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快速检测中盲样制备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2023-08-13王楠楠田丽彬

现代食品 2023年10期
关键词:盲样食品检验

◎ 吴 亮,王楠楠,田丽彬,张 波

(承德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河北 承德 067101)

1 引言

2023年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为了进一步有效发挥食品快速检测在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方面的作用,发布了关于规范食品快速检测使用的意见。该意见明确规定,食品快检可以对散装食品、餐饮食品、食用农产品、现场制售食品等食品进行安全抽查检测,并在较短时间内得出检测结果[1]。该意见还建议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因地制宜开展食品快检“你送我检”便民服务活动,鼓励食品快检机构现场接收消费者送检的自购食品,并及时告知和解读检测结果。同时,该意见指出,现场的快速检测并不等同于食品检验机构内独立的实验室检验。食品快速检测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食品检测手段,具有检测快速、操作简便、人员要求低等优点,能扩大监管覆盖面,提高靶向针对性,受到相关政府部门和食品企业的广泛应用,已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一项重要技术支撑,并取得了显著效果[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社会对食品现场快速检测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将高质量的盲样制备作为食品检测的前置环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日常食品快速检测的工作实践,梳理了一些盲样制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了相应的改进思路方法,旨在为食品的快速检测工作提供参考。

2 盲样制备中存在的问题

在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中,在按照安全抽检要求完成抽样封装之后,就会进入收样验收移交环节。收样过程中,需要对抽样信息进行检查核对,在这些信息确认无误后,就可以开始准备制备盲样了。盲样制备有相应的操作规程,从原料选取到基质选配、从样品加标到样品加工、从容器选择到样品分装编号、从均匀性评价到盲样赋值、从稳定性评价再到贮存传递,是一项有着严格要求和流程步骤的技术性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2.1 制样人员要求不高

近年,很多地方的市场监管部门为了进一步排查、化解食用农产品、餐饮食品、散装食品、现场制售食品等食品的安全隐患风险,在超市、广场、社区等地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你送我检”食品快速检测便民服务活动。受限于检验检测机构技术人员数量有限和检测任务过重等情况,在开展快速检测活动时,技术人员往往存在交叉作业的行为,既参与样品制备工作,又参与样品指标数据的检测工作,像样品的来源、盲样的浓度水平这些信息没有被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为了加快检测进度,部分人员在未取得制备样品上岗资格的情况下,参与盲样制备任务。这些操作没有严格遵守盲样制备技术规范要求,得出的检测结果会影响检验结论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2.2 制样环境要求不高

在食品快速检测工作中,食用农产品、散装食品、现场制售食品往往是老百姓较为关注的,也是检测覆盖面比较广的对象。在检测这些类型的食品时,为了活动效果,检测部门会把快速检测点选在超市出入口这样环境比较复杂的地方。在这种人流量大、通风条件不良、空气浑浊、清洗容器困难的工作环境中进行盲样制备,很容易引入有潜在影响的物质,给制备的样品造成污染。工作人员平常都是在环境良好的实验室进行盲样制备,没有把商超这种复杂的环境因素考虑进去,在惯性思维模式下,对分装好的盲样没有及时进行有效隔离封装,或者随意放置,没有按照不同种类食品对贮存环境的不同要求而分别进行贮存。

2.3 评价性指标执行不到位

盲样制备在分装和标号完成后,需要按要求进行均匀性评价、稳定性评价和盲样赋值等工作。这些评价性指标对盲样的数量和重量都有严格要求,有些技术人员为了加快检测进度,在缺少有效监督的情况下,有时会出现盲样数量不够、重量不足的现象,这是对检测结果数据不负责任的行为,进而检测质量也得不到可靠保证。

2.4 其他现象问题

有时因为检测任务量比较大,或者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在对送检样品进行盲样制备时,还会存在基质选取不精准、样品分装后没有及时进行密封、盲样标签内容填写不完整、盲样制备原始记录填写不全、待测物浓度水平达不到要求等问题,造成食品快速检测结果不准确的不良影响。

3 盲样制备问题的对策探讨

所谓盲样检测,就是试验检测机构的试验检测人员在进行相关试验工作时,不知道样品的来源及相关信息,具体信息只有样品管理人员知道,而样品管理人员不得参与具体的试验检测工作,从而杜绝试验检测人员伪造数据等现象的发生,保证试验检测过程的科学、公正、公平和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3]。从保证盲样质量的角度出发,为打好食品快速检测样品的基础,检测机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强化技术人员管理

按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食品快速检测操作指南关于操作人员的相关条件,结合食品快速检测中盲样制备的技术规范要求,凡是参与食品快速检测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食品承检机构认定的相应的上岗操作资格,同时还要严格执行操作人员和审核人员不得是同一人等硬性规定。

