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征·优势·定位·展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四维审视

2023-08-13郭凤凤高家骥张娟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未来展望

郭凤凤 高家骥 张娟

摘要: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华夏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符合基本国情和尊重人民意愿的伟大政治创造。深刻理解这一制度,可以从系统思维的视角将基本特征、显著优势、历史定位和未来展望视为其核心议题,注重从整体上把握其内在发展规律。就特征而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保证民主党派的重要参政地位和发挥人民政协的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显著特征;就优势而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彰显为人民利益而生、大团结大联合、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独特优势;就价值而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丰富世界政党制度模式具有重大意义;就实践而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完善需从思想根基、政党制度本身、各项制度的衔接、优势的转化和国际话语权的建构着手。基于此,深入践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为中国式现代化大力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显著特征;独特优势;历史定位;未来展望

作者简介:郭凤凤,忻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邮政编码 034000);高家骥,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邮政编码 116034);张娟,忻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邮政编码 034000)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23)03-0007-06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将我国政党制度定性为“新型政党制度”。他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1]这一论断不仅有着深厚的理论底蕴,更是蕴含着丰富的实践真理,鲜明展现这一制度的独特特性和优势。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2]新时代,要解锁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密码”,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全面推进民族复兴,必然要求树立系统思维,从“特征、优势、定位、展望”四个维度加强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研究,把握这一制度的内在发展规律,总结“中国之制”的新鲜经验,用更加坚定的制度自信不断绘写“中国之制”新画卷,从“中国之制”走向“中国之治”。

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征之维

政党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现。中国自有的政治制度是基于基本国情,并与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相作用而产生的重大政治成果。作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的政党制度,植根于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熔铸于近代以来革命实践,丰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以下三个鲜明特征: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新型政党制度的最本质特征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中,在论述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政党关系时,指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鲜明特征和重要内容。”[3]这是从百年来的苦难辉煌的历史中悟出的真理。

一方面,坚持党在政党制度中的领导地位取决于党的性质与特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可概括为:“三个先锋队”“一个核心”“三个代表”和“先进性 ”。这就确保中国共产党相较于其他政党而言,能够担负领导职能,最广泛、最彻底、最坚决地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做到紧密团结各个政党,树共同目标,行长远之路,真正显示出我国政党制度的特性和优势。

另一方面,坚持党在政党制度中的领导地位,是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中,人民和各民主党派的自觉选择。事实證明,我们党不仅能够团结各民主党派,带领人民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而且能保障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通力合作,不断书写多党合作事业新篇章。

(二)保证民主党派的重要参政地位是新型政党制度的独创举措

新型政党制度坚持领导与合作,执政与参政相统一,各党派通力合作、团结和谐。我国立足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各时期不同的目标任务,依据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明确其是参政党的性质,为不断将多党合作事业推向深入提供基本遵循。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能够根据自己所代表的不同阶层群体,关注反映这些群体的利益诉求,就各种利益关系进行社会整合、凝聚力量。各民主党派紧紧围绕国家政权积极主动行使参政权,全方位多领域参与政策过程,就相关重大问题建言献策、凝聚智慧。执政党和参政党统筹协调,既能构建和谐的非竞争性的政党关系,提高行政效率,维护政治的和谐、社会的稳定,又能促进各政党发扬长期合作的优良传统,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实现政党间的良性互动,从而推动新型政党制度建设行稳致远。

(三)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是新型政党制度的特色制度安排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4]可见,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土壤,有着独特的功能定位,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平台,是实行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载体,与我国政党制度相伴相生。通过人民政协这个平台、载体,在共同的目标之下,各民主党派切实履行职能,与共产党一道,就关乎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过程中进行广泛协商,积极提出意见建议,从而最大范围地广集众智、广聚共识,这既提高了决策的质量,又充分发扬了民主。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政协要更好发挥作用,敢担当善作为,凝聚共识、汇聚合力,从而为强化政党制度优势、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

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之维

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新”以及“有效避免”三种“弊端”精准概括新型政党制度的“新”。换言之,这一政党制度之所以是“新型”,既在于它是生根于中国土壤的制度创新成果,具有独特特征,还在于它相比于其他类型政党制度,所彰显出的显著优势。

(一)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利益而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说它是新型政党制度,新就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5]这一政党制度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既代表人民利益、回应人民关切又对其负责。

首先,新型政党制度能够代表人民利益。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各民主党派代表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利益,执政党和参政党合作共事,统筹协调利益关系,把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置顶”,统筹兼顾根本利益与具体利益,并在行动上落实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共促全体人民迈向富裕路。

其次,新型政党制度能够回应人民关切。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群众路线,各民主党派反映不同的群众利益诉求,执政党和参政党广泛协商,围绕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科学决策,集中体现各阶层不同的利益诉求,积极响应人民群众诉求。

最后,新型政党制度能够对人民负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立足于共同目标,发扬合作、参与和协商的精神,保证方针政策的科学性、人民性,力促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稳定,奋力展现对人民负责的责任使命。可见,我国政党制度具有人民性和先进性,彰显出其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利益而生的独特优势。

