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欣赏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2023-08-13李海崇

新课程 2023年11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课堂教学

文| 李海崇

欣赏教育可以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并不断发掘他们的学习潜力,使学生可以更富有表现力、更积极地思考,充分展现其个性,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欣赏教育符合语文学科的人文特征,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判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欣赏教育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学校互动。欣赏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还提高了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运用鼓励语言,激活学生思维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欣赏教育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它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满足学生心理需求,鼓励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写作和阅读是初中语文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欣赏教育,设置一些开放性话题,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就像网络上所说的“雪化了是春天”这句话,如果碰到欣赏它的教师,认为这是一首非常美丽的诗;如果遇到了认死理的教师,认为雪变成了春天,这个句子中有语法错误。为此,教师不应在写作中给学生太多的“要求”或“提示”,而要设置开放性话题,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并在观察中进行思考,创新表达形式。同时,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写作活动,每一次的写作都是学生尽心完成的,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写作成果,即使是一篇不完美的作品,也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基础,表达了他们最真挚的感情。

初中写作在批阅时要注意方式的创新,“面批”是主要的方式,教师在帮助学生修改文章时,多运用鼓励性语言,让学生觉得他们的文章仍然有价值,并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教师在提出写作主题时,也必须遵循开放性原则,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就像“我的世界离不开你”这个作文题目一样,这是一个针对青少年的话题,看到题目中的“你”,似乎觉得意义太狭隘,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你”可以是人、物或精神力量,这样,学生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一些学生把“你”看为参与者,标题是“竞争就是进步”,教师应及时评价和表扬。

二、借助欣赏教育,提高学习自信

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欣赏教育,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也可以使学生愿意以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学习内容,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好的成绩,语文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并找到鼓励学生热爱语文的切入点。课堂上,教师不应该简单地把学生分为“好、一般和差”几个等级,随便给他们戴上“语文素养低”的帽子。教师应该花一些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找出他们的优点,尤其是那些语文学习不够积极的学生,经常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不喜欢学习语文的原因,进而帮助他们喜欢上语文课,找到学习语文的方法。语文学习没有技巧,只有方法的不同。有些学生不敢在语文课上大声阅读,也不愿意主动回答教师的问题。因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应侧重于非智力因素,借助欣赏教育,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比如,教学《夏日》这首诗歌时,笔者首先带领学生通读全诗,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诗的内容。这时有一名学生站起来想回答,可是因其语言能力相对较弱,几乎没有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他站在座位上吐辞不清,班上几名学生嘲笑他,他羞得低下了头。此时,我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这名学生的回答就此结束,可能会给他造成一定的心理阴影,于是我有意识地给了他一次机会,因为他是一位艺术生,有美术天赋,我让他课后用绘画来展示诗歌的内容。课后作业完成后,我发现这名学生很好地展示了诗中描述的情境。我非常惊叹他的想法和他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并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了他的这幅作品,大家都流露出欣赏和赞美的目光,一下子帮他找回了自信心。我继续鼓励其他学生,通过文字写出画作的内容,全班学生用语言更好地描述了这首诗歌。因此,我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即使是劣势,换角度去看待,它也可能会改变学生的看法。因此,语文教师不应该只注重教材,而要多了解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爱好,欣赏学生,发现优点,鼓励他们热爱语文学习。

三、设计实践活动,促进个性发展

欣赏教育是我国新课程改革提出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它与传统教育方法存在着较大差异。欣赏教育是以教师的欣赏与鼓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学校产生认同感,并通过与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教学目的。但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却对学生语文学习方面存在较大的误区,这也是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成绩不佳的主要原因。

基于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欣赏教育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避免单调、重复和机械的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双减”内涵,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此教师应优化教学模式,将“欣赏教育”作为全新的教学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创新学习。课堂中,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更多;教师成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导师”,设计学生更喜欢的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让不爱发言的文静女生,变得活跃起来,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活动中发现学生的个性,更多地表扬、激励学生,拉近学生的心理距离。常见的语文实践活动有讲座、诗歌朗诵、文化知识竞赛等。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行为,给予他们更高的评价和赞赏,让他们有自我展示的冲动,在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立足学生发展,鼓励多元解读

