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力的集装箱,素养的大熔炉
——探究论述题对“教学评一体化”落实的推进作用

2023-08-12杨崇广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3年4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文化发展

杨崇广 赵 晔

(1.北京朝阳凯文学校普高部;2.安徽省泗县第一中学)

论述题又称为论证题、小论文试题,它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新课改背景下出现的大分值试题,被称为“能力的集装箱”“核心素养大熔炉”。一道论述题可以综合考查学生的描述、阐释、论证等多种能力,体现出对地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等多个核心素养的考查。对地理逻辑思维、综合思维、论证能力要求高,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意志品质都有很好的考查,是命题改革重要的方向之一,在落实“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方面意义重大。2022年高考真题中,北京市等级考和山东省等级考的“压轴题”就是论述题。试题出来之后,反响良好,预计在接下来的高考中论述题会得到快速推广。

论述题对教学评的引导是多方面的:论述题在材料的呈现上多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呈现,情境新颖、开放,引导教学方式、方法变革的方向;问题设计往往是要求“结合案例”,体现地理知识、原理的应用性,应用地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或学习探究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地理教学要贴近生产、生活,交给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设问的角度往往具有较高的概括性、综合性,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综合思维能力,引导地理教学的方式要有现代性,例如,它对项目式学习、深度学习有很强的引导作用;问题多为“顶层”问题,引导地理教学要注重学科思想、观念的引领,例如,它渗透着对大概念教学的引导;在试题评价上,采用开放式、等级的评价模式,给出评价等级标准细则,由阅卷老师根据细则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分等赋分,而不再给定“参考答案”,引导着教学评价由封闭走向开放,引导教学评价走向等级评价。因而论述题无论是从形式、内容、内涵及外延的角度,都是值得推崇、值得深入研究的。下面请看具体试题的分析:

一、真题呈现

【例1】(2022年北京市等级考,20题)(7分)

某中学开展主题为“北京奥运遗产”的调研,同学们搜集和归纳了北京承办 2008 年奥运会和残奥会、2022 年冬季奥会和冬季残奥会的相关资料。下图为某同学手绘“双奥之城”资料卡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结合实例,论述北京奥运遗产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意义。

(提示:从地域文化、大都市辐射功能、碳排放等视角展开论述)

【评价细则】

表现水平水平描述水平4视角丰富,实例恰当,逻辑严谨,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准确运用地理术语水平3视角较丰富,实例恰当,逻辑较严谨,条理较清晰,结构较完整,运用地理术语水平2视角单一,实例较恰当,缺乏逻辑,无条理,结构不完整,无地理术语水平1无视角,无实例

【解题思路与方法指导】本题为大分值的论述题,要求有论点、论据和论证说明。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首先,确立自己的论点;其次,在材料中找出自己的论据,也就是说明论点的依据;再次是论证说明,即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从材料中的“依据”出发,合乎地理逻辑地展开分析,最终证明自己的论点。本题我们要论证的是“北京市在经济、社会、生态方面实现的可持续发展”。出发点在“北京奥运遗产”,落脚点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和生态可持续。解题思路是列举北京奥运遗产的利用方式,分析这些利用方式在地域文化方面的表现、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有何影响、对减少碳排放有何影响,最终是如何影响到北京城市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发展的。

【参考答案】一般来说,论述题是不提供参考答案的,以下答案是教师为引导学生如何完成论述题,与学生同步完成的答案,以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加强指导的针对性。

水冰转换、冰篮转换、首钢遗址改建为“雪飞天”,充分利用原有体育设施和工业遗存,并建成北京标志性的建筑场馆,降低了建设成本,可以产生持久的经济效益;既形成了北京体育特色建筑,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传承了文化;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遗址与城市发展轴线契合,冬奥设计以中轴线为主题的纪念徽章,在传承奥运精神的同时,体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利于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冬奥会建设京张高铁,加强北京与张家口之间的联系,加快资金、技术、产业、人才、教育、文化等要素流动,为张家口市发展带来了活力,推动了产业转移,带动张家口科技、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北京与张家口两城市的社会协调发展、共同发展。

奥运会绿色能源的使用、建筑使用不可循环材料比例的降低、场馆的改造利用、工业遗产的改造利用节约了能源、减少了材料的消耗,从而降低碳排放,为绿色生产、绿色发展做出良好示范,有力促进和保障了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二、命题分析

