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西昌邛海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及成效分析

2017-04-06陈开伟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西昌市湿地公园成效

[摘要]:通过对西昌邛海国家湿地公园工程建设进行调研和成效分析,作为我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邛海湿地公园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是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通过邛海湿地公园1-6期工程建设,邛海生态环境得到较大修复,水质得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保护了城市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品牌形象,为西昌建设现代生态田园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湿地公园;建设;成效;邛海;西昌市;四川省

1、 前言

湿地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作为水陆过渡地带,湿地在环境美化、水质净化、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是森林、海洋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西昌邛海湿地作为我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其建设、保护、管理及功能定位直接影响长江上游湿地资源的保护和西昌市的可持续发展,对西部地区生态保护起着示范作用[1]。近年来,西昌市以保护湿地资源和恢复湿地生态功能为宗旨,以湿地公园建设为抓手,加强邛海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筑上江上游生态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 邛海湿地保护与西昌城市建设的关系

作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中心城市,西昌市在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将“繁荣开放文明秀美的现代生态田园城市”作为西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如何凸显城市特色、彰显城市魅力和体现现代生态田园特征,西昌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围绕邛海大做文章,加快推进邛海湿地恢复建设,切实改善邛海生态环境质量,高标准编制邛海湿地公园建设规划,规划注重生态和谐,突出以人为本,体现“自然、生态、和谐”这一主题。

3 、 邛海国家湿地公园基本情况

西昌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安宁河谷流域中段,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幅员面积2655 km2,总人口75万。拥有邛海泸山、螺髻山、卫星发射基地等风景名胜区,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川滇旅游黄金线上的重要节点,西昌荣获中国十大最美古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称号。西昌邛海古称邛池,距市中心约5m,湖泊周长35m,平均水深14m,最大水深34m,总容积3×108m3,是四川省独自拥有的第一大天然淡水湖,也是西昌城区40多万群众的饮用水源地。

上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由于重经济建设,轻生态保护,对邛海进行过度开发,实施了围海造田、围海造塘、填海造房,导致近三分之二的湖滨湿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邛海生态环境变得十分脆弱,邛海水质从Ⅱ类降至Ⅲ类,西昌城市饮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痛定思痛,凉山州、西昌市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邛海保护对西昌可持续发展,打造现代生态田园城市,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大意义,在四川省、凉山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国家林业局、四川省林业厅、凉山州林业局从项目和资金给予倾斜,西昌市以创建国家湿地公园为抓手,举州市之力,大力实施邛海湿地生态保护工程。

邛海湿地保护工程分六期进行建设,从2008年开始规划,2009年起步建设,历时近6年时间,持续投入近50亿元,建成湿地面积1333.3hm2。2014年,邛海湿地公园被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全国21个“重点建设国家湿地公园”之一。邛海湿地是西南地区特有的封闭与半封闭湿地,是邛泸国家AAAA级景区核心组成部分,物种资源丰富,被誉为“植物王国”和“动物天堂”,获得“中国最佳野生鸟类观赏地”、“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四川省十大最佳资源保护点”等荣誉称号。

4、 邛海湿地公园建设举措

4.1 坚持“三退三还”,切实抓好移民搬迁

一是实施“三退三还”,推动湿地恢复工程建设。在湿地恢复过程中,西昌市以水源地保护、污染系统治理以及流域环境综合治理为主要手段,实施退耕还湿、退塘还湿、退房还湿的“三退三还”工程,完成了环邛海湖滨带30km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最大限度恢复了湖泊湿地水域。二是实施生态搬迁。坚持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与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相结合、与基础设施配套相结合的“三个结合”指导思想,对规划区内居民实施生态搬迁,高标准补偿安置,共搬迁安置四乡一镇村民9000余户,3.8万余人。

4.2 做到“四个完善”,提升湿地公园基础设施

一是完善湿地路网建设。截止2016年底,邛海湿地公园道路总里程为92.4km,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81.3km;自行车游道增加了25.9km,覆盖整个邛海湿地;步行道增加了48.6km,木栈道总增加量了6.8km,已形成环邛海湖景区旅游道路。二是完善水、电、通讯、网络等基础配套设施,配备电动环保观光车100余辆;设有游客服务中心一个、游客接待服务点8个;在邛海宾馆、湿地三期、湿地四期修建了多个码头;在老海亭、海门渔村、月亮湾布置了多处专用餐饮服务设施。三是完善景区服务设施。在湿地景区内,设计和安装了各类解说和旅游标识、植物科普標牌600余个,设立多语种全景图。已建成投入使用环保厕所50个,并配套完善了垃圾桶、环卫车等卫生设施;在动物通道、交通道、骑行道和步行道设置引导指示牌。四是完善湿地科普宣传设施。建成占地面积2818m2的邛海湿地宣教中心、图片影像展厅、鸟类观测站、观鸟屋等室内科普场馆;室外设立了6个鸟类观察点和水生动植物观测区。围绕邛海传统旅游热点,打造了月色风情小镇、月亮湾、青龙滩等邛海八大旅游景点。

