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调查视频报道的“四部曲”

2023-08-13孙潇娜郎豫风

传媒评论 2023年6期
关键词:四部曲黑土纪录片

文_孙潇娜 郎豫风

进入新媒体时代,传播格局发生深刻改变,当各类媒体追求“快”的同时,“慢”的新闻调查研究也不是没有立足之地,而是应该摸清不同视频时长、形态给受众带来的传播感受,进行与时俱进的“变身”。如何根据不同传播途径和受众需求,运用视频报道有效传播引起反响,层层深入揭露真相,成为摆在媒体人面前的新课题。随着视频网站的蓬勃发展,新媒体用户不断增多,传统媒体为扩大视频传播效果,除了在客户端进行发布,微信、微博、抖音和B站等平台也成为新闻信息传播的新渠道。新闻调查视频的不同时长,适应了不同内容和平台需求,会引导产生出不同的受众传播效果。与传统报纸版面相似,版面要求的字数不同,写稿的风格和内容表述将会有所不同。面对同一选题,不同时长视频呈现要求会导致新闻调查视频采访方式以及采访内容产生相应的转型与改变。

30秒/唯快不破精准有力

在新媒体实践中,新闻调查视频报道是运用视频形式,对社会问题进行研究、探求真相的报道。新闻调查视频报道不仅包括监督报道,也包含对新生事物的解读和突发新闻的及时揭秘。新传播途径的改变,受众需求的变化,要求视频新闻调查研究采用新手段和新方法,比如数字制作的再现、数据资料运用等多种方式。

2023年2 月2 日,胡鑫宇事件调查情况发布会召开,会上通报发布时长为38秒的案件调查视频《3D还原胡某宇尸体发现地现场勘查情况》。胡鑫宇系自缢死亡,尸体发现地为原始第一现场,央视新闻、人民网等媒体第一时间进行了转发。该视频通过三维建模,动画制作,配以精准数据信息:四周用红石砌成围墙,高度约5.11 米,胡某宇缢吊于该树树干凸起处,悬挂点距离地面4.5 米,与围墙顶端垂直距离0.61 米等。视频配合发言人的旁白,画面中三维动画特写、景别,多角度切换流畅,视频简洁、清晰还原案发现场,对案件的调查研究和舆情引导起到积极快速、准确有效的作用。此时此刻,受众需要的不是煽情,更不是剧情,恰是需要这样理性科学的调查视频,来击碎网上日渐发酵的各种谣言。纵观大量新闻创作实践,30秒左右时长的视频简短而有力,适宜在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传播,也易于被广大群众理解和接受。

2分钟/持续关注趁热发力

随着互联网传播技术的发展,新闻调查视频报道一旦发布,往往能够获得比传统媒体和文字报道更多的关注。近年来,浙江日报一直重视舆论监督报道,并从2018 年起开设建设性舆论监督栏目《一线调查》。记者紧抓热点,深入基层一线,积累不少新闻调查视频报道,如围绕人才招引中存在的问题发布的《花30万元即可“买”到杭州E类人才?这是骗局还是灰色产业链》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被10多家央媒转发,微博阅读人数达1亿次,获得2022年度浙江新闻奖一等奖。

新闻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收集信息的途径变多,也变得更便捷。在新闻热点出现后,即使不是新闻第一发布者,作为媒体人也依然应该快速接入传播链条,进行新闻追踪和调查。《新京报》动新闻团队成立于2014年,是国内最早探索资讯短视频、内容可视化的团队之一。其中《重建现场》是动新闻团队的主力栏目,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编导、设计、动画、剪辑第一时间追踪热点,收集相关数据,以三维动画、二维动画、实拍的形式,还原新闻现场,解读硬核知识,用“更好的视觉报道”再现事件的发展过程。2023年4月18日,北京长峰医院住院部因内部工人施工时产生的火花导致发生严重火灾。19日北京市召开长峰医院火灾事故情况通报会。4月20日,动新闻团队发布时长2分02秒的视频《3D还原长峰医院火灾》,视频通过旁白解说,配以通报会发布文字、搜索到的火灾现场图片、三维建筑建模,真实客观还原现场和展示调查结果。为了证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视频结尾还特别注明资料来源。这条视频新闻播发后受到各界关注,反响良好。