食品样品制备是一项技术工作,制样人员应该掌握盲样制备的技术要求,熟悉不同种类食品制备工作的全流程,且具有检验检测理论知识基础和运用实际技术操作的能力。同时,盲样制备也是一项纪律性较强的工作,在盲样传递到检测人员手中时,像样品来源、浓度水平等可能影响检验结果公正性的信息,都应按照要求做好妥善处理。将这些要求执行到位,才能保障检验检测数据的准确度,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公正性。

3.2 加强快速检测环境设施的保障

良好的操作环境是盲样制备的外在条件,也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的重要前提。《食品快速检测操作指南》明确指出,开展食品快检的环境应保持整齐清洁,检测过程应避免不同样品之间的交叉污染。在全国各地不断推行“你送我检”食品快速检测便民服务活动时,面对人流量大、公共环境复杂的情况,抓好快速检测平台的搭建、加强检验检测工作环境设施的保障,是参与食品检测各方不可忽视的基础任务。

3.3 抓好盲样制备程序的执行

盲样制备是检验检测工作的前工序,这项技术工作是后续检测工作的基础。盲样制备人员要掌握盲样的技术要求、熟悉制备过程。首先,在食品基质选择上,要尽可能与待测样品接近或者相似,既可以根据目标分析理化特征选择食品基质,也可以根据待测样品理化特征选择食品基质。其次,应采用加标的方式制备盲样,既可以选择阴性样品加标,也可以选择阳性样品加标。在样品制备时,要严格按照干燥、粉碎和筛分、混合、过滤、稳定化、灭菌等流程进行操作。最后,应根据合适的缩分方法进行分样,每种盲样样品的重量和数量应该满足检测需要,再选择合适的容器进行分装、编号。其中,在容器选择上,要选取大小适当的容器,充分考虑样品的稳定性和贮存时间等因素,采取必要的防降解和防污染措施。

3.4 提高快速检测关键信息的透明度

样品制作的重点在于确保样品内部成分的均匀性[4]。按照要求,均匀性检验应该优先考虑参比方法,在所制备的样品中,随机选择10 个或10 个以上的盲样用于均匀性检验,对选择的每个盲样,要在重复条件下进行不少于2 次的检测。对于检测过程中发现的异常结果,在没有查明具体原因之前,不能剔除该盲样。稳定性检验是要从盲样中随机抽取不少于3 个的样品进行检验,且每个样品需要在相同条件下做不少于2次的检测。同时,稳定性检验的方法还应该与均匀性检验的方法保持一致。这些关系到快速检测结果质量的操作信息,应该通过一种合理的方式,在涉密范围外公开予以展现,让技术规范与要求从实验室的幕后走到老百姓的台前,让大众清晰地了解检测过程,以减少检测过程中步骤缺失、指标不够等“偷工减料”的现象,进一步提升市场监管部门在社会服务中的公信力。

3.5 注重工作中的互助和监督

每家食品承检机构,都会按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要求,制定一套本机构内部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这种体系文件,对食品检验检测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进行了直观、量化的规定和要求,在保证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完成质量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现场的快速检测工作没有食品承检机构独立实验室那样良好的工作环境,像“你送我检”这种进商超、进社区的服务活动,往往是直接面对老百姓。紧张的工作节奏和简陋的检测环境,会给技术人员带来一定的工作压力和难度,也会因此导致一些操作上的失误。所以,在现场进行快速检测的技术人员之间,既要相互配合,也要互相监督,按照食品承检机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的要求开展检测工作。在发现装载样品的容器不合理、盲样分装后没有及时密封、盲样数量和重量不足、样品标签不规范、样品制备原始记录缺失等问题时,彼此之间要及时提醒,并进行监督改正,以不断提高样品制备的工作质量,保证快速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类似于食品“你送我检”这种快速检测的便民服务活动,已经越来越贴近广大老百姓的生活,也逐步被纳入政府对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日常食品安全监管的考核任务当中。要想提升快速检测结果的公正性、精准性和有效性,作为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应从盲样制备环节加以改进。市场监管部门和食品承检机构应该群策群力,加速建立科学的快检产品评价体系及制度,积极制定快检相关的行业、国家标准[5],并对相关工作流程进行完善和规范,对检验检测人员进行指导监督和学习培训,以不断加强对检验检测环境硬件设备设施的配套保证,逐步提升社会关注的检测过程和指标项目的公开透明度,确保食品快速检测的质量效果和社会公信力,持续推进今后盲样制备工作向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公正化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盲样食品检验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两种方法同步检测大米粉质控样品、盲样中的铅、镉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食源性致病菌混合菌种的分离鉴定
混合质控菌种盲样的鉴定分析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食品造假必严惩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实验室病原菌检测能力的自我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