(一)命题背景

1.情境材料来源

试题以2008年夏季奥运会、残奥会和2022年冬奥会、残奥会为背景材料,通过对比反映中国在绿色经济、科技、节能等方面的巨大进步。同时,在会议场馆和城市工业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上所获得的巨大成就,向世界展示中国灿烂文化和在节能减排上所做的巨大贡献和新的探索,展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形象。材料关系着每一个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明确。

2.材料呈现形式

采用学生“主题调研”的方式,可以归结为“项目式学习”“深度学习”的模式,学生自做资料卡片,通过对比,列出关键词、关键事件与信息,为问题的探究和解决提供平台。形式新颖,引领教学理念更新,倒逼在《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形式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进行深入的变革。

(二)命题立意分析

1.考查知识点

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影响大城市辐射作用的因素;绿色经济、节能减排。

2.考查能力

从卡片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及处理或取舍信息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3.考查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包括对北京工业遗存、奥运场馆的综合利用、可持续利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认知);综合思维(综合多个模块、多个章节的知识,涉及多个角度、多个维度的思维);人地协调观(包括绿色经济发展、节能减排、城市可持续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学生答题示例及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答案范例

【示例一】(该答案为第4等级,得满分7分)

北京奥运遗产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

经济上,奥运遗产如相关场馆可带动民众体育运动热情,带动体育产业发展,并可推动特色旅游业发展,帮助优化产业结构,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北京作为独特的双奥之城依托便利的交通线与通达的信息增强大城市辐射功能,成为全国体育事业中心之一,吸引游客前来。北京的科技如无人驾驶高铁、云转播优化了北京与外界的交通与信息联通,增强了城市辐射功能,扩大经济腹地并向外输出5G网、消杀机器人等先进技术。

社会上,奥运会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一起向未来”等理念形成了独特的奥运文化,助力北京文化创新,而智能餐厅、中医体验馆、纪念徽章等也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增加就业。

生态上,冬奥利用老场馆与工业遗迹改为新场馆,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建设环境的污染,绿色电能、可循环材料、太阳能光热,减少了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助力碳达峰与碳中和,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示例二】(该答案为第3等级,得5分)

北京奥运遗产有利于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

地域文化上,冬奥场馆的“雪飞天”传承传统文化,鸟巢水立方选址,贴合城市中轴线;文创产品,具有城市、中国特色的符号等,都有利于北京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遗产保留促进北京文化内涵的深化,市民冰雪文化意识加强,促进地域文化。

城市辐射上,经济产业层面,北京、张家口共办奥运,首钢老场馆转化,有利于首都产业升级转型,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开放理念对外宣传,有利于提高北京国际都市的世界影响力,带动中国经济发展;文化上,宣传了中华传统文化,创新风尚,提高影响力。

生态角度,北京节能场馆循环利用材料,新能源、清洁电能,有利于降低碳排,助力双碳,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维护生态可持续发展。

社会上,北京促进冰雪产业兴起从而带动就业,促进创新以提高人才水平,带动周边以协调发展。

综上,奥运遗产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示例三】(本题答案为第2等级,得3分)

首先北京作为首都,环境优美,科技发达,文化地域性强,辐射带动作用强,第三产业比重高,经济发达,但人口多,就业紧张,地租贵,可用建设用地少,交通需要量大,水资源与其他能源紧张或短缺,第二产业曾经较发达,因有污染环境、碳排放过高等原因使其比重逐渐降低。

通过北京奥运遗产助力,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减少了土地浪费,曾经的工业用地转变,提高了第三产业的比重与经济收入,增加了就业岗位,通过技术手段提高了绿色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实现了无人高铁等,提高了游客出行的效率与安全:提升了网络水平,通过技术防疫等增强了安全性:通过奥运文化与北京地域文化相结合,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附加值,同时让北京与奥运的文化受到世界的瞩目,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增加了曝光度,在利用资源减缓人地矛盾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推动经济的发展。

【示例四】(该学生地理总分为60分,本题答案为第1等级,得1分)

北京奥运遗产,如首钢大跳台,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发展绿色城市,将首钢园区老工业转变为首钢大跳台,丰富了城市景观,且关停高污染工厂减少了碳排放,首钢大跳台被称为“工业迪士尼”,也体现了与外国文化结合日益密切的特点;“丝绸之路”体现了地域文化。

