许可证和批号进行检查,并对损坏或不符合要求的货物进行登记和记录。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医疗设备数量大,很多仓库管理员没有严格执行正确的制度,未能彻底检查所有产品,导致医疗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其次,医疗设备的许多维护管理还不明确。虽然医院有一个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但每个使用科室都应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清理医疗设备表面的灰尘,检查各部件是否齐全,参数是否正常。但由于主体责任机关不落实,医院门诊量大,维修人员工作量大,维修设备的时间不足。此外,许多医疗机构只注重事后维修,没有预防性检查的制度。从而造成有些医疗设备无法修复,对医院设备资源造成损失,影响深远。
2.2 专业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的短缺
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种先进的仪器和设备经常被用于各种医疗保健服务中。医疗设备的更新速度越快,对医疗设备维护管理人员的要求就越高。目前,医疗机构普遍缺乏专业的医疗设备维修和保养管理人员。由于医院和管理人员的数量较少,维护和管理人员的数量也较少,维护和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报酬低,尤其是许多公立医院的员工,与编制内的社会效益差距较大,医院留不住维修技术人员,人员流失严重,影响了医院设备的正常维修。
2.3 低质量的售后服务
当前,国内各层次的医疗机构所引入的大部分都是使用国际上最尖端的技术与原料,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同时其内部的构造也比较复杂,并且牵扯到了很多专业的知识。在设备维修期,尽管有完备的技术资料,但是维修工作仍然比较难。除此之外,有些代理商不一定能够向用户们展示完整的设备技术资料,让技术人员在进行维护的时候,很难对设备的技术参数以及软件、硬件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某些情况下,很难确定是哪块电路板出现了故障。如果部件只能通过工厂代码或装置来识别,那么检查和维护设备就会更加困难。在进口的设备中,大多数零件都是一些特殊的、专用的零件,许多代理公司都没有易坏零件或普通零件的存货,进口设备从配件订货到维修完毕时间差不多要1个月,多则6个月,这就造成了进口设备的一些部件在用户刚刚停止等待部件时就出现故障,不利于促进一些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3]。
2.4 维护技术实力弱小,维护体系不能得到充分实施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医院都存在着引进仪器“重使用,轻操作”的问题。许多医生主观地认为,设备科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负责维护和更新设备,而没有意识到他们自己也应该积极参与医、工协同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工作。现有维修人员拥有不同的教育水平,如本科、专科和高中。部分医疗设备维护人员年龄较大,知识结构过时,而且学习效果不佳。他们不了解现代医疗设备的新技术,导致医疗设备维修技术缺乏新技能的创新应用以及学习动力。设备的不断更新,对维修人员的专业维修和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由于设备维护人员薪酬偏低,工作认同度不高,导致设备维护团队技术构成不稳定,造成设备维护人员大量流失。从理论上讲,医院应该制定健全的从进入到淘汰的具体系统和管理方案。然而,由于人员和技术上的限制,无法全面实施。
2.5 维护成本高
在这个阶段,在设备厂商中,维护服务的收益比销售部要大得多,这一点毋庸置疑。设备维修正逐步形成一种行业。一旦发生问题,比如引进的仪器零件发生了失效,那么,厂家的检修人员往往会选择去替换零件,而非进行修理。这就必然会导致医院对引进仪器的维护费用上升。此外,工厂有动力制定设备维修的价格,这使得医院难以有效地实现经济效益。
3.改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措施
3.1 健全医院仪器维修与管理体系
医学器材产业有着自身的特性,要以此为基础,对医学器材的管理制度进行持续改进,保证医学器材的良好运转,从而达到提高医学器材的使用寿命的目的,降低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首先,根据2020年12月21日国务院第119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要求,操作者应按照《医疗设备使用手册》定期检查、测试、校准、维修和管理,以保持医疗设备的良好工作状态[4]。主要医疗设备操作者应保持适当的使用记录,记录主要医疗设备的使用、维修、转让和服务等事项,并应定期检查主要医疗设备的技术功能,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与制造商或有关负责人联系。其次,应当明确对医院内的医疗设备进行维护的责任主体。建立健全的医院仪器仪表维护体系,应明确各部门在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的职责,并定期对各部门维修管理进行检查,检查结果纳入各部门、各行业的绩效考核。调动其的积极性。
此外,卫生机构应根据每个医疗设备产品的特点建立预防性维修制度,制定有针对性的维修方案,通过各种检查方式,对医疗设备发现的缺陷和问题进行预防性维修,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故障范围扩大。
3.2 提升医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的整体素养