4.3 实施“五大工程”,全面改善湿地生态环境

一是对邛海流域进行生态恢复治理,整合工程项目,开展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邛海周边可视范围植被恢复工程,累计实施人工造林6666.7hm2,封山育林4133.3hm2,通过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邛海流域林地达到25333.3 hm2。二是实施入湖河流治理。综合治理东河、西河、海河、鹅掌河、小箐河、官坝河等邛海入湖主要河流,治理水土流失307km2。三是实施邛海截污治污工程。邛海沿岸建成46km的截污管网,建成日处理20000t污水和500000t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各一座,建成西昌市民族中学、川兴中学、俊波中学、月亮湾景点、小渔村景区、青龙寺景点独立污水处理设施,在环湖五乡一镇建垃圾池150余座,消除了周边生产生活污水对湖区的威胁。四是实施净水工程。过去由于邛海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浮莲、水白菜等大量滋生,每年打捞水葫莲、水白菜约10000t,各类垃圾约1000t。通过工程建设,在原有池塘沼泽基础上人工种植17种、500余万株水生植物,恢复邛海水生植被533.3hm2,从而改善邛海水体质量,净化水质,恢复水体生态功能,为水鸟及其他野生动物提供食物来源和栖居场所。五是实施生态农业示范工程。恢复湖泊湿地水域和其它湖滨带湿地生态景观1067 hm2,恢复生态河堤30km;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消除农业对邛海的面源污染,推行生态养殖模式,切实抓好邛海水域周边畜禽污染养殖场关停退养,同时推行洁水健康养殖、集约生态养殖等生态养殖模式,恢复邛海水环境健康,成为四川省最大的天然渔场。2016年全年,邛海流域地表水质量达到Ⅱ类标准,邛海周边环境空气质量达到Ⅰ类标准。

4.4 做实“两项保障”,有效推动景区日常管理

一是坚持立法保护。在保护邛海的工作中,凉山州充分利用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立法权限,1997年经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出台了全国少数民族地區第一部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凉山州邛海保护条例》,为西昌市保护邛海流域生态环境提供了法律依据。后又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使邛海保护、建设、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二是完善机构保障。2014年,凉山州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西昌市邛海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具体负责湿地公园管理工作。

5、 邛海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效

5.1 生态效益

通过1-6期湿地恢复建设,邛海流域植被覆盖指数从1989年的38.2%增加到2016年的45.8%,其中邛海周边林草覆盖率达到92%,水域面积恢复到34km2,水域面积广,成为四川省水上运动和训练基地。邛海湿地丰富的植物群落,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和空气中粉尘,并放出氧气,有效调节大气组分和净化空气、吸附金属离子和有害物质。邛海湿地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鸟类、鱼类、两栖类动物等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另外,邛海湿地水分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汽,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有效调节西昌局部小气候。经长期监测,邛海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湖水水质稳定在Ⅱ类,空气质量和噪音监测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有效缓解城市“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邛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和保护。目前,邛海湿地公园及其周边区域鸟类有27种,分属7目8种;维管植物有105科238属366种,鱼类有20种,分属5目8科20属,其中邛海红鮊、邛海白鱼和邛海鲤3种鱼为邛海特有种[2]。

5.2 社会效益

邛海湿地丰富的动植物群落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通过精心打造集居住、旅游、商务功能为一体的拆迁安置小区,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群众就业和生活水平。邛海湿地公园为生态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经营摊位500余个,切实妥善解决好群众的就业和发展问题。邛海湿地公园成功打造为以自然生态为基础,以人文生态为精髓,以旅游生态为载体,以湿地展示和科普研究为特色的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度假、学习科普知识的理想场所。通过深入推进邛海湿地研究,旅游休闲等产业的发展带动,让更多的人了解邛海湿地,了解西昌。随着全市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和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西昌正逐渐成为全国最佳的康养圣地。

5.3 经济效益

邛海湿地有着极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其中莲、藕、菱、芡及鱼、虾、贝、藻类等是富有营养的副食品,为西昌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和经济收入。优质的邛海水资源,为西昌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生产生活用水。依托邛海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西昌城市品牌效应凸显,邛海景区影响力日益增大,来西昌旅游的游客也明显增加,2016年实现旅游收入150亿元,其中乡村旅游643万人次,旅游收入8.24亿元,接待游客达到3000万人次。

6 结语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从区位优势来讲,做好邛海湿地恢复与保护工作,对维护西昌乃至西部地区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邛海湿地保护[4]。

[参考文献]:

[1]唐铭,郭浩磊.兰州银滩湿地公园现状评价与保护对策.安徽农业科学[J].2010(2):1015-1017,1035

[2]陈开伟.四川西昌市邛海湿地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安徽农业科学[J].2012(28):13969-13970,14030

[3]勒勇超,罗建武,等.内蒙古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成效.环境科学研究[J].2015(9):1424-1429

[4]杨朝飞.中国湿地现状及其保护对策.中国环境科学[J].1995(6):407-412

猜你喜欢

西昌市湿地公园成效
西昌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
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实践
西昌市棚中棚早春黄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西昌市城镇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