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式叉烧酥制作工艺技术改良
2023-08-13卢炳书
◎ 卢炳书
(广州黄埔华苑大酒店,广东 广州 510760)
1 广式叉烧酥的成型原理
1.1 酥皮
酥皮由面粉、白糖、油脂制作而成。其中,面粉含有蛋白质,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是构成面筋的主要成分,其具有延伸性、韧性、弹性、可塑性,吸水形成有筋韧性的面团;白糖可调节面团面筋的胀润度;油脂含相当比例的饱和脂肪酸,与面粉搓成有黏性的油心,制作过程中,利用脂肪分解,皮层有筋韧性,经多次堆叠制作成酥皮。
1.2 叉烧酥馅
五花叉烧和叉烧芡混合成叉烧馅,叉烧酥皮包入适量的叉烧馅成叉烧生胚,将其放入烤炉烘烤,在加温受热时,酥皮中的蛋白质、脂肪受高温作用产生物理变化而自然起发膨胀,从而成为人们喜爱的叉烧酥。
2 原材料作用
2.1 高筋面粉
高筋面粉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高、含麸量少,面筋质湿重高于26%,面团成形后面筋的生成率较高,面团内部组织坚韧,存气功能好。但用于叉烧酥皮制作时,在加温过程中,面筋的物理性作用会影响摺叠时面团的可塑性,导致叉烧酥皮在起发过程中受到影响,使酥皮收缩比较严重,难以达到松酥香化的品质要求。
2.2 低筋面粉
低筋面粉中的蛋白质含量比较低、含麸量高,面筋质湿重不低于22%,水分不超过12%,在面团形成后的胶黏性亦随之降低,使用低筋面粉搓制水皮筋韧性度也比较差,容易造成酥皮松散,层次不清。
2.3 中筋面粉
它是介于高筋面粉和低筋面粉之间的面粉,含麸量亦介于二者间,面筋质湿重是24%,便于加温成型。因此,在传统的叉烧酥皮制作中,多采用中筋面粉搓制水皮,成品既美观,又口感酥化,同时可以避免在加温成熟时水皮收缩的问题,也就不容易造成酥皮的层次不清。
2.4 油脂
在搓制酥心时,常选用猪板油和牛油对半比例。因为牛油具有良好的起酥性、稳定性以及吸收率。其中,起酥性关系到叉烧酥的酥松度和层次;稳定性关系到成品保持时间的长短,产品中的油脂是否容易氧化酸变。吸收率是人体对油脂吸收的程度和营养价值的大小。此外,牛油中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用牛油制作的酥皮成品香气纯正浓郁,色泽鲜明,口感酥松。酥皮加温成熟后,具有浓郁芳香的风味。但由于牛油是熔点比较低的油脂,给操作带来一定难度。而猪板油是由猪油提炼搅拌凝结而成的,细致匀滑。经过加工固化可提高猪油的熔点,其在温度比较高时,也不容易熔解,且带有韧性和拉力,故使用猪板油制作油心时,开酥操作变得相对容易。因此,制作酥皮时,宜采用猪板油和牛油对半比例进行制作,使其兼具酥松、甘香,又利于操作。
2.5 鸡蛋
在广式叉烧酥制作中,鸡蛋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质量好的鸡蛋含有的水分较少,胶黏性强,能提高叉烧酥皮的酥化度和香味。此外,好的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利于人体吸收,营养价值高。
2.6 白糖
白糖在广式叉烧酥中占有的分量不少,在酥皮中起到调味和着色的作用。糖分不用太多,否则会在加温时容易上色,造成外焦内不熟,影响质量。
3 工艺技术改进方法
工艺技术主要从改良原材料、调整配方,制作过程、工艺技术改良,规范生产流程3 个方面改进,以增加叉烧酥的口感[1]。
3.1 改良原材料、调整配方
叉烧酥的主要原料是:面粉、油脂、鸡蛋和白糖、五花叉烧等,原材料的好坏直接决定叉烧酥的成品质量。
3.1.1 面粉
面粉选用中筋面粉,中筋面粉是由高筋面粉和低筋面粉调整而成,比例约为8 ∶2,即高筋面粉400 g、低筋面粉100 g,若筋度过高会使成品收缩,筋度过低会使成品层次不分明、不酥松等。因此,选面粉除了筋度适合,还要新鲜、不霉变、不结块、色泽光亮、气味香醇,水分控制在12%~14.5%。
3.1.2 油脂
油脂要选用黄奶油、白牛油和猪油搭配,如果全用黄奶油,成品不够酥;如果全用猪油,不利于操作(开酥),且香度不够,也会影响酥层颜色,因而要3 种油脂搭配。
3.1.3 鸡蛋
鸡蛋要新鲜才有香味、胶黏性强、起发力大,质量不好的鸡蛋会影响成品的口感、香味、色泽。
3.1.4 白糖
白糖最好选用中粗粒、不结块干爽的白糖。糖的主要作用是使产品在加温受热过程中,着色效果更佳,质地更酥松,风味更佳,并起到调节甜味、增加产品胀润度、延缓产品老化的作用。