(二)大团结大联合,画出最大同心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新就新在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6]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共识的初心,各民主党派始终铭记接受拥护共产党领导的根本准则。

回顾历史,在我国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伟大斗争中,每当重大历史关头,共产党“领航掌舵”,发挥主心骨作用,各民主党派“众星捧月”,用行动展现一心向党,同心共筑统一战线,凝聚人心和力量,以大团结大联合之势,勇闯惊涛骇浪,战胜风险挑战,赢得一个个胜利。同时,我国的执政党和参政党始终保持亲密的友党关系。执政党和参政党以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为指归,坚守中国共产党这个圆心,处理好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努力画出合作共事的“最大同心圆”,坚持同心同德、共历风雨,通力合作、互相监督,切实将政党制度优势转变为治理优势。我国政党制度具有凝聚性和统一性,彰显出其具有以大团结大联合画出最大同心圆的独特优势。

(三)广泛汇集民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新就新在它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7]这一政党制度“源于中国民主的内在本质要求”,[8]是发扬民主、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色制度。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充分发扬民主,就相关问题进行共同协商,各民主党派可以在决策前和决策中,既充分征求和吸纳民意,使得不同社会阶层、各群体的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和重视,又激发和汇集民智,使得各方面意见得到广泛征求和充分听取。这样,在反复协商与修订中,最终保证政策制定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间的民主监督。就相关重大问题与方针政策部署问题,各民主党派可以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目的是更好地助力科学执政、民主决策,最大限度地提升执政党制定政策的科学性、执行政策的有效性。因此,这一政党制度既能保证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又能维护政治稳定和政权安全,促进政治、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发展。可见,我国政党制度具有科学性和民主性,彰显出其具有广泛汇集民智,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的独特优势。

三、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价值之维

新型政党制度生根于华夏大地,符合基本国情。这一制度之所以是“新型”,还在于其具有深远的价值意蕴。这一制度具有重大价值。

(一)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提供制度供给

新型政党制度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高度契合、同频共振。

首先,新型政党制度有利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这一政党制度下,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领导—合作”“执政—参政”框架内开展多党合作,贯彻民主集中制,通过政党协商、政協协商等协商形式开展广泛协商。此外,不同阶层、利益群体等普通民众也可围绕公共服务和公共决策等问题进行协商,达成社会共识、凝聚社会力量。这一政党制度体现真正的民主特性,实现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民主。

其次,新型政党制度有利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和治理的统一。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领导人民进行治国理政的实践活动,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通过人民政协这个制度平台履行职能,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民主化。同时,协商民主保证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使得不同社会群体的意愿、诉求和智慧得到吸纳与借鉴,从而凝聚和调动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既促进了人民民主的发展又提高了国家治理的效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和治理的统一。

最后,新型政党制度有利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工具和手段的统一。这一制度始终立足于人民、发展为了人民,既丰富民主形式,也不断扩宽民主渠道,保障人民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国家治理。实践证明,新型政党制度是人类民主政治的崭新实现形式,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提供充盈的制度供给。

(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优化,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形成独特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单靠哪一个治理国家都不行。”[9]新型政党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相辅相成,对提升国家治理能力进而形成强大的治理合力提供了制度供给、制度动能和制度效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新型政党制度形成国家治理的人民主体性。在党的领导下,执政党和参政党致力于共同的目标,同心同德、通力合作、携手前进,能够平衡各方利益诉求,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和各方各界的根本利益,广泛调动人民参与国家治理的主观能动性,凝聚起国家治理的强大合力。

第二,新型政党制度彰显国家治理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是国家治理的关键一环。执政党开展广泛协商、广开言路、广求良策,既大力发挥各民主党派的职能作用,又充分利用各民主党派的智力优势和专业特长凝聚各界智慧,提高了决策质量,保障和彰显了国家治理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第三,新型政党制度促进国家治理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这一制度保证了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促进了国家治理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三)为世界丰富政党制度模式、创造崭新的政党关系贡献中国智慧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要立足于其国情和社会发展状况。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生根于华夏大地,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参政党是各民主党派。各政党间通力合作、荣辱与共,致力于为人民谋利益、谋发展。在这一制度框架下,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根本利益一致,都致力于为人民谋利益、谋发展。新型政党制度下的各政党是非竞争性的政党关系,是“好同事”和亲密友党,长期共存、荣辱与共、通力合作、携手奋进。我国和谐的政党关系建立在具有共同的思想共识和根本利益之上,在政治上相互信任,为长期和谐稳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不断注入生机活力。

同时,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政权,履行参政的职能,围绕国家重大问题的决策积极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参与政治协商,为提高政治决策效率和科学化、民主化的水平贡献智慧和力量,推动更大的“政治弹性”得以释放,为政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不断提供强劲的内生动力。