初中学生心理特征明显,他们处于敏感的青少年时期,自尊心很强。他们担心自己的“不完美”表现会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嘲笑。教师要充分地了解他们的这种心理,并用爱心和耐心引导学生阅读,借助多元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文章,学会反思,形成自己的观点。凡是学生自己的见解,教师应该表扬。所谓“读者不同,见解不同”。学习语文应该是“人性化”的百家争鸣,教科书只是一个例子,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阅读感受,关注学生的个性,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然而,在平常的语文学习中,一些学生由于缺乏阅读技能,对阅读不感兴趣。即使是课文,许多学生也没有认真阅读。在阅读不达标的情况下,教师经常直接向学生“复制”教参解读。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语言专注力和阅读水平,仍然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欣赏教育,用赞美的语言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所需,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着积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特长,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主要的教学内容,也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能力,通过阅读培养丰富的语言感知力,这是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

多元解读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学会思考。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经典作品,使学生能够通过优美的文字传达的信息,享受文章的“真善美”,使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受到熏陶、情感得到感染。如《春》(朱自清)就是学生喜欢的一篇美文,字里行间给人一种非常温暖的感觉。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让他们找出“文本中的春天”。教师可以使用课堂问答的形式激活课堂氛围,随机选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并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进行表述,此时每一个学生会有自己不同的答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该赞扬学生的独特见解和创新意识。

五、借助欣赏教育,促进教学相长

《学记》指出:“教学相长也。”这是自古以来对教育规律的深刻认识,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潮流。欣赏教育是新时期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型教学理念,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变革,是以欣赏和尊重为核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树立自信、自尊。“欣赏”的基础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手段则主要依靠“欣赏”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欣赏教育,把欣赏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欣赏教育为契机,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在快乐中学习语文知识。

(一)教师要树立“三心”意识

赞赏是激励学生的有力武器,但赞赏不等于表扬,赞美不等于奉承,欣赏也不是溺爱。教师要有“三心”:耐心、细心、爱心。因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教师要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对他们进行欣赏和肯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使他们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样他们才能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进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表扬和肯定时要因人而异。

1.要注意对后进生进行表扬

后进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一类特殊群体。他们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差。在课堂教学中对他们的学习也要特别关注,可以通过开小课等形式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教师能及时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体验学习的乐趣。

2.要注意表扬行为的价值

教师在表扬学生时要把握好时机,尽可能地将表扬与鼓励结合起来。比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合适的时机表扬学生;也可以在一些特定的事件中去肯定他们;还可以让学生写写对自己的评价等。教师在表扬时要关注学生个人及集体的荣誉和进步,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动力。

(二)教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平等、民主,这样才能和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学生才会把教师当作自己的朋友,愿意倾诉心里话。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用好自己的“耳朵”和“眼睛”,让学生觉得你是一个有水平、有能力的人。教师在课堂上要多使用鼓励性语言,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教师总是批评学生,会给学生心理上带来沉重的打击,久而久之就会失去自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对学生进行评价,要尊重每个学生,关心他们。教师要把课堂交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充分地展示自己。

六、结语

欣赏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让学生认识到成功是对学习产生动力的源泉。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欣赏教育理念,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生对语文的兴趣,增强初中生对语文课程的自信,达到促进初中生语文综合素质发展的目的。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欣赏教育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新时代背景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欣赏教育,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语文教师必须立足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初中生的心理特征,运用欣赏教育策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欣赏教育意味着承认学生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实现他们的抱负,这是所有学生的心理需求。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敏感期,教师需要照顾他们的自尊,多与他们沟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为此,教师应该组织丰富的语文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思维,展示他们的个性,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