(二)答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以上答案示例二、三、四中可以归纳出,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不懂得论述题的答题方法,缺少论证说明;论证说明不充分、不细致,不会细化思维过程;缺少地理思维逻辑或逻辑不清楚、不正确;专业术语匮乏或用词不当;缺少人文素养。

四、阅卷实际操作过程对教学的引导

按照命题评价的意图,阅卷过程中应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判定等级,第二步是在等级中确定具体的分值。但是,由于阅卷时间紧、任务重,很难分两步来完成,因此,在阅卷实际操作中,第一步被“虚化”了,阅卷过程中主要关注的点:一是角度,能否从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三个角度去论证说明;二是结合案例,是否能结合实例、有针对性地论证,而不是说空话、说套话、背答题模板;三是论证过程,是否有论证说明的过程,其思维过程应该是“案例—利用地理知识、原理进行论证说明—结论”,而不是“案例—结论”或是“地理知识、原理—结论”。这个阅卷评价、量分的过程对教与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让学生明白论述题该如何作答,学生在尝试练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论证说明方面的困难,这时,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给出思维“支架”,示范论证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逐步达成“论证”的能力,并渐次达成综合思维素养。

五、举一反三

下面,再举一个阅卷实操细则实例,供同仁们阅读、感悟。

【例2】(2023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一模,20题)(7分)

治沟造地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措施。治沟造地采用坡面退耕还林、拓宽沟道淤地等措施,形成“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某科研团队为了进一步研究“治沟造地”对土壤保持的影响,对延河流域治沟造地前后土壤保持功能的变化进行了量化评估。下图是延河流域示意图(图略),下表是延河流域治沟造地前后土壤保持量的分析结果。

治理时期土壤保持量(106t)耕地土壤保持量(106t)耕地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t/hm2)治沟造地前292.0052.71255.62治沟造地后300.0051.43262.63变化量8.00-1.287.01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结论,并用表中数据予以论证说明。(要求:论证充分、数据准确、表述清晰)

【评分细则】结论:治沟造地工程使该区域土壤保持能力提高。(2分)

论证:与治沟造地前相比,造地后总的土壤保持量增加了8.00(106t),其中耕地土壤保持量减少1.28(106t),而单位面积耕地土壤保持量增加7.01(t/hm2)。说明该区域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转变为林草地,耕地面积有所减少,但植被覆盖度增加,水土流失减轻,耕地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增加;同时拓宽沟道,使地表径流流速降低,大量泥沙在沟道内沉积,土壤保持能力提高。(5分)

六、备考论述题的措施

(一)材料收集与整理

收集近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中的论述题,并进行分类,按知识模块分类,再按难度分亚类。如“结合实例,论述杭州市如何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小镇。(提示:从区位条件、特色产业、区域关联等视角展开论述)”“结合案例,论述发展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的地理意义。(提示:从可持续发展、碳排放、国家安全等视角展开论述)”“结合实例,论述航空航天事业助力中国强国梦的地理意义。(提示:从产业、国际合作、可持续发展等视角展开论述)”等,值得注意的是,论述题是一类试题,在这一类试题中,难度是有差异的,也可以分为难、中、易,教学过程中仍然要坚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训练。

(二)逐步进阶的讲解与训练

给学生说明这类问题论证的“三段论”模式,归纳出“模板”,即“案例现象—运用地理原理阐释说明—结论”;归纳出关键词,重在论证说明过程的展开,并注意与论点、论据的衔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学生独立完成;学生限时完成;教师评价——师生就某个学生的答案集体评价——学生个体给他人评价。

(三)教学原创论述题

教学中原创论述题,给出参考答案+评价细则,学生必须限时写出答案,师生共同对标评价。

七、原创论述题

【例3】(原创)(9分)

黄山市某中学开展主题为“黄山大旅游”的调研,同学们做了宣传图片,如下图。

结合实例,论述黄山“大旅游”的组建对黄山市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意义。

(提示:从区域联系、地域文化、产业发展的视角展开论述)

【评价细则】

表现水平水平描述水平4(9分)视角丰富,实例恰当,逻辑严谨,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准确运用地理术语水平3(6分)视角较丰富,实例恰当,逻辑较严谨,条理较清晰,结构较完整,运用地理术语水平2(3分)视角单一,实例较恰当,缺乏逻辑,无条理,结构不完整,无地理术语水平1(0分)无视角,无实例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体化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谁远谁近?
教学评一体策略在高年级英语课堂的实践
“教学评一体化”研读,孕育成长勇气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应用策略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