回顾历史和现实,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新时代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不断延续,“中国之治”不断开辟新境界,这一切成果的取得都是以“中国之制”为基础,离不开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彰显。可以说,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实际上丰富了政党制度模式,为进一步创造崭新的政党关系创新思路,提供了一整套凝聚中国智慧的治理方案。

四、进一步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实践之维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是不斷变化和发展的,新型政党制度也不例外。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新型政党制度的实践威力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当前,要继续保持和发挥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和价值功能,确保其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就要不断完善这一制度。要以科学的思想理论为指导,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根本遵循,以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为着眼点,以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现实指归,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一)切实筑牢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切实筑牢这一政党制度的思想政治根基是坚持和完善其制度的基本前提和基础任务。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是科学因素和价值因素的统一。今天,在新型政党制度框架下,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要始终坚持和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这是我国各政党团结合作的最根本的政治共识。在此基础上,遵循思想和行动相一致的原则,实现“两个确立”到“两个维护”的转化,思想上加强理论学习,行动上站稳政治立场、主动担当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各政党要在实现强国之梦道路上继续肝胆相照、携手并进,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文化和道路,知信行统一,共谋民族复兴大业。因此,切实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才能持续开创这一政党制度的光明前景。

(二)继续推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内生性演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10]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是根植于华夏沃土的伟大政治创造。这一制度还需要在对中国现实国情有清醒的认知、对所处历史方位有科学锚定、对国际形势有科学研判的基础上,不断开辟新境界;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充分借鉴其他政党制度的一些成功经验,在共产党的不断自我革命、民主党派的自身完善和民主政治参与渠道不断拓展上下功夫,使其更加规范有序、生动活泼,从而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三)加强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各项国家制度的衔接性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11]的重大命题。在中国制度体系中,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起着四梁八柱的作用,三者之间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之一。这一制度既与其他两项基本政治制度息息相关,又与根本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重要制度紧密联系、一脉相承。这一政党制度要始终发挥巨大优势和彰显强大活力,就要进一步加强与各项国家制度的衔接。一方面,从基本政治制度的角度来看,需要继续加强这一基本政治制度与其他两项基本政治制度的联动性和协同性,保障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更加“全过程”“各环节”。另一方面,从中国制度体系的角度来看,需要着力完善这一基本政治制度与根本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重要制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四)着力激发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和国家治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新型政党制度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功能,是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提供了制度供给、制度动能和制度效能。另一方面,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和功能作用的发挥不是自发的,必须通过一个转化过程。

首先,要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权威,提高其执政能力。共产党在政党制度中是领导者,既具有权威性又具有民主性。要树立和提高民主基础上的执政权威,秉持法治理念,提高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能力水平。

其次,要全面提高各民主党派的综合素质,提高其参政能力。各民主党派作为我国政党制度中另一个行动主体,需要全面提升自身素質,心理上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思想政治认同,行动上强化使命担当,积极主动履行职能,以更高的参政能力做共产党的“好帮手”。

最后,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激发制度活力。我国政党制度要在求新、求变中创新,实现制度间的良性互动,真正激发制度潜力,使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五)全力建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是生根于华夏大地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人民的选择和历史的必然。新型政党制度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丰富政党制度模式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价值,理应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理解、认同。因此,必须讲好“中国故事”,全力建构我国政党制度国际话语体系,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12]

首先,增强新型政党制度的说服力。要真正弄清楚这一政党制度的渊源、内涵、宗旨、原则、特征、优势和价值等,形成关于这一政党制度系统化、理论化的话语体系,敢于发声。要结合中国现实的客观实践对其进行充分阐释,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这一政党制度的吸引力。

其次,加快构建和创新新型政党制度叙事体系。要充分了解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语言文化差异,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原则,用外界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诠释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基本属性和内容体系,准确说明这一制度何以为“新”以及它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最后,传播好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声音。要不断丰富这一制度的叙事方式和宣传风格,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先进手段拓宽传播宣传渠道,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文化品牌“走出去”,从而不断增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竞争力、吸引力、影响力和充分彰显我国高度的政治自信。

五、结语

新型政党制度集中体现了我国在处理、对待各政党中所遵循的开放参与、平等合作与共同协商的精神,集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与维护稳定于一体,具有强大生命力与远大发展前景。新时代,我国新型政党制度需展示新优势、展现新作为,需从中国现实国情出发,充分彰显“两个结合”独特优势,推动这一制度顺应新时代、取得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5][6][7]习近平.坚持多党合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18-03-05(1).

[2] [1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9.46.

[3]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5-16.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2(2).

[8]林尚立等.新中国政党制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264.

[9]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7-25(1).

[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86.

[1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7.

(责任编辑 胡爱敏)

猜你喜欢

未来展望
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技术探讨及未来展望
关于井工煤矿开采技术现状及趋势研究
浅谈我国电动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论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及未来展望
政府运用公共政策引导企业R&D投入的效果:研究综述与未来展望
会计信息可比性研究评述及未来展望
中美“慕课”发展综述及未来展望
工厂内部园艺景观设计的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