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三变”改革有效实现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

2023-08-13王明芬

中国农业会计 2023年13期
关键词:西昌市三变联合社

洪 巧 王明芬

(作者单位:1.西昌市长安街道办事处城乡统筹综合服务中心;2.西昌市安宁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一、西昌市农村“三变”改革基本情况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自2018 年3 月启动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经过艰苦努力历时一年多,于2019 年4 月全面完成全市37 个乡镇231 个行政村及1 778 个村民小组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继2018 年产权制度改革后,于2021 年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西昌市始终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推开”原则,2021 年在安宁镇、礼州镇、裕隆回族乡等乡镇开展20 个村级“三变”改革,2022 年3 月对20 个试点村进行检查验收,20 个试点村“三变”改革验收全部合格。通过“三变”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创新集体资产管理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途径。在新的历史时期,“三变”改革可以让更多的农民生产能力获得解放,更多的农民通过参与集体经济发展,在获取收益的同时,也为自己找到就业的价值。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使务工人员返乡回流,促使乡村向城镇一体化转化,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村人力资源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二、“三变”改革多种模式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一)“企业+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模式有效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该模式为,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以土地使用权入股企业,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按照股份比例分红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在入股时,要求企业在招工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招收本村劳动力,这样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题,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问题。例如:安宁镇三佰村“三变”改革模式,即“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模式,三佰村将2 hm2集体土地经营权和使用权入股通生公司,引进生通公司对葡萄进行深加工生产葡萄酒。在没有引进生通公司以前,鲜果采收后果园剩下的尾果、小果没有销售渠道,老百姓经常将尾果、小果偷偷倒入河中,既浪费资源、劳动力又污染环境。引进生通公司生产葡萄酒后,通生公司按程序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修建葡萄酒厂进行生产经营,三佰村按股分红既避免了市场风险,又稳定了收益,增加了集体收入。同时带动本村50 人就业,有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三佰村依托葡萄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延长产业链条,既解决了农户尾果、次果销售难、价格低的问题,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有效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该模式为,农户将农村承包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流转给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合作社再将土地经营权出租给农业企业建成基地,形成“有主导产业、有龙头带动、有产品品牌、有稳定市场”的现代农业发展布局[2]。企业在持续推进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的同时,培育壮大创新人才团队、营销人才队伍。龙头企业、合作社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开发就业岗位,开展技术培训,让农户掌握生产技能,参与产业管护经营,实现就地就近就业,获得稳定务工收益,从而有效实现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例如,安宁镇和平村引进苏贝尔现代农业公司建成万亩葡萄种植基地,公司对农民进行葡萄疏花疏果、抹芽、绑枝、喷药、施肥等农业技术培训,培养了葡萄疏花疏果熟练工100 人、抹芽工1 500 人、绑枝工300 人、市场销售员20人、喷药工50人、施肥工50人、葡萄包装工1 000人。共提供3 000 个就业岗位,解决了部分40 岁、50 岁等大龄外出务工困难群众就业问题,为40 岁、50 岁人员提供100 个就业岗位,有效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就近就地就业。

(三)党建引领模式有效实现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

该模式为,村党委牵头组织将辖区内各村民小组闲散资金和农户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入股村集体经济股份联合社由联合社创办实体经济。村党委书记兼任联合社理事长,聘请有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人员担任总经理,村民小组和农户按股分红。联合社用工方面首先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员就业,其次解决本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例如,西昌市礼州镇江管村经济股份联合社于2019 年3 月成立,村党委书记牵头将各村民小组闲散资金100 万、农户闲置资金150 万元入股,成立西昌市礼州镇江管村经济股份联合社,整合村委会资金和国家财政资金500 万元,修建冻库1 500 m2。当年获得50 万元纯利润,农户分红20 万元,30 万元用于扩大再生产。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10 人就业,剩余劳动力20 人就业。2020 年股份联合社下设劳务公司为西昌市各建设工地输出剩余劳动1 000人,为新疆、成都、上海、东莞、北京等地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1 500 人,有效实现了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

(四)盘活集体资产资源模式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就近就地就业

盘活集体资产资源模式分为两种:

