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探究
2023-08-13王志军贾晓惠
文| 王志军 贾晓惠
高中地理包含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的内容,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目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融入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断增强高中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
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是新课改的要求,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并以此为依据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探究,以促进自身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
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地协调发展观念。该观念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产生积极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在今后面临问题时提供一定的解决思路和方案。二是综合思维。综合思维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思维能力,而地理学科本身就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因此,学生能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思维,从而既充分掌握教材中所呈现的知识,又能跳出教材的框架,按照自己的个性化与综合思维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整合,同时拓展思维,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二、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融入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一)改变高中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
目前,许多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采用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查和巩固,但过分注重提问数量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学生的听课节奏,导致课堂教学秩序混乱。而地理核心素养的融入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拓展了高中地理教学的深度。
(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1.增强学生的地域认知能力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过分重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忽略了地理学科背后所蕴含的重要价值,也并未站在全局视角对这些知识进行分析。长期受此种片面观念的影响,学生很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丧失对地域的有效认知。
2.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学生要想丰富地理知识储备,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任何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因此,教师和学生应积极加入地理实践活动中,推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地理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地理教师应在正式教学前,根据教学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制订教学目标,以确保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够紧紧围绕该目标展开,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在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中做好充分的准备,找寻本节课的切入点,使地理知识由点到线、由点到面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对这些复杂知识的接受程度,确保高中地理课堂的高效运转。
比如,在教学“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时,教师可抓住贯穿本章节的线索———区域协调展开,并以此为根据思考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问题,找寻其中的关联节点,并对分散的教学内容进行串联整合处理,最后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作用、意义与实际影响。除此之外,为了在此过程中体现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高中地理教师还应根据三维教学目标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尽可能对章节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和利用。
(二)生活化教学法
1.积极营造生活化的地理课堂氛围
高中地理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尽可能将传统教学思维转变过来,改变单一的地理教学方式,从真正意义上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例如,在讲解“全球气候变化”时,教师可先收集日常生活中有关天气与人类活动的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从而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除此之外,高中地理教师还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多留意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地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与地理学习进行有效结合,在生活中学习相应的知识。
2.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利用生活资源作为教学补充和支撑。这里所说的生活资源指的是与地理有关的各种生活现象和相关信息,除了地理教师的个人生活经验外,还包括生活中常见的各类乡土资源。比如,在讲解“地球上的水”时,高中地理教师可组织学生对当地的水资源进行抽样调查。如若条件不允许,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在网上查找当地水资源的现实状况,必要时还可与所在地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并将其一起作为日常教学资源,使学生在了解当地水资源状况的同时,对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形成一定的认识。
除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辅助日常教学工作,高中地理教师还可立足教材,对其内容进行深度挖掘。比如,教师可通过阅读《高中地理教学参考》等辅导用书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建立地理教学资源库。例如,在讲解“旅游地理”的知识时,教师除了向学生介绍课本上的知识以外,还可以向学生展示我国各地旅游景点的照片,如当地的特色美食、风俗习惯、个性化产业等。学生会在真实资料与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述中增强对我国其他城市或地区知识的理解。
3.布置贴近生活的课后作业
生活化教学的最后一环是布置生活化作业。教师在结束日常教学活动后,应调整和创新作业布置形式,除了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以外,还应尝试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比如,在布置与“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相关的作业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我国的“三农”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进行合理设想。这种具有个性化与创造性的作业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还能突出生活化教学的应用价值,促进学生和教师各方面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三)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地理学科的包容性较强,每个学生对该学科都有不同的理解,因此,若只使用同一种思维和模式进行教学,很可能会引发学生的不满,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水平和核心素养的下降。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适当鼓励学生,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对相关知识进行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比如,在讲解“城市与城市化”时,教师可先用事先收集到的优质教学资料来制作教学课件。为了充分发挥这些教学材料的重要价值,教师还应对这些课件进行规范化处理与应用。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中,教师可利用在图片中加入文字解释的方法对教学材料进行规范,以一种浅显易懂的方式将枯燥、死板的内容准确传授给学生。
对重点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学课件,并通过数字化平台发送给教师。教师在对班级学生制作的课件进行查阅后,可以选出优秀作品在课堂上使用。使用学生的课件进行教学,能让学生自主将琐碎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从真正意义上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案例教学法的合理应用
1.对教学案例进行合理选择
通常情况下,高中地理教师获取相应教学资源和案例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分别是从已有的教材中进行案例挖掘、通过互联网或相关文献书籍查阅资料、借助自身教学和生活经验的力量。在挑选和修改地理教学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选择教学价值高且趣味性较强的案例,这样才能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对其进行相应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做好角色转变,尽快从传统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这种课堂角色的转换也是案例教学法区别于其他教学法的最明显特征。教学案例的质量会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和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产生直接影响。一个好的案例不仅能反映客观事实,还能对地理知识进行精确阐述。高中地理教师在对教学案例进行选择和使用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优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教学案例。这种类型的案例往往经过了长期的教学考验,因此蕴含了大量的地理学科知识,更易被学生所接受。教师也能利用这些经典教学案例把握课堂,从而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2)利用教学案例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比如,在讲解“人口的变化”相关知识时,就可为学生介绍“闯关东”“巴黎温州城”等事例。通常情况下,教师都会以举例论证的方式向学生描述,这种方式稍显单调,学生很可能无法完全了解。因此,教师可适当对其内容进行扩充,融入历史背景,人口变动的时间和地点、变动后的影响等,以此为基础来增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3)将教学工作重点转移到如何利用案例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上。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案例的个性化和实践性特征,在确定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讨论,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与主题探究的结合
为了确保学科教学和核心素养教学均能取得一定的成效,教师还可结合使用案例教学法和主题探究法。比如,在“地球上的大气”章节的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主题探究的方式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
首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世界气温变化图表,并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同时介绍等温线等图中所呈现的重要元素,在脑海中调取相关知识,明确“从整体到局部”和“从大到小”读图原则的真正含义。待学生观察完毕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对“全球温差的分布规律和产生原因”进行讨论。其次,高中地理教师可继续向学生抛出“若气温开始上升,目前我们所在的地区气温会经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南北极的温度是否存在差别”等问题。最后,为了尽可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合能力,教师可借此机会与学生一起讨论温室效应、洋流与气候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从而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五)定期开展探究性地理实践活动
高中地理教师应明确要想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学科成绩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提高,仅仅依靠教材所呈现的知识是完全不够的,若长期将视野局限在教材中,只会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形成阻碍。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在不耽误正常教学进度的前提下,在班级内定期开展探究性地理实践活动,将学生带出教室,到户外感受地理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高中地理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必修教材中的知识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相较于必修课程来说,选修课程的学习压力和负担较轻。因此,教师可从选修教材入手,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比如,在讲解高中地理选修1“宇宙与地球”时,教师就可将户外实践活动安排在周末,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带领其到当地的天文博物馆或气象局进行参观,这样能使复杂的地理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打破地理学科以往在学生脑海中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迫切需要一个放松的出口,因此,在进行户外实践活动时很可能忘记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此时教师应及时通过提问等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效率。
综上所述,在地理课堂中融入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在大大提高学生地理学科成绩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中地理教师应不断在日常教学中找寻教学突破口,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教学,并创新教学模式,有效引导学生对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