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课间体育活动与体育课有效融合的策略
——以农村小学为例

2023-08-14张海文

教师博览 2023年7期
关键词:课间体育课笔者

张海文

(武威市凉州区武南镇宋府沟小学,甘肃武威 733000)

为了落实“双减”政策,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大课间体育活动就是其中之一。对小学生而言,体育活动应当成为学生在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成为化解文化课学习和考试压力的重要举措。对传统体育课而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好处在于时空相对自由,在组织实施的时候有着更大的空间。由于大课间体育活动具有显著的体育属性,因此在具体组织实施的时候,大课间体育活动与体育课应当是有机联系、有效融合的。

这一点对农村小学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农村小学生的很多体育活动都与农村生活存在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决定了大课间体育活动与体育课具有一定的融合关系,而当这一关系在具体的体育学习与活动中体现出来时,又可以成为学生体育素养提升的动力。下面就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与体育课有效融合的相关策略,谈谈笔者的研究与思考。

一、基于运动内容,促进大课间体育活动与体育课的有效融合

众所周知,大课间活动是传统课间操的改革与创新,是人人参与、全校上下通力合作的系统工程,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1]体育课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班级或选项班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凸显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基础知识、技能、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促进身体健康为目的必修课。[2]在大课间体育活动出现之前,农村小学体育课堂上除了出现课程标准和教材所设计的相关内容之外,还会出现与农村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内容——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的教学认识与选择。笔者所在的农村具有朴实的风气,同时也有着丰富的与体育活动相关的内容,笔者常常将这些内容引入体育课堂中,这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还能够拉近体育与生活之间的距离。

在大课间体育活动出现之后,最初的设计是让学生利用大课间时间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如做广播体操或者跑操等。后来发现这样设计存在一个显著的缺点,那就是内容过于单一。当笔者将思考的目光投向体育课的时候,直觉让笔者意识到这完全属于体育课的内容,并不适宜在大课间时间出现。

例如,笔者注意到农村小学生经常在课余尤其是在周末,借助物质成本很低、可以信手拈来的方式开展游戏。那么在设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候,就可以将这些内容吸纳到课程设计的范畴里来。事实证明这样的努力完全是可行的,是可以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的,学生的兴趣也能够被有效激发,从而使得大课间活动表现出多姿多彩的形态,而学生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形成的体育参与兴趣,可以有效迁移到体育课堂上,这也就保证了大课间体育活动能够与体育课有效融合。

二、基于运动方式,促进大课间体育活动与体育课的有效融合

将具有农村特色的运动内容引入大课间体育活动,可以奠定大课间体育活动与体育课融合的基础,而要想让两者之间的融合度更高,教师还必须在运动方式上做文章。所谓运动方式,是指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时所选择的方式,而这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教师的设计。笔者认为,真正有效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设计,一定要以运动方式作为抓手,如上面所举的例子中,不同的体育活动内容在大课间及体育课上出现的时候,会有不同的价值。如果说学生在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形成的兴趣可以向体育课迁移的话,那么学生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相关技能;而在体育课上所学习的关于体育运动和健康的知识,也可以成为学生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的内在驱动力和约束力。

比如说,将跳绳、踢毽子、跳橡皮筋这些活动引入大课间体育活动时,是让学生去自由组织、自由运动,还是通过一定的组织来优化学生的运动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做出思考与判断。

例如,踢毽子这一活动农村小学生都喜欢,其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的引入,可以设计为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相应数目。有了这一任务驱动,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就会形成内在驱动力,这也就意味着学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不再松散,总体也不会过于散漫。同时,由于有了这一任务驱动,学生会更关注自己的踢毽子技巧,并且很多学生还会总结出一些技巧,如在踢第一脚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力度和角度,同时要保持好动作的节奏……这些认识都可以迁移到体育课中,因为体育课上的很多活动都有类似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只从语言的角度去跟学生强调要求是不够的,学生是很难理解并内化的,而当学生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有了充分的活动,且对相关的活动要求与技巧有了自己的认识之后,这些认识迁移到其他体育技能训练中,就可以让体育课的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由此可见,在运动内容基础上对运动方式进行优化,可以促进大课间体育活动与体育课的有机融合,从而让两者相得益彰。

三、基于运动主体,促进大课间体育活动与体育课的有效融合

除了要关注运动内容和运动方式,在追求大课间体育活动与体育课有效融合的时候,更需要关注一个主体——学生。关注学生不仅是为了强调以生为本,还因为在大课间体育活动及体育课上,学生都是关键主体,而所谓大课间体育活动与体育课的融合,本质上也是面向学生去追求的体育参与态度与体能、技能训练的融合。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教师的引导与干预越有针对性、学生的活动空间与自由度越大,融合就会越深入。

上面提到运动内容的引入与运动方式的设计,笔者在努力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了学生这一要素:将哪些内容引入大课间体育活动中,通过怎样的方式来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这些问题笔者都倾听过学生的想法。很多学生都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而后来的运动内容引入与运动方式设计,也确实体现出一些学生的想法,因此这些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积极,对周围的同学也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实际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成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动力,很多体育教师可能会忽视这个作用。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教师在面向学生设计大课间体育活动与体育课的时候,要充分关注运动内容、运动方式和学生主体,以实现两者之间的高效互动与迁移,从而让两者呈现出高度融合的状态。这样的状态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夯实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更可以优化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形态,因此是体育教师必须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课间体育课笔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体育课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