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妨多点三“新”二“异”
2023-08-13徐兆宏
文| 徐兆宏
时代之变需要教育随机应变,在“双减”政策落地快两年的背景下,教育部发布文件要求从2024 年开始,实行区域全省统一中考,命题要求将与高考接轨,指向立德树人。2022 年4 月颁布实施的义务教育段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明确将学生核心素养纳入新课程学习体系,一个“素养”时代的到来,必将引起教育的巨大“震动”。
面对“双减”新背景、“全省统一”新中考、2022 版“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的阵阵来袭,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如果仍因循守旧,“旧瓶装新水”,势必会导致水土不服,教育的“水”与“瓶”矛盾凸显,“高耗低效”也就在所难免。
笔者以为,我们必须把握时代脉搏,抢占三“新”大好机遇与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之契机,做到二“异”。
从课程实施的角度,笔者呼吁课堂多点“奇光异彩”之态,多尊重个体独特生命的形成,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人文呵护,呼吸到更多学习自由的清新空气,创设师生真情流露的课程资源大情境,整体设计激发师生精神生命的主题大单元,使我们的课堂呈现出生命个体的多样态,在春夏温婉热情中绽放最绚丽的色彩,在秋冬严寒中彰显最耀眼的光芒。因为,只有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才能燃起生命之火,迸发生命之力,让师生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个性得以发展,灵性得以飞扬。学生为乐知而知,为乐学而学,为乐做而做,教师才为会教而教,为善教而强,为从教而荣。
从评价多元的角度,笔者呼吁教学评多点“异曲同工”之妙。中考学业水平考试以考查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为目标。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充分体现基于核心素养的命题导向与立意,正确处理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任务、情境之间的关系,有效测评学生的学业成就,落实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要求。从这个意义出发,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正向的积极评价机制,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学生“知识丰盈、素养涵育、‘三观’纯正”趋于有机统一,使课堂、作业以及考试成为学生施展个性才华的生命载体,尽显异曲同工之妙。
教育多一点三“新”二“异”,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才更精准,正如郭思乐教授曾提出的:教师应成为学生生命的“牧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为孩子找到“水草丰盈之处”,组织保护好我们的“羊群”,退一旁,远远欣赏可爱的“羊们”自由吃草、快乐成长的过程,即使我们再“闲”,我们也是个优秀的“牧”者。
其实,教育的三“新”二“异”并非那个做事不太专心、专注的“三心二意”,而是一种对当代教育不忘初心、勇担使命的最新诠释。这是对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这个重大时代命题最切合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