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包虫病的防治措施

2023-08-13谢成丽

农家致富顾问·上半月 2023年6期
关键词:犬科刺球节片

谢成丽

牛包虫病是一种由刺球蚴(涤虫的囊状幼虫)寄生于牛的肝、肺、脑等器官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要想切实有效地提高牛包虫病的防控效果,就需要养殖户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持续强化对包虫病流行病学、诊断方法的知识学习,并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案,在发现疑似病例后,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短时间内将疾病控制住。

流行病学特征

具体而言,牛包虫病是由于刺球蚴的中期绦虫寄生于器官组织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刺球蚴呈包囊状,大小不同、形状各异,内有大量的淡黄色、透明液体。刺球蚴的体形很小,长度为2~7毫米,由1个头节、3~4个节片、1个顶突和4个吸盘构成。刺球蚴幼虫的中间宿主是犬科类动物和猫科类动物,当犬科类动物被这种寄生虫感染后,其体内会产生成千上万个受精卵。当这些受精卵成熟后,就会以孕节片的形式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排泄物被排出体外后,刺球蚴的孕节片可以短暂生存,并随风分散,附着在草丛或附近的水源中。若牛羊在草地上进食草料或饮水时不慎吞服孕节片,孕节片经消化液的作用,进入肠道血管,经血管到达肝脏,在肝脏内滞留一段时间后,形成刺球蚴。有一些刺球蚴会通过血液进入到肺脏组织、脑脊髓液和大脑组织。其他动物在吞食了含有棘球蚴的食物以后,棘球蚴就会进入到小肠里面,粘附在肠道壁上继续繁殖,最后变成带状成虫,形成一个寄生循环。

临床表现

一般情况下,轻微感染时,不会有太多的临床表现。由于寄生在肝、肺、脑等组织内的包囊不断增大,对周围的组织器官、神经等造成了一定的压迫,从而表现出典型的症状。临床上患有该疾病的患病牛会出现以下症状:采食量逐渐减少,精神状态变差,体温明显上升,最高可至42℃,体重快速下降,长时间躺在地上。如果肺脏组织被寄生虫感染,就会出现剧烈咳嗽,伴随有疼痛和呼吸急促困难。如果寄生虫侵染了大脑组织或脑积水,会因为包囊对周围的神经组织造成一定的压力,引起不同程度的神经障碍。此时患病牛会转圈运动或前后走动,并将头部抵在牛栏上。

病理学特点

对病死牛进行解剖后,发现病灶以脑部为主,在脑脊液中可见少量的包囊。肝、肺表面坑坑洼洼,体积明显增大,质地变硬,可见数目不等的刺球蚴囊泡,内有许多数目不等的刺球蚴包囊,包囊内有大量的淡黄色液体。有的包囊无活力,包囊液有明显沉淀物,发现大量的包囊有钙化、化脓等表现。脑内的包囊明显增大,对神经产生挤压作用,导致周围的骨头逐渐变得柔软、稀薄、钙化,易从头盖骨上溢出。

疾病诊断

牛包虫病的诊断并不难,可以通过X光或超声检查进行诊断。通过X光判断出脑部组织的包囊生长状况。可以用新鲜的刺球虫囊液,按10000∶1的比例加入硫柳汞,混合后放入冰箱过夜,使头节沉淀;然后通过无菌过滤制得不含有原头蚴的囊液抗原,用0.1~0.2毫升抗原,在牛的颈部剪毛处理后进行皮内注射,15分钟后,若局部出现直径0.5~2厘米的肿胀或水肿斑块即为阳性。另外,也可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血凝反应试验等方法来诊断病情。

预防和控制

在疾病早期,包囊还没有侵染大脑组织时,通常可以用驱虫药物来治疗,比如使用丙硫咪唑,用量每千克体重30毫克,每日一次;或者使用吡喹酮,用量每千克体重25毫克,每日一次,持续5天。进行驱虫操作时,要做好粪便的收集工作,通过堆积发酵来杀死虫卵。与此同时,要注意对犬科动物的驱虫,可以选用丙硫咪唑,用量每千克体重15毫克。

如果包囊已经转移到了脑部,一般的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佳,此时则需要将发病牛固定,确定发病位置,剪毛、消毒,将发病位置剖开,分离出脑膜,用止血钳将包囊轻柔地旋转带出。对没有溢出的包囊要进行打孔,再用注射器将包囊液抽出,注射碘酊,用常规的方式将伤口缝合,并做好一星期的抗菌消炎治疗。

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对包虫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指導养殖户坚持封闭化养殖,不能在养殖场中饲养犬科类动物,不能将患病的脏器组织投喂给犬科类动物。保证饲养场的环境卫生,并预防狗的排泄物对饲养场的影响。在疫情期间,养殖户还要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防止人感染包虫病。

总之,包虫病是目前青海地区牛养殖业中高发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给牛养殖业及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养殖户和基层防疫部门高度重视,从加强流行病学调查、知识宣传、完善养殖管理手段等多个方面着手,一旦出现发病情况,要及时进行诊断,采取相应的对策,将包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作者单位: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扎麻什乡畜牧兽医站)

猜你喜欢

犬科刺球节片
六足防爆巡检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
刺球怪物来啦
响尾蛇尾巴为什么会响?
扎人的刺球
万年“小狼狗”
小刺球
节片式柔性导引设计与仿真
小刺球
鸡绦虫病的诊断治疗
为什么没有大型犬科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