3.1.5 五花叉烧肉
五花叉烧肉要选用3 成肥肉、7 成瘦肉的猪肉烧出来为五花叉烧肉,若肥肉太多,脂肪过高;如果太瘦,会影响口感和香度。
3.1.6 调整配方:叉烧酥皮
(1)水皮:低筋面粉400 g、高筋面粉100 g、幼白糖100 g、鸡蛋黄80 g、黄奶油60 g、冰水220 g。
(2)油酥心:低筋面粉400 g、高筋面粉100 g、黄奶油400 g、白牛油300 g、猪油200 g。
(3)配料:五花叉烧肉 500 g、叉烧茨500 g、麻油10 g。
调整配方之后,水皮面团和油心面团的软硬度一致,便于开酥操作,成品的效果更酥松、层次更分明。
3.2 制作过程、工艺技术改良
3.2.1 做好水皮和油酥心的调制
水皮的调制:要求面团纯滑有适量的筋度,但不能筋度过强,使之在开酥展开时有更好的延伸性,在加温时有起发力;油酥心的搓制:必须将面粉与油心充分混合,并搓至纯滑、均匀,这样能增加酥心的拉力,使酥心更有粘连性,有利于开酥的操作,并使制品层次间隔均匀,否则会影响成品质量。
3.2.2 改变传统皮包油酥心的开酥法,采用油心包水皮和人工开酥法
传统水皮包油酥的开酥法,缺点是开酥时看不到油酥层的厚薄情况,甚至会出现结块的问题[2];机械开酥的缺点是开酥速度快,但水皮和油心必须少油少心,不能太软,所以开出来的酥皮成品口感硬、不松酥,成品质量难以保证[3]。经改良:①把开酥的手法改为油酥心包水皮的开酥法,既可以保证油酥层厚薄均匀,又容易控制油酥和水皮层的规格。②改为手工开酥,可以增加油酥心的油脂数量和水皮的水分,更容易控制酥层的层数,使成品更松酥香脆。③以前开酥的摺叠次数为“3 个3”成品的层酥偏粗,摺叠次数改为“4个3”之后,层次细而且均匀分明。
3.2.3 制作叉烧酥的操作间改良(调整)
一般的点心操作间是常温的,缺点是无法控制操作间的温度,温度过高油脂会溶解,造成酥层不分明[4];温度过低,油脂则会凝固,开酥时,油酥心层会结块,甚至出现裂块,造成成品质量差的情况。经改良:操作间装空调,这样就可以根据季节性的不同、温度不同,调整操作间的温度,以保证油脂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成品质量。
3.2.4 制作馅料的改良
传统叉烧酥馅料的叉烧肉是人工切,人工切的缺点是厚薄不均匀、粗细规格不一致,容易造成成品破裂;叉烧肉与叉烧茨相比,叉烧茨太多,会造成成品漏馅,难以保证质量。经改良:①五花叉烧肉改为机械切片机制作,既保持规格均匀,又容易控制规格大小、厚薄一致。②把叉烧肉片和叉烧茨的比例改为1 ∶1,合理的配比,使馅料的黏稠度适宜,加温时就不会漏馅,既能保证产品的感观,也能提高质量。
3.2.5 叉烧酥成型改良
传统的叉烧酥皮都是手工用菜刀切件,缺点是大小不均、效率低,且包馅料重量不一致、成品大小不均、漏馅[5]。经改良:①把菜刀换成专业切割酥皮的专用刀具,切出来的酥皮规格一致均匀。②包馅时,馅料定量分称叉烧馅,馅料一定要放中间,包酥口要扫上蛋清,加温不会裂开,包好后,要用手轻压两边,使两边的酥皮能够粘紧不会漏馅,再用刀修边使叉烧酥生坯更加美观、规格一致。③做好的生坯要放入保鲜柜(0~3 ℃)10 h 左右,让叉烧酥生坯松筋。
3.2.6 优化加温过程
加温过程是所有点心制作过程的重要环节,俗话说,“3 成成型制作7 成成型加温”,因而控制好加温的过程至关重要。过去,经常出现叉烧酥色泽不鲜明、口感不松酥的情况,主要是温度控制不当和时间不够造成。过去,一般用平炉面头200 ℃,尾火180 ℃,时间是15 min。经改良:①以前叉烧酥生胚扫蛋液是全鸡蛋液,现改良为全鸡蛋黄,而且要扫2 次蛋黄液,以保证成品色泽金黄。②温度调整为平炉的底头和面头都是220 ℃,时间为18 min,这样温度适合、时间够,烘烤出来的叉烧酥皮水分已烤干,可保证熟度和松酥度,色泽金黄美观。
3.3 规范叉烧酥流程
规范叉烧酥流程要掌握关键技术要点:①面粉的筋度要适合,水油皮与油酥心面团的软硬度要一致。②面块冷藏的硬度要适中,开酥要注意控制温度,若温度过高,油脂会溶解,造成酥皮层次不清。③开酥时皮的边角要整齐,厚度要均匀适中,酥皮切件、造型不能损伤层次。④包馅成形时,两边收口和底部要捏紧,不能露馅。⑤加温烘烤时,火候要适中,控制好时间。
4 结语
本次制作工艺技术改良,解决了制作叉烧酥成品经常出现色泽不鲜明、收缩破裂漏馅、皮层不松酥等技术难题,便于行业从业人员的操作,提高了叉烧酥成品的稳定性,可保证成品质量,为行业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