一是盘活集体资产模式[3]。该模式为,充分利用闲置的村级小学和村委会创造价值。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人口的变化,以及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和人民群众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许多家长希望将子女送到教育质量更好的乡镇中心校和城市小学学习,造成农村小学生源不足,从而形成农村小学资产闲置浪费。为有效解决农村小学资产的闲置浪费问题,村集体经济股份联合社出租村级小学用以办幼儿园,或出租给农村实用技术学校办培训班,既解决了学校资产的浪费,又解决了农村学期教育问题和现代职业农民就近就地培训的问题。例如,西昌市安宁镇小桥村股份合作联合社,自2022 年1 月开始多次与教育局沟通,将闲置多年的小桥村小学一半出租给幼儿师范专科毕业的洪萍创建小桥村幼儿园,预计秋季招收托儿班60 人两个班,小班90 人3 个班,学前班20 人一个班,解决本村学期教育专业毕业大学生10人就业和本村剩余劳动力12 人就业。另一半出租给新东方职业技术学校,预计每年举办厨师班、电焊班、钳工班等多种技能培训班,为农村培养高技能人才1 000 人,有效解决农村人力资源就近就地问题提升劳动技能,为高质量劳务输出创造条件。2021 年,西昌市实行村级行政区划调整,即撤村并组,将3 000 人以下的小村撤销,合并成3 000 人以上的大村,将300 人以下的村民小组撤销,合并成300 人以上的大组。撤村并组后部分村委会活动室闲置浪费,为有效解决部分村委会活动室的闲置浪费问题,村集体经济股份联合社将闲置的村委会活动室一部分出租给物流公司做仓储库房,一部分改造成冻库作为集体经济股份联合社的产业,既解决了集体资产的闲置浪费,又解决了物流公司和发展集体经济的建设用地问题。例如,西昌市安宁镇民运村由原来的民运村、杨家村、顺河村合并成现在的民运村,合并后原杨家村、顺河村村委会活动室闲置,2022 年西昌市民运村集体经济股份联合社将原杨家村村委会改造成冻库发展集体经济,2022 年有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100 人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将原顺河村村委会出租给顺丰物流公司做仓储库房,2022 年实现当地剩余劳动力50 人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二是盘活资源模式。该模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各村民小组将未承包到户的“四荒地”按份折股量化到户,农户按股份获得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另一种是村民小组以组为单位,将集体“四荒地”入股村集体股份联合社,联合社将土地按面积折股量化到组,各村民小组按股份分红。村集体经济股份联合社将土地集中承包给有经营能力的农业企业,盘活集体“四荒地”资源,增加集体收入。例如,西昌市安宁镇柏枝树股份经济合作社,2020 年通过“三变”改革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将10 hm2荒地出租给西昌市益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修建有机肥厂生产有机肥,免费上门回收废弃的葡萄秸秆、玉米秸秆等农作物秸秆,并加工成有机肥,既解决了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又为农户提供了质优价廉的有机肥。该厂提供就业岗位150 个,有效实现当地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又如,西昌市樟木箐镇李家沟村经济股份联合社发展模式就属于第二种模式。由于缺少资金,李家沟村全村共有集体荒山1 000 hm2,一直闲置没有产生经济效益,2019 年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时,李家沟村借助改革契机将1 000 hm2荒山以组为单位,按土地面积折股量化到组,各组按股份分红,联合社将分散在各组的荒山,以每年每666.67 m250 元的价格承包给西昌市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种植梧桐树。公司在种树、树木看护管理等工作中,招收本村劳动力实现1 500 名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公司将对梧桐树产品进一步开发利用,将提供1 500 个就业岗位,有效实现农村人力资源长期稳定就业。

(五)乡村旅游模式有效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就近就地就业

该模式为村级股份经济联合社整合各项财政资金。如,乡村人居环境治理资金、乡村振兴资金、农村风貌打造资金,集中打造集大型蔬果基地、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亲子体验、农夫网站、餐饮采摘于一体的观光农业,利用撤村并社闲置的旧村委会改造成农家乐和民宿。将各项财政资金和闲置的旧村委会折股量化到全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户为单位颁发股权证,农户按股分红。例如,西昌市安宁镇凤凰村股份经济联合社,于2020 年利用乡村人居环境治理资金、农村风貌打造资金1 500 万元实施农村基础设施设备改造、风貌提升打造葡萄长廊。2021 年利用乡村振兴资金150 万元,将并村后闲置的民源村村委会改造升级,打造出如今的味园。开发就业岗位150 个,聘用农户到基地、农家乐和民宿务工,有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六)特色种植税收奖励返还模式有效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就近就地就业

该模式为,村“两委”引导群众种植烟叶等特色经济作物,乡、镇政府将实现税收总量的20%作为奖励,形成植烟村的集体经济收益。农户种植烟叶等特色经济作物,从而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如西昌市琅环镇小沟村、麻棚村,分别发展100 hm2、133.33 hm2的烟叶种植,村集体可获得烟叶种植税收奖励10 万元和15 万元,小沟村、麻棚村分别实现150 人、200 人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七)生产服务模式有效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就近就地就业

该模式为,围绕村域产业化经营,创办多种形式的村级经营性服务实体,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农业机械、病虫害防治、技术咨询等服务[4],或开展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中介服务,或兴办农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通过开展购销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有效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就近就地就业。例如,西昌市安宁镇康宁村领办劳务专业合作社及建造配套设施项目,安宁镇康宁村位于城乡接合部,村内房产出租现象十分普遍,大量新居民涌入村中,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较为突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卫生和管理问题,康宁村以省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为契机,成立劳务专业合作社,提供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等服务。劳务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59 万元,村规范经济联合社投资100.8 万元,占股20%。项目总投资702.8 万元,由村合作社建造一幢8 间四层楼的生产管理用房,占地面积约600 m2,建筑面积约1 800 m2,同时购买相应机械设备,建造配套设施。劳务专业合作社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实行“路长制”与“河长制”包干,明确每位保洁员的责任区域和工作要求,实现村内自我保洁、自我管理。自2021 年1 月1 日起,村合作社将建好的管理用房租赁给劳务专业合作社,累计收益116.48 万元;劳务专业合作社通过承接物业管理、小区道路保洁、绿化养护等服务,实现年创收200 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50 个,有效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三、多措并举促进“三变”改革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常抓不懈[5]。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三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为“三变”改革提供人才支撑。通过以上措施让“三变”改革在农村落地生根促进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

猜你喜欢

西昌市三变联合社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食品安全治理的法治基础与法律完善
——评《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
血吸虫病消除达标验收档案资料整理要点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贵州黄平县:“三变”改革激发产业活力
贵阳城乡“三变”了不得
四川西昌邛海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及成效分析
三角恒等变换之“三变”
西昌市城镇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