系列报道/层层深入推动给力

相较于纸媒版面有限,互联网平台上视频报道不限篇幅,更有利于新闻调查视频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调查的深入,持续报道可以形成系列,深一度传递讯息。第23 届中国新闻奖舆论监督报道一等奖作品——新华社“东北黑土保护调查”系列,共计两篇报道,首篇报道于2021 年4 月1 日发布,视频时长6 分30秒,揭露了黑土盗卖产业“黑幕”和存在原因。

视频以航拍、隐蔽拍摄和特写等画面全方位展现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利,想方设法非法盗采、破坏东北黑土地的现状和危害。同时,记者调查黑土卖家,采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公安、财政等部门,完整梳理黑土盗卖完整产业链条,掌握大量一手素材及黑土盗卖线索。有时,记者会觉得这已经是一个完整的调查视频报道,便止步于此,但新华社觉得不止于此。系列报道第二篇于2021 年4 月28 日发布,视频时长10分钟左右,以“黑土交易为何屡禁不止?”“是谁在伤害耕地中的大熊猫?”“黑土核心区为何没有黑土保护法?”连续三个问题,抓住观者探求真相的心理,吸引用户观看下去。记者暗访黑土盗挖者、售卖者、绿化公司人员、知情村民等,解析黑土盗卖产业屡禁不止的深层次原因。采访基层干群、人大代表、中科院权威专家等人员,挖掘出黑土地保护法律法规薄弱是最大症结,推动相关部门严惩不法分子和失职官员,推进黑土地保护相关立法工作。新闻调查视频的系列报道,比30 秒和2 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在采访的深入性、全面性上对采访记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60分钟/新闻调查纪录片深入探讨

再看60分钟以上的新闻调查视频,拍摄报道过程经历长期田野调查,融入新闻思辨,具有文献史料价值,同时也拥有了调查类纪录片的属性。1968 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推出大型杂志电视新闻节目《60分钟》,是一档深度调查类的新闻节目。20世纪90年代,我国出现调查类栏目《焦点访谈》,在国内外广受好评。如今短视频生产的爆发式增长,伴随着自媒体的崛起,人们碎片化阅读的习惯,是不再需要新闻调查纪录长片了吗?显然不是,从中国新闻奖新闻纪录片项目的设置,从受众接受度和知识水平的提高,从新闻报道对社会影响的深远意义等多方面考虑,具有深度的新闻调查纪录片依然需要,并肩负着“要告诉人们世界上发生的新闻,还要告诉人们新闻背后的真相”的使命。尤其在新媒体语境下,更需要新闻调查纪录片持续深入,更需要记者一线蹲点做深度调查。

近年来,印象深刻的新闻调查纪录片却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一是考核机制是对日常新闻生产顺利进行的保障,但是否能保证记者有精力和空间,长时间关注某一选题?从体制机制上,媒体机构可以设置新闻调查长片孵化计划,通过选题提案、拍摄进度跟进、结题汇报等形式,给予创作空间。二是长期深入调查的记者,需要有较强的专业水平,需要有面对困难的决心和化解难题的能力,需要长时间的工作磨炼,克服各种实际困难,更需要耐得住寂寞。三是全媒体记者“求变”“求新”,但新闻视频调查研究依然要保持“求真”。视频新闻调查研究更需要证据真实、依法进行。媒体人在搜集、整合各类信息,现场拍摄报道时,不过早带入主观判断,不轻信单一信息源,积极进行三方信息对比,核查信息真伪,了解不同叙事时长新闻调查视频报道特点,掌握受众心理。

猜你喜欢

四部曲黑土纪录片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基于Sentinel-2遥感影像的黑土区土壤有效磷反演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遗传概率计算题解法技巧“四部曲”
作文教学“四部曲”
奏响低年级节奏教学“四部曲”
典型黑土区不同尺度观测场地融雪径流
多菌灵在酸化黑土中迁移性能的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