医院仪器维护工作是一件很繁杂的工作,对维修人员的要求很高。维修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兢兢业业地开展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还要有良好的医学知识和业务技能,熟悉各种医疗设备的功能、特点、操作程序和维修方法,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断学习新的技能和技术,对医院仪器进行维修,并能迅速解决问题。保证医院仪器的运转。所以,必须持续提升医院维护管理者的整体素养,并对其进行经常性的训练,了解现代医疗设备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更新服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同时,可以组织对医疗设备的技术维护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并为其他医疗机构探索先进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思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维护水平。此外,医疗卫生单位可以招募到一些医疗设备的专业技术人才,组成一支现代化的医疗设备维护团队,从而提升医院的医疗设备维护的总体水准。
3.3 规范进口设备的配置及招标活动
目前,我国各级医院对进口设备的高度依赖,这就导致了国外制造商对设备维护技术的垄断。在我国,由于设备的后期维修,使得医院的运行费用大幅上升。随着科技进步,国内的仪器制造能力得到显著提升,64层CT、1.5 T核磁等多项先进技术已实现完全独立制造,这使得国内的医院在购买仪器时优先选择本土化仪器。主动掌握所购置仪器的发展动态,为其挑选出更符合其运行状况的仪器[5]。利用互联网技术找到所有相关仪器和设备的制造商,在购买前了解产品性能、特点和价格指标。通过在线搜索设备制造商的当地办事处或授权代表来购买设备,由制造商直接提供技术支持。医院需要详细的维修技术资料,并可能在招标文件和采购合同中包括后续维修服务。
3.4 优化设备维护方法
今天的进口设备正积极向全面性和一体化方向发展,对设备维修的方式进行了相应的改变,从以往的维修方式转变为了预防方式。基于可靠性的维护(RCM)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维护方法。RCM加强了对进口设备的设计、性能和功能特点、故障模式和后果的分析,主要目的是提高设备性能的可靠性,获取与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相关的资料,并对那些系统和部件在重要的状况进行判断,那些部件需要进行维修、改进、重新设计或更新等。RCM的过程如下。
第一步,确定关键维修项目。通过对设备部件、系统及辅助设备的工作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并选取比较有意义的维护内容。第二步,说明医学仪器的失效形式。对维护工程的工作状况进行综合的综合评价,为以后的维护决策奠定基础。第三步,为维修模型设计一个逻辑。识别出设备失效和维护工作种类的结果,并作出适当的决定。第四步:判断检修点及预计完工时间[6]。综合以前的维护、试验资料,制定更加科学化的维护工作计划。相对于常规的维修方式,基于RCM的维修方式能明显地改善设备的安全与维修效果。
3.5 加强培训,提高对进口设备维护的认识
对于引进的仪器,很多维修技术工作者都抱着“只注重维修,不注重保养”的态度。只有当设备在出现明显的故障或损坏情况下,他们才会到现场进行维护工作。对进口设备进行良好的日常维护可以大大降低设备故障的风险。引进的设备对工作环境、温度、湿度、粉尘、通风等都有较高的标准。维护人员要加大对引进仪器的监控力度。当发现不满足使用条件时,酌情停机检修,以达到对医疗设备的最大限度的维护和对医疗设备的最大限度的改善。实行仪器仪表的定时检验。维护人员应该每日对其负责范围之内的全部医疗设备展开一次全面的检测,要对设备的位置、设备的外观、设备的配件等进行全面的检测,确保设备在启动时没有出现任何的异常情况,同时还保证了作业人员的行为的正确性[7]。这些方法的应用,有利于维护人员及时地检测出医疗设备中存在的问题,降低或预防突然发生的事故,从而提高医疗设备的综合利用率。对引进的仪器,应定期进行除尘、润滑和紧固处理,对损坏零件要进行适当的替换,避免发生故障,保证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维护工作应当根据本装置所确定的维修时间、维修内容、维修方法等做好记载。此外,要构建检修质量的责任问责制度,对其进行合理的分配,让其能够主动地承担起自己的工作任务,并对其检修维护工作的执行状况进行定期的检查,做到奖励和惩罚相结合,让工程技术人员能够有一个清晰的检修观念,并且能够主动地参加到工作当中,努力提升自己的检修、维护等专业技术。
3.6 重视第三方设备维修
医学仪器的第三方服务是一个单独的客体,不从事设备销售活动,但可提供某些服务,使该实体的医疗设备能够正常和有效地运作。引进设备的第三方外包具有专业性强、独立性强、契约性强等特征。在我国,国外引进仪器的三方合作已逐渐占据了主流地位。在对引进的医学设备进行维护时,要主动引进第三方的服务,这样可以帮助突破原装厂家在技术上的垄断,从而降低对设备进行后期维护所需的资本成本。根据之前的调查,40.5%的受访者主观上认为设备维护成本可以通过外包来降低[8]。第三方的服务既能为用户们进行维护,也能在医院中活跃地参加到医疗设备的购置流程中来,对医院的购买决定进行专业的咨询,对医疗工程技术人才进行训练,从而让引进的医疗设备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
4.小结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现代医院在维护医疗设备方面存在很多困难,但医院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医疗设备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清楚地认识到谨慎采购的重要性,认识到通过制定维护制度和重视人员培训来维护和管理医疗设备的作用。从而对医疗设备的维护状况进行改进,确保其安全运行,这将会提升医疗设备的利用率,进而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